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不良贷款偏离度——《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解读

发布于: 雪球转发:18回复:41喜欢:20

一、引言

2月11日,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

《办法》曾于2019年4月30日至5月31日公开征求意见。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版本进一步厘清金融资产五级分类与会计处理的关系,明确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为不良资产。

《办法》设置了两年半的过渡期,2023年7月1日之后的新业务要按新规定分类,2023年7月1日前的存量业务,需要在2025年底前完成重新分类。

本文将基于该重大变化,讨论未来三年上市银行不良认定的压力。

二、新版不良贷款偏离度

国内银行在2019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IFRS9)采用了基于未来“预期信用损失”的“三阶段”减值模型,其中,第三阶段的定义为: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客观减值证据的金融资产。

之前,很多银行会将一部分第三阶段(已减值)的贷款分类到关注类,这种会计准则的处理方式并不违反原来的“风险分类办法”,而根据《办法》的最新规定,未来会计准则认定的第三阶段的贷款,将需要全部被认定为不良贷款。

因此,我们可以依据这种变化计算出目前各银行的不良贷款偏离度。

计算公式:

不良贷款偏离度=不良贷款余额÷第三阶段贷款余额

符合《办法》规定的银行该指标应达到100%,而低于100%说明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未达到《办法》里的要求,需要在2025年底前达标。

表1-新版不良贷款偏离度

如表1所示,从2022年中期的数据看,六家国有银行外加招商银行南京银行是符合《办法》新规的,这8家银行基本不受影响,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杭州银行都超过95%,所受影响不大,而低于90%的银行尤其是3家不足80%的银行未来几年不良率指标可能会显著上升。

三、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过去银行不良认定相对宽松,所以监管指标采用了150%的拨备覆盖率,未来在不良认定更加严格的背景下,拨备覆盖率可能会降低至100%。

近几年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的变化:

2010年10月10日,中国银监会下发文件,要求银行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

2018年2月28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文),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至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并采用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

2020年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提高服务小微企业能力。这意味着,中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最低可以到100%。

目前,我国的不良贷款拨备率水平与国际上相差不大,即使监管要求下调,银行也不一定会主动降低。例如,2022年二季度,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富国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达到247%、288%、526%、197%。

本文仅供学习和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为原创,您的点赞与评论就是对我持续创作的最大支持!同时也欢迎您关注“考拉大叔滚雪球”,及时接收我的分享!】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平安银行(SZ000001)$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雪球星计划#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3-02-13 09:49

兴业,这个考试成绩、张榜分数。。。

2023-02-13 22:13

楼主的新版不良偏离度,对平安银行的数据引用存在问题的(我仅仅知道平安银行)
查了一下:21年底,不良贷款312.75,按阶段分类的第三阶段336.72,相者一比92.87%。这个数据与表格内的92.88%吻合。
但是,问题在于这二者的口径是不一样的,不能这么比。
不良贷款是贷款“本金”,年报中的称呼是:发放贷款和垫款的本金总额
阶段分类(见年报P261)明确说的是:含应计利息。
也就是理论上说:阶段分类数据,总是大于或等于不良贷款。

最后想说的是:
1、各个银行报表的口径可能不一样,因此是否存在可比性不得而知,比如兴业数据,这么差我是怀疑的,但由于没有持仓,就不想去验证了。2、对于平安银行,第三阶段(作了减值计提)贷款,都归类到了不良。

2023-02-13 20:27

新钱变为老钱,小钱攒成大钱,看上去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攒。

然而很多人得到一大笔钱,最终都是走向吃喝嫖赌抽,用老人话都说就是钱“烧”的,甭管是明星退役后的窘迫,还是彩民中大奖后的落寞。看来老话真实不虚,这还是守钱。如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攒钱的过程中,能做到不被钱“烧”,还真是个高门槛的活儿。

对于一般人来说,消费的欲望实在难以克服。钱拿着是纸只有花出去才是钱。而且钱就像是毒品,越是大把花,带来的乐趣越大。所以大多数有人都是豪车豪宅豪妞,连细水长流都成了奢侈。而这种大手大脚形成习惯,就不可逆,小钱的乐趣再也无法分泌多巴胺,而这些人最终也只能选择注射多巴胺,或者是花更多的钱让自己产生多巴胺。可能是权衡利弊后发现吸毒比花钱更便宜,多数的人上了这条道儿。一旦上了路不管多少钱最终的结果都是烧,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然还有极少的不一般的人选择了投资这条路,他们凭着自己的头脑,努力,当然更多的是自信。幻想着不走寻常路,把钱投出去,实现利益最大化。因为拿在手里只能被通胀一点点吞噬,这对财经知识融会贯通的不一般的人来说是痛苦的。

过去这些人买了房,一大笔钱都消化了。只是近几年玩的不灵了。所以又盯上了股市这个盘子,只是在无数次的高买低卖中,把自己折腾得怀疑了人生。难道是自己错了,看看那些绿色的数字,早知道还不如花了。于是又陷入了消费投资摇摆不定辗转反复的死圈。

这些还是有钱的,没钱的花样就更多。

比如在房产上涨的大环境里,不知道是银行成就了没钱人,还是没钱人帮助了银行,总之那些卡里连五位数都不常见的人,花个百十万买个房子竟然眼睛都不眨一下,像买菜一样,随着大多数人,稀里糊涂买了房,稀里糊涂赚了钱。

当然这是在房价上涨的大环境里,如果下跌呢,这些加上杠杆的人,不光是房价下跌,还要承受远高于房价的利息。当然上涨的时候谁也不会想下跌时该怎么办的,赚钱的时候谁也不会想赔钱时该怎么办的。从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谁还会留个后手呢。

在房产上可以选择按揭,既投资了资产,又能保证手上没有余钱不被“烧”。一些有心人把房产的玩法也拿到股市,美其名曰定投。用每月的现金流投资,既实现了价值最大化,也完成了钱投出去的愿望。这和买房每个月还贷一样,只能赌房子上涨。然而既是投资就有风险,谁也没法说哪只股票多长时间内一定是上涨的,只是上涨的概率大小而已。

不管是按揭也好定投也罢,都是讨巧的方法。既然是讨巧自身也埋着雷的。因为没有攒钱的过程,顶多算是闭着眼投资,谈不上资产配置。

现实是收入大于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大于投资。也就是说先要有现金流,然后小钱攒大钱,新钱变老钱。其次是资产配置,有了钱才能合理配置,各种资产比例包括现金储备,适于个人家庭甚至家族的传承。在配置的过程中,其中的一部分才涉及到投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选股,择时

即使是走到投资这步,最重要的仍是等待,也就是比谁拿得住钱。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有了大钱,即使选择了投资,也是错。因为大钱并没变成老钱。财不入急门,拿着钱去找,不如拿着钱去等。

所以需要新钱变老钱,需要拿得住老钱。也需要一些必要的损失,也就是利益不最大化。不论是资产配置中的现金,还是等待时的持币,都需要戒除利益最大化这根深蒂固的顽疾。

当然很多人在新钱变老钱这步就已经输了,没钱的人为什么攒不下钱,因为没有钱,就更需要证明有钱,所以穷人买奢侈品的需求就要比富人强烈的多,穷人比富人有着更多的消费冲动。而钱是有限的,选择了消费也就谈不上投资。

即使灭绝了人性,也有控制不了的刚需。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钱的人事儿更多,结婚买房生子教育旅游消费生病去世。哪一项都需要钱,躲过了今天,明天还等着你。

当然也不是说老钱就不投资不消费。其实钱足够大以后,自身就有了的力量,老钱都是带着光环的,合理消费不会伤到根本,资产配置也有了更多选择。即使是攒着也会成为高净值存款,无风险收益要高得多。所谓老钱追求安全,小钱追求利益。

如果没有能拿得住钱的心态。即使赚了,也是错。投资的本质就是钱生钱。拿不住钱,硬要生钱。生的越大不是越攥不住吗。

没有攒钱的投资就像是没有火箭的卫星,火箭把卫星送到太空后自身销毁,看上去是没用的,而卫星全身加持高科技,集万千宠爱希望于一身。但是没有火箭的推进,她也只是时间越久越烂的废铁而已。网页链接

2023-02-13 12:02

嗯,值得参考!逾期更客观,还是第三阶段更客观?也值得思考,按逾期不良比,大行还是没问题,其他行顺序会有较大变化。

100%那个银行,今天跌得最凶猛。癌股专治各种不服。

2023-02-13 09:45

兴业惨了。

2023-03-07 12:05

您好,我没有找到第三阶段贷款必须全部认定为不良,这个出处在哪里?新规主要是90天以上逾期必须全部划为不良,以及增加以贷款人为中心判定不良,这个两个比较具有实操意义。三级资产和五级分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主观性比较大。

2023-02-14 18:56

这篇很有价值!

2023-02-13 22:31

对兴业基本面有显著关联的政策,为什么讨论这么少?那些天天发文的兴业大V看不见?明天打电话过去问问

2023-02-13 18:45

宁波这么高的拨备覆盖率,算下来才90%,难道是计提不良太宽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