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可以梳理一下十几年来医药行业和药价相关的主要政策。
药品降价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关于青霉素钠盐粉针实行政府指导价格的通知》,决定对青霉素钠盐粉针实行政府指导价格。之后又有很多降价政策,降价药品范围不断扩大。
2006-2013年针对看病贵的问题,医改政策推动医保覆盖全国,总参保人数从2004年的2亿增长至2017年的超过13亿。同期,全国卫生总费用从1.2万亿,增长到3.2万亿,而其中个人支出比例在不断下降,从60%降到30%以下。医保资金也越来越紧张,于是,医疗医药全产业链上的砍价、控费开始了。
2009年3月,新医改开始实施,提出“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目标。
随后“医保控费”和“两票制”开始推进。最近的政策则是“带量采购”。
医保控费:主要是避免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过快,超过医保基金增长速度,防止入不敷出的情况。主要采用总额控制,单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方法。
两票制:把过往药品出厂后,在流通过程中经手四五次以上的代理商、经销商、配送商的过程,压缩成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少了中间环节层层加价。
带量采购:带量采购是在集中采购的基础上提出的,指的是在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开展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要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药品数量报价。2018年12月6日,第一批“4+7”的药品带量采购中选品种大幅度降价;第二批带量采购有望在2019年9月底前启动,而在执行过程成熟后,带量采购有望全面铺开。
通过梳理这些政策,可以发现,其实药品降价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只不过最近几年随着医保支付的压力越来越大、患者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降价的力度和密度都比较大。
长期的降价政策基调,对药企都是一种压力,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一种压力,导致近几年医药板块的估值溢价越来越小。
不过,医药毕竟刚需,利润空间虽被压缩,但是相比很多其他行业,盈利水平还是稳定的。从2012年以来,虽然药价降价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医药制造指数还是取得了优于沪深300的收益。
图:医药制造和沪深300走势图
来源:Choice
来源:Choice
不过个股走势则开始分化,这和当前很多行业的情况一样,在各种政策和调整之下,实力雄厚、适应能力强的企业继续前行,继续受到资金的追捧。
从短期来看,带量采购中标的企业,如果能在带量采购中争取到较大幅度的销售量提升,从而抵消降价的影响,则对公司巩固行业市场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标后也能够节省大量促销、流通等环节的费用,对利润空间的压缩程度或许没有想象的严重。
从长期来看,价格竞争加剧,会使药企业绩波动会加大,业绩可预测性下降,很多制药企业即使可以依靠低成本、多品种存活下来,但估值可能不高。
从医药细分子行业来看,有些子行业受药品降价影响较小,比如医疗器械、连锁药房、体检等。因此,很多医药主题基金在配置时非常注意规避受药品降价影响较大的企业。比如中海医疗保健主题股票(399011),截止2019年一季度,前十大持仓股票多是老百姓、美年健康、鱼跃医疗、长春高新这些股票。
来源:Choice,截止2019年6月10日
免责声明:所发表的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整理,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其中所涉及的股票、基金等投资标的,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所有投资者阅读文章时注意。投资有风险,入市务必谨慎!所有内容亦不可用作法律证据!(封面图等均经创可贴授权使用)。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恒瑞医药(SH600276)$ $华海药业(SH600521)$ $中海医疗保健主题股票(F39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