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超20%!荣昌生物:一场紧急召开的投资人交流会背后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6喜欢:15

一场并无征兆的暴跌,一场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的紧急电话会议,荣昌生物回应了哪些“质疑”?

荣昌生物怎么了?”

这是今日横亘在众多医药投资人心中的共同疑问。背后所指向的诡异一幕是,在并无突如其来的行业及公司负面信息曝出的情况下,荣昌生物今日股价直接暴跌。截至港股收盘,下跌22.73%。

更诡异的是,荣昌生物似乎只是打了“头阵”,乐普生物康诺亚、科伦博泰一众港股ADC上市公司均以不同程度收跌。

一时间,众人猜测纷纷,恐会有更大的雷响。

脱离不掉的大环境语境是,一是美联储加息导致港股流动性不足;二是A股IPO事项暂缓,机构对于创新研发企业的现金流担忧;三是ADC赛道渐卷。但相比这些人所共知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永远来自内部:是否有不良事件要发生?管线推进是否遇阻?或者有突发事件造成更大的不确定性?

面对股价跌跌不止和投资人纷至沓来的质疑,荣昌生物先发一则公告澄清“无辜”,后在今日下午四点半紧急召开了一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电话会议,以回应投资人众多关切问题。

会上,除了解答投资者的疑问,还另外释放了几大信号:一是现金流不缺;二是正在洽谈BD;三是对于高企的销售费用给出了回应;四是2024年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优化。

会后,投资者离去了,但心头的疑云却依旧未完全消散。

扣在荣昌生物头上的几重问

“完全意料之外。”言及今日股价暴跌事件,数位出席电话会议的荣昌生物高管对背后触因同样茫然,但言语间反复强调“并非公司运营面产生问题所造成”。

涌入这场电话会议的投资者,接连抛出了自己的问题。梳理来看,主要集中在现金流是否捉襟见肘?愈高的销售费用率2024年如何控制?商业化产品是否后续乏力?

其中,“现金流是否紧张”是诸多投资者共同提出的首要拷问。

根据2023年三季报,荣昌生物的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仅为约7.91亿元,占总资产的14.34%,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1.15亿元。此外,荣昌生物新增短期借款1437.8万元和长期借款6.28亿元。这成为了这一质疑背后的主要论据。

对此,荣昌生物管理层反复强调:自身现金流不短缺,且资金满足公司运营。用以支撑这一观点的几大论据主要有:

一是已商业化产品给该公司带来了一定规模的现金流,且对产品商业化市场前景较有信心。目前,荣昌生物共有两款商业化产品,分别是泰它西普(RC18)和维迪西妥单抗(RC48)。

二是经过充分沟通,建立了40亿元以上的银行授信。“我们的授信既有流动贷款授信,也有项目的授信,可用以满足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资金需求。”

三是格外强调了潜在的BD若成功,将会给其带来一定规模的现金流,被荣昌生物投注期待的是其核心产品之一泰它西普。据该公司在会上透露,已有不少对此感兴趣的合作伙伴正在洽谈,包括在前不久美国旧金山JP摩根大会上也有不少交流。“我们一定会BD,正在等到适当时机、适当的合作伙伴以及适当的形式。”最后,再融资也被其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不过,投资者买不买账还未可知。除了销售收入,后两者都非公司自身能够决定。而产品销售作为荣昌生物一大重要现金流来源,既牵扯出了现有产品的商业转化问题,又难逃销售费用率与日俱增的诟病。

根据2023年半年报,荣昌生物的销售费用为3.5亿元,销售费用率为82.94%。而在2022年末,其销售费用率还仅为58.42%。“我们确实受到了一些销售影响,尤其第四季度,使得全年的目标达成看起来不太理想。”

于是,在该公司看来,这一情况在2024年将会得到明显改变。销售费用率的增高,背后一大主要原因是,荣昌生物内部队伍在近两年经历了快速扩张,2023年销售团队人员配置到位,2024年不会再大幅增加。

可更重要的是,未来荣昌生物能给投资者吃下一颗定心丸吗?如何才能回应伴随而来的一系列质疑?“重点体现在资源配置的优化上。”这是荣昌生物所透露的2024年关键思路。

首先是包括所有部门在内的整体运营队伍的优化。因为,业务拓展需要大量的人员。在最近两三年期间,荣昌生物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一些早期研发部门、CMC部门人员增加速度较快。不过该负责人透露,2024年所定下的总体原则首要便是队伍优化,主打有进有出,规模不会再很快增加,但人员的素质会有所提高。

第二是资金优化。其发言人透露,正在理顺现有的一些项目,剔除一些价值比较低且效率不高的项目,把资源更加聚焦在未来边际收益更优的项目,这一事主要由2023年9月刚上任的新CFO童少靖负责。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公司达到一种“均衡”状态,既是财务意义上的均衡,也是经营意义上的均衡。

十字路口的抉择

但无论公司的发言人如何斟词酌句,投资者最担心的问题是,荣昌生物已经快要支撑不起自己的故事了。

过去一年,作为国内曾经的ADC先驱,荣昌生物几乎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大出风头的新公司:与阿斯利康就Claudin 18.2抗体偶联药物CMG901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的乐普生物康诺亚;将靶向人间皮素(MSLN)抗体偶联药物HBM9033以10.5亿美元授权辉瑞的诺纳生物;连续与BioNTech达成ADC合作、并且13亿美元牵手百济神州的映恩生物;84亿美元牵手BMS,创下纪录的百利天恒;2024年开年与罗氏达成超10亿美元交易的宜联生物……

这些企业的经营战略各有千秋。有的是纯粹的Biotech,不建设销售团队,有了临床成果则迅速对外寻求合作;有的是由仿制药企转型而来,一路精准选择研发方向,通过有限的投入撬动了最大收益;有的背靠母公司的“输血”……梳理下来,要么是轻装前行,研发为主;要么在某种意义上“取了巧”,以后来者身份实现了弯道超车。

反观荣昌生物,不仅一笔交易都没有,模式还变得越来越“重”:在研管线超过10项,开展了超过40项临床;研发人员数量从2022年6月底的1107人增至2023年6月底的1271人;销售团队方面,自免和肿瘤事业部的员工数量都从最初的仅一百来人增长到了超过600人。

其实,荣昌生物从2021年泰它西普在中国附条件获批后选择自建商业化团队,起初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泰它西普销量从2021年的4730万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约3.3亿元;维迪西妥单抗销量从2021年的8400万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约4.12亿元。在国产新药销售记录里算是不错的销售额。

可良好增长势头的背后却是隐忧——自免和肿瘤药物之间缺乏协同性,需要分别搭建商业化团队,导致销售成本局高不下;以及竞品上市,拓展适应证较少,“纯靠医保吃饭”的增长可持续性。如果销量能持续增长,一切都好说,然而2023年,产品销量的增长开始乏力了。

今天的电话交流会上,荣昌生物方面提到,2023年的销售碰到了一些困难,“和整体的原来的目标来对比,不是太理想,特别是在去年第四季度,受到的影响可能比原来预期的要多一些。”

财报数据也显示,荣昌生物销售费用占产品收入的比重上升到了70%以上,边际效应已经几乎见顶,单凭人员规模的增加,已然无法再显著提升销量,反而被拖累。

更可怕的是,竞品也快来了。近日,FDA批准默沙东K药联合Padcev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比原定PDUFA日期2024年5月9日提前了近5个月。

根据2023 ESMO大会公布的III期临床研究EV-302结果,K药联合Padcev组对比含铂化疗组的中位OS为31.5个月vs16.1个月,中位PFS为12.5个月vs6.3个月,OS、PFS均实现翻倍式的获益。FDA正是基于该联合疗法展现出的优异疗效,提前近5个月批准其上市。

相比之下,RC48+特瑞普利单抗在ASCO 2023 上公布的用于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试验结果是: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2个月(95%CI: 5.7-10.3),2年总生存率(OS)为63.2%,尽管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数据远远没有前者那般亮眼。

从各个方面来看,荣昌生物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拳头产品天花板已现,新适应症的扩展面临竞品的绞杀,后续产品又跟进乏力……当产品跟不上,搭建的商业化团队都会变成多余的成本。

而公司提出的一切优化方案,其实最终都指向解决一个问题:接下来,是退,从biopharma退居biotech的位置?还是进,坚守,继续对资本市场讲故事?

某种意义上,荣昌生物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回复“寒冬”,了解电子期刊详情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全部讨论

01-18 00:37

RC48在美国的临床,有何进展?$荣昌生物(09995)$

01-18 11:58

四季度到底受到什么影响

01-18 08:24

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