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3和Ric Fulop

 $Desktop Metal Inc.(DM)$    $ExOne(XONE)$   最近才关注到A123竟然在2012年申请了破产,由此对Ric Fulop这个人产生了一丝的顾虑。这也是我进一步了解他和A123故事的原因。

A123这家公司成立于2001年,有三个创始人。在这之前,A123的电池技术只是Chiang Yet-Ming教授实验室中的实验品,Chiang教授带领了10几个研究生和博士生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年,在2001年终于有所突破,但尚未公开发表。Ric正在寻找电池领域的创业机会,拜访了多家实验室之后,作为敏锐的创业者,只通过一次交流就提出要创办公司商业化的想法获得Chiang教授的认可。第三位创始人Bart Rley是康奈尔大学材料专业的博士,算是技术大牛,拥有50多项专利,是在Ric和Chiang的达成共识之后引入公司的,也算是创始人之一。

Ric在创办A123后并没有自己做CEO,而是在2002年引入了David Vieau做CEO一直到2013年。Ric则在A123担任业务拓展的副总裁。

2008年之前A123一直算是成长期,并没有太过于激进的计划。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推出制造业回归计划,大力刺激汽车制造行业。其中汽车电池领域刺激基金20亿美金。为了争夺刺激基金,A123制定了激进的美国本土制造计划,并与2009年获得约2.5亿美金政府补贴,同时获得密西根当地的税收减免约1.25亿美金。2009年9月IPO,获得资金约3.8亿美金,上市当天获得追捧涨幅达50%。

而Ric Fulop在此时已经萌生了退意,按照他自己的说法(2016年发表网页链接 @ricfulop/a-short-updated-story-of-a123systems-8858867a06e7 ),当时公司市值约15亿美金,他已经敏感的嗅到市场在政府的大力刺激下将供过于求。于是他提出想出售公司的想法,但没有和合作伙伴达成一致,所以选择了退出从事风险投资行业。

而市场确实如他所预期的,在后续的三年中,电池价格大幅下降,每卖出1美元的电池,成本是1.7美元,市场规模远未达到能够平摊成本的量级。同时也算是A123自己的经营失误,大量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中(政府2.5亿美金基金要求A123同比例投入2.5亿美金自有资金才能够获取),客户过于集中(Fisker占据主要的收入来源),最终走向了申请破产的边缘被万向收购。

从这一系列的时间点来看,Ric算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选择了非常好的退出时机(A123的业务顶峰),如果真如他自己所说的,是因为嗅到了风险,那就更厉害了。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1

全部讨论

QianLixbm2021-10-09 07:16

从另外角度看,是不是可以推测Ric这个人对技术真正解决问题不感兴趣,他只是对讲技术故事画饼套现感兴趣?
结合目前DM大举并购,引人忧虑,搞不好也是一场A123故事翻版

PS:持有DM股票,浮亏,观望,待机出清

Hunos2021-08-24 19:24

买这些故事性的公司,本身就是投机,跟赌大小差不多。人精还是人渣很难分得清,胜为王败者为寇!要不输最好不进赌场

RHO科技2021-08-24 13:49

这个人肯定是人精,不管是他一手给A123 挖了个大坑导致的3年后的衰落,还是他真是提前3年敏锐的感知到风险的存在,他能在企业最高峰退出,都不属于一般人能做到的。

Hunos2021-08-24 09:25

你是想说Ric这个人是人精,还是人渣?顾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