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排名增幅第一,碧桂园营收暴涨大秀绝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2

$碧桂园(02007)$

2019年7月,《财富》发布世界500强名单。其中,中国上榜企业总数达到129家,碧桂园以573亿美元的营收位列全部世界500强的177位,首次进入前200强。碧桂园也是今年世界500强中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企业,比去年跃升176位。

近年来,碧桂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高速扩张。从2011年到2018年,公司的营收增加了十多倍,一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

8月22日,公司发布2019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0.1亿元,同比增长53.2%;毛利润548.6亿元,同比增长56.9%;净利润230.6亿元,同比增长41.3%。

上半年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额人民币2819.5亿元,位居房企销售业绩榜首。

不过,房地产企业的业绩,可操作的余地比较大,不能只看营收和净利润。

一、房地产企业的业绩调节术

A股市场上最硬核的产品是什么?是交了全款三个月才发货的茅台吗?

不,是房地产。交了全款后要好几年才交货。

受益于香港的“售楼花”模式,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突飞猛进,甚至成为很多城市GDP增长的重要来源。

霸气如茅台,也不过能做到提前收三个月的预收款,房地产却能挖个坑甚至画个圈就卖图纸。这种优惠政策在所有行业是绝无仅有的。

想象一个场景:去4S店买车,售前顾问拿过一张图纸来告诉你这辆车两年后出厂,而且卖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最简配那辆了,你会不会给她一巴掌?

可以说政策层面给了房地产业过于优厚的条件,导致大量的资金涌向房地产

表哥有个好朋友,清华硕毕业,十多年前创业的同时,在五环外买了套房。十几年后,他的公司还挣扎在盈亏平衡线,而那套房转手赚了500万。

谁还做实体?

但是随着房价的过高,以及房地产行业对其他行业的虹吸效应,政策层面开始进行宏观调控。2019年4月,更是明确了“房住不炒”的基本理念。

许多房地产企业纷纷开始转变思路。

1、房地产企业的营收是两三年前售出的房产

根据会计准则,货物所有权交接之前,不得确认收入。客户交钱后,只是领到一纸合同,合同约定的房产,十有八九还只是一个坑。所以房地产公司收到客户的钱后,不做收入,而是放在预收账款(实行新准则的企业放在合同负债)。待两三年后交房(或阶段性交房),再确认收入。

所以公司发布的财报中,营收是以前年度的经营成果,并不代表当前的实际经营情况。

如何判断公司当期的经营成果呢?可以通过公布的合同销售额来初步判断。

碧桂园上半年的合同销售额为2891.5亿,高居国内房企第一,远超恒大和万科。但是,合同销售额也可以调节的。

2、并表的学问

碧桂园是港股上市公司,港交所对房地产公司的财报披露情况要求不高,中报无法看出公司的子公司情况。

为什么要关注子公司呢?

碧桂园的财报显示,公司的业务遍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9个地级市、1,235个县/镇区。

每进入一个新的区域,即便是房地产巨头,也很难一夜之间从零开始起高楼。并购是最便捷的手段,很多地区原有的地产公司实力较强,双方就采用持股的方式。

其中的持股比例,就非常有意思。

恒大万科碧桂园等头部房地产公司的真正规模,和营收体现出来的排名,是不一样的。而决定它们排名顺序的,正是这些参股公司的持股比例。

天眼查显示,碧桂园旗下共有329家控股和参股子公司。

这些子公司中,既有持股100%的全资子公司,也有80%以上的实际控股子公司。

还有一部分30-60%之间的股权比例比较暧昧的子公司。

为什么这么说?

这样的股权比例,增加一点就可以并表,去掉一点就不用并表,甚至A股还有持股30%强行并表的先例(新城控股)。

并表不并表有什么区别?

并表的子公司,营收会体现在合并报表,不并表的子公司,只是净利润按照参股比例体现在投资收益,报表里不体现营收。

世界五百强的排名,只认营收。很多银行向房地产公司放款,也优先考虑营收规模。

所以,并表范围里面,学问大着呢!

王石在万科的时候,开始搞“轻资产重运营”的转型,本质上就是剥离控股子公司。大量的地产项目,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因为万科的影响力,实际上拥有控制权),这样导致公司的营收增幅不大,但净利润增加明显。

大部分投资收益在年报计提,所以列出2018年年报数据进行对比。

万科的2018年年报显示,营收不到3000亿,净利润493亿,来自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63亿元,而碧桂园2018年营收3791亿,净利润485亿,其中来自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只有12亿元。

如果万科将一部分参股公司改为控股并表,合并后的营收很可能会超过碧桂园

所以,二者的规模谁更大呢?

二、现金流,房地产企业的血液

房地产企业的营收不靠谱,净利润呢?也不那么靠谱,因为公司可以通过调剂收入确认时点来对收入进行修饰,从而影响净利润。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数据就没有价值了吗?

当然有价值,只不过价值在另外一张表:现金流量表。

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的逻辑很有趣,敲黑板划重点,主要还是看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性现金流入里面,主要是预售房款;经营性现金流出,主要是拿地款。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主要体现公司拿地和回笼资金哪个更优先。

2018年以来,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都变成了正数,大部分企业都放缓了拿地的速度。

碧桂园呢?

从中报看,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正数,但是另外一个数据并不乐观。

利息支出。

三、融资成本,房地产企业的重负

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利息费用约人民币11,030百万元(2018年同期:约人民币8,852百万元),其中100%资本化于合资格资产(2018年同期:100%)。

半年110亿的利息支出,差不多是净利润的一半,由于这些资金用在了买地盖房上,所以公司“理所当然”的进行了资本化。

那么问题来了,这家公司究竟是盖房子的,还是给银行打工的?

全部讨论

熊猫阿宝2019-09-08 16:07

是干货

Tetra2019-09-06 08:56

恒碧融等港股上市内房股有谁不是给债主打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