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话不能这么说啊兄dei,那你看所有制造业公司,不也是赚了钱,买机器,买了机器再赚钱,赚了钱再买机器?那最后到底是赚了一堆钱,还是买了一堆机器???
阿金:老唐,您的投资组合里为什么一直没有出现地产股?如保利地产,股息率3%~4%之间,业绩几乎是明牌,利润增速每年20%以上,市盈率8倍,即使三年内市盈率保持不变也符合三年翻倍的预期,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老唐一直没有涉足地产股呢?
唐朝:两个原因:第一,我想不明白房地产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或者换个说法:唐朝2016-08-17 12:08 · 来自雪球 现金买地—建房卖掉换现金—拿卖回的现金再搭上一点借款去买入更贵的地—建房卖出换回现金—拿卖回的现金再搭上一点借款去买入更贵的地……周而复始,最终留给股东的,究竟会是一大堆现金,还是一大片荒地?一直没想明白,十年后,二十年后,房地产企业的终极形态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第二,我本人除了股票投资之外,还有价值不低的房产投资(2006年之前投的),从投资的风险对冲角度考虑,也避免将更多资金放入房地产行业。(2019/5/3)
$万科A(SZ000002)$ $保利地产(SH600048)$ $金地集团(SH600383)$#地产股实惨# #新城控股创历史新高市值首破千亿#
第一、制造业确实有你所说的问题,所以长期来看不是很好的生意。第二、机器一般有多个供给方,购买的时候有的选,土地是郭嘉垄断,没得选。第三、制造业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按照市场需求自由定价,优秀的公司可以将原材料成本全部传导给下游客户,但由于限价政策的存在,优秀的地产商不能根据楼市热度调高房价。第四、中国的地价、房价都实在太贵了,地价看不到下降的希望,政府又强力限制新房涨价,原材料供给和终端销售都没法自主控制,这种生意,咋做?
如果愿意,地产商完全可以把地一卖,清算关门,或者把手上的地盖完后不再拍地,退出门槛极低。这和传统制造型企业有本质区别,传统重资产企业,真到破产清算时,能回收多少比例的净资产?能30%就算不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