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味食品,驶入瓶颈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根据证监会的规定,4月30日之前,A股众企业都要公布上年的年报。在此之前,1月份开始,很多上市公司陆陆续续公布业绩预报。

一般来说,业绩预报和年报会大差不差。

从业绩预报看,2020年的疫情对零售行业打击巨大,但大部分和吃相关的行业,基本都挺过来了。

这是吃货的力量。

比如,绝味食品已经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的营收规模基本恢复到2019年水平,预计2020年全年营收和2019年差不许多甚至还会有些许增加。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星空数据

一、饱和式开店

2019年的春节档期,上映了一部中国式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其中一幕非常感人,叫饱和式救援。

绝味食品也学到了其中的皮毛,把犄角旮旯开店的行为,在年报里称为:饱和式开店。

这种肉眼所及之处就开店的模式优缺点都很明显,在很多客户活跃度不高的商圈,加盟店压力比较大。

公司的加盟模式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加盟方的经营困境,尤其是疫情期间,很多加盟店长期关店,难以为继,这部分损失不体现在上市公司报表中。

财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90%以上来源于加盟渠道的产品销售。加盟商拥有对加盟门店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但在具体经营方面须接受公司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公司亦未将其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这意味着公司把商品卖给加盟商就算实现了销售收入,很可能财报上的大部分收入,都还以鸭脖的形式躺在加盟店的柜台里。

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饱和式开店遇到了一定的困境,不得不尝试转型:公司营销策略从“跑马圈地,饱和开店”升级为“深度覆盖,渠道精耕”。通过科学布局,步步为营的复合式饱和开店,重新深化商圈布局,打造交通体、商圈体、社区体、沿街体等 7 大渠道。

很显然,所谓饱和式开店的经营质量和加盟方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而所谓渠道精耕就是对商圈进行评估,避免任性开展加盟店业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原有的模式在后疫情时代难以为继,不转型就会被市场挤压。

二、其他应收款里藏了什么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星空数据

在公司的各项指标中,其他应收款的变化非常突兀。

正常情况下,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在3-5000万之间。尤其是和2019年相比,公司的经营模式、营收规模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为什么其他应收款激增这么多?

星空君翻了翻财报,发现公司的其他应收款明细里,是押金、保证金。

初看起来,这是很正常的逻辑,开店要交保证金,天经地义。但是,加盟方交了保证金,难道不应该是收到了钱,欠加盟方的,做账应该做到其他应付款?

怎么跑到了其他应收款呢?

看看其他应收款的客户名称就明白了: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瑞威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青岛福泉大地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等。

原来是公司交给别人的押金和保证金,这样放到其他应收款就可以理解了。

2020年,公司加大了去机场、大商超开店的力度,从而导致其他应收款暴增。

当然了,公司的其他应付款增速也比较可观,收的加盟押金、保证金达到了1.2亿左右。

三、食品的风险和防范

其实,把一家生鲜类的食品公司做到上市,是非常难的,尤其是产品质量问题。像伊利蒙牛,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巨头,因为当年的产品质量问题,至今还被很多人抵制。

绝味旗下近万家门店,绝大多数是加盟店,质量把控难度比较大,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出现重大的产品质量问题,简直是奇迹。

星空君看了下创始人的履历,感觉可能和这些人原来的职业有关。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戴文军,曾经在千金药业任市场部经理,他在2008年选择了转型做绝味鸭脖,从而有了这个响彻大江南北的鸭脖品牌(竟然仅仅十多年的历史),而绝味鸭脖的市值已经远远超过千金药业。

财报中显示,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推出冷藏储存销售,建立了规范的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层级检核制度。

细细品来,会发现这其实是医药领域的常见操作。这一点算是绝味的竞争优势吧!

但是,必须留意的是,公司从事的行业,产品质量风险非常大。虽然公司实现了日配模式,但第三方物流、加盟方员工都是不可控因素,若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管理上出现疏忽或失误,或货物运输途中,发生公司无法控制的意外事故,仍可能导致产品供应的延迟、差错或产品质量问题,从而对公司的品牌、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四、总结

在鸭脖一统市场的时候,公司尝试推出其他卤味食品,目前看效果一般。

绝味的现金流状况非常优异,但是绝味的加盟方式隐藏了很多问题。公司相当于把存货风险、关店风险都转移到了加盟店,但加盟店的风险就不是风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