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老师,上中下都看了,深有同感,努力学习中,我现在股价尖尖尖陡峭时卖出,跌多了买入,桃李面包14元卖出,前几天跌停弟二天买入,然后就等,少交易
前两篇文章地址如下,在雪球引起了相当大的讨论,其中很多朋友的留言很有质量,各位有兴趣的好朋友们可以多看看我帖子下的留言哈~
谦和屋对传统价值投资在A股实践的一些浅见(上)
(网页链接)
谦...
@谦和屋
打赏走起,谦和屋老师666。
关于如何“逃顶抄底”,如何利用非基本面因素,期待谦和屋老师讲讲具体事例哈。
逃顶不成功就还好,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抄底不成反腰斩,价值迟迟不回归,那问题可就大了。
这里抛砖引玉,先分享自己目前认可的方法。
1.唐朝老师说,价值低估的公司必然回归;当然有前提,前提是符合“三真”的公司。价值回归时间不确定,A股通常三五年。并以泸州老窖为例,如果低估迟迟不回归,赚的钱反而更多,所以必然回归,因为资本市场不会给你机会赚取高额收益。
————我对这个是基本认可的,至少每三五年有一场牛市来促进回归。
但对于港股,我就多加一条,必须有比较满意的分红作为托底,比如估算的持续每年分红有10%左右,这样及时万一迟迟不回归,领取保底分红也满意,之前6元多重仓买入的$中国海洋石油(00883)$ 就是此类。
2.吴伯庸先生总结的一文说透价值回归的底层逻辑。低估回归=低估应该回归+催化剂,应该回归但不一定能回归,必须有催化剂。尤其是套利/绝对价值必然回归,比如某公司往年市值200亿上下,但某一年真金白银大赚800亿,那么市值必然大涨到4倍,达到800亿市值以上!
3.冯柳先生文章,比较难领悟到位。目前只学到一点皮毛,“信息的价值与被市场演绎的频次负相关,但不能以市场是否都知道该信息来衡量其有效性,只要未对其进行恰当的演绎,则该信息是否被广为人知并不重要,毕竟会有很多因素压抑市场对信息的体现和理解。反之,即便是市场完全未知的信息,如果股价已经演绎过了,其价值仍旧要相应的给予折扣。”
具体事例为,新能源行业之前已经暴涨,很多个股演绎已经多次,即使22年某些个股已经低估,但一直不感冒,没有介入。
4. 反转效应和动量效应的运用:
正如著名投资高手陶博士 多次所说:
反转效应:1985年,泰勒和德邦特《股市是否反应过度》的论文,提出了行为金融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以3-5年为一个周期,一般而言,原来表现不佳的股票开始摆脱困境,而原来的赢家股票则开始走下坡路。这个现象在行为金融学中被称为反转效应。
动量效应:是由Jegadeesh和Titman(1993)提出的,是指股票的收益率有延续原来的运动方向的趋势,即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率仍会高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基于股票动量效应,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过去收益率高的股票、卖出过去收益率低的股票获利,这种利用股价动量效应构造的投资策略称为动量投资策略。
$博思软件(SZ300525)$ $洋河股份(SZ002304)$
@孥孥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