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错误(三)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蔡至勇的错误:牛市的诱惑

蔡至勇是最优秀的投资人之一。要了解他的迅速崛起,有必要理解1950年到1960的时代背景。最重要的是,那时的投资行业已经变成了老年人的游戏,原因也很好理解:那时的业绩相当的糟糕:1929年至1932年,市场暴跌90%,1937年又暴跌50%。这样的市场导致没人再敢对股票有兴趣。

1930年到1950年之间的20年间,纽约证券交易市场的交易大厅只需要8个人就绰绰有余地完成一天的工作。另外,虚拟基金在1946年只有13亿美金;另外,年轻人就业时尽量避免金融业。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华尔街失去了一代人。

因此,当富达基金的Edward·Johnson在1952年有机会聘用24岁的蔡至勇时,他就这么做了。五年后,蔡升至经理,迅速成为明星。本质上他是一位动量投资人,Batnick写到:“他交易大量股票,买卖都是快攻。如果它的上涨速度快于市场,他会买入;而慢下来时,则会转向其他。

Johnson对这个年轻人也印象深刻,他写道:“观察他的操作有一种美感——出手的多少,出手的时机——都很棒!“然而谨慎的投资人看到这个会冷静下来:蔡至勇的交易额经常超过100%。

尽管如此,他的回报还是十分出色。1958——1965年,回报率为296%,同期的股票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为166%。如此优秀的业绩吸引了更多股东,股东人数从6000人增加到了36000人。

Batnick写到:“蔡至勇被誉为英雄,即使是竞争对手,也认为蔡是当时最顶尖的基金经理之一,他为这个行业重新带回了良好的声誉。但是被投资人、竞争对手甚至自己视为天赋和技巧的只不过是运气而已。”这方面作者有失偏颇,在那个年代基金经理数量这么少的情况下,蔡依旧能脱颖而出。

1965年蔡卖出了自己股票并去了纽约,他知道他不会在富达基金有更大的作为了,因为他了解到Johnson将用自己的儿子奈德代替自己的位置。

蔡通过出售股票筹集了220万美金,用这笔钱创立了曼哈顿基金。起步时,他计划出售250万该基金股票,但由于太受欢迎,导致实际最后发售了2700万股,筹集资金高达2.47亿美元。这是史无前例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

事实上,2.47亿美元占当年的流通股的15%。另外为了让蔡更好的管理该基金,每年必须支付8.5%的费用。

这么高的管理费用,但毕竟是蔡至勇,投资人也就付了。实际上,第一年确实物有所值,该基金是当年的道琼斯指数的收益率的接近两倍:40%。但是第二年就损失了7%,更糟的是第三年市场触底了。Batnick写到:“当市场暴跌来临时,很多人其实没有准备好。1969年之前,华尔街一半以上的人看到的只是1962年至今的市场整体的上涨。当市场暴跌时,那些追涨最多的人就是跌的最惨的人。

而这些雄心勃勃的人正是在过去12年里如此成功交易的人,例如: 蔡至勇。例如,他在全国学生市场营销上被逮个正着;他购买了12.2万股,从1969年12月的143美元跌至1970年7月的3.5美元。Batnick写到:“蔡在玩一场不可能一直赢的比赛。他是新一代交易员中的第一个,他们抛弃了缓慢而稳定的交易模式,转而追逐眼前的利润。

蔡至勇在一定程度上饶了自己,因为他在1968年以约3,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自己的公司——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N.A. Financial Corp.)的股票。但1968年之后,他受到了批评,对此他无能为力。蔡抱怨道:

“要么我持有太久,要么我买错了股票。但我认为媒体一直很不友善,因为富达资本成立于1958年,所以你可能会说,从1958年到1967年,我们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68年,我们度过了糟糕的一年,从那以后,我一直再被媒体攻击。”

目前还不清楚他是否意识到投资他基金的人所承担的成本。

Batnick总结说:

“未来几年,曼哈顿基金将损失90%的资产;到1974年,它的表现是迄今为止共同基金历史上最差的8年。一个上涨的市场可以托起所有的船,蔡至勇的投资者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不要让你的头脑被牛市冲昏了头脑!”

蔡至勇的职业生涯很成功,但巴特尼克并没有涵盖他的其他职业生涯。

1973年,他离开了C.N.A.,并于1974年买下了自己的保险公司Associated Madison。四年后,他将公司卖给了American Can Co.,并在那里担任了副董事长。1987年,美国人买下了美邦金融公司。合并后的公司成为Primerica (NYSE:PRI),蔡崇信成为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一年后,他将Primerica与桑福德•威尔(Sanford Weill)的商业信贷集团合并;蔡崇信是该公司最大的股东和董事,而威尔成为了首席执行官。蔡至勇后来收购、经营并出售了Delta Life Corp.。

他于2008年去世,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