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4天暴涨220% ,疯狂的“人造肉”第一股,盖茨、小李子争相投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秘姐有话说:你如此有趣,让我想再近你一点!!

5月2日,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Beyond Meat挂牌上市,这家以牛奶和猪肉替代品为主的制造商,此前ipo定价为25美元,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以46美元的价格开盘,收盘飙升至65.75美元,溢价高达163%,创下了金融危机以来美股IPO首发的最佳表现。

据悉,Beyond Meat于2009年由素食主义者Ethan Brown创立,小时候,布朗在他家的共同拥有的马里兰奶牛场度过了童年的夏天。一旦他长大一点,他开始质疑世界是否真的需要动物来制造肉类。

Beyond Meat的主要产品是从植物中提取蛋白、脂肪,通过再加工制作的口感、味道与动物肉相似食品,也被称作人造肉。

按照美国时间5月7日收盘价79.17美元计,上市4天它的市值已经达到45.47亿美元,股价为79.17美元,较上市价涨幅超220%。而根据私人市场数据公司PitchBook的数据,该公司已从2011年的480万美元估值增长到2017年11月的5.5亿美元,当时Beyond Meat完成了最新(5500万美元)的融资,一年多时间翻了两倍。

而受到Beyond Meat的市值飙升为国内市场带来的巨大效应,5月6日中国A股上证综指一度跌逾200点,盘中一度失守2900点,仅有24只个股涨停,其中包括双塔食品丰乐种业维维股份等“大豆概念股”。随后“人造肉”概念股持续火热,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信息显示,截至5月8日收盘,A股市场人造肉概念股的17家上市公司中,除了1家下跌、1家平盘外,其余15家均上涨,其中丰乐种业、登海种业等10家涨停,哈高科涨幅最高,达到10.09%。

人造肉概念竟然这么火爆?

比尔盖茨、迪卡普里奥纷纷投资入局

人造肉正在成为潮流,更是受到比尔·盖茨等亿万富豪的追捧。

Beyond Meat的投资人阵容强大。比尔·盖茨、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麦当劳前任掌舵人唐纳德·汤普森、可口可乐CFO凯茜·沃勒和Twitter的CFO耐德·西格尔等均是其投资人。

据美国著名媒体《福布斯》报道,比尔·盖茨曾在2013年的时候吃过一种玉米饼。这种鸡肉味的玉米饼在初时并没有引起比尔·盖茨的注意,但当他知道这种玉米饼不含任何肉类成分的时候,他被震惊了。因为这种纯植物制成的鸡肉,无论口感和味道和真正的鸡肉没有什么差别。震惊之下,比尔·盖茨当即对这种人造肉进行了投资。

除了比尔盖茨,香港富豪李嘉诚对人造肉也非常偏爱。早在2014年,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就为美国人造肉公司Modern Meadow完成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早在2017年8月,Impossible Foods宣布完成一轮融资,共计7500万美元,此次融资由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以及比尔盖茨领投。

1.5万亿美元肉类市场

Beyond Meat瞄准的是最大的食品品类——肉类市场,它并没有仅仅针对素食主义者进行营销,它的目标是颠覆一个庞大的行业。据估计,美国的肉类行业为2700亿美元,但是全球肉类市场规模为1.4万亿美元,而多年来美国的素食主义者仅占总人口不到5%,显然素食主义者并不能给公司后续的盈利增长带来多大的动力。

为此,BYND已经明确将其产品推向肉类而非素食替代品。它的产品在杂货店的肉类部门销售,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拒绝将其产品标记为“素食汉堡”。

截止日前,这种向肉食者推销产品的营销策略似乎已经起效。该公司的招股书声称,在2018年上半年在克罗格购买Beyond Burger 的顾客中有93%也在此期间购买了动物肉类产品,也就意味着93%的顾客均为肉食者。

从目前来看,人造肉市场的确表现出更强的增长态势。根据植物基础食品协会委托的尼尔森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以植物为基础的“肉类”零售额增长了24%,而动物肉只增长了2%。到2023年,全世界肉类替代品市场预计将增长到64亿美元。

人造肉真的能成为主流肉的替代品吗?

几十年来,肉类上的技术创新很少,人造肉的出现引起轰动也是预料之中。

目前,Beyond Meat主要产品是100%植物汉堡——The Beyond Burger,主要成分就是豌豆蛋白和黄豌豆提取物,并通过添加甜菜汁来制造咬汉堡时的“流血”效果。

与它类似的竞争对手还包括一家Impossible Foods, Impossible Foods 的素肉由小麦蛋白、马铃薯蛋白、椰子油等原材料混合制成,制作的关键的元素之一是加入“豆血红蛋白”,这使得这种素肉饼不但尝起来有肉的味道,而且加热后还有半熟牛肉血淋淋的视觉效果。

而美国还有一家新兴公司Memphis Meats,和前两者不同,它主要通过动物干细胞培养出的细胞组织物,让活细胞在营养液里通过生化诱导素进行快速分裂增殖造肉,是一种真正的肉。

不知从何时开始,吃肉被蒙上了一层“原罪”色彩,在环境、道德、健康等各方面争议颇多。

地球大部分资源被用于畜牧业,牛肉耗能最高,跟养鸡或者养猪比起来,养牛需要占用的土地面积多了近30倍,消耗的水资源也多了10倍。每产出1公斤鸡肉只要1.6公斤的饲料,而1公斤牛肉需要8公斤的饲料。Beyond Meat也宣称,其制作的人造牛肉汉堡能在生产过程中节约99%的水、93%的土地、90%的排放以及46%的能量。

在营养成分上,生产商们可以控制肉中所含的脂肪类型,生产出富含健康脂肪的肉类,如有益于心脏的ω-3脂肪酸。Beyond Meat表示其营养成分不仅不逊于传统牛肉,还具有无抗生素、激素等优势,比普通的肉类更加健康。

不过,也有人质疑,素肉也是一种深度加工的高热量食物,它含有更高的饱和脂肪酸,还不含植物性饮食中应有的纤维素。

另外,一直以来,畜牧养殖容易遭受各种疫情的影响,导致产量大幅度波动,从而影响供应及价格,且出现疫情后极易出现病毒,影响食品健康。“人造肉”实现工厂化生产即可有效避免这一影响。

尽管如此,“人造肉”并非百利无一害,也可能造成一系列新的问题,如若生产人造肉的原料肌肉细胞选择不好,或者体外培养造成细胞变异,或者生产过程中存在染菌问题等等。

不过,目前摆在人造肉企业面前的问题更多的还是成本问题。

2013年,波斯特创造出的第一块人造牛排的生产成本高达25万欧元(约合200万元人民币)。

无论是植物提取还是干细胞培养,人造肉食已被验证为可行的方案,不过量产条件尚未成熟。

根据纽交所公布的招股书显示,尽管Beyond Meat营收表现强劲,净收入从2016年的1620万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8790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3%,但其仍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510万美元、3040万美元和2990万美元。

未来也将需要更多的资金投资于提升肉的口感、味道、品质等方面的研究。

但是一旦技术成熟,能实现量产,人造肉的盈利似乎也比较可观。

数据显示,Beyond Meat毛利率于2018年首次出现正增长,2019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已经达到25-26%,这已经超过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商泰森(Tyson)的毛利率。

同时,生产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以猪肉为例,猪崽从出生到出栏,养育100天才能产出90斤的肉,而在实验室里利用细胞培育,60天就能长出5000多吨的肉。

值得注意的是,人造肉概念并不新鲜,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仿肉”素食传统,很早就会用豆腐、面筋或者烤麸来制作“素肉”,没有动用什么高深的技术手段,也能做到以假乱真,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也可能只是某些企业暂时博人眼球的伎俩。

不过值得确定的是,真肉不会消失,但随着人造肉渐渐蚕食传统肉食品市场,影响畜牧业的收入,最终导致真正肉食的价格会变得越来越贵。

本文完

文丨来源:ipo观察(ipo2012)

版权归原作,若有异议,烦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