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利弊吧,相对来说,pdd的非标准商品的质量控制堪忧。我买过几次pdd的水果,后来就再也不敢在PDD上买水果了。
第二轮对话:客服再优惠30元,并经过我要求赠送一个置物架;我提出合计优惠到150元,客服答应。
第三轮对话:这一轮比较有意思。我其实已经下单,处于好奇去拼多多上对比了一下同款价格,结果发现拼多多直接给出最低价,还要比我谈完便宜50元,于是我要求客服返现50元,客服要求我发截图,然后答应。
最后:经过多次反复“斗智斗勇”地沟通,在天猫旗舰店终于买到了和拼多多上完全一样的价格。
我自认为还算是用户里面比较有点小聪明的,肯定有不少消费者就无缘无故多掏了200元。你们说,作为一个正常人,下次购物你会选天猫还是拼多多?
作为商家,如果你是一家大品牌,嫌弃拼多多上的用户消费能力不足,直接不来,我觉得也合理,毕竟要找自己的产品目标群体。但是你来到拼多多,都是官方旗舰店,为什么价格不一样?
作为商家,如果你就是天猫上价格贵(就算是当成正品好货心智的溢价),拼多多上就是便宜,我觉得也ok,高级商场房租贵,卖的贵也合理。但是你既然在天猫贵,为什么又要接受价格直逼拼多多的优惠力度?
作为一个平台,天猫为什么让商家这种迂回而繁琐的交易现象存在,而不是通过运营直接让商家让利消费者?
商家把用户当傻子,平台装聋作哑。这就是我,一个普通用户的购物自白。
注:
1)题目可能有点标题党,但为了让更多的人避免被坑,也不过分;
2)文中涉及股票、品牌,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建议。
时光哥终于重塑认知方式了!记得你当年用一套很券商范式的话语体系:罗列阿里的财务数据、行业地位等等,得出阿里低估的结论。如今终于回归本质:从顾客视角来审视企业了!投资人不完成这个转换,无异于用地心说来预测天象,常常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为你高兴!
昨天一大V说拼多多包子便宜一半,4袋包子便宜60块钱,结果下载下来只是便宜了几块钱。而搜一下我常买的牛奶却贵了不少。其实各平台有的贵有的便宜也正常,但就拼多多粉丝喜欢把哪次发现了便宜东西给截图传上来吹。至于说购物省心无忧,黑猫投诉上拼多多有94万条投诉,最多,这些人脸皮也是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