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主要大宗商品12月30日以小幅上涨结束2022年的交易,全年国际大宗商品综合价格表现定格。不过相对市场表现,投资者对2022年的市场波动印象更为深刻,国际国内大宗商品的市场波幅都远超涨跌幅。市场机构普遍预计,面对地缘政治冲突持续、极端天气频发以及供应端政策和疫情等冲击,2023年大宗商品市场仍面临不确定性。
新能源材料领涨市场
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国际国内大宗商品大多以上涨收官,国际市场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表现的CRB指数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5%,全年则上涨了19.5%。
数据显示,主要大宗商品中,涨幅居前的均为新能源原材料,尤其是大多未上市期货等相关市场交易的现货品种。来自生意社的监测显示,到30日,氢氧化锂的基准价为每吨55.33万元,相比年初的21.66万元上涨超过150%,与此同时,电池级碳酸锂的报价同期涨幅则超过80%。
“从氢氧化锂来看,全年市场涨多跌少。”生意社分析,特别是年初市场涨幅巨大,到3月底,市场报价就升至每吨47万元上方,涨幅即超过了120%,而在4月、5月小幅下跌后,年底10月和11月继续上涨,进入12月后虽有所走弱,但全年翻倍上涨的格局不改。
农产品大幅波动引担忧
受俄乌冲突、欧美持续加息金融资本撤离等因素影响,2022年主要农产品市场亦受波及,尤其是俄乌冲突带来的出口减少预期,以及部分出口国接连不断限制出口等措施,使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包括棕榈油、小麦、菜粕等品种表现明显。
在国内市场,包括菜粕、棕榈油等大宗农产品也受影响,其中棕榈油期货价格年初一度从每吨8500元飙升至1.2万元上方,年中在横盘后一度大幅回调,跌至每吨7000元附近,年底尽管价格有所修复,但全年市场的波动幅度接近70%,虽低于国际小麦价格同期波动幅度的84%,但远高于同期1.56%的跌幅。和合期货预计,后期全球农产品市场有望逐步回归传统的供需基本面主导,但市场价格的变动并不稳定。
市场分化持续,善用期货工具控制风险
由于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混乱、加上俄乌冲突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连续两年大涨,2021年国际市场一度涨幅接近40%,到目前,CRB指数在创历史新高后虽有所回调,但仍处于高位。“目前市场机构的分歧仍明显,主要是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专家认为。
包括高盛等国际投行仍看好2023年大宗商品的表现。在这些机构看来,大宗商品的供应紧张形势仍未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此前上游的资本支出持续不足,未来市场供应增长的空间依然较小,而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欧美经济体加息放缓,主要大宗商品的需求前景持续向好。
另有不少机构看来,随着疫情冲击、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减缓,总体上大宗商品市场或会逐渐回归基本面主导。但随着供应的增长,部分大宗商品或会有所回调。
和合期货表示,在当前环境下,期货公司要继续利用自身风险管理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和相关行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配合我国出台的稳增长经济政策,灵活使用衍生品工具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从而降低此轮能源危机为我国企业带来的冲击,进一步增强我国能源安全和产业链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