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的认知最为致命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50回复:73喜欢:531

相信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懂得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何呢,我用王阳明的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未曾真知,这句话放在股市更为奏效,为何很多人拥有认知,但还是做不到踏实盈利呢,答案就是我们大部分人拥有的只是浮动的认知,这也是我要谈的核心。

其实在很多事上,我们人类终其一生都在跟我们天生就存在的人性弱点所抗争,这里所谈的弱点就是对事物认知的不稳定,这是我们天生的认知所携带的弱点。

何为认知不稳定呢,我谈一下我的一个经历,起初我去一朋友所开的饭店去吃饭,他们店生意极好,每日进账五六万,之后我就对餐饮形成了一种偏见性认知:饭店其实是门风险很小的好生意,之后几年又去过几次,朋友生意不好门可罗雀,这时我对它的认知又转变了,我认为它是一个很不稳定的生意,但后来我又去了日本一家小饭馆,它们开了好几代,生意都很稳定红火,我的认知又再次转变,我觉得原来餐饮是可以拥有很好的稳定性的,这就是我对同一个行业认知不断转变的经历。

我不得不承认,人太容易受眼前的景象所迷惑,如果第一次朋友生意好的时候,那时我是愿意投资这样的生意的,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的,而之后我看到冷清的门头时,我又会过度看衰它,可见即便同一个行业,我都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认知,换句话说,我一直都未曾真知。

之后做股票投资,这一病根依然在,甚至决定着我当下的认知,比如之前投资一家电力公司,公司好的时候,那时真是对公司的赞扬能夸出花来,觉得世界上没有比电力更好的模式了,又有必需度又有稳定度,真是完美无缺的好生意,之后几年,经营每况愈下,我对电力的认知从天上转到了地狱,之前的溢美之词都成了一种讽刺,总之,那时的认知跟当时的经营热度直接挂钩,我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发现这种不稳定的认知是我投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因子。

后来我认真的反思并解剖过这一问题,也渐渐解剖出了答案,事实上我还是没有建立真知,我拥有的只不过是动物感性,因为事实上,大部分人都会容易根据当前来建立认知,如果这样,我跟大部分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市场的少数盈利者的标签凭什么会贴到我身上呢?

之后我曾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通读了大量跨学科书籍,追寻真知的内含意义,如今已烙定,所谓真知,就是稳定的对事物的客观认知,它不会因你对当前企业的影响而改变,我忽然醒悟,为何之前总捕捉不到落难王子,因为我没有建立稳定的真知,我拥有的只是浮动的因当前而定的假认知。

我要说,其实很多人拥有的都是这种因当下而定的假认知,所以,你会发现,你投资书读了一大堆,什么错杀低估时买入,一套一套的,但回到现实,你又会发现,你眼中的好公司都高高在上,而股价便宜的都是垃圾公司。

凭良心说,真的是这样的吗?非也,这只是你的浮动假认知在作怪罢了,因为通常情况下,股价高高在上的公司,他们当前的经营也都很不错,于是这种当前的繁荣给你刻上了暂时的认知,而股价便宜的公司,通常来说当前的经营也都不咋地,所以它们同样给你刻上的是垃圾的认知,我们这种浮动的认知让我们永远处于追赶影子的死循环:好公司等不到低价,“垃圾公司”永远看不到投资价值,而“垃圾公司”被利空围剿时,你也更不敢去出手,等到那个“垃圾公司”涨起来,又大呼错过大牛。

而事实上,你真的以为等你期待的好公司跌下来,你真的会兴奋吗?非也,真等到那个好公司跌下来,你的认知又变了,因为通常等到他们跌下来时,其业绩也会很平庸,所以,我们虽然懂得很多大道理,但却一直处于这种死循环的圈子,为何会这样呢?其根源就在于我们拥有的不是稳定的真知,而是浮动的伪认知。

而真知,则是稳定的客观认知,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稳定,换言之,就是不会对一样东西产生巨大的浮动,今天极度看好,明天又极度看衰,经营好时看涨,经营陷入泥潭时又看跌,不好意思,这不叫真知,恕我直言,然而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人,所以,这都叫未曾真知。

真知则是对公司持有的认知一定是稳定的,如何做到稳定呢,前提就是我们需要拥有客观看待的能力,客观的前提就是拥有完善系统的认知,所以,这也是我用了很久才走出来的教训。

一旦我们对一家公司拥有稳定的认知,那么,我们不会对其经营向好时过于乐观兴奋,被认知洗脑追高,也不会因其经营不景气时,被当下影响,不敢下手,如此,死循环就会被破解,我们进入的是一个在底层逻辑上站的住的“靠认知盈利”。

就像我知道很多人之所以买入牧原,无非是看到了养猪场原来这么暴利,被当下的高猪价改变了认知,而这批人同样也是在熊市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的一批人,就跟拿破仑所说的一样,当年拥护它的民众,同样会在他上断头台时举双手赞成。

当我们拥有真知之时,这时我们会不自觉的成为那一撮市场中的少数人,因为在公司经营不善或增长乏力时,看空看衰的人多,敢于逆势看多的人少,所谓真知,就是平时练就的对公司内在价值客观评判的稳定认知,它是一种很坚定的认知,不会随行就市,说白了,你知道它值多少钱,即便跌下来,你还是会坚定的认为它值这个价钱,而大多数人的认知则是“随行就市”,在行情好时,100亿的市值能看到200亿,而行情差时,50亿能看到30亿,能做到不被市场影响,是真知最重要的一个体现。

而真知来自于哪呢,来自于完善的系统认知,这太重要了,要清楚,它不是来自于常识、来自于理念……都不是,它只来自于系统认知,为何这样说呢?

举个例子,比如某某人是你村里的公认的好男人,这时相信很多人对他都会是正面的评价,但当有传言他出轨时,我同样相信,这批之前对其评价不错的人也会是骂他的人。

你瞧,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为何呢,因为他们没有对这个人的系统认知,他们所接受到的一切消息都来自于别人的传闻,当初你对他的的认知既然来自于传闻,那么改变你的认知,也只需要传闻,难道不是吗?仅此而已,而这一切,多么像极了我们投资者,我们对公司的认知不也是来自于媒体消息和线上公告吗?而当公司发布负面消息时,你又敢说你在内心不骂不恨?

而真知,就是我们对一个人有着自己坚定的看法评价,它来自于我们多方位长时间对一个人的跟踪调研和多维度的认知,当我们做到这一切之后,才真的有可能在别人都唾骂渣男之际,敢于去站到少数人队伍中去。

所以,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真知呢?很简单,同样一家公司,几年之内的增长和下滑期间,你若做出的认知判断不会有大的波动,那可能说明你具备了稳定的认知,而反之,上涨时买入,下跌时又卖出,那一定不是真知,欺骗自己很容易,判断自己是否欺骗自己却很难,这里提供一个方法,就是看你的行为,有人说下跌时也看好,但是在行为上却偷偷卖出,这说明你既缺乏真知,又对自己不诚实,不赔钱才是奇闻。

当然,真知里面也存在着“死多头”,就是一只股票不管跌到什么位置都是无脑死看多,这种人如果没有持续完善系统认知,那也算不上真知,而是真彪

正所谓对症下药,当我发现我患有“浮动认知”这个病之后,就开始寻找解药,还好幸运,寻到了解药:加强对公司的系统认知,而不是注射一些诸如“要敢于恐惧时贪婪”的看起来奏效的虚药,这些虚药吃下去,当时精神振奋,肾上腺素激增,让你强行去买一些可能错杀的股票,然而几日之后,你还是会极度恐慌,最终被你这种刻在骨子里的“眼前认知”所主宰。

由此,我经常性的设想各种场景来试探自己的反应,比如如果真发生某某利空,股价暴跌一半,我又如何抉择,以此来反复烙定自己的真知,只有这样,那么当狼真来的时候,我才会做到勇敢而不是被恐慌洗脑。

说到底就是我们对一家企业做到客观的能力,有人会说,关于公司的模式和基本面都摸得很透,是不是就可以得到真知呢?未必,因为这里面还要看你是否具备做到客观的能力,比如就拿酱油的稳定度来说,在牛市时,大多数人会弱化它的这个重要性,而在熊市时,又会放大它的重要性,从而盲目买入。

但试问,你能说你不知道酱油具备这个特征吗?你当然知道,就如同你知道你老婆喜欢迟到一样,但知道归知道,能做到客观是另外一回事,这就如同她在重大会议时迟到,会放大你对她的迟到这个特征的劣势,而在平日里,你又会缩小这个特征的劣势。

而这个特征,它就是它,它一直都客观的存在着,它一直都没变,变的只是我们的心态和看法,而真正的客观和真知,则是在其平日里时,我们应该能认识到这种特征在未来会有更严重的后果,而在重大会议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平日里其实也就这样,远没有这么严重,这就是客观的认知的心理体现。

而老巴在其合伙人期间,每当合伙人收益远超指数时,他总是强调这只是一次偶然性巧合,未来这种超额收益可能不会持续,在低收益期,就在股东信中表达坚定看好的看法,我觉得在这点上,起码做到了没有被“浮动认知”所主宰,而若是换了别人,当某年度远超指数时,早就自诩为股神,制定下一年的翻倍目标了,可以确定,你只要拥有的是浮动认知,那必然不是真知,我也相信你也很难持续盈利。

而个人打造智库精品的方式,就是把关于企业的一切有关的认知,都摆到明面上来,反复夯实,很多认知我相信都是咱们没有听过的,所以多听一听,只会有好处,这是实药,不是虚药,拿白药来说,我用了差不多三四节课来进行对牙膏的系统夯实,包括牙膏的竞争格局、用户购买心理、牙膏未来六年市场预估等,咱们起码对牙膏各个维度有一个系统认知,有这样一个大前提之后,才能够做到客观。

而且,这种不稳定的认知对于咱们迷惑性极强,它让我们以为自己建立起了认知,从而根据这个认知去操作,这才是最可怕的。

本篇算是提示篇,提示咱们要审视自己,我们自己拥有的是不是一种不稳定的认知呢?如果是,那必然不是真知,亏损就不足为怪,如果不是真知,那就赶紧吃药,完善系统认知,别让自己的银子毁在自己的浮动认知上,少喝鸡汤,多补充系统认知,此病方可根治。

下节智库继续精讲白药普药篇。@今日话题

$云南白药(SZ000538)$$千禾味业(SH603027)$$片仔癀(SH600436)$

精彩讨论

蒋shushu2020-05-28 10:28

毛泽东在实践论里面对这个问题有非常精到的论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我们从实践出发,发展出理论,又将理论,通过实践去证实和发展。不断的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没有完结的

CarryMeTy2020-05-27 12:34

真知灼见,一针见血!佩服!

看得淡些2020-05-27 16:44

感谢吴老师分享心得。说到底,价值投资还得认真研究基本面,而且得多维度的研究。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被风言风语所左右。

该学就学2020-05-27 10:56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类似芒格说的:缺乏多学科,完整的思维模式。

二将军2020-05-27 13:07

真认知,写得太深刻了!确实检视自己对企业是否有真认知,最简单就是1、符合逻辑的增长时,是否敢继续加仓,不太符合逻辑的下跌之后,是否敢加仓,加仓后继续下跌,是否会吓得割肉?2、不符合逻辑的大涨后是否舍得减仓,并且减仓后继续涨还能管住手?重新与自己逻辑完全不符的经营或趋势恶化时,是否敢于果断离场? 最难的就是这逻辑、赛道的逻辑经营的逻辑,这可能就是吴先生所说的真认知吧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