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公募的一些反思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5喜欢:10

    之前抽空写了篇《个人投资私募的反思》,今天准备继续写一篇关于个人投资公募的反思。最近不断反思的同时,我也在重新精读《穷查理宝典》,打算读完后再重新把《影响力》读一下。当年读的时候属于理论知识积累的过程(实践结合的不够),现在重读再回头看过往的投资决策,感觉能反思的更全面。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事半功倍。

    言归正传,写一下我投公募的一些反思,因为我投公募的时间比私募要久一些,投的标的也更多一些,所以有些可能记不清了。所以有啥写错的,多包涵。

    1、 兴全新视野,董承非。2017年10月,我再次投资起航投的第一支基金(之前投股票,亏的裤衩都没了)。买他的基金纯熟巧合,银行理财经理在朋友圈发了当时董承非管理的3个月定开的基金“兴全新视野”,当时广告说“每个开放期买入持有到现在都不亏”,且季度开放,能防止自己手贱乱操作。于是我又投了点钱进去了,当时一买很快2个月不到就挣了10%+。这个基金后面在2021年初卖掉了。当时卖了的原因有几个,最主要的是2020年收益一般且基金中途变更了条款,加了一条要收carry的条款,且这个产品对比兴全趋势差不少。

    反思:a、当时啥都不懂,就看了小作文就买了。后面2018年碰到大行情很不好的时候,属于装死扛过去的。后面2019、2020也没有关注产品的任何信息(除了看看净值);b、对基金经理的风格、能力圈完全没认知,只看到说季度开放,每个季度持有过来都不亏。至于收益排名、业绩归因、一概不知。当时买这个,现在回头看,纯熟乱买,后面挣了运气的钱。

    2、兴全合润、合宜,谢治宇。买了兴全新视野没多久,觉得挣了点钱,于是继续“请教”银行理财经理,还可以买啥基金好,当时比较火的是东方红系列(那会儿限购的厉害),同时理财经理就推荐了谢治宇的基金,我那会儿傻愣傻愣的继续无脑买银行推荐 (都是银行端手续费不打折直接买入的)。先买了兴全合润,后来2018年初,买了首发的兴全合宜。这2只基金在2019 2020表现都不错,我目前也还有持有。但是目前成了巨无霸,超额不在了,后面肯定要换出去。

    反思:a、当时就是一股傻了吧唧的劲头,觉得基金经理、银行理财经理时最专业的相信专业人办专业事。2018年的行情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是咋回事,年初3500点进去的,到年底又被打的满地找牙。回头看,当时就是当鸵鸟,啥理论知识都不懂,就是一股信念,要熬死别人,成就自己。b、当时已经买了“”兴全新视野”连最基本的相关性分析都没做,纯属无脑直接买,后面谢治宇突然火了,我也算是运气好,鸡犬升天。c、当时分几次买入的,间隔时间都是隔了2、3天,而且是跌了不买,涨了就追,现在看起来,就是犯了定投的大忌。d、当时买合宜,封闭2年,条款没看,结果合宜2年封闭期内基本半仓运行,到了2020年初才解除封闭,2019年肉是没吃到的(持有2年挣了15%),当时2020年解封时候规模一下少了三分一吧,当时啥都不懂,也没有考虑所谓备选的方案,就纯无脑持有。

    3、东方红基金,王延飞、林鹏、刚登峰、周磊等。为啥这里写东方红基金,没写具体名称,是因为当时东方红大火,旗下各个基金都限购,银行的理财经理让我每个都每天按限额去买,无脑于是就同时定投了几个东方红的基金。

    反思:a、基金具体条款不用说,也没看,瞎买。b、给银行送手续费送的不亦乐乎。c、相信所谓的ip理念,东方红那会儿如日中天,想想现在各种核心人物都跑路了,连中生代的都没有几个好的留下来。d、封闭期三年,试过前两年一毛钱不挣钱,后面最后一年翻了一倍(2020年),封闭这么久的基金,以后别碰,说不好有啥雷子等着呢,封闭基金那会儿中途还换了基金经理,我就傻楞的看着。

    4、睿远成长价值,傅鹏博。银行那会儿搞配售,吹价值投资、吹东方红、吹陈光明、吹傅鹏博。结果我就傻了吧唧的又去银行配售抢睿远了。2022年底赎回了,坦白说,配售没抢到多少钱,中途也没加仓,2021年前,睿远这个基金还是表现不错的,后面就拉胯了。

    反思:a、大热必死,当时抢完没多久,就“光明顶”了,接着就站岗熬。b、基金经理的背景都被神话了,具体是个啥情况,实际也没有了解的很多。c、首发规模大了,其实一开始就吃成胖子了,没有贝塔很难起飞。

    以上基金都是我2017、2018年初买的,当时属于超级小白阶段,被银行割了无数韭菜,然后我2019年开始慢慢学习相关的基金投资知识,然后从2019-2021年1季度,开始用新增资金持续介入公募,并也进行了一些调仓。

    5、螺丝钉基金组合。2019年机缘巧合,读了银行螺丝钉的书,然后了解到了雪球社区,然后了解到了《蛋卷基金》(现在的雪球基金)。然后2019年7月开始跟投螺丝钉组合,(指数组合、主动管理组合、365组合、90组合都跟投过)。当然后面转投顾组合后,我都没跟投了,原因有以下几个:1、收益很一般;2、后面随着认知提升,发现这种无脑投发感觉bug挺多的;3、2020年7月后,螺丝钉觉得市场贵了,在主动管理组合里面加了很多债券,然后2020年收益跑的很一般;4、搞了各种组合,感觉他的能力圈没有覆盖,而且有开始“恰饭”的嫌疑。后面的事儿,就大家都看到了,我就不说啥了。

    反思:a、无脑信大V,虽然没亏钱,但是回想起来,是因为贝塔的原因,算命大。b、无脑跟,当时对他的筛选逻辑没有逆向思维也没有元认知(即去思考“思考的方式和流程”);c、当时他选的老将和巨无霸,后面随着2020下半年和2021年1季度市场的火热,基本都吃成胖子了,超额就呵呵了。自己当时也受他影响,觉得老将才是王道,完全没考虑“躺平”、“持续迭代、更新认知的重要性”、当时展现组合,他引用的都是回撤数据,结果就被动的在“后视镜里找未来”。

    6、兴全商业模式,乔迁。2020年11月开始买入,到2021年1月截止。目前还在持有。当时我2019-2020观察了她接近一年,直观的感觉就是比同期谢治宇的基金净值走的稳,收益还高,回撤低,于是就再2020年四季度开始建仓。采用了定投模式,按周建仓,目前亏10%附近。

    反思:a、当时买她属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因为董承非、和谢治宇在前面给我挣了钱,所以对兴全基金有了天然的好感,而做投资就不应该带感情,而要理性决策。当时没有全市场选基,仅仅觉得她对比谢治宇更好。b、没有关注她的基金规模提升速度太快的问题。c、机构持有份额比例持续下降,这个事后复盘发现,如果当时能注意到这个苗头,兴许就不该介入。

    7、易方达蓝筹景顺长城绩优成长,张坤、刘彦春。两个酒神的坑我也踩了。2020年10月下旬开始建仓,到2021年1月底结束。一开始爽,后面就爽不起来了。酒庄的故事、港股的故事、价值投资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我后面肯定要换。

    反思:a、集中持仓,两个都是如此,后面就是净值坐电梯,刚买入是向上坐电梯,后面就是向下坐电梯。b、规模太多,基本没法挪仓,市场风不来,基本就是死熬。c、2个管理人相关性太高,净值基本涨跌同步,没有做到有效分散

    8、景顺长城大中华,周寒颖。2021年2月开始建仓,1个月建仓到高点,后面一路跌一路靠定投降低成本。目前还亏20%+,今年1月底净值回升到亏14%附近。这个基金坦白说2022年表现的还是不错的,印象中一年只亏了10%附近。只是买在高位了,一下站岗都两年多了。

    反思:a、当时在那个时间点配这个基金,是因为市场都在喊要“南下争夺定价权”,完全顺从市场的观点火急火燎就买进去了;b、2019-2020年大A都涨的太多了,港股相对来说是价值洼地(事后看又是话术),于是请教了理财师(没有太多的独立思考),选了这个qdii基金。c、当时对基金经理的认知、对港股的玩法认知并不深刻,只看了下净值,历史回撤,也没有太研究当时整体恒生指数的贝塔情况。d、当时听投顾分析的,我个人配置里面港股的比例较低,因此从配置角度应该增加一部分港股的配置,所以当时“为了配置而配置”。

    以上的截止2021年一季度建仓的一些基金和相应的反思。现在回头看,那个阶段,还是属于买的比较乱的,当然肯定比2017、2018那会儿啥都不懂要强不少,但是跟现在比还是差了不少火候。2021年底-2022年底,我陆续根据自己的一些理解,开始小仓位定投做了一些基金尝试,慢慢开始形成基金组合的概念。

    9、兴全多维,杨世进。这个基金经理之前是兴全合宜增配的基金经理,我在2021年底,首次买入,当时买入是因为他单独出来接管这个基金几个月业绩还不错,基金规模比较小,应该有机会做超额,后面就随着市场下跌都慢慢加投。后头来看,他是兴全基金经理里面在2022年度表现不错的基金经理了。基金份额里面机构占比也较高,管理规模也一直有稳步提升。

    反思:a、买的时候,这个基金经理独立管理产品时间还是较短,其实按目前的标准来说,是没法做超额收益归因的,也算是小仓位的带有一定赌博性质的行为。b、当时买基金视野还是太窄,还是重点集中在兴全家。路径依赖太明显。

    10、工银医药健康,谭冬寒。2021年底,医药的行业指数重归低估,我一路定投到2022年11月底。目前亏10%以内,中途也有净值回正,但是贝塔不给力,这个基金的表现也很挣扎。

    反思:a、别人介绍的,所谓的小道消息让我当时选了他,没有做更多的收益分析。就对比了几个当时明星的基金经理。b、当时购买逻辑重点考虑了基金规模小、机构占比高,如果采用定投分摊,不一口气下重注,那么风险可控,净值就能很快回正、开始挣钱。c、购买医药赛道类基金,应该横评市场同类型的产品,而不应该聚焦到某些人推荐的基金经理,因为你无法详细知道人家推荐的理由和逻辑,甚至人家也有可能是随口一说,或者本身也就没啥太多的逻辑在里面。

    11、英大睿盛富国新动力富国蓝筹精选,张媛、于洋、宁君。这三个基金是我选的三个中生代基金经理,对应的产品擅长点和收益相关性不高,当时买他们有做组合的雏形,同时当时也有考虑到之前买的公募里面老将巨多,想通过这几个新生代来平衡下组合里“新、老管理人的比例”,又担心自己看错,所以在2022年都采取了逐步定投,慢慢建仓的策略,所以这几个产品的“浮亏”都不多,市场稍微好一些就能挣钱。

    反思:a、购买的逻辑当时思考的还是比较浅显,没有深入拆解每个基金的超额收益;b、富国蓝筹这个产品虽然是qdii基金,但是里面含有的蓝筹性质的股票跟张坤的持仓有些重合,分散的效果并没起到很好的效果。c、当时购买的时候,对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论理解也不深,后续了解到其实通过“点拾投资”都能找到基金经理过往的访谈资料,应该从数据面、投资理念上,对基金经理立体认知,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对公募主观基金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对基金组合的认知和理解开始加深,同时在这个阶段,经过几年的基金投资能力迭代,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逻辑和方法论,也知道了自己喜欢哪些,不喜欢哪些风格的产品。通过跟一个在雪球上认识的投资爱好者沟通,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作为种子用户去参与了一个公募组合的实验。前前后后线上、线下沟通了很多次。从组合构建的投资逻辑到底层基金的筛选,前前后后沟通了小半年吧,终于在2022年11月完成1.0版本了。

    目前我也真金白银下场去参与了。这个组合,到目前为止,按季度迭代,已经迭代到了2.0版本(三月底迭代的)。今年以来,暂时还是没有跑赢基准(万德全A),但是在今年一季度结束的时候,回顾产品净值,大约排在了全市场约30%分位的水平

    这个组合,目前跑的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组合的组建逻辑我是认可的,同时也在去年底提前挖掘了一些不错的标的,比如tmt方向的,比如公募量化里面的王平。

    上述就是我一路走来的投资公募的一些心路历程、总结回顾还有反思。回头看,自己也是交了很多学费,但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慢慢蹚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投资路径,希望未来能在基金投资的路上能更精进。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独照TM峨眉峰01-19 23:56

刚看了一下睿远3年定开,20年那时候可是明星基金啊,还要配售,那叫一个火,一共2万多认购,买了16个亿,没想到3年连沪深300都没跑赢。现在的基金呢?几百人认购,2亿规模都算多的。有几个还是基金公司自己买的

NEHCECI2023-05-19 20:02

嗯,确实初级阶段,指数基金这一块目前没研究得很好

boy82023-05-19 19:31

全是主动基金,说明还是投资基金初级阶段

亲切的稳赚小银灰2023-05-18 07:40

总结就是看广告买基金输惨了

时间的哈哈忍不住了2023-05-14 11:58

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