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经典案例——中国恒大》读后感

发布于: 雪球转发:144回复:284喜欢:318

《价值投资经典案例——中国恒大》读后感

这本书巨大,50来万字,知识密度极大!我足足读了三周左右才读完。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我与中国恒大其实结缘很久了。

由于机缘巧合的关系,我们在港股有户头,所以,好几年之前,就买了不少港股。这里面,最大持仓就是中国恒大。我写文章的时候,中国恒大的股价大概是21块港币左右。

为了好好理解书中内容,尤其是时间线发生的故事,我特地把交易记录查了一遍,我投资中国恒大具体时间是:

2015年2月3日,买入第一笔,3.24港币和3.22港币都有成交。

第二天,第三天,接着买,3.29港币,3.23港币都有成交。

就这个价位段,一直买买买。

然后,到了2015年年底,愉快的做起了波段,T来T去。不亦乐乎。其实,就是投资恒大解决了我两个重大的疑惑,其中之一就是做波段这件事(波段不大适合我)。还有一个就是暴涨中长期持有。

2016年继续加仓,7月18日,4.83港币,8月31日,5.33港币,10月4日,5.71港币,12月27日,4.75港币。整个2016年,就是这几笔加仓了。

再然后,2017年,2018年,全部没动,2019年快过完了,12月9日,才又加了仓,20.3港币。是边看这本书边加仓的,越看越开心,越加越开心。

令我高兴的是,通过投资恒大地产,我很早就结识了本书的作者——正合奇胜天舒(雪球ID)先生。因为,早在2014年底,2015年初,雪球还不是今天的雪球,那时候,最火爆的投资类app还不是雪球,好像是股吧啥的,所以,当时在雪球上发言的并没有今天这么踊跃。而恒大的信息就更加稀少了。我就是那个时候,慢慢发现有一位极为专业的投资者在发恒大的内容,言辞犀利,研究极深。

就这么滴,我们成了恒大在雪球最早的一批关注者,发言者。可是,当时的我,水平有限,现在其实也差不多。所以,当了好几年的看客,一直没怎么说话,默默的吸收了很多前辈,高手的知识,感恩感恩。

但是,由于我职业从事过一年半的二手房,所以,我这几年一直满中国跑,跑来跑去看房子,在雪球足足写了几万字,不过,是站在房产投资的角度写的,尤其是,看过长三角之后,特别喜欢杭州与苏州,我写文章的时候,苏州非园区的房子,才2万多,现在,啧啧啧……可惜,我后来社保交到杭州去了~

文章地址如下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下篇被删了……

但是,正是由于投资房产的经验,让我在实际房产市场看到了恒大的产品与人员,那是真的非常不错的。所以,我一直持有恒大,没怎么动。

我有一位银行的朋友,以前在海南,说,当时很多房地产商到他们行办理贷款相关业务,恒大的人,他印象最深了,为啥呢?那么多家房产商,只有恒大一家,派了一个专员,从上班到下班,贴身守着我这位朋友办理贷款,我想到这个画面就笑了,你说有趣不有趣,一个人跟着你上班,跟着你下班,还不是你同事,你说你要不要加把油?

可是,虽然投资恒大5年了,但是,我一直对恒大的股票并不了解。惭愧惭愧!~

我认为,我在恒大上面赚的钱,是纯粹的运气钱,纯粹的!~

我当时就是图便宜买的恒大。

正好是大家都觉得恒大要资金链断了的时候买的。后来,我看这本书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不过,时间推移到2015年,我可没有作者这么明了。

我是凭着两点,买入恒大的。

第一点,我大体知道,一个房产商资金链断了会发生什么。我有位朋友是开发商,他就是在这一波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的,资金链崩了。但是,最后不是破产,而是当地政府引入地产商来收他的资产,最终,也是退出了,钱上面,打了折扣,但是,钱还是收到了。

第二点,我那时候看了一下恒大的财报,印象中是记得有几万员工,按照我自己在社会上做实业的经验,这种规模的员工数量,是不会倒闭的……

所以,就买了恒大的股票。

还好,没有倒闭……

可是,我读了这本书,才知道,那些岁月具体发生了什么,背后有哪些故事,哎呀!~一身冷汗!~

来来来,我们来好好看看这本书!

……许家印认为,企业从零开始,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迅速扩大规模,而非一上来就追求利润。

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可的。事实上,我买股票也喜欢买这种类型的。

多数情况,企业有这么几种模式,一个是走量,一个是利润。

这二者,最好就是结合起来。个中翘楚是谁呢?各位应该猜到了,就是贵州茅台咯!~能走量的利润,才是好利润。

但是,如果二者只能选其一的话,选哪个呢?

作为投资者,我恐怕会选利润,因为,利润大的话,意味着容错空间大。

但是,作为从业者,我恐怕会选走量的。因为量起来了,才能有更多的流水进行腾挪啊!~

当然,最好的还是始终去追寻,创造——既能走量,又有高利润的咯!~

恒大就真的是这样的。

房产企业,其实天生就有高利润的特性,但是,能够把量走起来,却是不容易的,他不像制造业,几个基地就能输送全国全世界,房产一定是全国铺开的,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

高利润,是行业天生的,但是,走量却是需要企业家努力做到的,所以,谁能把这个量走起来,谁就能上台阶。

……香港地产商的主流经营模式就变为先囤地等升值,精耕细作,力求最大化地实现土地价值。

……慢周转模式毛利率极高,快周转模式薄利多销。

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因为,我是在长沙,所以,我们这里,这些年,经历的算是省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了,之前还能看到香港开发商的楼盘,现在是越来越少了。那时候,那些港商的楼盘,会有高管,每周来长沙,然后,周末就回香港。

这些港商的楼盘很有趣,比如,有个盈峰翠邸,就是香港李先生的和记做的产品,开盘时我就去了,很有趣啊,一百多平方米的别墅,还有三层,你去体会一下,我当时看的时候,那硬是走路都怕磕着碰着。

港商的开发模式,就是这种路线的,我们叫做螺蛳壳里做道场,精雕细琢,慢慢打磨,一个楼盘可以开发好多好多好多年。这个楼盘是差不多2012年左右开盘的,你想想看,到今天,整体运作下来,接近十年了,还在弄。

这种方法,当然,好是好,慢慢卖么,质量肯定相对那种很短时间开盘的,可能会要好一些,但是,显然和我国的国情不符合啊,这种速度,我们的城镇化何时才能达到理想状态啊。小康社会怎么实现哟!~

我那时候看到这种港商的开发模式,我就觉得,这种模式,在现实的国情下,有硬伤。

是啥呢?巨大而迫切的需求与极为缓慢的供应,是有着强烈的不匹配的。要是出现能够满足80%需求的房产商,这种港商的模式,就要被碾压。

老百姓先要有房子住,才骑驴找马,去追寻有好房子住。

这里我延伸一下。

很多人对高房价是有意见的,这个我也有意见哈!~我也是很多人之一哈!~

但是,我知道,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靠嘴巴讲或者抱怨能够解决的。

十几亿人的房子问题,还要住得好,住得安全,住得方便。

这想一想就能明白,绝对不是开玩笑的,这是难度上天的事情。

这种数量级的住房提供,怎么可能靠呼吁达成呢?

显然,除了几个有限的城市,全国都得倾向于——快周转的房产供应模式。

这个很容易用数学计算出来的。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读后感。

网页链接

我觉得,这种快周转才是王者。当然,太快了,快到出事了,那也得完犊子。

国家政策引导,也应该是这种快周转的房企受益才对,这样才能有巨大的供应量。才能满足井喷的需求。

且,我认为,这个局面,在未来五到十年,看不到改变的苗头。

我去过很多很多城市。

深深的感觉到了,无论你怎么搞,从农村,乡镇去到城市的人,是回不来了,而且,不但这些人回不来,他们还会把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慢慢的,陆陆续续的继续接到城市里,再扎根,再发展。

这种不可逆,就像用了电灯,就用不回去蜡烛了。

在可见的未来,快周转模式的房企,会活得非常滋润。

其实,他们是在降低房价。

如果不是快周转的模式拼命造房子的话,靠慢周转的模式,房价绝对不会是今天这个价格。这其实随便想一下就能想明白的。

由此可见,政策的引导,市场的选择,会越来越倾向于巨头房企,他们会越跑越快,提供越来越多的房子,满足更大的需求量。

我为什么20块以后还加仓恒大,这就是底层逻辑之一。

这种快周转模式有个重力加速度,会越来越快。直到达到最终的那个平衡点,然后,再进入衰退周期。

我认为,这个最终的平衡点,还有很多年才能看得到。

……2015年5月29日,是恒大股东的“黑色星期五”。……全天跌幅27%左右。

这一天我印象太深刻了,没别的——浮亏巨大。第一次领教了港股的没有涨跌停限制的厉害!~

当天与6月4号,我们加仓了小十万股。

我那时候印象是十分深刻的。

好家伙,一天亏掉三分之一左右啊!~

这很可怕啊……

然后,2017年的5月29日,神奇的一天!

就在这个神奇的日子,当天暴涨27%左右。我那天看了马上跳了起来,为啥呢?对27%这个数字太敏感了。马上截图发到雪球群里,我应该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

许家印是个狠人!他在报仇!

等于是他就在两年后的同一天——5月29日的时候,不多不少,就涨27%上下,就要恶心这些做空的人。就要报仇!~

我个人是认为,和这样的人做对手,是一件自己找不痛快的事情。我也不知道这几年,这些做空的人,到底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你做空,首先要做空高估的股票吧,恒大是不是高估,见仁见智吧。

其次,做空最好找职业经理人管事的吧,也就是柿子找软的捏吧,你找创始人管事的公司?

再次,万一要找创业者管事的公司,你也要找不那么狠的创业者吧。

好家伙,你找许家印做空。

恒大本来就便宜的不得了。他还是创业者,恒大跟他自己小孩一样。从零开始打拼到今天,你去惹他。

然后,许家印这种猛人,是能做空的么?我的社会经验告诉我,但凡一个人特别记恩,这个人,多数情况下,也特别记仇。报不报仇不见得一定会,但是,肯定记得牢牢的。

许家印就是这样的人,特别记恩,从小很苦,白手起家,现在不计成本搞扶贫,把个恒大像带崽一样带大。你去做空恒大。

这不,2年后的同一天,狠狠的打击空头,几亿十几亿的亏损。据说后来空头输惨了,去告,也没用,合情合理合法。

我个人是最不喜欢做空这件事了。

赚么,最多赚一倍。亏起来么,没有上限。在推土机前面捡硬币,搞好了,赚几块钱,没搞好,压得平平的……

而且,名声不好,结一堆仇。

我也不知道这些做空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以后有机会,碰到的话,真的真的很想真诚的请教一下他们。

……现在哪家地产基金投资项目不起码要求15%-20%的收益率?我们如果和基金进行股权合作,成本必然高于永续债,而永续债现在成本还在降低,对于恒大在一二线城市拿地有很好的补充。恒大只需要投入20%的自有资金,永续债出80%,本金还款还很灵活,这是最好的拿地模式。现在银行只和大企业合作永续债,恒大是做得最好的。

……这种杠杆模式是没有风险的,是在中国预售制模式下特有的产物。现阶段谁有大量优质的土地储备,谁就有发展。我们的土地准备别人5年都追不上,可以在几年内独占鳌头。

负债率不能决定企业规模,要看钱投在哪里,如果投向土地储备,是不怕的。

——这是夏海钧博士的解读。

我来详细说一下我的浅见。

我在刚开始投资的时候,就发现,国外投资大师的书籍,思路,和我们是有不同之处的,逻辑是相通的,但是,具体到实践上面,是有特别大不同之处的。

我总结出几个点。

第一个点:国外的主流企业,是有职业经理人文化的,也就是说,实际上,创业者已经退休了,然后,子女是自己或者家族信托占股份的,也就是有投票权,有股权,分红啥的,但是,并不管事。具体细节其实是由高管团队管理的。

很多著名的公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下来,都是如此的。但是,我们中国却由于资本市场非常短暂,只有二十多年历史,导致基本上,大部分企业还是创始人在干,他们拼在第一线。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之处。

我在实践过程中,自己有感触的,因为,我创业很多年了,我们创业团队是有一种带企业就像带小孩的感觉。情感成分很大的。我们也请过职业经理人,但是,和创业者相比,区别是明显的。各有所长吧。但是,抗风险能力,还是创业者较强。

企业倒了,职业经理人是可以到下一个公司去的,收入与地位并不见得会差很多。

但是,企业倒了,创业者是倾家荡产,收入就不要说了,地位也会差很多。

我见过创业失败最后几乎抑郁的创业者,但是,至今还没有见过,把公司做倒了,最后抑郁了的职业经理人。

大概就是这么个差别吧,各位可以品一下。(另,那种从基层做起,把整个青春奉献给一家公司,做了几十年,最后做到董事长的,等同于创业者,比如董明珠就是这样的典范。)

这个给我投资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思考,尤其是和国外投资大师的理念。

首先,我认为“人”的因素,占比在我国目前这个阶段,是非常大的。

当我看到很多国外投资大师说的理念,就是人的因素不那么重要,甚至不深度研究。我个人对此就是持保留意见的。

如果是成熟的,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那么,我认为,人的因素的确没有那么重要。事实上,国外就是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是高度流动的。

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创业者不是高度流动的,也就是说,这家企业和创始人事实上,是绑定在一起的,说无限责任制,也是过得去的。

那么,导致我在选择标的的时候,一定是要尽自己所能去了解创始人的点点滴滴,然后做出综合判断。

这里我的实践经验就是伟星新材东方雨虹恒瑞医药生物股份中国恒大等。

我个人是最看重创始人的精神是不是和公司走的路线正好匹配。

啥意思呢?

比如,伟星新材的董事长,金红阳先生,我的了解就是非常务实,非常低调的人。伟星新材这家公司,就明显呈现出这种特质。扩张一般,但是,特别出利润。然后,分红特高,经常赚的钱八九成拿出来分红。导致这次三季报之前,伟星新材纯粹靠着利润与分红的综合收益,而不考虑估值的上涨,也轻松年化超过25%的收益率。

而,东方雨虹就是另一个打法了。其董事长李卫国先生,就是扩张极快的人,自己有两家上市公司,发展极为迅速。

他在刚刚做了点工程赚了一两百万的时候,不是考虑买房买车,而是倾家荡产把主席纪念堂的防水给免费做了。你们体会一下,凭着湖南人的情怀,倾家荡产去把主席纪念堂的防水工程做了。

1996年的时候,赚了200万,全投了,还欠了十几万。1996年,品一下。

好在我D怎么可能让你吃亏呢?就这么滴,一路发展到今天了。

这种敢于一把梭的性格,和东方雨虹的发展极为匹配。在防水领域,东方雨虹第一名,其营收是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

也是性格,精神与企业发展高度匹配的。

其他就不细说了,我之前的文章中都有写。

这个中国恒大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许家印先生就是极度扩张型,在创业初期,他搞了一个金碧花园,第一块地,总地价1亿,他500万都拿不出来,但是,就敢拿一个亿的地。

然后,去银行贷款,只贷了600万,付了500万的首付,只有100万运营了。

结果,1997年6月8日动工,2个月之后,回款8000万。一战封神。

从此,就开启了其神奇的发展历史。

看看其性格与精神,是不是和恒大的发展高度匹配。

我是我认为,中国和成熟的发达国家在资本市场上很大的一个不同。

成熟的资本市场,对高杠杆的企业,是有很大的折价的。我认为是对的,因为,风险大么,而且,成熟的国家,也少有创始人把自己绑定在企业同生共死的情况了。那么,对杠杆进行折价就是最优选。

可是,今天的中国,这样做,其实对投资者来说,损失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道理很简单。杠杆就是怕崩么。

职业经理人,一定是先保证不崩,然后,慢慢来,而且,职业经理人很大一部分收入是股价,那么,迎合市场的偏好,进行企业的塑造,也有利于自己的收入对不?

但是,创始人,尤其是性格与精神是扩张型的创始人,肯定不是先保证不崩的,而是先考虑扩张的,因为,过去的中国与目前的中国,在很多很多行业上,还是需求极为庞大的,有产能了,就能赚钱,就能发展。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扩张。遇到紧绷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尽一些办法去弄钱。

从而呈现出来的投资结果是,如果不崩,收益就会特别巨大。

然后,在某些行业,资金链断的可能性又特别小,加上老板特别会来事,这个时候,二者一结合,收益就会变得很大。

恒大,碧桂园融创等等,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种情况。

第二个,我就是看高管团队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高管团队,在企业应该就是和老板一起走过几十年的那帮打底的团队。这种我是最喜欢的了。

他们基本上,自己和公司都是绑定在一起的。这种公司韧劲十足。很难被击垮的。

而上述两点,创始人与高管团队。是在成熟投资大师们的书中,论述得并不是很多的。而我在实践中,发现却很关键。

另,尤其是这种企业,最不能做空。西方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空头做空,然后,到一定程度,开始和职业经理人以及团队谈判。最后花钱和解。

在我国,我怀疑,谈都没得谈。我们回顾一下那位早两年著名的“野蛮人”收购的历史,就可以看得出来了。这次空头打恒大,又是一次血淋淋的案例啊!~

第二个点,就是,中国有些独有的行业是国外没有的,或者跟国外完全不同的。没有借鉴的案例与经验。照搬会要出问题的。

我说两个,一个就是房地产行业,一个就是中国的白酒行业

这是最明显的两个行业。照搬外国的经验,就会出大错的。

先说白酒,外国也有烈性酒啊,帝亚吉欧是最牛的了。

他的运作模式,就不是做爆品的模式,他就是铺开一张巨大巨大的网,遍布全球,做蒸馏酒,红酒,啤酒等。我们常见的品牌,很多都是他们家的,但是,他们的主流价格并不贵,肯定比我们茅五泸洋要便宜的哈,他那主流的威士忌,一百多,两三百这样的。在我们白酒的价格带,算中低端了。

但是,他们就是有巨大的量。市值接近1000亿美金(pe约25倍左右)。类似快消品那种打法的。大概一年做1100亿人民币左右。(128万多英镑)

你要是用帝亚吉欧的方式思考中国白酒业,你会发现,没有一家类似的。做的品类多,价格不高,量大。哪家是这样的呢?

但是,贵州茅台市值都超过帝亚吉欧了。且主要就一款产品,走爆品模式。五粮液也差不多,泸州老窖也是一个路子,洋河也类似(蓝色经典)。

所以,要按照帝亚吉欧的路线,是没有办法看中国的白酒的。得有自己的评估分析体系。要不然,就会和最棒的行业之一擦肩而过了。

另一个就是中国的房地产行业。

这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乎找不到可借鉴的例子。

很多人一上来,肯定就是要说起著名的日本,失去的20年的例子了。

我一看就笑翻天了。

且不说,日本到底有没有失去20年。这还两说呢?按照报道,外国就没有不水深火热的了。我明年就要去日本考察,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键是,日本的土地政策,开发模式,和我们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啊!~朋友!~

且,发展的过程也不一样啊。

你看日本,看90年代到今天,然后对比现在的中国,时间轴错了啊,朋友!~

日本1960年,城市人口比重就超过63%了,1975年,到76%左右。1996年,是78%左右。明显是1975年到1996年,这20年左右,停滞了。

在停滞了的前提下,土地,房价暴涨,可不就是恶炒么?

现在中国是城镇化(还不是城市化啊)接近60%,号称2030年,冲击75%左右。各位仔细看看这个数量级。是不是有巨大的差别。

发达国家都是超过80%左右的,日本超过90%了,中国现在60%左右。而且,中国的基数是十多亿人口。

这里面,怎么可能推演出,房价,地价暴跌的呢?

你说,是造房子快,还是人口进城快?携家带口,收拾行李,一个高铁,半小时就能到省会了。快不?

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中国的房地产发展的历程,肯定是与众不同的。

或者说,会和其他国家城市化率60%-90%这个阶段类似。(人口总数与技术还是有几十年的差别。)

我个人的判断是,未来五到十年,房地产行业,还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行业。

巨大的城市新增人口,有着极为确定的需求量。

而在供应层面,确定只能由现在这些排名靠前的开发商唱主角。

另,对房地产开发商买地以及交税有所了解的话,就能很清晰的看到,买一套房子,老百姓交出去的钱,是怎么分的,谁才是分到的最大头。

你就会知道,将来怎么发展。

但是,我的判断是,二手房将越来越不好做了。

前面20年,买房就赚钱,这个时代肯定是过去了。

因为,那个时候,开放商也小,也没有经验,管理与技术跟不上,没办法不停的,迅速的造房子,各种产业链都配套不上。

那么,那种单位房啦,老的二手房啦,才有巨大的需求量。因为,整个城市没有多少房子供应啊。对不?但是,人却是越来越多的。

可是,现在局面完全不同了。

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发达,把核心区域这个范围扩大了好多好多了。以前,靠走路,自行车,那就是半小时左右是核心,我们可以想象,核心区域只有多大。

后来,汽车与公交车发达了,核心区域到了多大。

现在,地铁多了,再看看核心区域有多大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新房的提供将越来越有空间,除了那些核心的,非常好的二手房,那些老旧的,不那么好的二手房,价值会越来越低。

老百姓可以自在的买新房,开发商,配套产业链也够实力,够技术,快速而大量的制造新房了。

但是!注意,但是!房价还是不会跌……

哎……我也想跌啊,但是,我个人是理性推演的,还是不会跌……不涨或者涨得慢就算不错了。

这里不展开了。

只给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开发商会越来越好,赚钱也会越来越多。因为,二手房的购买量会有一部分移到新房来。新增的城市人口也会有新的购买量,(一二三线城市)不来的那些三四五线城市,也会有专门聚焦的开发商为其提供房产,供改善需求。

然后,越来越多的开发商竞争不过全国性的大玩家,顺势退出舞台,要么整体被收购,套现离场,要么股权合作,陆陆续续慢慢退出。

全国剩下三种开发商,一种就是国有背景的,雄厚的资本实力,拿地实力,一种就是民营闯出来的全国大玩家,还有一种就是深耕本地的开发商和特色的开发商。

其他的,就陆陆续续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这场比赛,进入下半场。

而这场比赛,作为股东,作为投资者,首选是全国性的,快周转为主的民营大玩家为最合适的了。

这本书有上下两个篇章,上篇主讲恒大的发展与公司本身,下篇主讲作者的投资理念与投资之路,这个下篇尤其值得细细阅读。

作者本身实际上是五年收益22倍(5年年化收益85%左右,),但是,他谦虚的把杠杆部分扣除了,扣除之后,就是五年13倍了。(5年年化收益68%左右,)

主要就是恒大,还有宇通客车格力电器等。

标的很少,操作也不频繁。

我认为,特别值得思考与学习。

特别特别值得!

资本市场迷人的地方在于,你有真本事与好运气的时候,是真的可以取得十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的收益的。这一切,是真真切切的摆在台面上。可以事后分析与总结的。

但是,我们真的要珍惜这些作者的分享。

讲真的,在做实业过程中,我身边也不乏很多赚了大钱的人。

几乎没有人会真的告诉你,怎么赚到这些钱的。他们会说努力,拼搏,智慧等等放之四海皆准的话,但是,真正的内核,你却无法得知。只有非常非常熟悉与亲密之后,才能慢慢感受到,到底是哪些环节与关键之处成就了他们。

而资本市场,说来也怪,总有些成功的投资者乐于分享,他们著书写作,把自己赚到大钱的秘密,拆开来,掰细了,一一讲解给大家听。

国外各位投资大师,很多都是是如此。巴菲特更是持续五六十年,每年认认真真的把这一年自己怎么赚到大钱的关键环节讲解给这个世界听。

你说,我们要不要感恩。

国内,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成功投资者慢慢的做出成绩了,这里面,有一部分无私的投资者更是殚精竭虑的把自己几年,十几年来,赚钱的经历与思考的过程,一点一滴的分享给了大家。

作者——正合奇胜天舒,就是这样一位乐于分享的投资者。

讲真的,我经常问我自己,假设以现在的身家来说,我如果赚了十几倍,都别说几十倍了,我还会不会千辛万苦写本书来分享,我坦诚的说,我非常可能不会这样做。

世界那么大,干点什么不好?我可能常驻三亚去了,天天出海,几多好玩?

我经常看到有人出书了,底下一片调侃与奚落,我很遗憾啊……

朋友们,很遗憾啊!

曾经有位投资者,出了一本很贵的书,150块一本,我记得我买了四五本,拿来送人。但是,他的分享,每次都是底下一片质疑之声。

质疑他的收益是假的。

正合兄过去的五年已经22倍了,我们假设一下,未来的五年,只要平稳的做到4倍多,那么,他的第一个十年,就100倍了。

这给到很多人,又会要看他的交易记录了。又得要质疑了。

还好,正合兄我是从2015年一路走来,一路持有恒大的。加上他乐于分享,一路看了五年。

我就不知道这些质疑的朋友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非得年化收益15%,才是对的么?高了就要看人家的交易记录么?人家有什么必要公布自己的交易记录呢?

还有些朋友就是属于喜欢质疑私募的,把私募收益记录拉出来,一对比,然后就奚落排名在后面的。

讲真的,我认识一些私募的朋友。我经常问他们,我说,你已经这么富裕了,为啥还要做呢?保持这么大的工作强度。(事实上,我认识的私募,就没有财务不自由的。)

他们或多或少都是有自己的追求与情怀的。

我经常感叹,我到了这一天,这个年纪,不见得还能帮一些不熟悉的人去投资理财的,没有一些追求与情怀,真的是没这个动力的。

我是觉得,投资者们应该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

见识这个世界的不同与新奇。

各有各的方式方法。

人家能分享,就要感恩。尤其是免费的分享。

你要是觉得不好,你就不看不就完事了么?去挖苦与奚落,有什么意思呢?用这些时间学习与成长不好吗?

我们如果把分享的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对自己又有什么帮助呢?

那些早就成功的投资者,还有什么动力来分享哩?如果不是分享的文章能够被大家认可与欢迎?

那些有投资能力的人,还有什么动力去帮别人投资理财呢?如果不是被感谢与信任的话?

没有这些分享与付出,我们会更好吗?

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滥竽充数的。你不碰不就完事了么?

唉呀妈呀,又说劈叉了。

拉回来。

这本书的下篇,作者花了很多精力,把自己详细的思考与具体的操作全盘剖析了,我个人是认为,值得投资者花时间反复阅读。

这里面的知识密度太高了。

鉴于篇幅,都过万字了,啰嗦于我,就不展开讲了。各位可以买书好好沉浸其中。

最后,祝正合奇胜天舒先生,投资顺利,身体健康,新书大卖。

@今日话题 @正合奇胜天舒

$中国恒大(03333)$

$融创中国(01918)$

$万科A(SZ000002)$

全部讨论

咸味饼干2019-12-21 07:47

哈哈,《传世书》我在作者的微信空间里花几块钱买到了电子版。很多人质疑作者的收益率太大,我却认为作者一是有真本事,二是运气也特别好,所以才出了那么高的收益率。感谢以军长为代表的成功者无私分享投资路程,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追着他们跑。我想只要我们不走偏,未来也可以大富大贵。

谦和屋2019-12-20 11:39

花山樵夫2019-12-20 10:07

看了两章

无名的投资人2019-12-20 09:30

好的,谢谢!

谦和屋2019-12-20 09:12

是的是的~~

谦和屋2019-12-20 09:11

看吧~很好的书哩~

小猪娃的艳阳天2019-12-20 08:01

传世书

花山樵夫2019-12-19 21:27

这么长,不去看书

blfz2019-12-19 19:29

军长功德无量

谦和屋2019-12-19 17:01

是的是的,在自己有足够把握的时候,高度集中是回报惊人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