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投资活出自己:一位股市老兵的进阶之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69回复:38喜欢:224

作者:秉浩

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1、自我介绍

2、投资经历

3、投资方法论

4、大湾群讨论

第一部分 自我介绍

各位大湾汇的朋友,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投资的看法。

这次是受群主Munger兄和飞鹰兄的邀请做这个分享,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还是感觉有一些困难。因为群里面高手非常多,而且我也就那点东西,各种场合下也已经在大湾汇里分享过四次,这是第五次,所以我在想我还能有一些什么新鲜玩意儿能说呢?

我先不谈投资,先介绍一下我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我感觉这一部分的经历,对于我后面的投资风格的形成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允许我就多啰嗦几句。

我是九八年大学毕业,学的是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毕业以后,我就进入了上汽集团下属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应该说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学历不高,也不是什么985、211大学毕业的,正好赶上了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那段时间,模具是汽车各个零部件的制造业工厂都需要的,所以就业还是挺方便的,比较容易的就进入了上汽

刚进上汽的时候,我的工作是现场工程师。上汽集团对每一位新进来的大学生都是这个要求,先要在生产车间呆三个月。三个月后,根据专业情况,还有实习期间的考评情况来分配工作。三个月满了以后,我就分配到了研发中心的设备科,担任模具设计工程师。

工作期间,我在同事里面还算是表现比较好的。我记得有一次接了一个活儿,要设计帕萨特上面某个零件要用的一个模具,我当时就在想着怎么实现一点突破呢?我就跑到上海图书馆去呆了一个周末,然后总算在一本介绍国外模具的杂志上看到了一款新的设计,然后我就抄了一下作业,把这个新的设计用到了自己的公司里面,受到了领导的欣赏。

另外我当时对英语比较感兴趣,一方面是对英语有兴趣,发自内心的兴趣,我高考时候考的最好的就是英语了。第二就是我觉得,那时候中国即将入市,舆论到处都在说未来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的,是外向型的。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我已经有一个理工科的教育背景,如果我再去学个英语,我不就是外向型和复合型的吗。那会儿我正好在国企上班,也不忙,就利用业余时间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去自学了一个英语专业的自学考,然后拿了一个学位。

然后我就遇到贵人了。我一边做模具设计工程师,然后一空下来就在那儿看英语。我们那个研发中心的主任就还对我挺欣赏的,他说人家空闲下来都在打游戏,都在扯闲篇,就看到你在这儿学英语,所以他对我就多看了几眼。后来正好公司的业务发展很快,由于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的项目,跟老外打交道的机会多了,我有点语言优势;第二公司各方面的管理情况比较乱,为了跟大众和通用去做配套,很多管理上的软板、短板要把它补起来,体系上的缺漏要建立起来。那么第一件事就是要建立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就选派了一批人去培训质量管理的体系,然后去考这个质量审核员的证,我就被派到去培训了,也把那个证考出来了。

那之后,我的一部分的工作在模具上,另一部分的工作就在质量管理体系ISO上。

正好我们质量科的科长离职了,去了一家民营企业。这家民营企业当时还是非常的破烂,技术能力非常差,现在也是一家A股的上市公司,而且还挺牛的。我是见证了这家公司,从一个小破烂的民营企业车间成长为现在的一个规模相当大的上市公司。因为科长跳槽去了那家公司,国企那时候还不够市场化,不是从兄弟公司调人过来,就是从大学应届毕业生里招人,很少有直接从社会上找其他的人,然后我就在这种背景下,就被领导搞到这个质量部门去代理了一段时间的副科长。从模具工程师到质量管理,对我人生来说是一个小小的飞跃,因为从原来的一个单点的技术视角切换到了管理体系的视角。

我在国企工作了有近五年以后,也发现国企有种种的弊端,我感觉我这个人也不是很容易融入国企那种官L的氛围。正在这时,机缘巧合,一个猎头跟我联系,说是常熟那里有一家公司叫UPM要招人,帮它去建设管理体系,问我有没有兴趣。然后我去面试了一下。本来我是不愿意离开上海的,后来去了那里一看,感觉公司的规模太大了,又是一家外企,工资给的比较高,所以我就离开上海,几年到常熟的UPM公司去干了一段时间。当时UPM是一家在全球大概能排到第四名、第五名左右的一家造纸企业,是芬兰的公司。他当时是把一个东南亚的造纸公司给收购了,收购以后呢,它感觉原来东南亚的造纸公司非常乱,没有管理体系。而且UPM还是联合国环保倡议的核心成员,他认为他有这个社会责任。所以作为收购后的第一件事情,他认为这个公司要对标环保管理国际标准,相应的管理体系要建起来,这个就是他找我去的原因。

其实,我当时对环保也不懂,公司出钱外聘的一个专家,公司内部也有一些懂环保的人,我也是跟他们边学边干,学到很多东西,把环保的体系——ISO14001体系建起来以后,又陆陆续续帮公司把质量管理体系和员工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给建立起来了。

建完以后我就担任了这家公司的管理体系部的经理,主要的责任就是维护和改善这个管理体系,应对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审核,然后给管理层提供各种持续改进的建议。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当时认为国企不好外企好的想法有点理想化,其实外企也是有诸多的弊端。

那会儿我内心里还是对汽车行业念念不忘,有这个情结在。当时麦格纳,世界第三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加拿大企业,想要招一个项目经理。他们原来有一个项目经理,这个项目经理是个加拿大人,但是因为家庭原因离职要回国了,需要找一个人来顶替他。所以我也是运气好,因为他们招的比较急,可能要求也放低了,就把我招进去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这个麦格纳的总经理。也是个中国人,跟我聊了一天,基本上就把我各方面的知识能力都考核了个遍,最后给我的结论就是,有一些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是还是能用的,然后我就去做项目经理。好在我刚去的时候,原来的项目经理,那个加拿大人还没离职,他又带了我一段时间。所以我也是跟着这位前辈从项目管理的技巧、产品、技术各方面学到了不少东西。当时我们负责的那个项目,是出口到北美给福特车供货,供车门的门锁的一个项目。项目在经过了大约一年的时间以后就结束了,结束以后新的项目也没来,我有一段时间是比较空闲。顺便说一下,当时麦格纳进中国才两年,中国区的业务还在创业期,而且麦格纳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点类似于华为,比较讲究狼性精神,我那时候的工作也基本上是996。

在我比较空闲的这段时间,我们总经理找到我,他说我们公司成立以来就一直在招业务拓展经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要求这个人要懂市场,懂销售,也懂技术,还要懂运营,什么东西都得懂一点。他跟我说,虽然你不懂财务分析,也不太懂市场,但是这个可以学,如果你愿意学,他说他觉得我挺适合干这个。

我当时的反应就是说太不靠谱了,人家读四年本科才把财务专业毕业了,你这个也没有一个专门的培训班让我去上课,这个我能学会吗?另外我觉得财务这玩意挺虚的,不想搞产品搞项目那么实在。所以我拒绝了总经理的提议。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总经理又来找我了,还是把之前的话又说了一遍,我就硬着头皮接下来了。我当时接下来真不是发自内心的喜好,而是因为我感觉我再不答应下来就是不给老大面子了,老大回头是不是得给我穿小鞋了,我就是这么想的。

就这样我基本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管理会计搞明白了。学习方法总得来说就是边干边学,具体来说就是自己看书+学习自己公司的财报案例+向财务部的同事请教。我后来学MBA的时候,管理会计考的很好,也基本上没费什么功夫,就是因为我当时有这段工作经历的原因。

那我当时在在麦格纳做业务拓展经理的一个比较主要的工作,就是做财务、投资方面的分析,分析什么呢?就是根据产品的规划,然后测算一下,比如说我们投资这个产品,固定资产投资要投多少,定价多少,其中,比如各项设备是多少,员工的成本是多少,水电煤的成本是多少,各项各项的成本都要算出来,然后看一下在各种场景下,比如说乐观场景、普通场景和悲观场景下,这项投资得花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另外还有一些市场分析的工作。一旦这个项目做了,从客户那拿到订单以后,我还得去跟踪各个项目经理,看看他们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他们的项目财务绩效是不是跟之前做的财务规划、投资规划能够匹配,如果不匹配,问题出在哪,如何改进。

我在做这份工作的过程中感觉到想把这个活干好不容易,需要懂很多东西,我就萌发了去读个MBA的念头,接受一下商学方面的系统的教育。当时感觉国内最好的一个是中欧,一个是长江,当时没考虑过出国。也没考虑过离开上海,所以就选了这两个学校。为什么不考虑出国呢,因为我当时觉得中国的机会还是要比国外的多,所以说没考虑过出国去读MBA,就在国内选了这两个,这两个也都拿到了offer,最后因为长江给了我一个最高的奖学金,我就去了长江。因为长江的MBA的学习是脱产的,所以我就从麦格纳离职了。

毕业以后,我就进入了博世汽车后市场业务板块,还是做BD(业务拓展),但是略有不同,这里涉及到了一些战略的、企业文化、并购,还有并购后的整合这些工作。在博世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又去了菲亚特,也是干BD,是担任菲亚特工业中国区的BD,这个跟之前比又多了一项工作内容,就是因为菲亚特有一些国内的合资和合作伙伴,比如说上汽重庆机电集团等,我的一项工作就是跟这些合资伙伴去沟通。

第二部分 投资经历

我的投资其实很早就开始了,我从中学的时候就开始集邮了,在九三年的时候,我有一次在一本关于集邮的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马上就要开始发行电话磁卡,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发行这种成系列的磁卡,发行量不大,像那个生肖卡,发行量才几万张,很有收藏价值。我觉得这个说法挺靠谱的,因为当时的那个邮票发行量都在几千万。九三年靠近年底那会儿国家发行这套磁卡。我后来拿到压岁钱后,大约有500块钱,我把这500块钱全部到上海南京路的集邮总公司,去买了电话卡。我就买了两个系列的,一个是生肖系列、一个是环保系列。我记得很清楚,那个生肖是猪,然后那个环保磁卡有点像现在苹果公司的logo。

当时一张电话磁卡的面值就是50块钱,我就按照面值买的。过了两年听同学说电话磁卡市场太火了,他现在正在炒这个,他说今天买了,过几天卖掉都能赚点差价。其实之前我买完了卡,就放在抽屉里锁了,就不管它了。我听他这么一说,就去了上海当时最活跃的交易市场叫卢湾区工人文化宫实地探访了一下,然后我就发现非常火爆。当时那种是最原始的市场,没有什么电子交易系统的,那些老板们,手上就是拿着一捆一捆的电话磁卡,那时候一张电话磁卡贵的都要卖到几万块,便宜的也要有几百也有近1000块,他们就是100张卡一捆,就这么一捆一捆的,看得我都心惊肉跳。交易的时候,就是一手交一捆一捆的卡,一手交一箱一箱的钱,真的就像电视、电影里黑帮大佬什么DP交易。

我当时就想这玩意儿也太火了,有点被吓着了。所以我就问了一下老板,老板说我手上的卡,那个环保的已经卖到八百五一张了,那个生肖的一千二一张。我也胆子比较小,想见好就收吧,然后我就以850和1200的价格把手上的十张卡全部卖掉了。最后我知道生肖卡涨到了2000块钱,但是没过多久就开始暴跌了,跌幅有90%左右,当年有好多人都被电话磁卡深套其中。

97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就是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我当时对于金融是一点都不懂,然后我也比较好奇,就去新华书店买了两本书,《金融炼金术》,索罗斯写的,还有一本是中国国内专家写的,《解读金融危机》。我把这两本书看完了,我懵懵懂懂理解了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什么是金融危机。后来98年就工作了,我手上有了那么一点点的闲钱,量很少,因为那时候工资也很低,然后我就跟着那些同事们,其中有大爷大妈,也有年轻的同事,就跟着他们拿去买股票,因为据他们跟我描述,他们在股市里赚的可high了。我就想我也跟着你们赚一点。于是,我就听他们的建议,买了一些封闭式基金,买了一些股票。具体买了啥股票,我现在也忘了。总的来说就是一开始赚了一点,但是总账是亏的,而且亏的还挺多。

我跟这些向我推荐股票的同事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听到什么机构、庄家这些词。我同时也发现他们这些人从来不去了解他们买的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业务的,其实我当时是问过他们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他们的解释不能让我信服。因为在我看来,股票它的本质就是一个股东的凭证,代表你是公司的股东,这个公司有你的一小份子。既然你是这个公司的一小分子,你为什么不去问或了解一下这公司是干嘛的呢?但是我没有得到答案,而且我也问过他们什么叫机构,什么叫庄家,为什么这个庄家能挣大钱,他们也讲不清楚。

后面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再去接触股票,到了06年的时候我又重新入市了,为什么会入市呢?因为06年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这个朋友在股市里,虽然年纪跟我一样大,但是他炒股的年头比我长,而且说起来头头是道,我感觉他挺懂的,我就跟着抄他的作业。运气好,06到07年那一段,就被我抓住了,翻了一倍,我在5500点的时候就清仓了,为什么能顺利逃顶?其实也是被胆小吓的,因为07年的时候,我在长江商学院读书,那段时间股市很亢奋,我们那些同学,基本上上课的时候就把电脑笔记本打开,都没心思听课,教授上课时都在那儿做交易。当时有个教授叫黄明,学术圈里还是挺有名的,我经常听到一些教授引用他的论文。黄明说我知道你们低着头在干嘛,别看你们现在欢,但是风险是非常大,他说:谷歌这么牛的公司PE才26倍,你看看A股那些公司动不动八九十倍,还有100多倍的,像话吗?风险非常高,你们悠着点吧。我觉得他讲的还是有道理,就在5500点就出来了。

出来以后我就一门心思学习,一门心思找工作,然后08年就是去博世上班,上班以后我的工作重心、生活重心还是放在上班这件事上,也没太怎么关心股票。所幸的是我有一个MBA的同学毕业以后去了一家私募做分析师,然后干了两年,就在这家私募做到了研究总监。现在他也是一个散户,也赚了好多钱,我和他私交不错,毕业后有比较多的沟通。由于跟他还保持着经常联系,所以我还从他嘴里能听到一些关于股票的事情。我也是觉得这哥们儿挺靠谱的,所以我也从09年开始跟着他抄作业。当然与之前不同的是,我毕竟读了MBA,懂了一些基本的道理。所以我这回开始抄作业,我就会问他你为什么要买?你的逻辑是什么?

他比较关注汽车行业,包括汽车零部件行业。因为他在这个行业里没干过,所以有关这个行业的股票,他在买之前有时候会来问我的意见。他不会问我买还是不买,他问我的问题都是跟这个公司基本面有关的问题。

在我跟他的沟通中,关于汽车行业我也给了他一些建议,当然我也让他吃过药,比如说09年的时候,他就来问过我关于长城的看法,结果我把长城说得很烂,结果他就没买。事后很多年以后,他曾经半开玩笑地跟我说,如果当年没有听你关于长城的一些负面的看法,我就买了,我就早好多年财务自由。大家也可能知道,09年到12年那段,长城涨了几十倍。

09年开始那几年,我跟着他抄作业,陆陆续续买过潍柴,我记得很清楚,某一年的年初27元买的,买完以后就不管了,到了年底看变50多块,翻了个倍。然后也买过上海金林,也是大概大半年的时间翻了一倍。也曾错过一个很牛的股票元征科技(港股),这个公司当时在国内汽车诊断设备上是毫无争议的龙头,我的那个老东家博世被他打得趴在地上。当时我这个同学跟我说元征这个公司不错的时候,我去做了一下调研,然后我就觉得这个公司真是一个好公司。但是当时因为没有港股通这回事,而我在香港又没有帐户,我就去开账户,结果开账户花了两周的时间,但是两周以后,元征科技已经从IPO时候的一块钱涨到了两块钱。我当时还是个小白,我当时想这个都翻倍了,还能再涨? 我就没再关心,结果事后发现又过了两周,他从两块涨到四块,又过了几年,涨到27块。

从09年到12年这几年,虽然说有错过的股票,也有被带到坑里去的股票,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赚了不少钱,只不过那个时候我没有把投资太当回事,我还是觉得这个工作是主业,投资赚的钱就是一点零花钱。但是我这个同学,有一次偶然之间说了一句话。他说:你对汽车行业都这么了解了,你还打什么工,你可以买一些汽车行业的股票,你完全可以让这些上市的汽车行业的公司替你打工我当时被他这句话触动了心灵,于是我就买了一些关于巴菲特的书来看。

2012年我工作上比较空闲,我就把彼得林奇、邓普顿这些人的书看了好多。看完以后,我从12年年底就开始独立的操作了,我先是买入了百润股份,又陆续买了长安汽车,西南合成,创元科技海康威视上海家化,还有史丹利,其中长安汽车赚的比较多,长安汽车是翻倍,百润股份好像涨了20%-30%,史丹利也赚了30%。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到了13年的年底的时候,这一年时间我获得了300%的回报。而那个时间段A股一直是在1800点上下震荡。

我当时就萌发了一个想法,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想法是非常愚蠢的。我当时就想我一边上班一边炒股,还能赚300%,如果我离职了,我全身心的盯着这个股票,那不得赚500%。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然后再加上我当时也看到了外企的种种弊端,我在外企的职场生涯也基本上触碰到了天花板,再往上走就很难了。外企的生活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大的一个圆满应该是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当时就毅然决然的从公司辞职了,当我辞职的时候,身边有很多人反对,只有一个人支持,那就是我老婆。

因为我刚才说了我辞职以后的目标是一年挣500%,然后我就开始了更加频繁的短线的操作,13年年底到14年年底这段时间我买了好多股票,绝大部分都是短线,上海凯宝通化东宝加加食品比亚迪圣农发展铁汉生态兴业银行,其中赚得最多的是兴业银行,半年时间赚了50%,其它大概就赚了10%-15%就卖了。当然也有一些股票亏了,总账下来这一年大约是赚了110%。那一年我的心情很不好,我当时想我离职了,盯得这么紧,操作这么频繁,怎么还没上班业务搞赚得多呢?反思之后,我不再对自己设立回报率的指标,而是把重点放在做正确的事情上。

15年牛市疯牛了大半年,到夏天开始暴跌。那一年我一开始比较谨慎,在4700点的时候我就出来了。但是我经不住诱惑,想再捞一把,出来后我就进去了,结果就被套住了,被套那段时间其实心里压力也很大。当时还着房贷,然后又不上班,家里开支也不小,本来父母还有身边的好多朋友都反对我辞职,所以我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当时我就坚信一点,基于当时国家宏观经济的表现,

我坚信这次政府是会救市的,果然政府救市了,救市后我被套的股票来了几个涨停板,我就立马卖了,割肉卖的。卖了以后就空仓了一小段时间,后来在八月份的时候,买入多氟多。当时我买入价格是33块左右,我买入后先跌到了20多,然后到了当年的年底就涨到80多。我认为这里面有一部分是运气原因,当时买入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周期股来买,一方面是它有新能源电池的概念,第二个氟化工处于涨价周期中。感谢这个多福多啊,15年我还赚了近80%。

16年买入了华神集团铜峰电子恺英网络西王食品几个股票,16年发生了熔断,整个16年行情都不是太好。恺英网络当时因为之前做了一系列成功的操作,有点飘了,恺英网络没有太怎么琢磨就买了,结果买入以后高位站岗,最后我也是在非常郁闷心情中割肉30%清仓。16年赚的不多。

17年我的运气又来了,17年年初的时候看了一份研报说融创、恒大地产龙头被严重低估了,动态市盈率连一倍都不到,我当时从来没想过还有股票动态市盈率能不足一倍,我也是将信将疑。我这个人如果说一大优点,就是好奇心非常强,对于任何不懂的事情都想琢磨琢磨,我之前从来没研究过地产,因为我总是觉得地产这个东西好像也没什么科技含量,地产业的发展高峰已经过了,所以我是一直不看地产,但是这份研报让我觉得还是可以看一看的。

于是我就找我一个在融创工作的同学,解了一下融创内部的情况,还有他们的楼盘、造房子、拿地,到他们出货,整个过程我都了解了一遍,然后我又实地考察了几个售楼处,觉得融创的房子还是卖的很不错的。当时我刚看融创的时候呢,融创实际大约三块钱一股。但是我毕竟没买过地产股票,然后政策环境也不是很好,我有点心虚,我就去问了身边的两个投资高手,这其中有一个就是我刚才提到的给了我很多帮助的那位同学,但是他们都非常的不看好。

其中有一个同学就跟我说:低估不是买入的理由,它之前不也一直趴在地上吗,一直低估怎么不涨呢?我觉得好像也有道理,因为这两位是我比较尊重的投资高手,所以我就听了他们的话,我就没买。结果过了一个月,融创就从三块涨到六块五了。我当时也是很纠结,但是后来还是下定了决心,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样的大风险可以让这么低估的估值还继续下去,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趋势我看到已经起来了,所以6.5左右的时候我就买入,也买了一些恒大,以融创为主,恒大买得不多。然后在18年第一季度的时候,融创和恒大就涨得非常好。有一段时间这两个好像在赛跑一样啊,今天恒大涨了20%,明天融创就涨10%。我记得我买入没多久,过了几个月,融创40多,然后就开始回调,我一看他回调了,我也有点怕,因为毕竟是周期股,18年的一季度,那个时候从40块的高峰已经跌到30多块了,我就把它们都卖了。那以后我一直在寻找接下来买什么。我之前从来没有买入过已经卖掉的股票。但是这次我觉得运气比较好,我记得是八月份到张家界去旅游的时候,然后雪球上一看,融创都已经跌到20块了,然后我就从20块钱进去了,再到今年第一季度,我在30多块的价格都卖掉了。这两个波段做下来,在融创和恒大上赚了不少钱,无论是从倍数还是从总量,那都是我迄今为止赚过的最多的。

目前我重仓的是李宁和中升控股,这两家公司目前看还是有浮盈的,不过还没有卖出,最后结果也不好说。

第三部分 投资方法论

我的投资理念,最核心的这三个核心词是:实事求是,多元思维,安全边际。其实这些东西也都不是我的原创,那些价值投资大师们已经说了无数遍。我刚才说的这三个关键词,其实是有一个共同哲学基础,这个哲学基础是我个人的哲学,很关键的一个点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对比。

我想从我们人类对于世界认知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进化,我们现在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光波是400到700纳米之间的光波段,超过这个范围我们是感知不到的,但并不代表这些光波不存在。单一波长的光波只要相差五个纳米,我们的人眼就可以产生不同的色觉,那也就是说在400到700纳米之间是有150多种不同的颜色。我们人类感知到的颜色,其实就是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波作用于我们的视觉系统,所转换出来的感觉的产物。

那如果我们人眼进化的不是这个结果,它的感知范围就不是这样,比如说,如果把我们的人眼进化成光谱波长的测定仪器,那我们的人眼看出去的世界应该是无色的。说到这我就想起了佛学的那句话:色既是空,空即是色。

刚才我说的是我们对于颜色的感觉,其实我们的听觉和嗅觉也是这样的。狗、猪的鼻子比我们人类要灵敏的多,狗感觉到的世界、嗅到的世界跟我们人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是同一个世界,但是我们感觉是不一样的。蝙蝠是靠声波的回声,跟我们人类靠眼睛看到的世界,那又是不一样的。老鹰看到的东西,和我们人能看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人看到的那个老鼠和响尾蛇看到的老鼠,那是很大的不一样。响尾蛇看到的老鼠可能就是一团红红的东西,类似热成像的原理。

可能真的要像释迦牟尼说的,要等到涅盘成佛成仙了,你才能够达到或才能感知到世界的实相——客观世界。

我说这些东西其实就想推出我个人的看法,就是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它有一个客观的存在,但是我们感知到的其实都是主观的东西。所以有些人经常说我个人认为什么什么是客观。其实只要是你脑子里想出来的,你个人感到的那都是主观,没有客观。如果说有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借用佛学里词儿叫实相,我认为如果说有实相的话,那普通人也是只能去逼近实相,而不能达到实相。

既然我们认知上是有这个障碍,那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所以我们需要多元思维,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你有的人摸到的是象腿,他会认为大象就是个柱子,有的人摸到大象的耳朵,他就会认为大象是像扇子一样的东西,那如果我们把各个人摸到的东西都把它像拼图一样拼到一起,那么我们即使看到的并不是客观的东西,但是我们能够拼出来一个接近于这个大象的一个画面。

有鉴于此,我一般在对公司进行调研的时候,我会从多个角度去调研,比如说首先我会做一些桌面的调研,在网上查一些有关这个公司的信息,看一下公司近几年的年报,看一下公司领导人发表了讲话,有时候我还会去实地调研一下,去听一下行业专家的意见,去了解一下用户是怎么来评价这家公司的。我也会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来了解下这家公司,也会从公司员工的角度来了解公司,甚至有时候我会从政府的角度来了解这家公司。我当年没有买康美药业,就是因为有一个政府官员给了我一些关于康美负面的评价。

除了多元思维以外,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用放大镜与望远镜结合的方法来看一家公司。比如说你把财报里的每个数字都研究的很清楚,那当然就是显微镜或者放大镜。如果你把这个公司放到一个更大的行业格局,甚至是国运的层面去考量的话,那就是放大镜。我为什么要去主张要把这两个镜子结合起来用,因为如果你一味的看某一单个的数字,或者沉溺于财务报表的话,你就看不到大的格局,你也看不到这家公司的战略方向,因为你看到的都是代表他过去的那些数字。而且就是当你看多了以后,用放大镜看多了以后,你要么会爱上它,要么会恨上它或者讨厌它,这都不是在投资中需要的冷静和理性的情绪。所以我的看法就是不要爱上这个公司,也不要恨它,要跟它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

也正因为我们观察世界很难达到客观全面,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有安全边际的价格来对冲认知上盲区。关于安全边际,我想说的是我现在的习惯首先会看这家公司向下的空间有多少,我一般是喜欢买那种低估的估值,估值相对于它内在价值是有较大折扣的,而且从K线图上来看(首先我声明我不懂K线图),就是看它的K线图价格,如果在近期一段时间内已经低点,我就会比较喜欢这种公司。

另外我卖出的时候也会追求一个安全边际,我从来不追求卖到最高点甚至最高点之一,我始终认为这个市场是一个生态,就是你不能把一条鱼从头吃到尾,你得留一点给别人去吃,有些钱就不是我该赚的。正如李嘉诚说的:我不赚最后一个铜钱。

以上我说这三点:实事求是、多元思维和安全边际,是近两年来我的感悟和总结。

下面我想再分享一点我关于体系的看法。

何为体系?对我影响最深的是麦肯锡的7S理论,也就是结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

举个例子,美国的西南航空是航空公司里世界性的标杆企业,大家都在学它,但是好像没有人能学到、学会或者学得没它那么好。

我感觉西南航空有很多地方都是值得学习的,比如说他的高管拿的薪水并不是那么高,而且很亲民,他的CEO圣诞节晚上还和员工一起吃饭,看望员工。它的员工在一个航班结束了以后,包括飞行员在内,所有的员工都会投入到机舱的清理。这样的话,它们能以15分钟清理完毕,把准备工作做好,它的周转率就高。这样的点你能说出很多,你可以说每一个点都是它成功的原因,但我认为又不是,它的成功是一个体系的成果。

西南航空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它招什么样的人进来,员工如何培训,还有它的战略和市场定位,还有公司的治理结构,所有的这些东西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匹配,这个体系让它在航空公司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由此,我想说这个世界上成功学的东西很多,成功企业案例也很多,但是去学他们好像很少有人学得会,就像有本书叫海底捞你学不会,其实不仅海底捞,当年诺基亚很牛逼的时候,好多人也说要学诺基亚,其实也学不会。因为你只能学到它的单点,你学不到它的系统。

公司如此,我觉得个人投资者也是这样,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体系,这个体系跟你的成长经历,跟你的教育背景,跟你调研公司的方法,跟你的个性,特别是个性很有关系的。有些人可能是能够把一个公司股票买了以后放好多年,可能像我这种个性暂时还做不到这一点,如果要勉强自己做到,那可能结果也不好。

我的投资理念就是,投资即生活,生活即投资,我从来不把投资当作一个工作,我为什么给今天的分享起的是这个标题:用投资活出自己。我以前上班在公司里做高管的时候,我觉得那不是自己,有些事儿不是我想做的,是老板命令我去做的,有些事是我想做的,我觉得有价值,但是老板未必听我的,然后生活也很不健康,所以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现在通过投资,我已经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了,我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喝茶聊天、健身、旅游、看书。你要说这些事儿跟投资没关系吧,它好像的确没关系,但好像也是有关的,如果不让我喝茶聊天;不让我跟各行各业的朋友去交流,了解他们行业内发生的故事;如果不让我去健身,有一个良好的体魄和一个充满精力的头脑;如果不让我去读各种各样的书,不让我去旅游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那我肯定也做不好投资,我觉得投资对于我现在而言,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就是我所思所想的一个自然的结果。如果说专注的研究财务报表、去参加股东大会,跟行业分析师去交流等等是投资工作的话,那我花在投资上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平均下来估计一周也不会超过八小时。

我以前没有做投资的时候,我是挺宅的,但是我现在,最近这两年,我就挺喜欢去逛街。逛街的目的是看看哪家饭店比较火,哪家是新开的,哪家关门了,在路上的这些人都在穿什么衣服,路上的车有些什么变化,商场里物品的价格又是怎么样的,某品牌服装店里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群。出国旅游时我会和当地人能聊聊他们的生活,会去当地人爱去的商城逛逛。我觉得这些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我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投资人,我发现了人好多时候都有这么一个毛病,就是如果一件东西,你没有具体的去感受过,人家即使跟你说了你也会没感觉。

前两天在另外的一个群里,正好大家讨论到宠物概念的股票,有一位朋友就说,他说实在是搞不懂中宠、佩蒂这些有什么好买的,他说他从小就在老家的农村里养狗,那狗不就给些剩饭剩菜吃吗,还要什么食品。我当时就说,你养的中华田园犬,在农村的确如你所说是这样,但是你如果去跟城市里那些爱狗的人去交流交流,你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那哥们儿回了我一句,他说即使有你说的这种人,也是小众人群。

我再举个例子,就像我曾经跟一位朋友探讨服装行业,问我持有什么股票,我也跟他说了我有李宁,因为这个哥们儿对服装行业从来不感兴趣,也从来不陪老婆去买衣服的,他对服装是一点感觉都没有。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说真后悔没去看看这个李宁,已经涨这么多了。像我这种体育爱好者、健身爱好者,我就会观察,瑜珈服哪家卖得好,体育服饰鞋类哪家卖的好,现在都有哪些变化。我就会有一些切身的感受,那么当别人推荐相关股票,或者自己看研报的时候就会有一些感觉。然后我再去做一些针对性的调研,那这样的话至少我不会因为我没有感觉而错过这个机会。就像我曾经逛街的时候看到过太二酸菜鱼生意非常火爆。所以当别人跟我说太二酸菜鱼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在说什么,很有感觉。

最后总结一句话:热爱生活,深入群众,多元调研,实事求是,安全边际

第四部分 大湾群讨论

Q1:请问一下汽车行业的中升和美东未来的4s店赛道如何,还有这两个公司有啥独特的竞争优势?

A1:我觉得差不多。只是我更喜欢规模大的中升,美东也是好公司。

Q2:现在刘兄投资心态悠闲轻松,投资即生活的境界,是否因为不再有钱方面的焦虑,所以能更从容很多?

A2:不全是这样,而是我认识到要焦虑不能带来任何正面回报。个人看法,投资不是竞赛,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做最好的自己。人生即修炼,赚钱是副产品。

就像体育比赛。要发挥出色,先要放松自己。

Q3:投资风格是重仓个股,还是分散?

A3:我不会为了分散而分散,我的原则就是买好公司好价格。我觉得我能力有限,我也研究不到那么深且广,跟踪起来也挺累的。 我喜欢专注,如果让我同时持有十个股票,我倒是感觉能量不够用了。

Q4:在投资融创和其他内房股,是重仓买入吗?当时房地产股的理解如何?还是仅仅看了那份深度研报后以及股价的表现符合你的预期?谢谢

A4:我一般都是重仓买入,我以前刚入市的时候资金大约是100W左右,我基本上就买一个股票,把这个卖完了再买下一个。运气好的话,连续抓住几个就很容易把雪球滚起来。后来慢慢的就是开始买两个,现在的话最多也就三四个吧。当然有时候比如说看好三个公司,这三个公司就像你生的三个儿子,你可能也是有所偏心,喜欢某个孩子多一点。我如果买了三个股票或者四个股票,可能我对其中的某一个是特别偏心的,但往往那个股票可能表现不是最好的。往往我原来最不看好的,倒是表现得最好的。这就是生活,正所谓你有你的计划,但市场另有计划。

Q5:汽车这两年销量开始出现下滑;人均拥有量跟国际比还不高;然后到处出现堵车情况;这个行业未来的空间还有多大,还是天花板了?

A5: 总保有量会有提升空间,但不大了,接下来的周期可能就是个位数增长,大家开始拼刺刀。

Q6: 请问如何做到重仓个股,而所花时间又不多?或者说,在重仓个股前,要花多长时间研究?

A6: 关于这个问题,我其实刚才已经说了,就是全方位的调研。只有调研到你有足够的信心可以重仓持有它,否则就不要买,这就是我个人的经验,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风格。我认为你之所以拿不住,有的时候是因为你调研的还不够深。

Q7:我看到您的投资行业和标的转换都蛮快的,您是团队还是一个人做投资的?如何保证较高的决策质量?需要所占有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您就可以决策了?另一个方面,要快速转换,需要比较稳定的情绪触发,要在短期内实现较大的仓位调换,是需要消耗较高的心理能量的,您是怎样做到这个切换的?

A7: 我经常打坐冥想,心理能量很多。我没有团队,但是也可以说我有团队,我的朋友圈还是挺广的,遍及很多行业。这些人脉有助于我了解公司的基本面的状况。另外我觉得就是在做调研的过程中,你所选取的调研对象,还有你提出的问题的质量,都直接影响到调研的效果。

到什么程度就敢重仓了,说实在话,这东西没法量化,也是一种感觉,反正就是我感觉有底了,我就敢重仓了。如果我没有把握去重仓,我也不会买。这是我现在的想法,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刚入市不久,也想着是多买几个,但是我发现那样的效果并不好。我自身投资的风格也是在演化当中,有些东西就是自然而然演化出来的。另外,我想说的就是众多的股票中,有些是一尺栏,有些是一米栏,我根据我自身的特点去挑那些我认为的一尺栏。曾经买过的恺英网络,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当时的我就就挑了一只一米栏,或者说三米栏,而不是一尺栏。

谢谢解释!明白了。主要还是个人资源和能力演进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就像刚才您所说的,企业的成功理由,有知道学不到的因素。

谢谢分享!把标的研究到你足够敢重仓为止,研究需要多元思维模型来看问题,调研方法有案头工作及大量的行业内人员的沟通!当大的机会出现时,敢于下重仓。还有,投资是每个人自己的“感受”,我们所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主观意识。所以,要大量的接触生活多观察。比方说,提到投资李宁是因为健身所以看到了瑜伽和体育服装销售很好,同样的道理看宠物食品也是一样的道理。多观察,多交流,提高自己看问题的能力,学习了,再次感谢。

Q8:当年单个股重仓运作,有没有止损操作?或者有没有这种想法?

A8: 有,有的止损了,有的没有。运气好,90%没止损的后来又上来了。

Q9:一般什么情况下止损?这个应该和您研究到位有关。

A9:买入的假设和实际情况有出入就止损。

Q10: 12-13年买的个股挺多的,而且收益相当不错,有用类似大数据分析吗?

A10: 那时不懂大数据,我不懂量化投资。

Q11:有些是短期涨不错,长期不一定好,如何理解?

A11:万物皆周期,没有一直涨的股,我的风格就是颓势出现就卖。

Q12:如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A12:我的主观答案:终身学习。我学习的范围很广,且每天在学:商业、行业、心理学、科技、哲学、历史、社会学、法律…。

Q13:您离开职场之后,如何在金钱以外获得成就感?

A13:我的目标是幸福感,成就感只是其中之一。另外投资对我而言就是游戏,我赚到了,我感觉游戏通关,我就有成就感。上次在杭州大湾汇我和其他两位群友拿到了最佳分享奖,我很有成就感。

Q14:您认为目前的股价持有中升控股还有足够安全边际?为什么?

A14:我刚才说过了沙漠之花,市场还是很大的。另外中升我19买的,现在这个价格有没有大的安全边际我不确定。

Q15:中升是龙头企业,这个时点买是因为龙头集中的逻辑还是其他的原因?

A15:龙头集中,可以参考美国的autozone 09--12年涨了56倍,我的意思是参考逻辑,不是参考上涨倍数。

Q16: 秉浩兄还是以周期股为主,那如何判断拐点呢?

A16:有机会就干,并不以某类股为主。大家都快死了,有一家还过得很好,这就是信号。汽车的周期与猪周期还不一样。需要做个案分析。对行业需要有清晰的认知。

Q17: 您在分享中也提到所有自己想出来的东西都是主观认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个人,您认为研究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认为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A17:正如一个人初中的时候,每门课都考到80分,他就可以顺利的升入高中去学习。他并不需要在初中的时候,每门课都考100分才能深入高中学习。同理,高中的时候你能考到80分,你也是个成绩不错的高中生了,完全可以到大学学习,也没有必要等到每门课都能考到100分。我有八成把握就可以了,另外两成留到持有阶段去体悟。

Q18:看您止损是逻辑变了,那么赚钱标的有的30%盈利的,也有赚几倍的,那么你的退出机制是怎么判断的?

A18: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就是你买入时候肯定是有假设的,你对它是有期望值的。那么这个假设变了,这个期望值满足了,达到任何一条道,那就可以退出了。但具体是什么时候退出,我觉得有时候是看感觉的,投资是科学,也是艺术。比如说你要是问我为什么融创是32卖的,而不是30块卖的,那我就说不清楚了,我只能跟你说这是感觉。

另外也是因为大家的目标不一样,好多融创铁粉的目标是8848,或者说60多块等等啊,我的目标没那么高。目标不同,战略路径自然不同,打法自然不同,也没什么,我觉得个人风格不一样而已。前两天还有群友非常热心的跟我说,融创会在半年内翻倍,说实在,我也不知道会不会翻倍啊,但是让我再拿个半年等他翻倍,这不是我的风格。

Q19: 在八成把握的情况下,您是一次性重仓买入,还是边观察边加仓?

A19: 一次性,不纠结 ,因为短线我看不准。适合自己的,能赚钱就行。

Q20:  汽配的竞争格局是什么?电气化,智能化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A20:汽配的龙头,总体而言要比整车厂的那些大公司日子要好过。竞争格局这个话题比较大,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总的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汽配的竞争格局我感觉不是那么的强烈,因为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基本上都形成了那么一两家或者一到三家的这个寡头的垄断。

智能化、电气化、互联网化肯定是汽车行业的一个趋势,十年前这个趋势专家们就说了,业内人士也是这么判断,现在的发展也更加印证了这一步。电气化和智能化对于我国的汽车行业来说,是有利于我国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

未来汽车它不仅仅再是一个交通工具了,而是一个人的第二住所,那么将来这个特征可能会更明显,尤其是到了无人驾驶时代。另外汽车和外界的连接,其实是人作为和外界连接的一个节点,这个特征将来也会更明显,然后还有一点会带来汽车零部件的数量减少,估计会减少了百分之十左右,当然也是估计的,因为技术是在发展过程中的。那么零部件减少了以后,我觉得还会带来一个效果,

就是汽车供应链上的模块化,模块化这个事儿很多年前就在说了,但是我觉得现在是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就给会给现有的竞争格局带来一些挑战,比如说福耀玻璃,收购了德国的一个公司,然后要把玻璃和车门整合到一起,以后就一起作为一个模块卖给它的客户。

另外电气化、智能化也使得汽车未来更像一个大的手机了。所以才会有说,华为要去研发汽车里面的一个底层操作系统。

Q21:  汽配业会受到汽车系统供应商的压制吗?

A21:系统供应商也是汽配业。这个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看谁的话语权强:技术,成本,质量。 通常来说系统供应商的实力是碾压零件供应商的。

Q22:  财务自由之后,除了继续赚钱,如何过得更有意义?对社会更有贡献呢?A22:在这分享就很有意义。慈善我每年都在做,集中在环保、教育领域。一般以捐钱为主,偶尔亲自上阵。

整理人:徐徐 大湾汇价投俱乐部

$中升控股(00881)$

全部讨论

edwardddd2019-11-10 16:17

前辈现在看到多少呢?对最近的调整怎么看待呢?

非常散户2019-11-09 18:54

继续持有

非常散户2019-11-09 18:54

考虑过中欧,也拿到了中欧的offer

非常散户2019-11-09 18:53

14时进的,困境反转逻辑

edwardddd2019-11-06 16:59

好棒的一段文字,当时申请MBA有考虑过中欧吗?怎么看这所学习哈?
另外想问下前辈投资李宁的逻辑,是在低估的时候进的,还是在今年几次财报发布后有利好的时候进入的呢?

张-张2019-11-05 19:12

又一位价投高手

张-张2019-11-05 19:11

低调高手。请问李宁还持有吗?

非常散户2019-11-05 13:43

本人在大湾汇的一个分享
$李宁(02331)$ $中升控股(00881)$ $TCL集团(SZ000100)$

山高水长20202019-11-03 22:03

如家老哥2019-11-01 12:31

N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