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感谢分享,这样真诚的回答和理性的思考是雪球欠缺的。[牛]//@伍治坚:回复@伍治坚:没想到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这么高,引起如此争议。截至目前为止,300多条评论,我每一条都读了。很抱歉无法一一回复。因此在这里做一个统一回复:
1)有些评论很中肯,有些评论带有误解和偏见。对我来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谢谢大家费心了。
2)有一些网友指出,不能只看1~2年以后的股市回报,要拉长到5、7、10年甚至更长。这个建议挺不错的。
那么分析1~2年的股市回报有没有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在于,我们从股市中获得的长期回报,是每一个短期回报的积累。怎么理解这句话?我们如果回顾美国股市过去100多年的历史,可以发现平均来说,每年的回报大约为10%左右,扣除通胀大约为7%左右。这是很多人提倡买股票的主要原因之一:即长期来看,股票的回报最好。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上面说的10%,是一个长期平均回报。里边每一年的波动幅度,是很大的,最好可能一年上涨66%左右,最差一年下跌40%左右。
如果你不幸错过一个上涨20%以上的牛市,那么即使把投资维度拉长到10年,20年,你的投资回报,和购买并长期持有相比,也会差很多。踏空一个牛市,和你不幸买在高点,损失20%的效果是一样的。这恰恰是根据PE进行择时定投的最大的危险。
2017年年初,Shiller PE已经达到25倍以上,远超历史平均,很多投资者因此减仓,甚至空仓。结果标普500上涨了22%。踏空那一年的投资者,要想追上购买并持有的傻瓜型投资者,可能至少需要十年,甚至更长。
2) 有一些网友指出,要做更多回测(比如多年滚动回测)。这个建议也很不错。
在我看来,在我们接受或者否定任何一个投资策略前,恰恰应该采取这种严谨的“学究”态度,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比如如果任何人告诉你,定投X年,你就能赚X倍,那我们不妨问问对方:有没有做过回测?回测了多少年?哪个市场?哪个指数?样本内/样本外?费用算了么?怎么算的?
当然有能力的朋友,也可以自己动手测一下,看这样的定投策略是否真的管用。
3)有些网友指出,我这篇文章针对提出“定投十年赚十倍”的银行螺丝钉。由于螺丝钉在雪球上粉丝众多,因此我这篇文章得罪了不少螺粉。
回到我提倡的“证据主义”,我努力做到不问对象,只看证据。我质疑过的投资策略不少,包括雪球发的全天候蛋卷基金,以及很多专业的对冲基金和公募基金(可以去翻阅我的历史文章)。我没有兴趣针对任何个人,只想潜心讨论投资策略。我也从来没有拉黑过螺丝钉。我只拉黑那些骂脏话,做人身攻击的用户。
4)在我发了这篇文章之后,螺丝钉专门发了一个问题,质疑我为什么用上证指数从1993年开始的历史来统计中国股市回报,并且怀疑我的动机:专门挑回报不好的时段,压低中国股市的回报,好多推销我的基金。
如果螺丝钉只是想从学问的角度探讨上述问题,我非常赞赏。但是由此扯到我的个人动机什么的,让我觉得有些失望。对于螺丝钉的质疑,我做了以下回复:
a)从1993年开始算并不是我的个人发明,我只是引用了一篇相对来说比较权威,被援引的非常多的研究报告数据(瑞士信贷全球资产回报年报)。主要原因在于1991~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有每日0.5%(后来放宽到1%)的涨跌停限制,因此算不上真正的“市场”。
b)上证指数也是该研究报告使用的,并不是我的个人发明。我猜测最可能的原因,是上证指数的历史最长,可以追溯到1993年。
当然,上证指数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数,有不少缺陷,我也同意。举例来说,上证指数没有包括深圳的股票。上证指数包括了所有的A股和B股(有人会说我又不炒B股)。上证综合指数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在解禁之前,有不少国企股票的流通部分比重很小)。这些质疑都是有道理的,其实就是一个基准的选择问题。上证指数是可选的基准之一,如果你不喜欢,也可以选中证、沪深、万得等基准,但是你又得面对其他问题,比如历史是否够长,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等等。
归根结底,这只是一个学术问题,希望我们可以就事论事,共同进步。我的客户群体,包括学者、基金经理、职业白领、企业主等,基本上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理性投资者。说他们因为看到我写的上证指数的回报不够好,而去买我的基金,有点贬低他们的智商,太抬举我的写作能力了。
5)有网友提出,你不能“破而不立”,只告诉我这个不行那个不行,那你倒是说说什么行?
如果翻阅本人的历史专栏,就不难得出结论:我一向提倡:控制成本,多元分散,有效系统,长期坚持。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执行方法就是:购买一揽子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或者公募基金,如果没有可选择的指数基金),然后以多元资产的方式,加以再平衡等系统,长期持有。
6)有网友提出,说那么多干啥,有本事晒实盘。
如果长期阅读本人的历史文章,读者应该能够理解,短期的投资业绩(假设网上的投资业绩可信,对此我持保留态度),充满随机性。因此我写了很多文章,提醒广大投资者,不要被短期3、5年的投资业绩迷惑,而要意识到基金经理中存在的螺旋效应、均值回归和运气成分。
况且我们去看任何一个网民晒的投资业绩,真的要细究的话,需要分析他的投资组合的集中(行业集中和股票集中)风险,投资方法和逻辑(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去除因子(价值、贝塔、动量等)以后的超额回报,等等。这么多尽调工作你做的过来么?
我还没有提到,假想自己炒1个亿,和真的管理1个亿,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在一个虚拟盘里,你尽可能大胆折腾各种投资方法。真的坐到基金经理的位置上,你管得可是自己和投资人的真金白银。能一样么?
我的投资哲学,就是反对唯短期业绩论,反对不经科学思考和尽职调查去投资。当然,可能有些读者会说:我就是信网上的实盘业绩。对于那些朋友,我无话好说,祝您大赚。
7)最后,我想说:投资没有一个一成不变,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不管是我提倡的“多元分散,长期持有低成本指数基金”,还是螺丝钉提倡的“定投十年赚十倍”,或者是其他大V提倡的投资方法,都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也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和情况下适用。
其实在我、螺丝钉和ETF拯救世界提倡的投资方法中,有不少是重合的:比如我们都提倡使用低成本的指数基金/ETF。这本身就说明,我们对于通过择股来战胜市场的难度,是认同的。
但是我们也有所不同,比如螺丝钉提出可以基于PE/PB择时,我质疑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提出应该用资产配置的方法管理投资组合。同时我质疑“定投十年赚十倍”的说法。ETF拯救世界和我提倡的投资哲学更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择时有效性的判断。
如果你做了充分的研究工作,了解了不同方法背后的逻辑,风险和利弊,那尽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优的投资策略。如果我的文章得罪了那些坚信定投的信徒,那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好事,因为我的文章至少提醒了他们:世上没有免费午餐,没有什么方法是可以让你“躺着赚钱”的。
最后,要感谢在雪球上长期关注和支持我的读者朋友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很难坚持下去。很多时候,在看到一些喷子充满敌意的评论后,我真想把这个账户关了。但是想到一些长期关注我的球友,又觉得有些舍不得。在这里,真的要谢谢你们!
引用:
2019-01-08 09:20
市面上,基于股票指数的估值来进行定投,这一投资策略受到很多网民的关注。以下是一位鼓吹“定投X年赚X倍”的网红推荐的此种定投法:
指数的估值一般采用市盈率和市净率估值,对于盈利稳定、流动性强的指数基金适合用市盈率估值;对于周期性行业指数等盈利波动较大的指数基金适用于市净率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