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过往投资教训,谈芒格25条误判心理学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面记载了他归纳的25条判断心理学,我结合自己过往在投资中的教训,把错误和25条误判心里学做个有效链接,有助于自己记忆,同时也留个痕迹利于将来反思。

1.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制定正确的奖励机制是重要的管理原则。但由于奖励机制引起的偏见也普遍地存在着,所以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特别要注意的是,奖励机制会让人更趋向于追求利益,在做不妥的事之时,也认为自己是正当的。会让人去钻空子为自己谋私利。

结合自己过往经历,在投资基金时候会碰到一些投顾因为一些kpi考核要求,做一些损害买方投资的行为,这种情况往往伴随利用信息不对等、虚构或夸大宣传产品来不正当牟利。卖产品只讲产品优点,少提或者不提产品缺点,可以归在此类。

2.被喜欢和被热爱倾向;喜欢|热爱倾向的常促使人们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偏爱那些与热爱对象有关的人、物和行为;为了热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Ikun永相随”的亏,神话基金经理的亏我都是吃过的,以前刚刚买公募,碰到很多造星运动,一味追逐明显经理,爆款基金(睿远)结果成功在“光明顶”接盘。后续时间换空间,熬了很久,才有机会回本并盈利。

3.仇恨|憎恶倾向:会使人忽略讨厌对象的优点;讨厌那些相关的人、物和行为;

早年买基金,买过一只“汇添富”旗下基金,体验很不好,结果很长一段时间对这家管理人的产品非常抵触。事后反思发现,当时是中了销售的话术,跟产品本身没有太多的关联,终究是当时自己认知浅了。

4.避免怀疑倾向;人类的大脑天生想要尽快作出决定,以此消除怀疑的倾向。(快思考,靠直觉不过脑;慢思考,理性分析)

现在很多基金搞饥渴营销,动不动就挂着“稀缺份额,要抢”的名头进行饥饿营销,往往事后结果都不怎么好,随便举几个例子“兴全合宜、睿远成长价值、冲积等等”后续要么配售,买了个寂寞,要么就是抢到后面收益跟预期反差过大。有时候投资者脑子一热,火急火燎的做出决策,并且给自己不断洗脑消除怀疑。到后面买进去只能被迫洗湿了头往前(碰到基金搞个1-3年封闭期)。

5.避免不一致性倾向;为了节省运算空间,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作出改变。这是一种避免不一致性的形式。这个倾向使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存在着不愿改变的惯性。维持许多好习惯,避免或戒除坏习惯,生活才是明智的。

投资基金时大张旗鼓到处宣扬,结果在后续持有过程中发现一些存在问题的地方,因为好面子就会硬着头皮刚下去,导致错过了最佳纠错时机。个人对淡水泉的投资的教训,可以纳入这个范畴。

6.好奇心倾向;好的教育能增强人的好奇心。好奇心能使人获得信息,能让人在正式教育结束很久之后,依然拥有许多乐趣和智慧。

做投资需要保持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可以驱使我们不断求知,发掘、完善、扩大自己的能力圈。让我们对投资的能力不断提高。我自己投资基金的历程,就是由好奇心一步步驱使,才不断读书、实践学习。

7.康德式绝对公平倾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当人们期待而没有得到公平的分配时,会产生不满情绪。

做投资,切勿跟人比。一比,就一定有强弱之分。市场不存在线性回报,概率论、运气成分无处不在。如果追求得到绝对公平的分配,心态容易崩。而这种崩,会让你心态不佳导致动作变形。

8.羡慕嫉妒倾向;得到更好的东西是人类的天性,得到了就高兴,得不到就不高兴,这是很正常的,只不过人们在分析原因的时候会比较片面,羡慕是将原因放在自己身上,自己为什么会得不到?妒忌是将原因放在别人身上,别人凭什么就可以得到。

做基金投资,都是想来挣钱。市场里面,努力≠回报。要想把心态把持好,真的不要到处比。把自己最光鲜的投资履历摆出来,而掩盖全面投资成绩是常态。不要盯着别人高光时刻在那唏嘘,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多想想如何提升自己的不足。

9.回馈倾向;回馈倾向很大程度上是在潜意识层面发挥作用的。所以有些人能够把这种倾向变成强大的力量,用来误导他人。

银行理财买产品时候经常有理财经理给你随些小礼品(挂历、电影票、水果、茶叶等等),逢年过节给你嘘寒问暖,让你对这个人产生好感,同时把这些好感转移到他推荐的产品上。切勿把推荐人和推荐产品划等号。

10.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简单联想:人们往往认为,几种同时出售的同类产品,价格高的质量最好。过度包装就是对这一倾向的经典运用。广告最了解单纯联想的威力。(如:可口可乐永远欢乐的场景;奢侈品把价格提到更高,让买的顾客能展现更高的地位;)

定期做总结和反思,避免过去的成功而做蠢事的对策:(1)复盘以往的每次成功,找出成功里面的偶然因素,以免受这些因素误导,从而夸大了计划中的新行动取得成功的概率;(2)看看新的行动将会遇到哪些在以往的成功经验中没有出现的危险因素。

11.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有时现实太过痛苦,令人无法承受,所以人们会扭曲各种事实,直到它们变得可以承受以。这种倾向造成的最极端的后果经常跟爱情、死亡和对化学物质化(酒精、毒品等)的依赖有关。

做基金投资,做得越多,犯错概率越大,有时候不要回避自己的错误,要勇于不断反思、总结,做理性的判断,而不要放任错误置之不理,或者抱有“回本再出的想法”,同理我当时投资淡水泉的教训。

12.自视过高的倾向;错误地高估自己,高估自己所拥有的物品的价值。一旦拥有某物品后,对其的评价会高于未拥有之时。人们做出决定后,会认为自己的决定很好,比没做出决定之前的看法还要好。

定期客观的审视自己过往做的投资决策,总结+反思,不要迷信自己的过往决策,始终要客观的分析自己的投资行为。元认知(思考自己思考的过程)很重要。我之前也专门写文章谈了谈自己过往投资私募和公募的反思。从中也学到了不少。

13.过度乐观倾向;避免过度乐观要不断学习。

我自己的经验是:买产品,如果买前觉得非常乐观,觉得买了马上就要涨,大概率不尽如人意;而自己系统分析后,怀有忐忑的心买下产品,往往持有的体验会好不少,结果也会好不少,投资胜率也会高一点。

14.被剥夺反应倾向;一个人从10元中得到的快乐的分量,并不等于失去10元给他带来的痛苦的分量。失去造成的伤害比得到带来的快乐要多得多。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损失厌恶”,通俗讲到嘴的鸭子飞了你会非常不爽。

投资里面,如果亏了10%,仅仅“回本”无法让你觉得心里平衡。我们要避免赌徒心里,浮亏后,急于平反,总想马上抓把大的,追涨期待马上弥补损失,这样往往结果不好,反而让自己不断站岗,越亏越多。

15.社会认同倾向;社会认同倾向,一个人自动依照他看到的周围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去思考和行动的心理倾向;通俗讲叫有样学样;有时社会认同和艳羡|嫉妒倾向和被剥夺倾向相结合,共同作用下,会产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倾向来进行巧取豪夺。

无脑买爆款基金、跟大V无脑投基金,就属于这种行为,表面找到了组织,往往碰到贝塔行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自己把自己玩崩了。有道无术,术尚可求。做投资一定要有认知,懂逻辑,而不是想着无脑跟投实现财务自由。

16.对比错误反应倾向;这种对比错误反应倾向对正确地判断有种很大的干扰和破坏。看房的经纪人常故意带客户去看几个糟糕且昂贵的房子,再带客户看一般的房子,这样他很容易达成交易。

同理,在卖方宣传材料里面惯用。选几个同期业绩不好的基金当背景板,烘托一个业绩平凡的基金。我们要跳出卖方或者投顾设下的对比框架,全市场、同类别全面比较。而不是在卖方提供的表格里面随便看看,轻易得出结论。

17.压力影响倾向;压力会加强社会认可倾向。轻度的压力能稍稍改善人的表现,沉重的压力会翻船。

我的理解是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投资行为会变形,人的思维逻辑会被打乱。基金经理们面对这两年的行情,很多人感到了过往投资方法论失效了,被市场搞懵逼了,信心不如以前了。而我们作为投资人,要识别、评估这种情况,并理性判断,不要过度迷信基金经理历史业绩。同时,我们也要审视自身,切勿自乱阵脚。

18.错误衡量易得性倾向;人类的大脑很容易满足于容易得到的东西,高估容易得到的东西的重要性,因而展现出易得性—错误衡量倾向。 (如:如果我爱的女孩不在身边,我就爱身边的女孩。)

做投资,要独立思考,思考要有一定的模型,按程序办事,列检查清单,按流程筛选,重视反面论证,做好定量分析,不要受到外界条件干扰。(例如某些平台型私募,同平台A的封盘了,不要无脑跑去买他家B管理人的)

19.不用就废倾向;所有的技能都会应不用而生疏。许多技能,唯有勤加练习,才能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做基金投资,需要不断打磨自己的认知,完善能力圈,不是读完一本书,学会一个方法论就可以了,需要自身不断迭代,要持续性的学习新知识。很多旧框架都需要随着时间去迭代。比如我自己一开始接触主观多头,后来慢慢的了解量化指增,然后又用量化指增的视角再回头看主观多头,这样来回碰撞,会让你对投资基金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20.化学物质错误影响倾向;众所周知,这种倾向的破坏力极大,常常会给认知和生活带来悲剧性的结果。

众所周知,破坏力惊人,不碰。

21.衰老-错误影响倾向;年龄的增长自然会造成认知衰退,而每个人认知衰退的时间早晚和速度快慢不尽相同。基本上没有年纪非常大的人还善于学习复杂的新技能。但有些人即使到了晚年,也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原来就掌握的技能,这种情况在桥牌比赛中屡见不鲜。

避免年纪大了,就固执己见的行为,过度自视过高的倾向。(老年人固守老物件,不愿用新科技产品),投资里面,活到老,学到老,不要固地自封,如果你放弃不断学习,基本你就没法持续获得收益。2023年还投非标导致血本无归,可以列在这一项里面。很多都是old money,前几年已经有不少同类产品出事,还在继续投资,现在暴雷了,只能怪自己。

22.权威-错误影响倾向;能成为领袖的是少数,大多数都是追随者。迫于权威的压力,人很难正确地行事。故选择将权利教给谁的时候,考虑权威的影响,应慎重。而我们要不唯上,不唯权,只为实。

做投资,要独立思考,不要只关注结论,更要持有怀疑的态度审视得出结论的逻辑框架。认可了逻辑框架再谈结论。我自己做投资,更重视产品推荐人本身自己的思维逻辑,如果逻辑我不认可,产品就不用看了。而大多数人还是先看产品,而根本不关注推荐人是否有逻辑。

23.废话倾向;作为一种拥有语言天赋的社会动物,人类天生就有本事啰里啰唆,说出一大堆会给正在专心做正经事的人造成许多麻烦的废话。

投资还是要有高质量的独立思考,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效沟通上面。很多人喜欢在那哔哔沟通无效信息,例如:“你觉得明天会不会涨,该如何择时,xx产品该不该买”等等。这些无解题,讨论多久都是没含义的,且会不断重复的。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问题,但是会浪费很多时间。

24.重视理由倾向;人类大脑需要理由,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行事。只有摆出原因来,讲清楚何人将在何时何地,因何故做某事,才更加会被人所接受。重视理由的倾向很强大,以至于只要给出一个过得去的理由,哪怕是不准确或毫无意义的,也能使他的要求更容易得到遵从。这就容易被有心人利用来谋取私利。

结合《影响力》这本书也提到类似观点,对于这种“理由”bug,一定要理性分析。我自己的感悟是很多渠道“小作文”都属于看似写了一堆理由,并且可以转嫁给各类产品用,初读觉得十分有理,稍微一分析就经不起推敲,投资者切勿被这种东西干扰心智。

25.lollapalooza倾向——数种心理倾向共同作用的倾向:当多种模型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方向时,他们会相互强化,彼此放大,产生核爆炸式的效应,查理芒格称之为 lollapalooza 倾向(又称:合奏效应、好上加好效应)。

把掌握的所有思维模型列成清单,把所有重要的模型输入脑海,随时使用。1+1>2;做投资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模型,能让我们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同时懂得思维模型,也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踩坑,提升幸福感。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Android转发:1回复:2喜欢:3

全部讨论

NEHCECI08-03 00:28

已经给自己投教,怕反复挨打

选基人L08-02 22:00

你这不当老师不当投教真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