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和屋白酒投资系列12——洋河股份(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走访洋河股份)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64回复:739喜欢:481

谦和屋白酒投资系列12——洋河股份(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走访洋河股份)

洋河已经成为我的重仓股份之一了,差不多有20%左右的仓位,所以,我赶紧去洋河看看去,好的话,将来再加仓,不好的话,抽空卖掉算了。

最近有个说法,很有趣,就是探讨要不要去上市公司调研这件事,也引发很多有识之士的优秀建议与意见,我也抛砖引玉,说说我个人的浅见。

我们做实业的时候,也多多少少投资了一些企业,我个人很难接受,不去一个公司看看,不去看看家底,不去看看团队,不去看看气场,就投钱。这个操作,我还是有点无法运用到我自己身上的。

我归根结底,在股市投资的逻辑和投资没有上市企业的逻辑是一模一样的。

等于是投资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没上市的公司,可能占股多一点点,上市公司的,可能就占股很少很少。但是,其逻辑是一样的。

如果我今天投资一家餐厅,一家公司,我是需要去看看,甚至看很久,那么,我投资一家上市公司,也应该秉持同样的理念,对么?

这是其一。

其二,我认为,如果投资的额度比较大,比如,几百万甚至更多的钱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那么,花几千,万把块钱去实地走访,这件事的投入回报比,难道我们心里没数么?

不过,如果您的投资体系,就是分散买入大量股票,并且采取策略进行赚钱,那么,的确没有调研的必要。可是,如果是买入一家公司的一部分,那当然得要看看你买的这家公司是什么样子么,看不看得到,看不看得懂,那是另一个话题,难道不应该去尝试一下么?

当然,如果总额较小,相对于旅途的路费,倒是不见得要去了,有些划不来。

其三,有很多大师也说过,不要去上市公司调研,因为很肯能碰到特别能忽悠的董事长,一顿忽悠,最后就大亏了,比如,巴菲特去调研,就被号称英国的costco(乐购)忽悠,大亏几十亿人民币。

这个看法很普遍,我谈谈我的浅见。

这里面有个逻辑错误啊。

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不调研,只凭借财报等公开数据进行买卖。

第二种情况,不看财报等公开数据,只凭借实地调研进行买卖。

第三种情况,综合实地调研与财报等公开数据,进行买卖。

我个人认为,我自己最喜欢第三种,就是综合实地调研与财报等公开数据进行买卖。

光靠财报等公开数据,是单薄的,最终,巴菲特折戟乐购的案例,本质上,是财报造假,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仔细了解?你看,这个实际情况就尴尬了,这家公司奇葩啊,财务造假把巴菲特都忽悠了。

等于说,巴菲特去不去调研,都会赔钱,只看财报也会亏,只调研也会亏,二者综合,还是亏,这家公司就是个赔钱货。

这关调研什么事?

一个能用财务数据忽悠巴菲特的公司,我们普通人能只看财务数据和公开数据就避开这个雷?我个人是持保留意见的啊!~

这玩意儿,就是命,掐指一算,巴菲特2006年买入这家公司,就命中有一劫……

可是,巴菲特知道仓位控制啊,损失别看几十亿人民币,但是也不到净值的1%,还好吧!~

所以,通过巴菲特调研乐购,最后得出结论,巴菲特被董事长忽悠,从而导致买入,最终亏钱,这个逻辑的推断,我个人持有相当的保留意见啊……

另,巴菲特会仅凭董事长忽悠就去买卖一家公司?你借我一个胆子,我也不敢做这样的推测啊,巴菲特是谁啊?世界常年首富,二富啊,他会仅凭董事长就做出投资决策?这活脱脱就是被造假的财报给忽悠了啊!~

其实,这更加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财报的造假是更加容易的。(各位,不要有这种心态:你看到有一点点问题的财报就不参与这家公司不就好了吗?巴菲特不知道这点?)

因为,财报的造假链条有多方进行利益背书,很多研究机构,很多会计事务所,很多律师事务所等等。但是,面对面的调研,是没有这么多链条的。你面对面看一个人,和他聊天,是有直接而真实的感受的。相对而言,更加真实。

我个人下一个结论,仅适用于我自己哈!~

综合财报等公开数据以及实地调研进行决策,其准确性,是高于仅仅凭借财报等公开数据或者仅仅凭借实地调研的。

这是一个很硬的逻辑推演啊!~

顺便说一句,巴菲特凭借实地调研,成功的赚取了无数倍的利润,比如,拎着小包去盖可保险。

还有,巴菲特不调研,我天,不代表他不派精英团队去调研啊,更不代表,他的决策团队以及人脉中,没有这个行业绝对的顶尖业内人士啊。

段永平当年买网易,要我说,也不见得算实地调研,他把丁磊请出来聊聊,你说这怎么算?

于是,我带着这样的思考,参加了洋河的开窖节。

我带着两个问题去的。

每一次调研,我都是这样,提前做好功课,有针对性的去调研。这很重要,实地调研时间较为紧迫,没有目的的话,很容易就迷茫了啊!~

第一个问题,我们经常在雪球上或者论坛里,或者身边朋友说,洋河的酒越来越不好喝了,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第二个问题,洋河将来的品牌打造,准备走什么样的路径呢?

洋河在偏安一隅的苏北,倒是比较偏远。我从南京开车过去的,三四个小时才到。我发现,做酒的,好像都比较偏远一点,交通不大发达。从而导致当地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不发达,可能正因为如此,才护得一方好水土,才有好的酿酒条件。塞翁失马。

具体的流程,网上已经有朋友进行了相当详细的描述了,我就不赘述了,节省时间,我重点说说我的一些浅见与思考。他们的文章写得比我更精彩,各位可以移步去阅读。他们是:@静气 @道轲 @七彩云龙 @小小谁

首先,洋河是我去过的酒企,茅台五粮液,汾酒,这几家中,在管理上,明显有优势的。

有朋友要问了,谦和屋(工号:qianhewu2008),你去一两天,你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你咋不上天哩?

朋友,是这样的。

我为什么要去实地调研,其实,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

您看啊,不知道各位好朋友们有没有一个这样的体验。

你去看样板房,是不是有和看朋友家的房子有不同的感觉?样板房一定是非常漂亮,朝向也一定很棒,家具的选择,颜色的搭配,家电的摆放,都一定是经过无数次的调整,优化的。可以说,样板房就是梦想之家,对不对?

但是,你去看样板房,一定有另一个感觉,那就是——这是没人住的房子。是不是?漂亮但是没有人气,对不?

各位好朋友们,你们身边一定有很多没入社会或者刚入社会的年轻人,你们会和他们聊天,会和他们吃饭,会经常和他们打交道。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能从几次不见得很长的交流下来看出对方的家教如何?是不是大致上能看出对方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各位好朋友们,你们身边或许会有医生朋友,有中医,也有西医,或者,自己去看过病,那么,你回忆一下,这些看过非常非常多病患的医生,是不是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看出你身体的毛病,即便没有这么精确,但是,是不是大致上能看出你身体好或者不好。

我有一位非常优秀的中医生朋友,望闻问切,你给他三分钟,他还你一个全面精准的体检,准得不得了,他们家传到他这里,是第四代了。

各位好朋友们,我说了这么多,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各位!你们不相信实地调研一家企业能闻出这家企业的“味道”吗???

事情是由人做出来的,企业再大,也是由很多很多的人组成的。这些人,都是以高层管理人员为核心,一层一层组成的。

我跟大家说一个我的真实案例,A股有一家中药公司,前段时间暴雷,我走运的没有踩到,当然,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在波士堂看过其老总的采访,当然,确确实实采访得很精彩,也很感人。但是,那期节目片头采用其在厂里生产的照片,什么鬼!是PS的!~我去,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上这么红的节目,竟然播放PS的照片,把他PS进七八十年代的生产环境,我当时看得吃了一惊,算是大开眼界了。

第二,我去了这个品牌在青岛的旗舰店,体验非常不好。当时刚开,我看设计挺棒的,拿出手机拍照片,好家伙,那营业员跟看到间谍来了一样,马上冲过来说不准拍不准拍,这都什么年代了,你开一家店,别人拍店面不拍人员,合理合法,尤其是现在这种新媒体时代,企业应该巴不得消费者拍摄,然后大发朋友圈啊,这多好的广告啊。

我个人认为,这两件事,就是反映出了其董事长或许关注产品,但是,绝对不关注消费者,那消费者当小孩子呢!亦或,管理无法深达毛细血管,连旗舰店都没法到达的。

后来,大家也就知道了,莫名其妙的硬性提价,最后导致折戟江湖。祝这家企业以后越来越好吧,都不容易,对不!~

你看,这就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

那么,回到酒企,我的感受是什么呢?

茅台像红二代。与消费者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你只可远观,然后,自己在旁边默默的敬仰。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你想更深入的了解与接触?你是谁啊你?

五粮液像富二代。家底厚实,相对融洽,我去五粮液工厂的时候,就开着车去到处逛,然后,大家都挺和睦的,厂区就跟大马路那意思差不多,看着没啥规则,但实际上,还是有规则的。他们久了,自己就琢磨出一些规则,不过,五粮液的明清窖池,也不好去参观的。

汾酒呢,像暂时低调了的贵族。祖上阔过,确实阔过,我去汾酒的博物馆,是开了眼界,看着不大,不新,但是,朋友们,都是真品,甚至孤品啊,范增的画,就那么随处一挂,赵朴初的真迹,也就这么一挂,万国博览会的大奖章,直接玻璃罩子里一放。服不服气吧!~而且,这个汾酒的娘家,中汾集团,那妥妥的超级有钱,厂区占地6个故宫那么大。我们开车都要开很久很久……

洋河呢,就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这么个意思。祖上没怎么阔过,就在树底下留了些酒,也没有太多的关系留给他,靠你自己了啊,更没有什么钱留下来,哎……

但是,趁着发展的新风,洋河就这么发展起来了,厉害不?

我们大巴车在洋河的厂区行驶的时候,和另外几家完全不同。我仔细说一下。

茅台厂区我没进去,没有发言权。再说,茅台也没什么好说的,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呢!~

五粮液的厂区,是当年王国春先生打下的基础,硬件肯定稍显陈旧,但是,人气满满,车来车往,显得倒是有些杂乱,不过,就像我刚才说的,你看着杂乱,其实他们自有一套自己的规则,倒也能行之有效。比如,他们有几个明代的窖池,不在厂区,在镇上,窖池旁边就是马路,菜场,饭店等等,但是,那几口窖池也能顽强的生产优质的白酒。五粮液有很多老百姓的智慧,传统的智慧,接地气的智慧。

汾酒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老厂区,应该有好几十年了,一进去,特别像过去的大院,学院,树木森森,林荫小道,两旁矮矮的,但是排列整齐的家属区,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在那里,一瞬间,仿佛时间回到了八九十年代,因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过去那种特色的建筑,时光有倒流的感觉啊!~

一部分是新厂区,壕无人性啊……(土豪的意思:)

是我目前看到过的最大的白酒生产企业了,不,是我目前看过的最大的企业了……

6个故宫那么大,各位,现在这么讲,是没有感觉的,但是,实际踩在那片土地的时候,你就会有深深的震撼感。目之所及,全是白酒厂房。

但是,管理上,能明显感觉,硬件先行,软件还在完善中。

洋河的厂区,极其极其干净整洁,树木成荫,泉水汩汩,更重要的是,生产时间,厂区路上几乎没有人,安安静静,号称员工行走在路上是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就是不能一群人都并排走,会挡路。管理就这么细致。

然后,注意了啊,洋河是安排我们充分参观其生产区的。从明清窖池开始,到现代打造的窖池,全部挨个参观。

这里我延展一下。

其实啊,我个人认为,To C的企业,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安排消费者近距离接触生产环节,这里面大有门道。

这几次我参加糖酒会,有个品牌印象特别深,叫做——李渡酒。被白酒界的隐形大鳄收购的一家酒企,这个隐形大鳄就是我们湖南的金东集团。

各位,学习白酒其实挺难的,很多行业,上市公司就是网络了几乎全部的大玩家了,这个白酒行业,很多超级大玩家还没有上市,你连数据都拿不到,但是,他们在市场上绝对有巨大的影响力。以后有机会,展开说说金东集团,整个集团(加上非白酒收入)收入号称超过230亿,吓人不?随便分拆一个白酒的流通板块业务上市,就是100多亿市值——华致酒行

说回李渡酒,这个李渡酒是这几年的白酒界奇迹,一个快破产的小企业,被汤司令(汤向阳)起死回生。搞出业界令人吃惊的——沉浸式体验营销。现在活得可滋润了……

一瓶光瓶的高粱酒,卖多少?别人卖几十块一瓶,李渡酒能买到上千块一瓶,光瓶酒耶~朋友们,上千块一瓶耶!(最新价,这次烈酒会得金奖后,卖2200多一瓶了,超过茅台了。限量。)~过几天我就去李渡酒去看看去。

他们就是极其鼓励大家参观,实地感受,猛发朋友圈。

这种邀请消费者参与,体验,沉浸到酒企的生产环节,是非常有利于深耕To C市场的,人们都有禀赋效应的,消费者能千里迢迢跑过来,我跟你说,就相当不容易,你让其有良好体验,他回去能告诉一群人这里的好,然后,每次喝酒都能把这个经历如数家珍的传播出去。这种影响力是有根的,比直接打硬广的效果,好出来不是一点半点啊~

你很难想象,一个不允许消费者拍摄店面的企业,其管理的理念是多么的特别……你要是茅台,别人也就咬咬牙认了……

我这么多酒企参观下来,洋河这种开放性,是令我印象深刻的。

其实,开放也代表一种自信心。

我经常说,什么叫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我敞开了让你抄,我都能够领先你,这就叫做核心竞争力。

再来,洋河的工作人员,目前我观察到的,是最年轻的一群人。

不仅仅是领导人年轻啊,和我们对接的,几乎都是85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即年轻,却又愿意投身于古老的行业,为存在千百年的行业注入新鲜的元素。(茅台也有很多茅二代参与了。)

你和这些人打打交道,就能感觉出企业文化是什么取向的。

所谓之的洋河——不着急文化。我个人是认可的。我接触洋河的年轻人,他们这么年轻都不怎么着急,你说,领导是多么不着急啊……

这里我说一下我自己的亲身经验。

我们之前实业对接过国内著名的三家互联网企业。没错,就是你想到的那三家。

某电商企业的工作人员,我们对接的时候,感觉很深的一点就是,末端的员工,距离总部上千公里之外,随时随地,对其领导人,都是打心里认同的。当时我就觉得好不可思议啊,这种精神力,凝聚力,影响能够这么深远,这么牢固,真是我非常少见的。事实上,我现在持仓的某防水企业,其员工,合伙人,就有点这意思,说到董事长,都是打心里认可的。

某互联网社交,游戏龙头企业,我们对接的时候,就是务实和低调。和你说事情的时候,就是条理清晰,业内口碑也不错。确实是一种工程师文化。

某搜索引擎企业,我们对接的时候,那就是感觉特别不好,各种套路,各种急功近利,当时一个高层到我们这里来,好家伙,上午开会就状态不好,一聊,昨晚喝大酒去了,喝什么酒?茅台酒,哎呀我去!~我都不愿意说了!~

其实,网上很多人说,去调研最怕被董事长忽悠,朋友,董事长没有好的口才,煽动力强的口才,他怎么能凝聚这么多人呢?

关键是,你别只盯着董事长啊,你要找其他人聊啊,你要找基层员工聊啊!~

朋友们,一个企业,如果毛细血管都很好的时候,这家企业好的概率就会较大。反之亦然。

如果一个企业的基层员工,毛细血管,你去打交道,充满了不好的感觉,那么,这家企业的管理一定是有问题的,对么?

人老,从哪里开始老?从四肢啊,手脚开始不听使唤啊,冬天手脚冰啊,企业不是一样的道理么?

你听董事长高谈阔论,你听完觉得很好,这没什么,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董事长其实是失职的啊。(当然,这不代表信口开河啊。)

但是,听完董事长的话,你再找基层员工多聊聊,再找上下游多聊聊,再找竞争伙伴多聊聊,你不就更清晰一点了么?

很多人总是怕被董事长忽悠,其归根结底是功课没有做到位,没有去深入调研,实地调研是立体的,董监高只是其中一个维度。还有好多个维度的活儿要做呢。

我个人其实非常注重业内人士给的意见。

一般来说,董事长再怎么有影响力,基本上很难影响到业内人士。人家又不拿你的钱,对不对?

但是,如果一家企业,连业内人士都认可,并且觉得要学习,那么,这家企业,可以说,在业内是有相当的好口碑,暴雷的概率会小很多的。

哎呀妈呀,我又扯远了,拉回来。

继续说洋河啊。

我第一个问题是,据说洋河的口感越来越不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整个看下来,感觉下来,了解下来,我的解读是。

我根本不相信洋河酒的品质下降了。

来来来,我们仔细剖析一下!~

一款酒,如果品质下降,会有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偷工减料。原材料以次充好么,酿造过程偷懒么,储存年限缩短么,对不对?就这几种嘛!~

那么,洋河会不会搞这样的事情呢?

我的观察下来,我个人认为不会。

原因是,这样做的理由是,销量很大,而产能跟不上。比如当年的秦池,不就是这样么?央视标王投广告之后,销量暴增,但是,产能总不可能一两年就扩大到这么大,而广告效果,也就一两年,大量的广告费花出去了,你不抓紧弄出酒来,可不就白花钱了么?

朋友!可是,朋友们!~

洋河不是销量不行么……哎呀我去,洋河销量不行,我产能这么大,我自己都头疼,我还偷工减料,四不四傻?

我本来酒的销量就是缓慢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偷工减料,提升产能,我我我,我是怎么想,才能想到如此特别的操作呢?原材料省钱?粮食几个钱?我拼了命能省多少?

注意,但凡是偷工减料,在白酒领域,一定要配合一个前提啊,就是销量暴增,我的偷工减料才有短暂的效果。就像汽车的涡轮发动机,你得加速,涡轮才介入嘛,你从地库慢慢开出来,涡轮怎么会启动哩?

如果没有这个销量暴增的前提,没有哪家酒企会去神经病似的偷工减料的!~

是不是这个逻辑?

第二种,你产能是虚假的,你外购基酒了。

洋河是有过外购基酒的黑历史的啊!~

2009年,有报道,洋河从五粮液外购基酒好几千万元。

2012年,有报道,洋河从四川高县等地,购入基酒好几万吨。

《倾斜的声誉》这本书中有较为详细的记录。

请注意,各位翻看一下洋河那几年的增长,50%增长算少的。这样的前提下,外购基酒是合理化推演。

所以说啊,企业真不能乱来,建立一个好名声需要很多年,毁掉一个好名声,只需要五分钟啊!~(其实外购基酒不见得品质不好,这个要看你外购到的基酒是什么标准。邛崃就是多年的基酒之乡,很多高品质基酒,这里不展开了。)

我个人认为,现在外购基酒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当年这样的行为,都被曝光了。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你想偷偷外购几万吨基酒不被爆出来?

那你太小看我们朝阳群众了。对不?

另外,财报如果不披露外购基酒,外购酒精,那么,这就是重大违规,这要负责的。

假设真的外购基酒还藏着掖着了,为了什么?就为了12%的增长?太不合理了吧!~

而且,现在洋河的产能是足够的啊。我去看了那个31连跨的生产车间,好吓人的啊!~(这个车间9.3万平方米,啥概念?92平方米的两房两厅中户型1000多间。占地139亩。4300多条窖池。)

我认为,洋河要是大量外购基酒(小量外购基酒有什么必要?),一定会被爆出来,而且,外购基酒这么大的量,从四川等地运过来的话,肯定不划算的。尤其是现在大家说海之蓝不好喝,海之蓝是低端产品,这么做,还赚什么钱?我少卖点好不好?两害相权取其轻啊,连我都会算这个账,洋河不会算啊?显然不可能么!~

好了,问题来了,那总还是有人说洋河品质下降了啊,总不可能这些人全是水军吧,那也太扯了。

我们要正视这件事。

我提了这个疑问,他们是这样回答的。

酒的品质给人的感觉,取决于两点,一个务实,一个务虚。

务实就是酒本身的酿造品质,原材料啊,酿制工艺啊,存放年限啊等等,关于这个,洋河给出的答案是硬邦邦的——只好不差。(老酒添加比例只增不减。)

现在洋河的酒,比之前添加了更多比例的老酒。(具体增加多少比例不详。)

务虚层面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品牌影响力。(硬软广告。)

这一块,洋河现在是比之前落后的。

比较复杂啊,各位,我慢慢啰嗦一下。

这个嗜好品啊,体验的好坏,很多地方是取决于务虚的东西,比如,附加的故事,比如,当下的环境,比如特殊的情感记忆,等等。

举例,当年,我去一位商界前辈会所,当时,桌上有个小罐子,里面有一些普洱茶,我们当时就喝,喝了觉得还不错,很好喝,一边喝就一边等这位前辈。

过了没多久,前辈来了,笑容满面的问我们,茶好不好喝啊?

我们说,挺好喝。

嗯,好喝就对了,这个普洱茶足足有五十多年了。

哎呀我去,我们眼睛当时就瞪大了。

然后,他就告诉我们,怎么品,这里面,怎么喝出参香,怎么喝出无味之味。

总之吧,经他这么一说,瞬间,我们都觉得这个茶从好喝到了特别好喝。

喝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怀。

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晰的记忆。

但是,如果他当时没有这么讲解,介绍,我是断然无法有深刻记忆的,肯定喝了就走了。就忘了。

各位,就是这么个意思。您琢磨琢磨。

白酒一模一样啊!~

洋河的广告投放其实也没减少。但是,别的企业在迅猛的增加,然后,媒体也变化了,从一个声音(电视媒体)到了互联网媒体,各种声音。所以,等于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相对而言,洋河的声音就显得少了。

当然,务虚层面的体验,就打了折扣了。

桌上同样两款酒,一个洋河,一个别的品牌,以前是,洋河广告天天听,那么,相对而言,别的品牌,就没怎么听过,你思考一下,去吃饭,开车去餐厅的路上,到处都是洋河的门头,进餐厅,到处都是洋河的易拉宝,落座后,服务员推荐的也是洋河。这个时候,洋河是不是占据了很深的心理地位?

现在,整个流程,被其他品牌抢掉了一部分,是不是打折扣了?

各位,仔细回忆琢磨,是不是这么个意思?

我个人是认同这种推演的。

我是不信洋河酒的品质下降,以次充好,或者大量外购基酒的。说不通。

但是,务虚层面被其他品牌抢占了声音,我是认同的,我观察也是这样的。

好了,问题来了,谦和屋(工号:qianhewu2008)努力的地方是,这就是问题啊,你洋河务实层面没有问题,务虚层面有问题,这也是问题啊!

不是务实层面没问题,我们就可以酒香不怕巷子深了,你务虚层面的问题准备怎么解决?

他们的回答是。

目前洋河的广告和整体策划,是有些审美疲劳了,比如,中国梦之蓝,大家都朗朗上口了。

但是,为啥你梦是蓝色的,我就要买你的梦之蓝呢?

五粮液有明清窖池,普五从爷爷辈开始背书,你喝的酒,就是和你爷爷同款的。有没有亲切很多?

泸州老窖,国宝窖池,你喝的酒,和明朝人是同款的,有没有?有没有觉得热血澎湃?

茅台不用说了,你喝的就,和周公,邓公同款的,和现在所有你身边领导同款的,昂扬不?

喝洋河,我的梦和你的梦,同款?都是蓝色的?这个,打动不了人啊,洋河的朋友们……

前面十多年,是空军的打法,让大家耳熟能详。

这一步其实走出去了,也走好了,但是,接下来,不能继续这么走了。

需要落地了,需要给消费者理由了。

这就是接下来洋河要做的重点工作了。

怎么梳理品牌,怎么落地落下去。

事实上,洋河正在做这个工作。

因为,我当时有个疑问,我说,按照我的了解,今世缘在江苏截胡洋河的方法,很简单啊,对结果进行KPI啊,就是卖你洋河一瓶酒,终端赚20块,我今世缘给50块,不就截胡了么,这其实蛮简单的啊,就是最普通的促销政策了。经销商可是要赚钱的不是么!~

那你洋河直接跟上不就完了么,你给50块,我给60块,我还怕你不是?我洋河省外市场那么大,可以输血到省内市场啊。

可是,我没有看到洋河这样做,我有些不理解,我个人是不相信突然今世缘的酒就比洋河好喝了。这个理由说服不了我的。我有些纳闷的。

但是,洋河的解释是,目前不这么做,这个时机要等到品牌整体梳理清楚之后,再做,就是拳先收回来,然后再打出去,这样比较有力量。

我个人是认同这种方式的。

其实,我也在等待,拭目以待,洋河接下来的品牌升级。这次央视的新广告,走匠人风格的广告,我看了就觉得有意思了。比之前的中国梦,男人胸怀要更加落地。

给了消费者明确的购买理由,洋河湿地优质的环境,老的酿酒师,匠人精神,窖池窖泥的独到性,酿造工艺的独特性。都比之前丰满很多了。

等这些东西梳理清楚了,然后,再全国化去推,我想,就能起量。

其实,我也在等这个动作出来,我要看看到底水准是高还是低,高到什么阶段。

各位不要小看广告的力量啊,尤其是软性广告。

比如香烟这东西,对人体百害无一利,而且,大多数国家,香烟的盒子上,都印着巨恶心的图片,但是,烟民数量还是稳定在一个烟企能大赚特赚的阶段。

其核心,我认为,除了香烟上瘾这件事之外,还有很多就是软广告,比如影视剧的植入。你想想吧,多少影视剧有吸烟的镜头,领导人在延安,是不是手里夹着烟,指点江山?外国,是不是颜值超高的大帅哥斜靠在墙边,缓缓吐出一缕青烟,是不是颜值超高的美女在灯红酒绿的环境里抽出一根细长细长的烟?

现在白酒远远还没有做到这种程度。

我们看得多的,都是豪饮文化,以及醉酒后的不堪。

将来,一定会有一家企业,把白酒搞出威士忌,红酒,白兰地那种调调,谁做出来了,谁就会阶段性领先。

各位仔细观察,现在是不是开始有很多酒企植入,原产地,酿造工艺,文化品位,窖泥,微生物等等了?是不是比之前更加贴近现在的消费者了。各位仔细对比琢磨一下。

现在各位可以看看江小白,他抓年轻人怎么抓的,现在已经开始切入夜店领域了,和说唱结合,编着段子唱江小白,年轻人很吃这一套啊!~来,左边跟我一起画个龙,在你右边画一道彩虹……

等等吧,中国一定有白酒大玩家最终走到这条路的,将来白酒会逐渐从豪饮文化慢慢演变成品质文化,品酒文化,优质生活文化的。

好了,行文至此,足够啰嗦了,非常惭愧,占用各位好朋友们这么多时间。

剩下的内容,下一篇接着说。

祝各位投资顺利,身体健康。

还有一些图片,放到文末。

这是洋河和帝亚吉欧今年新合作弄的中国威士忌,名字多接地气,就叫中士忌。

这就是洋河留下来的老底子,家底不富裕啊,以后就靠你自己了……

听着音乐喝手工班,瞬间觉得特别好喝!~

我们自己调酒,调完之后,觉得自己调的,比手工班还好喝……

充满仪式感的开窖节,像一场大show。

高级别的酒,就用一个一个的传统陶坛储存。去的时候,正好在建5万吨的新陶坛存放车间。

其实洋河有很多老窖池啊,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少宣传,搞得我一直以为泸州老窖的老窖池是第一,五粮液是第二。

开窖仪式,这窖泥,发酵过后的粮食,奇香无比,在手上揉一揉之后,留香巨久,说以后能衍生品做香水……

接风宴会,很客气哈,梦9敞开喝。大家喝得很开心。

我从南京开过去,一路开一路广告。

@今日话题

$洋河股份(SZ002304)$

$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精彩讨论

秀仁2019-09-15 21:43

我倒是挺喜欢谦和屋老师的行文风格,读起来特别有对话中的画面感,感觉就是一个富有耐心和修养的老师在不厌其烦地谆谆教导

---chuck2019-09-15 14:09

扩编扩编,就成商业小说系列了



你应该多去江苏走走,问问专柜经销商顾客,为什么干不过今世缘

既赚钱又看热闹2019-09-15 18:22

洋河增速慢下来主要有三点:一是酒质没特色,就是“绵柔”,没有川酒、茅台,甚至汾酒有特色。如果只是“绵柔”,作为白酒,还是不够,香味不独特,茅台酱香浓烈,浓香当中有五粮液和1573挡路。二是前几年洋河宣传已经很到位了,基本妇孺皆知,不要说老酒鬼了,喝久了,也就那样,不会形成成瘾性。口味淡,低端上头。高端淡而不甚雅。三是销售渠道利润低,厂家太贪,没人乐意卖你的酒。梦之蓝搞得难以分辨,跟着五粮液涨价,而又没有那个层次。

观投资2019-09-15 22:14

看你说的就很外行,什么叫做干不过今世缘?你自己把报表好好看看洋河营业收入是多少?今世缘营业收入是多少?麻烦你专业点。

妥思陀耶夫斯基2019-09-15 14:19

恩,感觉东方酒厂门第之见很深,日本蒸馏酒厂也是每家都把乱七八糟所有种类风味都自己做;苏威和波本之类的很多牌子都是设计酒体运营品牌,自己把握关键性主基酒生产,调味就和丰富风味的部分用全国性酒库调配,波本甚至有牌子不自产酒,只是设计和调配。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