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谦和屋对传统价值投资在A股实践的一些浅见(下)
前两篇文章地址如下,在雪球引起了相当大的讨论,其中很多朋友的留言很有质量,各位有兴趣的好朋友们可以多看看我帖子下的留言哈~
谦和屋对传统价值投资在A股实践的一些浅见(上)
(网页链接)
谦和屋对传统价值投资在A股实践的一些浅见(中)
(网页链接)
我们接着说第三个重点:
3:要加入 非基本面分析,尤其是大底与大顶的判断,靠基本面是判断不出来的。
写完这一点,我都觉得背上一阵冷风吹过……会被骂翻……
是这样的,这一点仅代表个人体会,很有可能是错的。
我曾经在实践的过程中,有这么个疑惑,现在请各位老师指导我哈~
价值投资就是为一家公司估值,低估的时候买进,正常估值持有,高估卖出,如果估不出来,那么,暂时就不参与。
好了,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这个低估到底多低算低估?会低估多久呢?
我发现,在我研究无数传统的价值投资之后,很遗憾,欧美的价值投资体系并无法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非常遗憾,真没有……
这不是违背祖师爷的决定,这是真没有……
我们将目光看到港股。
撇开老千股们不看,真真正正的经营的企业,我能找出一堆低估的股票。你可以说他们行业不好,可以说他们经营不行,但是,但凡有常识,是不能否认其低估的。
是真便宜啊!
格雷厄姆来了也得买点他们的股票回去……不然都对不起烟蒂投资。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
倘若一家公司,即便你按照最保守的估值,给他估值100亿市值好了。
那么,现在跌到60亿了,算低估不?港股水泥,银行,国企一大堆这样的,是不是?
打6折算低估了吧,然后,跌到50亿,又浮亏十多个点。
再然后,跌到30亿,这就腰斩了。
还有可能跌到15亿呢!
很多人在这里不理解了。怎么欧美传统的价值投资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咋就我们特殊么?
为啥他们能用这样的方式投资,我们不行呢?
对这个问题,我做过深刻的思考。
在于股权治理结构。
在欧美,一家公司低估的时候,是真的可以透过财务投资买进董事会,然后人为的进行“价值释放”。这条路,是通的,而且,是真的有些“刺头”这么做的。
狼王伊坎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大家可以看看其对泰潘(tappan)公司的操作手法。包括美国四大航空之一的环球航空公司(twa),典型的买进董事会,然后卖卖卖,最终获利离开。
狼王伊坎可是超过巴菲特收益率的人啊。1968年,到2016年,40多年,年化收益31%左右。
好了,一个市场上,有这样的“鲶鱼”存在,那么,很多股东便可以搭便车。公司就会有一个真正的,可执行的清算价格。
或者说,低估是有底的,一旦跌穿了这个底,就会有一群群的狼王伊坎们买买买,然后,人为的“释放价值”。
包括巴菲特当初购买伯克希尔哈萨维的时候,就是如此的,结果,当时原老板报价晃了巴菲特一下子,巴菲特年轻时也是气性大,直接买成自己的公司了,自己去干。
可见,这条路,在欧美的土壤下,是通的。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我并没有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好的。因为,多数时候,将公司进行人为的“价值释放”之后,股东能拿钱走人。而为公司奉献一生的员工,却无法得到最为妥善的安排。巴菲特在这一点上,与狼王伊坎一念佛,一念魔了。我个人,个人的价值观,其实偏向巴菲特。
总之吧,欧美就这样,就这种土壤。
所以,长出的花,就和我们不同。
他们的股票跌到底部区域,开始有人为“价值释放”的机会的时候,就真的开始释放了。股价多数都涨了。
中国是没有这种情况的。尤其是港股。
那么,说了这么多底层的逻辑。推演到这里,大家就能想明白了。
基本面能解决这个问题么?
如果在港股以及A股,当你看到公司低估的时候,买了,最后公司股价还在跌,很久不涨。
很多人这时候会犯一个错误,一个逻辑错误,说这家公司其实不是低估,看错了。
这是逻辑错误啊。公司就是低估,没毛病,相信自己对这点的判断。
但是,低估与股价跌,股价不涨同时存在,长期存在。
原因就是上述情况。
那么,好了,这里面的道道讲清楚了,和非基本面分析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的。
即,一家公司能否买入,光看基本面是否低估,企业经营面是否良好,是不够的。颗粒度太粗了。你必须要有相应的策略能将颗粒度,敏感度做优化。
即,一家公司100亿市值是正常价,现在跌到60亿市值,就是低估,那么,按照传统的欧美价值投资体系,可以买。
然而,在A股,更好的方法可能是需要添加其他的东西。
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分析,舆情分析,资金情况,政策催化等。
因为,在欧美传统的价值投资体系,跌到60亿,就会有狼王伊坎们介入,开始人为“释放价值”,那么,股价首先就会在这个底部区域,跌不下去了,因为,这是明牌了么,然后,价值回升会比较快,因为有人推动么。
但是,A股与港股并非如此。
跌到60亿,你买入,很可能跌到30亿,甚至15亿。
都是低估,谁说的打六折是终点呢?怎么不会打三折呢?对吧?逻辑上讲不通啊。
这里能考量的不多的一点,是股息,有股息会好一些,我在港股看过几十个点股息的公司。多少好点。
但是,股息不填权有啥用呢?最终你还是得股价涨上去的。很多初学朋友在这个环节离了大谱,认为股息和银行利息是一回事。
有人说,股价涨上去,短期看资金,长期要看企业的基本面!即,企业的价值。
我个人,个人啊,认为,这是错误的。逻辑错误!
很多人将此封为圭臬。这里面逻辑是错误的。
股价短期与长期的上涨,全部都要看资金。
区别在于,短期的上涨,理由是——情绪,新闻,热点吸引相应的资金。
长期的上涨,理由是——业绩吸引了相应的资金。
看似差别不大。其实,根本两回事。
当,长期的业绩无法得到看得见的手支持的时候,底线没有清算价值做支撑的时候,那就真的可能没有资金愿意进来。
那么,请问?怎么涨?
公司自己回购么?
公司自己回购注销的情况,大家可以看看A股与港股多不多,不就知道了么?
其实,我们做一下极限测试,就能明白这个道理。
现在有家公司,又做房地产,同时还做教培,还卖天价药,还卖老百姓要用的粮油米面,还涨价。即便这家公司是漏网之鱼,股票上市了,而且,利润还涨。假设嘛,我们假设嘛!
这样的公司,股价能涨么?
所有的机构都会被窗口指导,不允许买这家公司的股票。
当所有机构都被限制买入的话?个人投资者也不是傻子,全场就我一人做怨种啊?我肯定也不买啊,将来我卖给谁啊?
那么,这家公司将没有买入的资金。请问,股价咋涨?
有人说,公司可以自己用利润回购注销啊!
疯了么?
我回购注销等于是增多了每股的价值,但是,增多了价值最终你还是得卖掉么!如果不考虑卖掉,你直接分红不香么?
底层逻辑就这么个推演。
好了,当这些清楚了之后,回到当初那个问题。
为啥,究竟为啥要看非基本面?
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看资金买与卖的情况。
甭管是长期还是短期,这个因素是扎扎实实的影响着投资者的!
这件事,不可小觑啊!朋友们~
而这件事,靠基本面,根本无法做到的。
以上所说,是低估买入的情况。那么,更重要的,是什么?
是高估卖出的情况。
这一点,恐怕基本面压根儿没法解决,完全差出十万八千里。
道理很简单。茅台2021年2月18日达到最高点2543元一股,2021年8月20日,跌到1490一股。这半年的时间,茅台的基本面变差了一半吗?中国经济变差了一半吗?世界经济变差了一半吗?
半年时间,基本面恐怕都没啥太大的变化。但是,股价接近腰斩。
请问,如果是看基本面,怎么应对?
我们得承认基本面无法应对此情况。
承认无法应对之后,有两条路。
第一条,无法应对就不去应对嘛!~现在,茅台不又涨回来了么?
第二条,无法应对就要去找能够应对的方式。
最大的忌讳是,不承认欧美传统的价值投资在这个部分是失灵的,是没有应对策略的。会吃大亏的啊!~
一边不承认欧美传统价值投资这个部分是失灵的,一边反思,反思自己没有真正搞懂价值投资。然后压着自己的脑袋,再去书山辞海中试图再搞懂一点点欧美传统的价值投资。
反正,这肯定不是我的风格。
欧美传统价值投资在低估与高估的两端是失灵的,尤其是在A股与港股。是失灵的。
而且,颗粒度是非常粗的。
这种特性,导致需要特别精选公司,然后用很长的时间周期来抹平。
然而,精选公司,长期持有,又对稳定的经营大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甚至都不是国内,而是整个世界的经营环境稳定,才能相对让企业有着长期稳定的经营。还得保证各方各面都不要出意外情况,像口罩这样的情况。
这就是难的地方。这根本不是投资者能思考得出来的,这是老天爷决定的事情。
我们拿人为的投资策略企图包含老天爷的选项,无疑是充满风险的。
我们满怀希望的,拿着非常多优秀的公司,好不容易等到价格也合适了,然后买入进去,最后出现口罩这样的黑天鹅,咋整?
这,能从基本面分析看出来?那就见鬼了……
等反映到基本面,那是下一个季度,甚至下下个季度的财报了。
这种情况,真的只能透过非基本面来拿捏了,还不能100%拿捏得住。
包括一些技术面分析,一些资金面数据,一些舆情分析,一些产业链人脉的反馈,一些体制内朋友对政策的解读等等。
关于这一块,我现在也在进化中,在完善中,有一些成果了,但不稳固,也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完善。将来有了新的进展,音频节目再讲给大家听。
各位传统价值投资的老师不要苛责我,我也一直很郁闷。
因为,我就是从传统价值投资学起的,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走入第九年了,我感觉到,欧美传统的价值投资在A股有相当明显的局限性。
从开篇至此,我都没有任何否定价值投资的意思,各位价投老师别骂我哈~
我仅仅表达的是,欧美传统价值投资到A股来,是需要落地的,需要调整参数的。
因为,我在雪球上看到很多欧美传统的价值投资老师之后,发现,他们讲得很有道理,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费雪等语录非常熟悉,但是,就是收益不太高。
比如我本人,我说的是我自己啊,就是一个案例。
我多会讲啊,讲起传统的价值投资一套一套的,格雷厄姆听到了《谦和屋说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都会坐起来鼓掌……
但是,我过去9年,打头算,也就是20%多的年化收益,发私募近两年,也不过是跑赢沪深300十来个点的样子。还是浮亏的……
与此同时,很多中国特色价值投资的朋友们,我至少知道十多位,他们的投资收益高到我都不敢在雪球说,怕被骂……
我也很疑惑,我也怕被人喷——背叛价值投资祖师爷。你个叛徒!
但是,我觉得我没有背叛,传统价值投资的朋友们,您看,我只是落地调整了3点而已,别说我了,分享不易啊……
每当午夜梦回的时候,我总想起,我来股市,最终还是来赚钱的,如果欧美传统的价值投资赚钱,我就好好学习欧美传统的价值投资,如果A股特色的价值投资赚钱,我就好好学习A股特色的价值投资,我不希望自己给自己贴上标签。
拳打出去,力就老了,人贴上标签,脑子就僵了。
巴菲特与芒格一边说:比亚迪王传福是一位兼有爱迪生解决科技问题的能力和GE杰克·韦尔奇能够完成所有需要工作的人物。
一边减持了持仓一半的比亚迪。看上去,似乎还在继续减持中……
我觉得,他们二老是真正懂得价值投资真谛的前辈。企业很棒,企业家很棒,但是,价格永远要和价值匹配,如果不匹配的时候,就该做些什么了。
未来,我大概会在几个方面进化我的能力,努力学习。
第一个方面就是以上三条。
第二个方面就是不断的实地调研企业。
今年开春,四五六月基本上都在外面跑,跑了好几个省份了,跑了有几十家公司了吧~收获很大。很多东西,一定得要实地去调研。
实地调研+阅读资料VS阅读资料,这二者,还是有些区别的。
这里允许我推荐一下自己,各位加我个人号的朋友(731 831 831),如果可以,请注明您所从事的行业,将来倘若我研究到了您的行业,我若请教您的意见,便一定与您共享我的研究成果,如果有机会一起调研的话,这个过程,我将承担所有的费用哈~
尤其是我自己也做过很多年的实业,还是有些经验的。我想,未来会更加勤一点跑跑看。口罩三年,跑企业跑得很少,未来会多跑跑,这些内容几乎都在我朋友圈和公号:谦和屋上面有分享,各位好朋友们有兴趣的自取好了~
另,音频来到第三季了,谢谢各位好朋友们的支持,一切和之前一样。
这一季争取讲完《聪明的投资者》,我也没料到,一本书,讲了3年,还不见得讲得完,让大家见笑了哈,还请多多包涵。愿意一年讲30本书的可能很多,但是,愿意花3年讲一本书的,恐怕就我这么头铁了……
这一季,多讲讲我学到的,怎么将欧美传统的价值投资落地A股的浅见,以及,我实地调研的一些内容。大致如此吧~
下一篇长文可能需要很久时间再与大家见面了,我得去加快我的学习进化速度了哈,未来中国股市很有机会,在此,谦和屋祝各位好朋友们投资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精彩讨论
职业股民6006-01 07:07逐字读完,这上中下所有内容,基本上是我们面对面交流和一小部分谈话内容。当然更深度的交流并没有写出来。这里面可能有雪球喷子的一部分功劳。
谦和屋的最大优点是能够不断反思消化,哪怕很久之前的交流内容。讨论资金参与者与上市公司关系。我们谈的内容,这样的文章恐怕再写十篇也行。
尤其是关于逻辑错误。如果跳出股票市场,去看其他市场,比如期货,外汇市场。我都把基本面归类为《交易思维》逻辑DNA的衍生过程的三个特性。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最终要转化为财务思维,能解决一半以上问题。资金模型其实在逻辑DNA框架下,高估低估用熵焓周期屡试不爽。
但是谦和屋也谈及我的《交易思维》过于灵活,犹如双截棍,不会耍会误伤自己。这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但是一旦上手了,就会觉得非常好用。否则我也不会玩十几年了,还乐在其中。
价值投资很像踢足球,谁都能猛踢两脚,反正大力出奇迹嘛。只是C罗梅西背后的努力,媒体和股民视而不见。
交易思维很像打排球。没玩过的,根本上不了场。等学会基本技能了,就能在沙滩上,享受阳光,愉快的和女同学一起玩耍了。
后续希望看到谦和屋把《交易思维》读后感写完,都写了二十篇了才开了个头。当然,停下来思考也是相当有必要的。这也是谦和屋的习惯作风吧。
虽然读后感马上进入干货,逻辑DNA三个特性就停下来了。有很多读者坦言看了读后感,去读这本书,还是收获满满。即使耍不了双截棍,也是扩宽了视野。
所谓视野狭隘,见都没见过,哪来的思维,谈什么格局?
特此转发,以资鼓励。
司马新锐06-01 09:31价值投资,就是投资价值!但是,任何事物一旦被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意味着其真相开始被歪曲!一直学习夹头,收益还不错的,大概率会归因于自己的体系成熟稳定!但问题是,不易察觉变化,容易故步自封!一直学习夹头,至少穿越一轮牛熊,收益不佳的,大概率会归因于两点:1,在中国不适合做价值投资或者是价值投资是个坑钱的手艺;2,自己学艺不精,确实不适合做价值投资(不过,有如此悟性的人一般不会长期业绩不佳)。谦和屋老师是属于快速试错,不断总结,快速成长这一类的高手!
但是,对于此文中的谈到的价值回归的问题。您是肯定了在中国特色投资环境下,“成长逻辑”是可行的,“清算逻辑”是不成立的。大部分观点,我是颇以为然!但是,交流讨论的价值就在于不同的观点和声音!我窃以为,对于不失成长(不断跟踪,大体上是能有个基本的判断的),分红尚可的公司,在分红再投资的操作下,股价没有长期贴地飞行,甚至坠入地狱(价值不回归)的可能的。因为人性是贪婪的,只要有利可图,能图,那么就不会无视优质资产散落一地,视而不见的。老千股,价值陷阱之类的,并不属于此类,因为从经营基本面去看,就是价值毁灭!
买股票迟早是要卖的,但是卖出是迫不得已的,长期持有并不是目的,只是一个被动的结果。至少从买资产这个角度去看,是这样的。一来,能力圈拓展不是旦暮可成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可以,不需要去拓展!);二来,对非基本面因素的判断,是比较难的。难就难在对市场无数人想法的预判。体现在可量化指标上就是pe的变化。对pe变化的拿捏,是很难的。顶多知道,此类行业,具体公司,匹配此估值,应该是高了或低了,这个是能做到的。对于低了,还会低多久,高了还会不会继续高,是很难判断的。
所以,这个非基本面因素是比较笼统的,飘忽不定的像鬼影子一样,是比较难把握的。这也可能是因为我的认知比较浅薄,或许其他大部分人能做到。所以,我是特别希望谦和屋老师能多讲讲,高手们是怎么去用非基本面因素去做投资的,如果能学,可靠,那真的是球友么的福气,谦和屋老师功德无量!
冯柳的书,和60老师的书,我都看过几遍了。对于市场的理解,他们可谓是大写的牛人,高人!但是,说实话,可能是我资质愚钝,真心不知道如何用!老唐曾经就说过,对冯柳的东西,他表示看不懂!不知道他是不认可,还是真看不懂!我倒是看得要懂不懂,也有不明觉厉的感觉,就是不知道如何用!所以,也就偃旗息鼓了。但,我曾经确实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左手巴菲特,右手索罗斯!但是,至今无果!是思考的无果!更不用说实践了。但是,李驰曾经当面问过索罗斯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哎,太蠢如我,所以,也就退而求其次,在工具上给自己降维:就学学可转债和指数基金得了。毕竟投资不是体育竞技,投资就是为了赚钱,抓不到深海的神鬼,我就抓抓浅水区的小鱼,也够吃了。
最后,感谢谦和屋老师的分享!感谢60老师那么多场腾讯视频分享!感谢雪球的前辈们不断的输出,无私的分享!有你们,投资的路才变得不再那么迷茫艰辛!雪球才有了它该有的样子,让我“定居”于此,不愿离去!
白玉阳06-01 07:33交易是一种思维,交易是一门艺术!
用基本面选好公司,用技术面、资金面、市场面情绪、政策面等多维度来审视市场,把握买卖点是非常好的方法。
司马新锐06-01 11:30嗯,对于流动性对估值的影响这一块,我完全认同你的观点!A股无论对于港股还是B股,是有流动性溢价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对于这一点,我看过吴伯庸老师对于对估值的催化因子的分析,里面讲得很透彻!这个确实也算是非基本面因素哈😊。但,对于卖出这个问题,需要用钱或者其他的因素,就是一个资金是否错配的问题。闲钱投资,就是一个资产配置的逻辑。卖与不卖,我觉得就是一个资产性价比的比较,机会成本的比较。这句话确实很大,很空,但是不假。我记得段总有次加仓茅台的时候发过一条说说:大体意思,是这个价格买,比存银行强!这句话,字数不多,但是内涵很丰富。这句话体现的是一种投资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投资就是能力圈内资产性价比的比较和选择过程。他没有表述为:这个价格买,会涨得如何如何!谦和屋老师,别误会哈,在这里,我不是搬大佬出来支撑我的论点。我只是谈谈我对投资思维的理解。看对不对,借此机会,希望能得到您的斧正!考虑流动性肯定是要的。就比如说,b股的古井贡和A股的古井贡,同股同全,估值差别大勒。这个我完全认同您的看法。我这里强调的是一种投资思维方式。可能,交易思维和资产思维之间还是有边界的。涨不涨,固然有流动性的问题。到时,其最底层最坚实的是资产性价比的问题(何时回归,会不会回归,这个确实是传统的价值投资需要考虑改进了,但是这并没有颠覆这一底层逻辑)。交易思维就就像罗伊的“贩鞋子卖”的理论!资产思维不同,它考虑的是现金流折现问题。这里我都不敢继续聊了,因为太理论化了。但,这些东西不理清楚,就会走错路。就像我dang对马克思主义的进化升级,什么可变,什么不变,是需要特别谨慎的。老毛子不谨慎,就成现在这样了。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过河,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就慢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但是,其底色并没有变!因为其底色变不得,变了就会出大乱子的。也就是我dang常说的,要走对路,不忘初心!其实价值投资也是一样的。搞来搞去,就是顺应价值规律办事!不顺应价值规律办事,迟早会栽跟头,被淘汰!所以,我特别愿意跟您学习,就是您不断进化,不僵化,不教条!
虎猫复利笔记06-01 08:59再次拜读谦和屋老师雄文。
只是股息不填权那段不是很赞同,我也说说自己的浅见,不一定对,探讨一下。
真正的价值投资可以不用依赖市场出价来盈利。
什么意思?绝大部分投资者在市场中赚钱都是通过高抛低吸,即10元买入,12元卖出,每股赚2元美滋滋。
有人会觉得奇怪,不依赖市场出价,我们怎么在股市赚钱?还TM真·价值投资?
我举个栗子就明白了。
有一只股票,股价10元,每股收益1元,PE=10。
假设其盈利每年不再变化,赚到的钱也100%分红,那么股息率每年10%。
你10元买入,每年就能稳吃1元的股息。
如果未来某一天,股价跌到了8元,没关系,你还是能吃到1元的股息。
只要吃10年股息,只通过股息,本金就回来了,吃20年股息,就翻倍了。
所以股价是涨还是跌,几乎一点影响都没有。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情况你可能还会希望股价跌更多一些。
比如10元股价跌到5元,这时候你1元的分红到账,5元的价格买入这只股票。
简单计算一下,由于你的分红再买入,下一年每年就可以收到1.2元的股息,增加了20%。
所以你看,这种情况下确实不用依赖市场出价,管它股价涨还是跌。
涨多了我卖出,跌了或者股价不动,我分红再投入。
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对于专门做交易的人来看简直不可思议。
对于资金投资期限短的投资者也没什么帮助。
对于需要中短期验证自己的资产管理者来说更是不能接受(几年账面没有浮盈对投资者不好交代)
但分红再投资确实不失为价值投资的一种底线思维,是非常适合长期+个人投资者的一种方式。
西格尔教授的《投资者的未来》也有相关论述。
缺点是这种方式不是无脑的,【是需要完完全全依托于基本面分析】,即判断公司未来的利润和分红不会减少,基本面不会恶化。这并不容易,但至少大道至简,不需要考虑过多变量。
当然我说的也是一家之言,不一定对,仅供老师参考。
全部讨论
宁静以致远90810-17 17:44二十年前,媒体上有谢国忠,牛刀之类的,深刻领悟了西方经济学,从而得出中国楼市很大的泡沫结论,可是没有触摸到土地财政的真实国情,摸到这个国情的投资人,早都……如今的价值投资,如果没有读精或结合特色的融资的本质,很可能会走偏。欧美体系固然厉害,也不能原教旨主义,要实事求是,看看他本来的样子。
用户451607947010-13 23:55讨论已被 谦和屋 删除
启东华帝可可橱09-12 08:29谦老师,上中下都看了,深有同感,努力学习中,我现在股价尖尖尖陡峭时卖出,跌多了买入,桃李面包14元卖出,前几天跌停弟二天买入,然后就等,少交易
Stanley复合肥08-09 14:03老师,您的见解很独到,向您这样的优秀学习,见贤思齐!希望能够有朝一日成为您这样的人!
谦和屋08-06 10:01对对对!~您说的都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