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四个层次:信息、经验、逻辑、思维。

发布于: iPhone转发:925回复:469喜欢:1943

研究从低到高可分四个层次,分别是信息、经验、逻辑、思维。

1、信息层面:无论买卖方,写的很多所谓的深度报告,仍停留在信息层面,只是百科式的报告。这样的报告,经常从一两百年前开始助跑,恨不得从工业革命开始讲起,用于科普还行,用来指导投资就太勉强了。

2、经验层面:经验是一些偶发性的规律,是全部规律中的一部分,被偶然发现了,属于局部的规律,利用这些经验进行的预测,在部分情形下可能会有效果,有时也无效,但预测的人是不知道为什么对了,即使错了,预测者也不知道为什么错了。

多数卖方的报告尤其是策略报告,是停留在经验层面的,比如拿过去的大盘、风格,跟当时的经济、国际形势来关联,得到一些推测,这是典型的经验主义。行业研究员则拿上一轮景气周期,来论证这一轮周期如何如何,这也是经验主义。

3、逻辑层面:逻辑是基于理论分析,试图找出所有的规律,或者规律在所有状态下的情形,找出的规律就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跟经验层面相比,逻辑层面的特点全局性、整体性、必然性,经验层面的特点是局部性、片面性、偶发性。

逻辑层面的报告,行业研究员写的不多,比如郑武对航空的分析,还有赵晓光写过一些电子股的方法论总结,以及众多优秀卖方写过的方法论,多数是这个层面的。

4、思维层面:是基于方法论层面,有了这些方法论,就能不断找到新的规律,相比第三个逻辑层面的区别是,逻辑层面的规律是静态的,而思维层面是动态的,是一种不断找出更多规律的能力,是识别规律对错的能力。

思维层面的报告,多见于高博的报告,比如他写过的“光线是可以弯曲的”,论述相关性与因果性。具体见附件。比如存量与增量思维、边际思维、总量思维等。

信息与经验层面的研究,拼的是勤奋,但逻辑和思维层面,拼的就不是勤奋了,是方法论。 如果不把研究从信息、经验层面,升级到逻辑与思维层面,以后自己做投资,拿什么跟人拼?靠拼体力显然是不现实的。

水平的提高,不是对不同板块的覆盖度扩展可以实现的,不是所谓的研究过消费、周期、科技就对A股全懂了。不是研究过汽车,就好象以后就肯定能赚到汽车股的钱,大多数汽车研究员,仍旧停留在信息与经验层面,相信这些人日后想在汽车股上赚钱是很难的,绝对不是研究过几年汽车就是所谓的专家,就懂了,这种懂,只是片面的,静态的。

精彩讨论

邢台草帽2020-02-05 21:37

有意思的思维方式。

我可以换一种比喻方式,也是四层。

看花,看叶,看茎,看根。
~~~~
花是最好看的,也是最吸引人的,一般人认为花好果好。

这就是那些拿着各种报表上的业绩数字,分析来分析去的。简称价值趋势。
~~~~
绿叶是衬花的,虽不如花吸引人,可是更能反应植物的情况。

这就是那些拆解ROE构成的,把企业的业务分成几块,研究每一块业务的趋势。 简称价值趋势加强版。
~~~~
植物的枝茎不容易被人注意,可是它是输送养料的通道,可以表现出植物长的壮不壮。

研究枝茎的投资者已经脱离股票市场范畴,深入到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态势,各种业务的竞争强弱了然于胸,明白此行业的业务特殊性。
~~~~
植物的根系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也很难把土刨看,看看根系到底长什么样,所以直接间接的获取信息和规律。但根系才是决定植物真正获取养料的方式,决定了为啥有些小苗可以长成大树,有些大树却会枯死。

从投资上来说,就是各种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护城河,以及形成这些护城河的原因。
~~~~

我自己认为,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都是千奇百怪有自己独特特点的。

首先不同行业的企业,共性规律本来就不多,就是相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也是千差万别的。

想找跨行业的方法论,也只能找到一个非常粗略的方法论,实际意义并不太大。

就是研究一个行业的方法论,也很难找到统一的辨别优劣的方法论。

因为世界本来就是千奇百怪的,有非常多企业的护城河形成,本来就是各种巧合凑到一起了,再形成一遍都很难。

可是如果反过来,并不是去找成功的方法的方法论,而是找失败的共性,这个就容易的多。

比如写个企业常见失败100例,这个比较容易写,而且对投资者非常有用。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0-02-05 17:02

汽车是一个产业规模很大,市场集中度受限的行业,单一公司的市场份额都会有天花板,不能形成绝对垄断格局,也难以维持特别高的利润率。
汽车产品并无网络效应(越多人用越好用)。汽车生产有规模效应,但汽车产能的扩张高度依赖于资本投资。资本是开放的,不会给单一公司独享。
汽车的技术变革会影响市场格局,但技术是外溢的,单一公司无法长期保持技术领先,也无法依赖技术领先或者独占性获得绝对垄断的市场份额。最终,效率(成本优势)与品牌(溢价)是汽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汽车与手机是有根本区别的。手机只是工具,差异化在于每个用户使用的软件及其连接的世界不同。而汽车,人们使用的是其本身(驾驶、乘坐、炫耀)的体验,消费者会追求其本身的差异化,而厂家也尽力满足这个差异化的需求。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0-02-04 11:54

我对于任何投资者(分析师),能把各个层面的东西都搞明白,都持怀疑的态度。

合力出奇迹2020-02-04 12:00

牛,总结到位!绝多散户停留在看新闻炒股(信息层面),多数基金经理仍有路径依赖,好1年差1年(依靠经验层面),高手是可持续可复制(根据投资逻辑去持续不断发现新的机会),大师是思维层面的赢家(长期平衡好风险与机会)。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0-02-05 17:32

特斯拉的产品:
品牌上非常成功,很多自认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人都会忍不住买上一辆,比如说我。
品牌是由其可体验的性能差异(加速度、交互体验)、外观设计、可传播的文化内涵来支持的。
实际使用体验与其他汽车的差异并不是那么大。
纯电必然会有的充电不便、续航焦虑,导致它只适合作为有自备充电条件家庭的第二辆车,需求会受限。
受限定条件的辅助驾驶AP,与其他车辆的AP体验差异有限。不受限定条件的自动驾驶FSD,难度极高而风险很大。
从整个行业来说,混电相对于纯电,AP相对于FSD,后者完美纯粹,比较适合当作务虚的方向或者信仰;前者不完美纯粹,但与现实条件的冲突较弱,可以持续改进。@童锅锅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