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强求,只是摆出一个客观事实而已。国内太多人对待巴菲特是盲目的,不客观的。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大明国际(01090)$ $平安银行(SZ000001)$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某某企业很好,但是静态估值很高,另外一些企业不够优秀,但是非常的便宜。作为投资者,如何在这些公之间接选择呢?这是一个灵魂问题。
2019年初时,有人问我:“你持有的平银的估值比民生银行贵50%,我知道平银比民生好,但是平银可以比民生贵50%吗?短期内持有平银还是持有民生收益高呢?”。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谁不知道未来一年那个涨的更多。两年后,平银的估值比民生贵了130%多。同样问题又来了,平银应该比民生贵130%?未来一年持有那个收益更高?我确实不知道未来一年持有那个收益更高。但是我知道过年六年民生银行的持有者是在越来越绝望中度过的。
总觉得已经到了十八层地狱,还能低到哪?但是十八之下还有十八。那么未来持有那个涨的多呢?
低估值股票持有者往往有这么一个逻辑支撑着他们。自己手上的股票估值很低了,已经反映了最悲观的预期,一旦基本面翻转,就会迎来业绩与估值双击。而对于高估的成长股,目前的业绩包括了乐观预期,一旦业绩不达标,将面临戴维斯双杀。
那么这个看法对吗?二马认为不完全对。我们把好公司比作好学生,差公司比作差学生。好学生持续考好的概率大,即使偶尔考差了,大家也更多倾向于是一次性发挥失常,不会立即打入冷宫。而差学生即使偶尔考好了,大家也会持续观察,看看其成绩是否稳定。
所以对于平庸企业,业绩偶尔转好,并不会引来市场的及时青睐。因为如果这种好转并不稳定,介入的资金可能很难全身而退。只有确认差企业确实转好了,资金才会蜂拥而至,形成戴维斯双击。但是一个差生逆袭何其难。对于一个差生,偶尔从30分考到50分是不会有人理会的,只有持续考到80分,大家才会认可他。
想做逆境翻转,往往需要超乎寻常的认知能力;而买低估值股票往往是懒惰的一种表现,不去深入研究企业,探求企业成长的基因,买入静态低估股,幻想逆境反转。买逆境反转企业其实和买低估值企业对应的能力、认知要求完全不同。
那么买入高估值企业就对吗?对于高估值企业,如果当前的估值已经透支了5年的业绩增长。这个时候买入也是有风险的。一旦业绩增长放缓预期形成,估值杀是很吓人的。买入高估企业,一定要对其未来成长性极其敏感,千万不要因为仅仅是看到这个企业涨的多而买入,号称要长期持有、价值投资。张坤都开始卖白酒股了,任何公司在贵了后都要注意风险。
就我自己而言,我不喜欢持有低估股,无论静态多么便宜都不持有。我持有的公司一定是基本面优良的公司。另外,估值方面,我可以接受在目前估值透支一年业绩成长时买入,再贵的话,我就下不了手了。在持有阶段,如果觉得股价很贵了,我会选择减持或者清仓,然后继续等待更好的价格。我不会选择在现金宽裕的时候去博平庸企业低估的机会。
高估成长和低估价值,你会选择哪一个?
微信公众号首发
新经济互联网这些股票他都有投,但是不敢太多。所以综合收益被拉下来了,他的持仓里面有对冲,有防守,有债券,美债。体量这么大,这个收益已经很好,你换个角度把他当一个公司,年复合增长百分之10也是很优秀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