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主理人哈,是参与者。我的定位是个投资者。这个组合没有上架任何app,目前还是小范围的在做。
如果你有兴趣想了解关于这个组合多一点的信息,可以私信我。
Part2:底层基金业绩表现
Part3:组合管理人层面的主动调整效果。主动管理的介入,从二季度来看还是能贡献正超额的。当然这个组合里面量化基金比重不到10%,配置以主观基金(大A为主,H股比例也少)为主。所以相对很多量化产品的业绩就“表现平平”。
Part4:组合升级3.0的调整计划介绍。
1、降低***2%的占比,一方面是***有两个产品,整体占比较高,考虑到他的总管理规模较大以及***港股占比较大,港股受美国利率的影响较大,所以降低2%的仓位。
2、在主题方向,如果同一个方向有不止一个优秀标的,尽量增加到两个标的,因为主题方向的波动会比较大,容易导致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不是太稳定,增加标的,可以增加超额收益的稳定性。TMT和高端装备方向各增加一个标的。
3、降低TMT方向2%的占比,平均分配到**和**两个标的上面。主要是考虑到TMT二季度涨幅相对较大,而其他主题表现较差,做一个性价比的优化。
4、增加高端装备方向2%的占比,平均分配到**和**两个标的上面。高端装备今年表现比较差,性价比和安全边际都有所提升。
5、**增加2%的占比,风格和**类似,相当于把**减的2%加过来。
6、剔除华泰柏瑞创新动力混合,由于基金经理更换,整体换到**里面去。
7、配置中会使用一些C份额,由于C份额没有赎回费,可以避免调仓时的赎回费用。
Part5:未来公募组合的框架体系迭代方向
1、组合构建体系:杠铃策略,选择资产类别或者行业、主题的体系;
2、标的选择体系:定量拆解基金的超额收益与定性的研究相结合,投资标的的筛选体系;
3、交易体系:逆向、安全边际、性价比、分散配置,标的买卖的体系。
Part6:投资者视角总结:
1、对于组合的业绩,我目前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比较省心,基本达到了收益预期。
2、沟通比较顺畅。因为组合管理人本身不是大V,且热爱投资,对于这个公募组合不是以打工的心态在做。很多疑问和思考上面的闪光点都能及时沟通、相互交流。
3、组合实盘业绩还比较短,因此公募组合业绩持续性还得继续观察。
4、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模式,不要盲目“跟风”、“随波逐流”。
5、这个组合业绩,相比雪球上很多大佬、前辈,业绩属于“不起眼”,水平“不达标”的。欢迎同样爱好基金投资的人共同交流,不欢迎嘴炮上来各种抬杠(有争议,都是您对,你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