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那些事190819112——央行利率改革对银行股的影响

发布于: 雪球转发:50回复:89喜欢:112

银行那些事190819112——央行利率改革对银行股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化提升的必经之路,我们国家已经进入改革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8月16、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人民银行先后推出利率并轨实质措施。如何看未来的改革,说点我们的看法,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欢迎关注“云蒙投资”微信公众号。

1、主要事件。8月16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改革完善贷款基础利率(LPR)形成机制,核心内容包含两点:一是增设LPR5年期以上品种,引导银行中长期贷款,降低企业实际利率;二是将LPR定价机制确定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的方式。8月17日,央行宣布改革LPR报价机制,20号就要首次报价。

2、为什么不降息。过去我们说降息,就是指的降低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银行通过在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点来给贷款定价,存款也是一样。贷款基准利率基本固定不动,因为降息无异于大水漫灌,也就是过去的和新的所有浮动利率合同都会随之降低价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按揭贷款会根据新的利率进行调整。而通过MLF来影响贷款定价的话,目前只会影响新增资产,不会影响存量资产。为什么说过去的LPR形同虚设,是因为贷款报价参照的还是贷款基准利率,在其基础上加点。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是4.35%,改革前的一年期LPR是4.31%,和贷款基准利率差不多。

3、为什么要改革LPR机制。改革后的LPR会随着公开市场利率等政策利率变动,这更多的是一个长远的机制的变化。利率市场化是什么,是公开市场利率作为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一致联动。央行希望建立银行的自主定价机制,也就是银行不仅能根据企业的风险进行定价,也能根据政策资金面的调整而迅速调整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利率。这就需要中小银行的定价端实时跟踪政策利率也就是公开市场利率,建立自己的自主定价系统,而没法像过去一样跟随大行定价,在基准利率上加减点,因为大行的价格也是动态调整的,定价会成为真正的竞争力。此外,未来当这种更市场化的报价普及的时候,央行对于整个贷款市场利率也能实时掌握,有利于制定合适的政策利率。因此,与其说央行要通过这个18家银行,传导政策利率,降低实体贷款利率,不如说央行要利用降低公开市场利率的操作契机,引导银行建立机制跟随公开市场利率进行定价。

4、初次报价的可能结果。央行在原有10家报价团的基础上增加了民营、城商、农商和外资各两家,让这18家银行每月在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等公开市场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一次,然后计算平均数,形成新的LPR。各银行需要在LPR基础上加点形成自己新发放浮动利率贷款的价格。央行把这8家各色类型的银行加入报价团,肯定考虑了他们贷款定价相对较高的因素,也想看看MLF能多大程度影响这些中小银行,因为他们才是支持小微企业的重头。这些银行过去应该也都是在基准利率上加点,只是比大银行加得更多而已。这次报价如果报的太高,与现在降低企业实际利率的基调不符,如果报的太低,会压缩息差和自己的收益,与原有的风控不符,报了价不执行还会受到宏观审慎评估大棒的惩罚。总体而言,只会比之前的基准利率低5-10个点,目前一年期LPR与MLF之间差100个点,考虑降息的基调,新LPR估计是MLF+90个点,即4.20%左右的样子。

5、LPR改革对国有大行和中小银行的影响。首先在定价独立性方面,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是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级交易商,他们最先受益于资金面的宽松,而且内部不同部门之间转移定价机制也相对先进,应该已经一定程度实现了动态定价,只是过去反应在加点的变化中。他们的随行就市更容易实现。其次,在价格优势方面,国有大行大企业客户多,定价权相对高,银行过去已经给与了最优惠的利率,再降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国家并不希望国有大企业获得低成本资金后再去投资,希望的是针对小微民营的宽松。这些大企业也不会走,因为只有大行才有实力大额授信,而且大企业一般都在不止一家银行借钱。对于优质而没有定价权的企业来说,大行可能会采用价格战,而中小银行可能受不了息差的下降而竞争出局,大行会获得更多优质企业;对于资质较差的企业来说,可能从大行那里贷不到款,转向中小银行,这无疑也会增加了中小银行风控的难度。总之,只有有实力独立定价、承受一定的息差收窄的银行才是LPR改革的赢家。

6、LPR改革后会一定程度刺激企业贷款。由于LPR是随着资金面变动的,企业什么时候贷款、什么时候不贷就需要考虑了,因为银行给企业的风险溢价基本不变。改革后,银行会逐渐习惯根据资金面动态调整价格,在资金面宽松的时候,定价就会相应下调,企业会想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因此这个机制会一定程度刺激企业贷款。其实这样货币政策传导也就顺畅了。

7、非对称降息效果。如果贷款利率下降,而存款利率没有下降,反而上升,那么就有非对称降息的效果,这样会使息差收窄。然而实际上息差的变化可能没有这么简单,首先,贷款利率下降需要MLF的进一步下降,目前只是建立机制,央行不会强制;其次,抢存款竞争造成存款利率一直有上升的趋势,但是目前息差是回升的,为什么,目前资金面宽松还使得一些股份行迅速置换过去的高成本负债。后续的宽松会一定程度抑制息差回升,但是利率下降会造成债券资产价格的上升、同业负债等其他负债成本的下降,因此最终息差如何需要看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第三,有人担心存款市场化后,打破上限,存款利率可能上升,进一步压缩息差。但实际上资金可能就会从理财市场回流,最终资金面的宽松会传导至存款的增加,以及存款价格的降低。那么总的来说,核心存款占比低又难以进行同业融资、贷款客户黏性不强、投资业务不顺手的中小银行可能会受明显的影响。

8、央行借势完成任务。易行长答记者问的时候说过,小微企业利率高和其本身风险溢价高有重要关系。这次高层要求降低企业实际利率,那么就应该先了解小微企业授信目前在政策利率基础上的真实利率,这些报价机构肯定要上报利率加点的情况,那么我降低政策利率后,如果加点变化,只能是由于银行基于信用考量或者自身的资金状况在定价,板子也不会打在央行身上。其实本来就应该这么科学,只是没有证据。给小微企业授信是个综合工程,往往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数据积累,还需要国家信用信息体系的共享和完善。

9、中长期贷款定价还需探索。国家通过增设5年期以上LPR,就是希望影响银行的中长期利率。但是目前MLF就是一年期的,5年期的如何定价还需要探索。其实一般发放了中长期贷款的要么是按揭贷款,要么就是资质非常好的大企业或公共事业,从这个政策走向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也许会受到一定的鼓舞。

总体来看:短期内会一定程度增加银行对优质企业的竞争,净息差的回升会有一定的压力。长期看会推动银行提高市场化定价的竞争力,大行在这次改革中是受益的,原来更多强调大行完成国家战略部署,这次是把中小银行业拉进来,这样一来大行有负债端优势,中小行难以建立负债端优势。这里可能涉及一个逻辑,这几年最高层反复强调要确保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金融领域国家最能控制的就是绝对控股的国有大行,而这些年R5占有率在不断下降,中小银行这几年也出了不少问题,所以这几年及未来的政策倾向了国有大行。

$招商银行(SH600036)$ $工商银行(SH601398)$ $农业银行(SH601288)$

精彩讨论

瑞草152019-08-19 09:22

还是云蒙的写的好,其他人写一堆不知道说什么重点

牛奋---2019-08-19 13:42

窗外的你划了根火柴,咽了口口水。

云蒙2019-08-19 17:49

大行和小行的点差应该会一直存在。

如果LPR比大行报价高,那么大行的报价就在LPR上降点即可。以前也有贷款基准利率下浮啊,一般可最多下浮10%。

如果央行看到LPR报得太高,应该会采取措施降MLF,这也是这个政策的目的之一。

而大行觉得LPR太低,就会去和小银行抢客户了。关键是LPR要随着MLF变化。

在MLF下降的情况下小银行如果不加点,MLF下降就会压缩息差。也就是说LPR会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参照物,银行需要知道每笔合理报价的绝对数,才可以随时调整。

这个绝对数就是定价能力。本质上LPR是中性的,央行不是要利率趋向均等,而是政策利率能影响市场利率。

有很多朋友解读为央行降息1个百分点,这个是没有看懂这个政策,政策本意是央行能控制实际贷款利率,同时让银行在市场中竞争。 $工商银行(SH601398)$ $招商银行(SH600036)$

云蒙2019-08-20 09:50

大行整个生息资产收益率只有3.8%,收益率是很低的,这么低的利率息差还不错主要是资金便宜,就看这么便宜的资金风险是否最低,是否都是最优质客户。

A股里的慈善家2019-08-20 09:43

谷子地把 @邢台草帽 @丹书铁券 的脸都打肿了

全部讨论

烟-雨-遥2019-08-19 18:48

简而言之大行收益概率大于小行。不管是业绩驱动还是估值驱动或是牛三炒作,小行有点尴尬?

橘优fan2019-08-19 18:35

明天是不是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荆棘蜂2019-08-19 18:33

写得好

easuntong2019-08-19 18:23

明白了,谢谢老师

待动2019-08-19 18:17

清晰。学习了!

阿七挥毛巾2019-08-19 18:00

鼓励银行竞争

云蒙2019-08-19 17:49

大行和小行的点差应该会一直存在。

如果LPR比大行报价高,那么大行的报价就在LPR上降点即可。以前也有贷款基准利率下浮啊,一般可最多下浮10%。

如果央行看到LPR报得太高,应该会采取措施降MLF,这也是这个政策的目的之一。

而大行觉得LPR太低,就会去和小银行抢客户了。关键是LPR要随着MLF变化。

在MLF下降的情况下小银行如果不加点,MLF下降就会压缩息差。也就是说LPR会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参照物,银行需要知道每笔合理报价的绝对数,才可以随时调整。

这个绝对数就是定价能力。本质上LPR是中性的,央行不是要利率趋向均等,而是政策利率能影响市场利率。

有很多朋友解读为央行降息1个百分点,这个是没有看懂这个政策,政策本意是央行能控制实际贷款利率,同时让银行在市场中竞争。 $工商银行(SH601398)$ $招商银行(SH600036)$

新新20002019-08-19 17:18

学习

老杜藏股2019-08-19 16:58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6雪球币,也推荐给你。

泡沫艺术家2019-08-19 16:54

这个问题得这样想。逆周期调节半年多了,7月社融不及预期,pmi枯荣线之下,连ppi都在下降,这时候利率改革的核心是为了解决制造业融不到资的问题。
你可以把所有银行理解为一个池子,利润就是池子里的水,现在是让这个池子里的水流一部分到实体里,要不然那边要过不下去了。问题是现在小的农商行一样池子里快干了,就大行池子里水充盈,所以利好谁,利空谁明白了吧。
这个与调控房地产一样,如果水还流不过去,还会加码调控的,后面估计你会看到,利空银行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