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札记:“投资小思”四则

发布于: 雪球转发:44回复:59喜欢:176

闲来札记:“投资小思”四则

作于2019年7月11日

首发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

之一:国营与民营。

近两年来,一些民营性质的上市公司,如康得新康美药业等频频“爆雷”,于是有观点认为,还是投资于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更具有确定性,且爆雷的概率低。比如,国企背景的企业至少财务造假的动机就不是太强烈。这种观点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看到,有些民营性质的企业确实是“坏”起来常常道德无底线,这确实给我们的投资更容易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我觉得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如果因此而全部否认投资一些民营性质的上市公司,则是不客观、不公允的。

据我这些年的观察,虽然国企背景出身的上市公司确实具有“稳妥”的一面,然而因为其过去深厚的国企背景,反而造成稳定有余,而活力不足,反而是具有民营性质的一些公司更具有狼性,其管理激励制度反而更具有活力。不上市的华为就不用说了,上市公司之中,我们看到一些民营性质的公司,如美的集团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复星医药等等均是长牛股、大牛股,医药企业的龙头、“研发一哥”恒瑞医药其实也更多的是民营性质的企业了。这样优秀的公司可以举出很多。

最近,我看证券时报对通策医疗总裁吕建明先生的采访,吕总说了这样一句话令人深思。他说,他属下的院长都是在自己系统内培养出来的,而对公立医院出来的院长他一概不聘用。我想,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很多人会是心知肚明的。确实,我们不能否认体制内有精英人物,然而确实也不能否认,长期在体制内也容易滋生出一些官僚主义等毛病。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之间的竞争是硬碰硬的事情,“猛将必起于卒伍“,从市场经济的实战战场之中干出来的“猛将”,从炮声中闯出来的“猛将”,反而可能更具有战斗力。

说句实在话,同等条件下,如果让我选择的话,其实我个人更偏向于具有进攻狼性的民营企业。尽管自己也踩过康美这样的雷,至今仍然是秉持这样的一种看法(当然我们要加上对其道德品行以及企业文化的长期观察)。当然,对于具有深厚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如茅台这样的企业,虽然它也具有一些令人诟病的毛病,但是因为其商业模式太好了,也令自己无法抗拒。我本人常常想,同样是国企业背景出身,如果“命相好”的贵州茅台将“命相苦”的格力电器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移植过去,对于贵州茅台来讲,那可能是更令人“恐怖”的!当然,贵州茅台的“命相”太好了,好到可以让平庸的管理层折腾几下,也不致于“毙命”的。

记得芒格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一生都致力于克服“意识形态偏差”,我想在投资上也是如此。更何况未来的政策导向是还要加大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制度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自己当然希望通过这种混合所有制改革,使一些稳定有余而活力不足的国企更多的释放制度红利,进而给我们投资者带来更大回报。

之二:赚谁的钱?

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因为在价投人的眼光里,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然是赚优秀企业增长的钱,当然市场先生的奖赏我们也笑纳之。这一观点,应该说是十分正确的,因为这个道理让我们明白,投资的出发点还是要从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长期竞争优势出发,这是我们投资于股市的立命之本。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什么呢?

我自己盘点了一下,反倒觉得,除了格力电器是个例外之外(格力电器这些年主要是赚成长的钱),自己过来赚的很多钱竟然是市场先生奖赏的钱。贵州茅台近两年的上涨令人眼热,从2013年的底部算起,其股价上涨10倍之多,这其间当然不排除其近几年收入与利润保持了大幅度增长(高端白酒正处于行业周期的景气度),然而其间估值修复,即市场先生的奖赏无疑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我说过,投资的“三大机遇”之一即是“王子一时遇难”,这种机遇抓住了反而更容易取得超额收益,这其中的“超额“就是市场先生的奖赏,即估值修复的钱。如果说本人近些年来投资取得了超额收益的话,这当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上一篇帖子中,我提出,资本市场的特点之一,即具有“价值提前发现”功能,而这个价值提前发现功能的发挥更多的是体现在成长股投资上。而成长股投资更多的便是赚市场的钱(有些成长股投资者在企业快速成长不再,或者进入成熟期之后便卖出了)。

所以,我的立论仍然是: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优秀企业的成长身上,但是这个“出发点”、“落脚点”更多的是放在企业的优秀商业模式以及长期竞争优势的的寻找上,而市场先生的奖赏我们更笑纳之,不仅笑纳之,有时也当刻意地去寻找、捕捉这种机会。这种机会抓住了,反而会成为我们收益的“加速器”。所幸的是,当下在我大A股里这种机会还经常会出现的。

之三:估值的两个维度

在我的纸书《慢慢变富》一书中,我揭开了估值的“核秘密”就在于现金流折现模型,并且一再强调买入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值的思路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一种思维方式,而且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更容易让我们找到优秀的商业模式。然而在估值上有两个维度,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说一说的。

一个维度就是企业的生命周期。一个刚刚从重点高等学校毕业的博士生,并且进入了一个很好的行业赛道里面去“当弄潮儿”,与一位已到垂垂暮暮年龄的成功人士,能够享受一样的PE估值吗?显然不能。多数情况下,市场会给这位年轻人高一些的PE,而给后者这位成功人士的PE相对会较低,哪怕他的人生已经相当成功。这个譬喻,我估计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市场上对不同的企业会给予不同的PE待遇的原因了,尽管市场有时会错得离谱儿,尽管企业生命周期的考量并不容易,但这却是一般规律,是属于“矛盾的普遍性”。

另一个维度则是时间的长度。有道是,投资就是比谁看得远。确实如此。一个只看当前,而不看未来五年、十年的投资人,有时常常会陷于当下“高估值”的“魔咒”之中而无法得其“正解”。这里我斗胆再以茅台为例,未来十年茅台是否可以上涨三倍,即市值有可能达到3.69万亿元呢?我相信,这个概率并不低。当然,可能有人会以为我是痴人说梦,其实有时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超出我们的预料。比如在2012年时,我就在雪球上与人讨论,预期未来茅台市值有望过万亿,当时说出这话,我自己都有点感觉是说梦话的。其实细算一下,就是未来十年茅台上涨三倍,年复合收益率也不过是11.61%。当然,这个收益率是很多人会看不上眼的。这一点,另论。当然,未来的发展一定会与我现在的预期有偏差,但是,投资有时在自己心里,我感觉当有这么一个时间维度,如此,反而更容易铁定持股,甚至会做到“近的迷茫,远的清楚”的。

之四:生息资产

我平时经常对爱人说,你别将家里账户的金融资产总数静态地看,要知道这是我们家的“生息资产”。生息资产,即不断地孳息,繁殖生息之谓也。如果自己构筑了这样一个组合,假如自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假如以后实现年复合收益10%(这个预期并不高),按照72定律,则7.2年可以实现翻倍收益。这就是生息资产的复利威力,也是个人家庭实现慢慢变富的根基与源泉所在。随着年龄的渐长,差不多同等环境条件下生活工作过来的人,其个人之间的财富差距是会越来越大的,这个差距就是从这种生息资产中区别开来的,只是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是不是会常常做梦笑醒呢?!

注:文中所提个股,仅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切记,切记!

精彩讨论

andonneo2019-07-14 22:35

东阿阿胶,你还有持有的自信吗?

闲来一坐s话投资2019-07-12 23:28

嗯,我也并不否认这一点,但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股施策吧。格力电器这样的国企出身的企业,其实现在也基本看不出国企背景了,因为这个行业放开较早,较早进入充分竞争之中,将来再加上混改,估计会更进一步释放出制度红利的。看一看下华为以及任正非,还有腾迅、阿里等,伟大或优秀的企业,最终必然匹配高效的管理制度。

51nxp2019-07-13 08:22

早就笑醒了,然后一大早就去晨练,滚雪球的时间越长越好,这些生息资产就是厚厚的雪坡。

仙人投资之道2019-07-13 09:20

闲大出品,必为精品,转起。

全部讨论

迟到了也要出发2019-07-13 01:47

资本市场对格力的偏见真的不可思议,A股历史涨幅第一的公司长年享受十倍左右的市盈率。董小姐这样无论能力人品还是业绩中国找不出几个的女企业家长期被黑,非官方媒体就没几个说句好话。

小小球02062019-07-13 01:32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也推荐给你。

Chriscyz2019-07-13 00:21

产能上不去 茅台也白搭

索穆2019-07-13 00:03

我更看得中你说的格力和茅台,虽然另外四个也很优秀

风的孩子axf2019-07-12 23:57

自己明白这个“生息”道理,还需要更多的金钱和时间证明!

闲来一坐s话投资2019-07-12 23:28

嗯,我也并不否认这一点,但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股施策吧。格力电器这样的国企出身的企业,其实现在也基本看不出国企背景了,因为这个行业放开较早,较早进入充分竞争之中,将来再加上混改,估计会更进一步释放出制度红利的。看一看下华为以及任正非,还有腾迅、阿里等,伟大或优秀的企业,最终必然匹配高效的管理制度。

平常心M2019-07-12 23:10

学习了!

孟星魂8882019-07-12 23:08

谢谢分享

鑫鑫-投资2019-07-12 23:07

朱酒2019-07-12 23:01

贵州茅台不是不能折腾,而是不让折腾,这就是国企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