这年头只要起个xx半导体的果然比较好忽悠投资,尤其那些所谓国家队!
成立4年,宇泽半导体在云南省楚雄州政府和楚雄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培育下,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N型硅片制造商。当时,宇泽半导体一期3GW单晶硅拉棒项目建设过程中,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整个流程仅用了180天。
根据官宣资料,宇泽半导体如今在N型硅片技术上实现了诸多技术和工艺的创新突破,实现了对N型光伏电池三个主流技术路线(HJT、TOPCon 和IBC)的全覆盖,多项技术指标参数业内领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N型硅片对应的就是大尺寸N型电池。随着电池技术不断迭代,未来对N型料的需求也将逐步提升。
除了技术方面,宇泽半导体在业内率先实现了120微米的210小金砖的量产,并已突破90微米厚度的210小金砖技术壁垒。宇泽半导体N型大尺寸硅片产能15GW,同步在建产能20GW,规划2024年底N型硅片产能将突破55GW。
显然,宇泽半导体已经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独角兽。2022年,宇泽半导体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为中信建投投资、金木资本、中信建投资本;2023年1月,公司官宣了B轮融资,金额超过12亿元,投资方阵容豪华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领投,金石投资、国投创合、浙江海港集团、宁波开投集团和楚雄市城乡投等机构跟投。至此,宇泽半导体融资金额合计超过20亿元,投后估值近百亿元。
为什么来自云南?
宇泽半导体的崛起并非偶然,云南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超乎想象。
我们先从宇泽半导体落户的云南楚雄市讲起。就在宇泽半导体一路之隔的地方,便是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的工厂。晶科能源是从事单晶硅拉棒、切片、电池和组件制造的垂直一体化企业,落户楚雄发展的年产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规划用地977.5亩,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200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项目分两期实施,每期建设10GW高效电池片生产线。2021年12月,云南首片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在晶科楚雄基地下线。
为何都选择楚雄?楚雄市,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高原,日照时间非常长,空气洁净,太阳辐射非常强,建设在楚雄的光伏电站比同一纬度的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更高。于是,楚雄州成为了云南第一个同时具有单晶硅拉棒、切片、光伏电池片生产能力的州市,随着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及周边配套等产能的逐步完善,楚雄很快将形成完整的硅产业链。
而云南省中部的玉溪,依托丰富的锂、镍资源等矿产资源,先后布局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及电池等生产项目,形成一条完整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其中最知名的项目,便是2006在玉溪市注册的恩捷股份。
恩捷股份背后站着同样是一对兄弟李晓明、李晓华。1996年左右,兄弟二人回国,加入恩捷股份的前身云南玉溪创新彩印有限公司,多年来主要从事烟标烟膜。2016年,创新股份(恩捷股份前身)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同一时间,李晓明的电池隔膜生意有了起色,他便收购了上海恩捷,并把公司改名为恩捷股份,成为了全球锂电池隔膜龙头企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统计,自2017年开始,恩捷股份成为了隔膜领域的第一名,至今产能和出货量仍然保持全球第一,下游企业包括松下、三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有了龙头企业,玉溪产业的虹吸效应更为明显。2022年,玉溪与恩捷股份、亿纬锂能、浙江华友和云南云天化签订了投资总额达1072亿元的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协议。力争通过3个五年规划时间,构建“锂电材料-锂电池制造-锂电池检测-锂电池梯次利用”的锂电池全产业链聚集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体系,力争到2025年锂产业集群产值达1000亿元,到2035年产业集群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
不止于此,云南省靠着锂矿、磷矿等资源储备和清洁能源优势,正努力建设新能源产业曲靖市已形成157.5万吨正极材料、10万吨负极材料、添加和配套材料、23GWh储能动力电池、3GWh储能电池等产业链布局;云南呈贡产业园区建设成为铝箔、铜箔生产基地;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如火如荼。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云南是一个被VC/PE忽略的省份。随着新能源火爆,越来越多投资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隐秘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地。
一场产业变迁
偏远省份,正批量涌现独角兽
宇泽半导体崛起于云南楚雄,不少略显偏僻的省份正在批量诞生一批独角兽。
譬如深居西北内陆的青海,跑出一个超级独角兽丽豪半导体。2021年4月,丽豪半导体正式成立并落户青海省会西宁,主要生产高纯晶硅,这是新能源至关重要的材料。而丽豪半导体之所以选择青海,源于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水电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风资源居全国前列,可用于光伏、风电建设的荒漠化土地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依托于当地良好的工矿业基础,丽豪半导体成立仅仅一年半时间便已迅速跻身行业独角兽阵营,成为近年来创投圈崛起速度最快独角兽之一。2022年10月,丽豪半导体正式宣布完成B轮融资,金额高达22亿元,投资方阵容浩荡:三峡集团旗下长江证券创新投资、海松资本、雲晖资本、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中 美绿色基金、浙民投等参与投资,IDG资本、正泰、金雨茂物等老股东追加投资。“如今一级市场新能源火爆,据说这次估值超过了110亿。”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透露。
青海靠着新能源“逆天改命”的故事,正在更多偏远的省份和城市上演。同在2022年,福建龙岩市凭借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孕育了一个现象级独角兽德尔科技。2014年,德尔科技董事长华祥斌结合当地独具特色的金铜资源优势,决定在龙岩市上杭县创立德尔科技,主攻芯片电子化学品材料。
短短8年,德尔科技成长为新材料领域的现象级公司,一年前获得了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红杉中国、达晨财智、深创投和国投创业联合领投。2022年底,该公司披露了上市辅导报告,开始了上市征程。
就连存在感一直不高的河北省,也诞生一只超级独角兽坤天新能源。成立于2000年5月,坤天新能源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成为了国内一体化产能最大、成本控制最优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厂商。2023年初,来自河北独角兽企业坤天新能源完成合计超20亿元Pre-IPO轮融资,投资方形成了产业投资人、财务投资人两大阵容产业投资人参与方包括SK中国、中石化资本、复星创富、三一集团等,财务投资人包括宽带资本、韩亚投资、海丰投资、厦门建发等。
远离北上广深,那些大家忽视的省份和城市为何突然涌现一批独角兽?这并不是偶然,而是时代的选择。当下,中国朝着后工业时代转型和升级,脱虚向实、发展实体经济成为主旋律。尤其新能源、光伏等产业,更是各地产业“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最关键的是,光伏、新能源等企业的诉求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内蒙、新疆、四川、云南、青海等偏远省份人工、用地便宜,如果当地政府加以政策扶持的话,培育一两只独角兽企业难度并不高。”上海一家FA机构合伙人曾分析道。
悄然间,中国的城市产业地图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宁德时代的成功,造就了现在的福建宁德;地处江苏南部的常州,意外地成为了新能源独角兽聚集地;赣锋锂业的成功和当地的原材料优势,让如今的江西省成为了VC/PE热门打卡地……这份地图仍在不断更新。
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产业变迁。当VC/PE开始告别北上广深,涌向更多少有人关注的省份和城市,这些不起眼的新能源、光伏企业从全国各地拔地而起。一场决定城市命运的产业盛宴,轰轰烈烈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