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37喜欢:5
正在读《美元:阴谋还是阳谋》一书。我们老说美国人不存钱、储蓄率太低,很多美国家庭拿不出1000美元的应急开支,美国靠外国储蓄来维持消费和投资。
说美国人储蓄率低,忽略了几个重要方面:
1、美国人的强制退休储蓄,401K计划和个人退休账户;
2、大量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费用,这被当做是消费,实际上应该算是投资。
P45~46还提到一个我没意识到的角度:

美国的低储蓄率,并没有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因为美国已经度过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的阶段,企业不需要很多的额外投资,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留存利润和折旧滚动投资,就足以生产更多的新产品了;
在居民大规模购买房屋、汽车和其他耐用消费品的阶段,家庭才需要很多储蓄,后续只需要缓慢升级换代即可,所要求的家庭储蓄数量比起步阶段的国家要小得多;
著名经济学家哈罗德-瓦特将这种情况成为“净有形投资的萎缩”。替代投资体现了科技进步,既可以节省劳动力也可以节省资本。

热门回复

2020-10-10 15:19

说得好,我就是那个在上海的农二代,我好多同事都是上海本地人,对你所说深有感触。

2020-10-10 15:05

大不列颠至今位列世界顶尖发达国家,怎么就耗尽了?俄罗斯阿根廷这种掉队的才叫做“耗尽”。

2020-10-10 14:46

然后突然发生了战争或者瘟疫,房产或者已有投资的东西可能消失不见,这个时候,谁有储蓄,谁将具有再投资能力。和财富重新分配的权利。
你的假设在一些发展都是线性的情况下,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但历史上,发展从来不是线性的,因为线性就意味着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就意味着现在世界上的财富已经集中到几个人身上,但历史几千年来,从来未发生这种情况。
在《人类简史》中,作者说,储蓄行为更多是出现在农耕文明,而采集和游牧文明就少有储蓄。因为农耕文明更懂积谷防饥,采集文明没吃的了就去抢。

2020-10-10 13:56

储蓄的意义除了投资,还有应急,所谓积谷防饥,就是这个意思。
当美国这种没钱了就印印印,暂时体会不到这个词的价值。当某一天国债卖不出去的时候,这个词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西方经济学家有的时候也是在为存在合理找解释口径。

2020-10-10 14:57

你说的这些内容,放在百年前的英国,同样成立。
但一两场战争就消耗殆尽了。

我自己就是79年土生土长帝都人啊,本地人确实资源等有很多优势,你说的很对,我当年结婚的时候确实也看不上郊区的人,不过我觉得主要是家庭文化,确实没法融合,因为我家里都是知识分子,虽然物质在这边不算出众,但是如果你和农村户口的家庭结合,家长显然是不愿意的。但是,我们终究都是普通市民,只是房子贵点,资源多点,你再看现在帝都的精英层几乎鲜有土生土长北京人的,我指的是哪些身价至少9位数以上的人们,就是这一代你可能很舒服,但是下一代他们还能守得住你的财么,是个很大的问号,这就是我所说的边缘化,我同样认识很多老北京人,拆迁过后折腾几年,什么都没有了现在,过的很窘迫

2020-10-10 14:41

我最新那条已回复这点了,美国相当于家里3套房2上海本地人辆车,中国是刚进城、父母没养老金、房贷占掉工资一半、还没买车的农二代,必须得储蓄,美国的存量财富是超级大的,光海外资产就有差不多20万亿美元。

2020-10-10 14:38

就好比同一岗位、收入完全一样的两个同事,一个是上海本地人,家里已经有三套房,汽车冰箱电视淋浴房都配齐了,没有买房还贷压力,每月1w块钱基本花光,不储蓄;另一个外地人,而且农二代,父母没多少财产,甚至没有退休金,每月1w的收入还要拿出一两千给父母养老,每个月还要还5000房贷,汽车也没买,自然得多储蓄多投资少消费了。
美国就相当于上海本地人,可以月光,中国就相当于刚进城的农二代,不得不储蓄。

2020-10-10 14:07

德国、日本、瑞士比美国更高的储蓄和投资率,但并没有更快的增长。
大型的美国公司都有绰绰有余的资金用于国内活动,甚至很多公司都出口一部分盈余到国外,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
现代经济的挑战不在于积累资本(储蓄),而在于寻找产生高度生产力的资本用途。追逐利润的资本出口,以传统货物出口所不能做到的方式,导致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发展和现代化。

2020-10-31 12:12

还真没有,战争摧毁,除了留下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