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佛系的价值投资实践之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5回复:105喜欢:102


分享人:@尖峰JEFF,成都的投资者,2011年入市,期间工作中持续学习定投,2014年卖房投入股市,2017年10月辞职在家里全职炒股并且在雪球发文。雪球号尖峰JEFF,个人属于比较佛性的价值投资者,喜欢简单轻松的投资和生活。

01 成长经历

我刚毕业的工作单位是中铁五局,从事采购工作,工作比较清闲,每天只是玩,从未想过投资。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书店看书,发现世界首富是巴菲特。因为当时觉得比尔.盖茨是首富,突然冒出一个巴菲特,当时觉得很奇怪。巴菲特是谁?于是就去买了本书看。看了之后就颠覆了我对股票的认识,然后开始慢慢地阅读大量的书籍去做股票。虽然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但是确实改变了我的发展路径。因为我以前不是很想挣钱,我觉得几千块钱够用,财务自由是什么东西我根本就不知道。另外一本对我有影响的书籍是《穷爸爸,富爸爸》,这是我很早看的一本书,也算是颠覆了我对很多东西的理解:人生可以这样过,可以自由自在地、完全不用上班。这相当于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因为价投是比较系统的东西,我雪球上文章上也有一些相关方面的内容,大家可以去阅读。因为在群里的一些朋友不知道,所以我在这儿会讲一些文章中的内容。

2011年8月之后,开始定投。那时候心里面是打鼓的,因为刚开始投资确实很多东西拿不准。当时定投民生银行,只是觉得民生银行市盈率很低。因为当时买股票很简单,就是看个市盈率,其它什么都不懂。当时觉得银行是百业之母,永远不会垮;民生银行是家民营银行,于是就买入,基本上就只是买民生银行。其实价值投资并不是长线投资,但是即使是这样长期拿着,长线投资的效果也不差。民生银行四年多没怎么涨,但是如果拉长看银行股这种人们以为不太挣钱的股票,我当时的第一笔到现在其实收益还是蛮不错的。2011年到12年就翻倍了。当时是从几千块开始投的,投到翻倍后就十万以上了。到了14年,因为自己的阅读和成长,感觉到股票是能够挣钱的,于是就去说服我妈卖房子,后来我妈也同意了。

2014年十月份左右,把买房的41万全部投入股市,刚好也比较幸运,我整个投资是比较顺利的。刚好是卖了之后,分仓买了美的集团,差不多是一边一半,还有点融资,买了两个月之后就涨了。而且美的和民生是2015年牛市涨得最早的一批。但是涨了之后,我就没有动它,因为我觉得它的绝对值估值并不高。而且后来其他股确实也涨得挺猛的,我基本上整个牛市算是踏空了,没有怎么享受到牛市的涨幅,当时从60多万涨到110多万,但是没有更多的涨幅,一直停滞在那个区间来去波动,自己没想过去减仓,到了股灾就跌回70多万。买美的当时是基于中国家电的渗透率,还有消费升级的一个长期的趋势,而且美的在当时,业绩非常好,确实也很便宜。我记得民生和美的当时估值都在6、7倍,就是很便宜的一个价格。现在就算美的跌了这么多,价格也还是比之前贵一点。2017年整个一年,整个蓝筹股还是涨了不少。虽然说股灾跌了很多,基本上把2014年的利润全部都跌回去了,但是整体来看:16年美的很快起来了,第一次投资的时候,我持有“美的”的成本大约在12块钱左右。在“美的”是30多元的时候,我卖了很大一部分去买了汤臣倍健。我这几年的整体投资过程是一个不断分散的过程,就是从1只股票到2、3只股票再到4、5只。

2016年和2017年,基本上是150万,200多万净值,这样大致一个净值的过程。在2017年十月份的时候,因为工作做得不开心就离职了。当时想着股票还是有280万左右,基本上能覆盖我的开支,于是我就离职了。2019年当时净值第一次达到500万。2017年离职之后我就一直在雪球发文,想着通过雪球发私募,等我做到了500万之后发现雪球现在要1500万了,可能这方面就比较难一点。

我投资这么几年还是比较顺利,工作也给我很多帮助,包括我对企业的了解。因为我当时在国企上班的时候很悠闲,看了《穷爸爸富爸爸》后就愿意做销售,辞职出来做销售后感觉很辛苦,压力很大。在做了保险销售不成功之后,又换了做房地产销售。当时在房地产做销售也不是很成功,但是没有脸再辞职了,就只能硬着头皮做。做了一年后就带团队当经理了,后来就比较好了。我觉得销售工作其实还是很不错,我建议如果在微信群里有比较年轻的群友又比较迷茫的,可以试试做销售。我觉得销售非常锻炼人,对人的提升很大。

阅读的书籍我的雪球专栏上有一个书单,上面还是有几十本。是我汇总的一些读过的书,我觉得挺不错,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一下。不过在阅读的时候还是要有独立的思考和怀疑的精神。因为很多时候教条地去理解一些东西很容易出错,或者是误解了作者本来的意思。我觉得还是要去思考读书的方向,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包括巴菲特或者是任何人。我觉得这方面对自己帮助很大,我觉得自己经常对很多东西都有这种怀疑精神。

我17年还有一笔投入,当时因为有一笔拆迁款有50万,已投入,但这部分收益由于时间太短利润不是特别多。整体来看,我算是比较奇葩的,我觉得价投都还是有一点奇葩。因为相对来说,在这个大环境下比较少。我是无车无房、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基本上就是喜欢踢球、看球。很多人说没有房的生活体验可能会差一点儿。我反而是不想降低生活质量才不愿意做这件事情。如果愿意财富自由或者想挣钱,我建议大家还是要大胆一点,延迟一些需求。

我大致核算了一下这么多年的单位净值,7年多年大致年收益应该是23%(不算今年),总收益是356%(不算今年)。今年最高的时候还是挺高的,后来跌回了不少。这些我在雪球上都有分享,有公开的净值公示,包括所有的细节。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找我拿到。这一年多认识了不少朋友,我以前投资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做,是不管别人的。以后群里或是其它地方的朋友都可以和我交流。在接下来我会说到一些投资理念的东西,可能会有一些否定技术分析的观点,我不太认可这些,如果有冲突了一些朋友的观点,大家见谅,毕竟这只是聊聊观点。

02 投资理念

很多人价值投资的观念就是长线投资或者是买好股票。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价值投资是以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作为依据的投资,而不是依据对股价的预测。长线投资很多时候是价值投资的一个结果,并不是原因。因为股票价值的回归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需要等待,等待它回归,但并不是说为了长期投资而投资。如果股票一年涨了很多倍远远脱离基本面,是应该卖出的或者操作。

房地产为例,价值投资相当于我买房子准备收租金,我是以收租金赚取收益,这是价值投资。当然有时候我们会考虑租金成长,比如估计租金每年有10%或者20%的成长性,那可以给房地产更高的估值(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出发点是拿租金;而投机的出发点是交易,他买入是基于房价要涨,他必须要卖给其它人才会获得收益。这就是投机和价值投资的区别。投机是零和博弈,而价值投资从公司的角度来讲它赚的是消费者的钱。

从严格意义上说,股票市场的初衷是公司上市去集资,集资之后人人合伙持有股份,人人获利致富。而不是你赚我的钱,我赚你的钱。所以我们投资实际上是赚企业成长的钱,而不是赚博弈的差价。我们看很牛的基金经理或者大佬,基本上都是价投者。我们看到操作短线的球友,能成功很少。他成功的和参与者的比例远远低于市场中成功者的平均比例。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做短线或者技术分析,但是鲜有成功者。但是价投大多是成功的。操作短线者很难说他是不是那个幸存者,短线往往神话很多,但公开很少。因为短线的赌错赌对波动比较大,很多时候有暴富的一种机会。短线民间神话比较多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有很大的虚假成分,因为吹牛只能在民间,一公开就露馅了。

如果我们从一个短线的整体的情况来看,持短线是一个低收益的事情,而不是高收益的事情。这里面有一个整体期望和个体样本的区别:一个行业中有少数人成功了,他们赚了很多钱,但是他整体的行业是个亏损的状态。但不能说这个行为是挣钱的,只能说这些行为的成功者是挣钱的。而价投不一样,价投长期来说是赚的增长的钱。所以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实现人人挣钱的。

为什么买股票有时候会买便宜的股票,会有低估、高估?因为:

1.股票是无法量化的。它不像债券(除非逾期),很多东西都是在台面上可以算得出来的。债券的内在价值是完全可以计算出来的。但是股票不一样,股票有很多数据,包括评价方法很多,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考量。

2.市场情绪,很多时候恐惧和贪婪交替发生。所以很难以一个正确的价格去买到一家公司。

特别是一些好的股票。如果我们以现金流贴现这种计算,我们假设净利润就是它的现金流的值。我们计算一些优秀的公司:那些年增长20%、30%,能长期增长二三十年的公司。我们现在说肯定很难,但是回过头看确实有这样的公司,A股有这样的公司,很长时间十几二十年都保持一个高速的增长。如果我们这样思路去推内在价值,很多公司要到100多倍市盈率才是一个合理的价格。但实际上我们不可能也没人敢以这样的价格去买入一家公司。所以我们以二十三十倍pe买入好公司就会有很大的安全边际和错误在里面。而不增长的公司,它的内在价值在十多倍市盈率,基本上就是这个价格。这些可以说明一个观点:优秀的公司实际上往往被低估,但是平庸的公司往往是合理的价格。除非它是很低的价格,比如说3-4倍市盈率,或者是更低的一个价格。错误定价这就像买东西一样。超市买东西也会有价格高低选购,这就是市场的错误定价。如果市场完全正确,我们去超市就没有选择的必要了。因为有效市场选股没有意义,直接买贵的或者买便宜的即可,这个按照自己的需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大多数情况市场还是有一定效率,但是不是完全正确。

很多人说中国不适合价投。我去年年底统计了一些数据:07年高点至去年三季度比较低的时候,上证指数跌了55.5%,沪深300下跌了44%,名义GDP涨幅243%,年化是17%,上涨股票比例是46%。08年低点到当时,沪深300是涨了104%,名义GDP涨幅是182%,上涨股票的比例是94.8%,中位数涨幅是178%。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即使在07年高点买入一只股票持有到现在,很大概率是挣钱的。07年确实很高,当然从买的时候到现在平均也没挣多少。但是如果在08年低点位买入,基本上很难能找到有亏钱的股票,当时的1000多只股票平均都要涨两倍,涨幅和名义GDP持平。造成这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很多大权重股票在07年高位入市,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中国的股市波动很大,导致大家的体验不好。实际上A股的整体公司还是反映了经济的情况,基本上符合名义GDP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如果长期持有一些随机买的股票,赚钱的概率还是很大的。虽然说现在的经济的增速确实放缓了,不像07年动不动就是23%的名义GDP增长。但整体来说,中国还是处在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而且确实人均GDP还在比较低的基数。人均其实更能说明一个需求动力,因为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这些需求和国外比总量是不公平的。

中国的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和中国的好股票差不多,为什么年化收益率超过20,30%的人很少呢?就是因为大多数个人业绩很难超过a股的好公司股价,相当于是好公司的股价涨幅限制了基金经理的业绩上限,虽然有时候你会买便宜点,有时候会买贵一点导致业绩好一点,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择时的情况是会被平摊的。有可能今天你买了低的,下次肯定买得贵。从长期来看,自己的业绩其实和你持有公司的业绩差不多。差别是你可能买得便宜点或是贵一点,哪怕你买贵了50%,时间拉长一点来看对年化收益率的影响其实很小。

什么是价值?就是未来现金流贴现值,这不是分红。包括巴菲特公司,它没分红但是它有价值。A股的很多公司分红很难说100%分完,就像你的房产一样,你放在那儿没有出租,但是它是有价值的。不可能说他没有出租就一文不值。只能说利益没有马上变到个人手上,但是它的潜力在那儿,那也是有价值的。即使那个公司没有任何分红,但是它有资金在公司账上,如果这个公司一旦被收购,它是有钱是可以出来了。其实我们赚的是利润,这才是公司的价值,而不是说一个分红。这是有区别的。

现金流贴现值不用算,实际上它与市盈率PE和股价的关系是同向的。市盈率在很多业绩稳定的公司,其实已经能很好地反映公司估值的大致水平。当然这需要去还原,比如某个公司折旧高一点,或者某个公司风险高一点,那肯定还要进行期望的打折。比如说汤臣倍健四季度不怎么产业绩,基本上中前三季产业绩,但你就不能看系统的15倍市盈率就去买。

我买公司一般不会追求在底部。如果它很便宜了,我觉得可以就买了。我不会想能不能再低一点我再买。很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很少能运气好——买到低点,但我会通过分批买,或者利用它的价格的高低进行分配,可能会摊到比较低。我在18年买老板电器,第一次买才31块钱,买到手22、23块钱的成本;买汤臣倍健从13块钱开始买,最后成本在十块钱,算是底部了。我觉得很难买到真正的底部。价投区别就是不相信人可以预测市场。

我比较喜欢买朝阳公司,公司、市场可以持续十年以上的成长;有比较低的渗透率;然后人均消费金额还比较低。我个人偏喜欢消费股,喜欢一些耳熟能详的公司。因为耳熟能详的公司意味着它有一定的护城河,它被人熟知,它在人们的认知中有印象,最好是低集中度,龙头公司或者是有价格有明显优势的次龙头公司。比如我买的申通,当时有点想买,虽然它不是顺丰这种龙头公司,但是它股价方面比龙头有明显的优势,我觉得也可以。尽量选择管理者诚实的,公司愿意沟通,企业文化比较好的股票。但文化其实很抽象的,很多时候都是公司自己说,但是它做不做大家都不知道。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员工进行了解,有些网站也可以看到对公司的一些细节的了解还是能从看出一点东西的。我以前工作的时候就在链家接待过,链家和满堂红都是民营企业,满堂红被被链家收购,但是两家在企业文化上在很多方面就能看到“为什么链家能做到最大?”。比如顺丰、中国平安为什么会做大。比如说平安和人保,就能很明显的对比出两家公司在很多细节上还是能感受到它的不同。

有些人会经常会聊护城河,但是我觉得护城河这东西有肯定很好。但是除了腾讯这种做法很硬的公司有护城河,大部分公司其实在现在信息高效透明的背景下同质化还是比较严重,护城河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我们肯定优先会买这种高增长的公司,高护城河的公司往往很大了,但它如果没有一个成长性,这种护城河公司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公司要好,要么是价格便宜,要么它有很强的成长性。护城河只能说明它的壁垒比较好,但不一定它就能稳定成长。

比如说东阿阿胶这种公司。它今年有清渠道上的泡沫,可能明年也会有反转,但是长期反转就很难说。但是东阿阿胶的护城河在他的行业里面被认知应该是比较好的,但是我觉得这种公司不一定属于比较好的公司。

我对仓位的配置是依据凯利公式的原则,凯利公式并不是技术分析,它是一个投注的最优解。它不是以降低收益换来风险降低,而是长期利益的最大化。它大致原则就是确定性越高,价格越低仓位越重。芒格也很认同凯利公式。

凯利公式阐述了不为人知的东西。很多人喜欢分批建仓,包括很多基金经理为了做安全垫,喜欢分批建仓。但是从凯利公式来看,从公式结构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当一个赔率和概率足够大的时候,分批建仓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好的策略就应该是在足够低的情况下一次建仓。而我们经常从经验的角度上来说,都会觉得分批建仓可能更好,它会越摊越低。但实际上在底部的时候概率和承担的一些踏空的风险是不对等的。如果你想做绝对业绩,我们应该在底部的时候直接建仓,包括基金。

分散持有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人说分散持有会降低收益率,但实际上是不会的,除非分散的太多。因为市场中有足够好公司的时候,分散持有不会影响收益反而会降低风险。极端的业绩都是集中投资的结果,代价也是同样的,只能说集中投资风险,标准差更大,整体期望不一定大。从期望的角度上看,分散不会影响收益,但是过度分散就会影响收益。因为就算能100%命中一只股票,但是市场中的好公司有限。理论上来说,你能买到挑到最好的公司,但是市场上可能不够你挑。所以适当分散不会影响什么,过度分散就会影响。并且还有考虑个人精力的问题。

我们分散不应该以降低收益为代价,我们分散只是降低风险,最好的情况就是分散了收益没有降低。也就是说我们选择都是同等类型优质或者在概率赔率的期望上差不多的股票,这才叫分散。如果我们以降低收益为代价的分散,那可能就得不偿失了。巴菲特虽说不冒险,那只是他的一句话,你不可能有100%的确定性。我觉得很多人对分散有误解,但分散与集中对一个人的心理也要考虑进去。每个人承受能力不一样。长期来说,影响你收益率只是你的能力认知,长期都会均值回归,运气有好有坏。当然有少数人会运气一直好,长期来说的一个高复利多少都有点运气,可能。做出了业绩的人可能不承认,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的成功或者失败都有机缘巧合,总有幸运的傻瓜或者聪明的倒霉蛋。但是这种情况很少,我说的是有运气成分,并不是说别人完全就是运气。

投资是一个比较系统的东西,说大也大,说简单也简单。价投的大致的原理就是无套利定价的原理。相当于两个一样的东西,它不应该有不同的价格。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我们在评价的时候可能就有区别。但长期来说,人们都会因为使用价值对这个东西有回归价格的激励,因为长期来说低于使用价值是获利的,无形的手最终会把这个获利抹平,只是价值无法量化而已。举个例子,两台只是颜色有差别的车,一台车卖10万,另一台车不可能长期卖6万。可能有些人觉得某个颜色不好看就卖便宜一点,但是这个也是变化的,6万元钱如果是人们觉得低于它的代步功能,长期来看价格就有向上的激励,毕竟汽车都是要用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价投适合中国。无套利定价在哪儿都说得通。价投就是唯一可以不用回测,就能自圆其说的理论。

03 重仓股---汤臣倍健的相关情况

我很喜欢关注稍好一点的行业,比如说宠物、养老、投影,还有汤臣倍健这种与健康相关的行业。因为我觉得这种行业的路很长,选择比努力重要。在这个行业就算遇到什么问题,问题都不会很大。因为行业增长真的太快了,就像人的工资一样。即使我们工作能力有高有低,或者工作本身有区别,但长期来说,大家的工资都是涨的,因为中国的经济是增长的,投资也是这个道理。

汤臣倍健属于健康领域的一个保健品行业的龙头,但现在为了与保健品区分叫膳食补充剂。在这个行业,人均消费金额相对于欧美来说是很低的,可能只有欧美的六分之一或者是更低。现在又收购了一家益生菌公司,益生菌更低了,我们国家消费金额可能连对方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都不到。整体来说,这个行业处于非常景气、高增长的、前途很长的一个公司。从上市来看,汤臣倍健刚开始在整个保键品行业份额还不是特别大。上市以来(除了2016年)一直有非常高的增长,ROE上市之前是60-70%,然后上市之后因为资金还没有投放,ROE还比较低,但是后面经过一些资本的回收期,现在ROE基本上20%左右,整体来说,汤臣倍健现在每年的业绩一直都是保持一个非常高的增长,包括收入,这两年都是30%-40%的增长。分红率也非常高。

保健品现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分歧,我算了一下中国去年GDP是9700美元还没有破万,今年肯定会破万了。整个中国的人均GDP在全球处于相对低的位置,从整个行业发展来说,会先发展刚需再发展非刚需。因为现在先吃饱肚子,然后再去做消费升级,中国现在刚好在这个路口。以后非刚需、可选消费可能都会远远高于刚需的增速。现在都说经济不好,但是我觉得这个经济其实短期的。其实我国不好的经济状况相比国外真是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是我们要适应新常态。我们再也不会有像以前这么高的增长了,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只是可能大家还没习惯而已。

但从保健品今年的销售来看,还是很不错,特别是线下好,但线上比较差一点点,有点放缓了。但是去年确实是比较高的增速,不可能年年这么高,也很正常。汤臣倍健老总以前做太阳神,比较有行业经验,公司在保健品这痛点做得比较好。包括公司的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汤臣倍健物料成本比同行业贵1-3倍,而且行业内有一个透明工厂,它是第一个拥有透明工厂的公司,不仅是4A景点很多老年人或者旅游团可以进,也有很多同行业的公司会去参观学习。在线上汤臣倍健之前不是第一,现在也做到第一了。整体来说,但是它的市场份额还很低,相当于是一个低级集中度的龙头公司,公司在企业文化上讲求快乐工作,去公司参观,很多细节上能看到公司的氛围,包括离职后的员工口碑都是非常好。 公司门口一块石头都100多吨重,写着诚信比聪明更重要也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公司在涨价上告知投资者,在保健品信用的建立或者消费者教育上花了很多功夫。整个中国是没有一家平台化保健品公司有专门300多个SKU。从国外来看,保键品是个成熟的行业。 有人说在国外没有这么大市值的公司,但是国外人少,市场要小一点。如果按国外那个收入来看,汤臣倍健的空间还很大。线下这块儿汤臣倍健份额占30%左右,基本上处于没有对手的状态。第二名养生堂5%。而且其实它也只是一个小品类,还不是全面平台式做保健品的公司。

现在蓝帽子【保健食品在CFDA上注册或备案完成后方可用俗称“蓝帽子”标志】的公司,已经有壁垒了,很难进来。批都没怎么批,一批就批很多年。我个人认为汤臣倍健公司管理层算是比较好,你会在很多细节上发现在很多管理上明显比很多上市公司都好很多,没什么太大的缺点的公司。比较大的缺点可能就是大家对国外保健品更信任,但是我觉得这有个转变的一个过程,但是相对来说这也是它的空间。

今年汤臣倍健会有保健品益生菌会下线,现在动销情况是好预期,但是铺货可能会慢一点,可能要到7月份推广。我了解到销售还可以,但是今年不如去年,去年收入确实太高了,还挪一些了到今年。整体来说在不好的经济情况下,算是比较好的增长。现在经济不好实际对可选消费影响还是比较大。

现在线下有一些政策的趋严,这方面现在是一个局部。就我了解到情况:大的政策还是没有变。任何公司多多少都会有一些问题或者风险。大家会觉得收购LSG会比较贵一点啊,但是我觉得炒股票一样,你很难去衡量一个低点。汤臣倍键拿了现金已经很久了,一直在寻找公司,到去年才下手。我觉得很多东西很难等,有时候价格就是不下来。但是从现在lsg业绩来看,整体还是非常好的,无论从增速还是绝对值来说。现在才一年多他现在市盈率如果按当时的价格来算只有20多倍,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问答阶段

【Q】能否介绍下您的家庭情况?是否结婚和养育子女?在分享中您提到无房无车,延后享受等。请问对于日常开支,以及后续投资的资金您是如何处理的?

【A】我是一个单身。我是比较奇葩一点的,我个性上是比较随遇而安的。我过着比较简单的生活,有点钱也很开心,人也自自由由的。我每年是准备提取3%的净值去开支日常。现在来说提取2%,一年可能都用不完,大概8-9万。成都的平均工资还没有这么高,我过得也不是特别豪华、多奢侈,但是覆盖一般的开支是没有问题的。我在有些方面要求不是很高,我对豪车完全没有兴趣。

【Q】对于未来几年,能否谈谈您会倾向投资那些行业,何种类型的公司?主要逻辑有哪些?

【A】我主要还是会投资一些消费类公司。即使我投资一些其他的公司,比如说享通光电这种不是消费股,我也不会投太多。因为我觉得这种公司很难去真正了解,我们散户怎么了解?就是读一些资料,或者是读一些研报。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你了解了很多东西可能并不是这么回事儿。可能公司这样说,但是并不知道它到底说得对不对。就像亨通说比同业好,但是同业马上就反驳了。但是谁对你知不知道,除非行业内的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消费股能从体验上去直观地去对公司了解,因为消费最重要的并不是说他技术怎么样,而是给人的认为的技术怎么样。人要只能够感受到一些东西,或者是人们认为的技术,而不是技术本身好就行了。比如阿斯巴甜在上市以前说是无害的吗,后来又发现有毒,现在又说无害,但有些国家可能都还没承认。也就说即使是这么一个东西,在专业的领域,大家都是内行,他们也会有分歧,会有不同的看法,那更不要说在我们外行来。你仅仅凭一些资料,你就去认定他的东西,而且很多东西变革也快。

其实我觉得有些公司,除非是行业内的人,一般的散户还是投资消费股会比较好一点。我觉得很多公司其实也可以投,只是投多少的问题。按凯利公式来说,其实他也是一个分散。就像价投一样,价投为什么敢重仓,因为确定性比较高,但是你投机就很难弄了。就像买股票,我们确定就多买了,不确定就少买点。长期来说肯定是收益最大化。很多时候我们去选股,换过来换过去。很多时候无非就是要想把每笔波峰、波谷都能赚到,但实际上很难。市场无法预测,我们只有跟随公司的发展去赚公司发展的钱,能赚到股价估值的钱那就是运气好或者是幸运。我们价值投资者就是赚的股票本身发展的钱。

【Q】现在的股市是不是低估,是不是计入了贸易战的影响?

【A】我觉得现在的蓝筹股和一些好的公司,现在的价格比起我当时炒股的那时候贵不少。这几年垃圾股比较让人恼火。实际是很多蓝筹股还是涨了不少。但是现在来说,价格比年初暴涨那会儿便宜不少。整体来说还是比较便宜,因为中国发展确实太快了。名义GDP估计在长期10%左右,可能相对来说国外好一点的公司也要中国的这种估值,中国增长要快一点它应该更高。但但局部比如爱尔眼科这种明显有点贵,它可能合理的,但是你不敢去赌他这么久的未来。

【Q】能否谈谈销售工作对你成长的影响,以及给自己的投资带来了启发?

【A】我觉得是这样:销售很锻炼人。

我在国企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在混,没有什么事做。对自己来说没什么变化,也没什么成长,天天玩游戏,还玩得不错觉得自己很不得了,有些幼稚。工作以后才发现:其实在一个正常竞争的环境下,企业很多东西、压力,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差得太多了。我在满堂红上班的时候,在期间看了很多书,学习到了很多管理上的一些知识,包括管理人(因为我带了很多年团队)。我觉得这是国企工作不能带给我的东西。久而久之我发现我跟同龄人或是朋友聊天,很多看法和大家的不一样,会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我觉得销售在很多方面,包括跟陌生打交道方面都能让你有很大的提升,也能看到不同企业的文化的差异,比如说链家就非常讲究规则,而且非常讲诚信,没有底线的讲诚信。你去竞争对手抢单子,你就可能被红黄线开除,但是我在满堂红的时候(在收购以前),满堂红确实是比较看重利益,完全只看重金钱。结果导致满堂红内部发生了很多的问题。包括收购的时候,成都的满堂红人基本上全部走掉了。链家在收购成都的这一块儿不算成功,就相当于白收购。对于经纪行业卖房子来说,人是最关键的。销售的工资越往后效果会越明显,它的收入很高。在成都,我当时收入不算特别高,但是比我们朋友会高很多,现在国企工资越来越让人恼火。整体来说,我们的一些同事自己开公司。好的一年都能挣上百万。而且能让能力上、自信心上的提升很大。所以我觉得销售非常锻炼人。

投资还是需要看一些会计方面的书,系统地看,像看教科书一样的看,像大学时候学习的样子去看,把每个点都看懂。这样对看财报才有更好的理解。我发现雪球上一些所谓的大V,他们买股票的资金量不是很大,但是写的一些东西是错的,特别是对财报的分析,有些错得很离谱。会计这东西很多时候不是字面上的,还是要去系统地学习比较好。

我还有一个投资的启发: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数字是冰冰冷的,有时候要去对管理层的人的和一切文化进行了解。我觉得不同的公司倡导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但是他们对外宣称的都差不多。去了解了之后,他们的很多东西包括基地或是一些文化真的可以差得很远。链家当时让我学习很多东西。让我感觉一公司可以这么特别、与众不同,算是让我大开眼界。

【Q】JEFF 现在持股有多集中?

【A】集中,大部分是汤臣,主要今年想分散的计划,但是小汤业绩爆表却涨得最少,暂时没动,未来会逐步分散。

整理人:丹凤朝阳 大湾区价投俱乐部

$东阿阿胶(SZ000423)$ $汤臣倍健(SZ300146)$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最后遇到你2019-06-10 11:52

关键词:卖房,辞职,炒股~
我怎么觉得你还是把房子留着收租,然后在国企混饭吃比较合适。

尖峰JEFF2019-06-10 13:41

我不喜欢混,更不喜欢编造事实,这是我们的区别

李冠希2019-06-09 00:15

汤臣倍健的软文,希望更多人抬轿子提升估值,那时候就有人撤退了。

最后遇到你2019-06-10 19:48

总体上你这篇访谈还可以吧,只是价值投资真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

尖峰JEFF2019-06-09 01:22

我还以为审核中的帖子看不到呢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