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爆发临界点,均胜电子被低估了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0喜欢:8

FSD(完全自动驾驶)即将入华,特斯拉有望再次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鲢鱼”,像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那样激活中国自动驾驶市场。

在智驾概念公司中,汽车零部件头部Tier1供应商均胜电子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方面,因为其核心主业有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两大板块,汽车安全做到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供应商,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达到80%,全球型车企客户众多,在规模、业务范畴、全球布局上远大与其他智驾概念同行;另一方面,其智驾已经有多个产品线方案推出,却面临尚未有订单落地尴尬局面。

均胜电子智驾业务或许已经到了爆发临界点。有机构观点认为,一旦均胜电子智驾产品在全球型车企上车,开始放量,智驾业务将有望成为均胜电子一条新的增长曲线。

中国智驾市场扩容,头部Tier1受益

特斯拉FSD在中国落地有望带来中国智驾市场扩容。

据麦肯锡预测,仅域控市场,预计中国域控制器市场规模在2025/2030年有望达到1087/2307亿元,其中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有望达到760/1860亿元,约占总市场的70%/80%。

特斯拉FSD,图片来自于网络)

中国智驾市场参与者众多,无论是蔚来小鹏等智驾能力头部车企,还是百度、文远知行等很早投入做无人驾驶的科技公司,均在自动驾驶领域深耕多年。来自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主要头部玩家包括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经纬恒润等。

其中,德赛西威凭借与英伟达高通等头部芯片厂商的合作关系,提供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产品已在理想小鹏等车企大规模上车。均胜电子布局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单元和智能网联系统三大关键领域,与高通、地平线、黑芝麻等芯片公司合作,推出相应产品,并战略投资激光雷达公司图达通;经纬恒润则是国内少有覆盖L4以下全域自动驾驶场景的智能驾驶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ADAS、T-BOX和高级别智能驾驶MaaS解决方案等。

机构普遍认为,汽车零部件Tier1在智驾市场扩容中将受益明显。东吴证券表示,特斯拉FSD入华将加速消费者智能化教育,加快L3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对于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华阳集团经纬恒润等智能化增量零部件供应商将迎来利好。

智驾爆发临界点,均胜电子机会在哪里?

均胜电子在智能驾驶布局并不晚,在智驾、网联上都已经有成熟产品,技术也不错,并且网联产品已经上车,另外还投资激光雷达。从业务布局来看,均胜电子在感知层、决策层、网联层已经比较全面。现在,均胜在智驾上最核心任务,是加速产品上车,尤其是智驾域控产品。”某汽车行业人士评价。

智驾域控有望成为均胜电子智驾业务爆发突破点。在智驾域控方面,均胜电子不仅已经有了成熟产品和方案,而且公司之前也透露正在与主机厂在推进合作,有望实现订单落地。

据了解,与其他同行绑定一家芯片公司、少数主机厂不同,均胜电子的智驾域控产品采用了基于多芯片合作方式,在L0-L4级智驾上打造解决方案,既有满足高端车的高阶方案,也有满足普通车型的高性价比方案,方案多样,角色灵活。

均胜电子智能驾驶预控产品,图片来自于官网)

山西证券研究,均胜电子针对不同价位层次车型需求,进行了差异化角色定位。

例如,针对搭载车型在15万元的L2级辅助驾驶,均胜定位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上,以Tier1角色为车企提供系统集成方案和测试服务,采用的是自己基于地平线芯片的高性价比的nDrive M智能驾驶域控产品;针对30万元以上的高阶智能驾驶车型,均胜更多是以硬件供应商或平台供应商角色与主机厂合作,主要采用基于高通芯片的高端智驾域控产品nDriveH,支持L2++到L4级别智驾全场景功能。

均胜电子网联产品,则已经开始贡献受益。均胜电子的车端5G+V2X产品呢已供货部分法系、德系和中国新势力车企,近两年累计获得100亿元的项目定点。

全球化优势,将成智驾增长放大器

如果只看中国市场,对均胜电子这家80%营收来自海外市场的公司并不公平。

均胜电子是中国汽车行业最早完成全球化布局的公司之一,也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全球客户最多的公司之一。公开信息显示,均胜电子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全球汽车主要出产国,设有多个核心研发中心和配套工厂,全球员工逾4万人,与大众集团、宝马、福特、丰田、本田以及亚特兰蒂斯等全球性车企长期合作。

“不仅是中国汽车厂家在做智能驾驶,全球的汽车厂家都在做,中国走的更快。但智能化是大趋势,虽然海外车企相对更加保守,但已经越来越多的全球车企在汽车上增加智驾应用。对于这些全球性车企来说,除了自研技术,已经深度绑定的Tier1如果可以做智驾产品,当然也会是首先考虑的合作对象。而全球性车企的订单,往往都是全球定点,并且需要供应商全球配套能力。”上述汽车行业人士认为。

均胜电子在全球布局,图片来自于官方微信)

均胜电子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新产品也印证了这一观点。2023年4月,均胜电子靠单一全球车企客户就拿到130亿元800V产品全球定点,此类订单规模仅靠国内市场难以实现。均胜电子网联产品,也在2023年获得了一家全球知名车企18亿元订单。

相对其他A股产业链公司,均胜电子智驾业务潜力尚未体现在股价上。例如,德赛西威动态市盈率35倍、中科创达动态市盈率66倍、华阳集团为25倍,而均胜电子目前市盈率仅18倍。国际券商瑞银证券也认为,均胜电子当前估值相较同类公司有较大折扣,并且上调了均胜电子评级至买入。

多位市场人士表示,从业绩上看,均胜电子过去几年受到汽车安全整合影响较大,但这两年汽车安全业绩已经基本恢复,并且实现盈利,公司营收、利润都在持续增长,基本面稳定。“如果智驾业务能够起飞,那市场对均胜电子估值预计将会有大的变化。”

$均胜电子(SH600699)$ $上证指数(SH000001)$ $德赛西威(SZ002920)$

精彩讨论

两港大本象苏连宾06-02 14:46

均胜电子在智能这块有什么能实际拿的出手的?域控没订单,全靠电子和安全业务这两块。菊厂的智能座舱才多少收入。4月份全球汽车销量大跌,均胜80%的业务在海外,已经凉了。一季度业务收入几乎没增长,不是利润点提高很难看了。原材料上涨,整车价格越来越卷,均胜靠什么突围?

全部讨论

想问问,fsd一旦落地国内
1、是不是会对我们其他智驾产生“降维打击”,tsl还在考虑向其他汽车制造商授权FSD,这个对目前整车和零部件公司是否会参与进去?一些已经在供应链中的企业,比如均胜、拓普等,是否会快速接入?
2、对我们使用者来说,NOA和FSD如何选择也是一个问题吧,这对于目前电车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必须正面PK了。
我们要认真对待变局,也要时刻准备变局,加油加油

看新闻说特斯拉中国正在准备向有关部门备案其FSD软件,以便在今年推送这一功能。订阅制国内接受度如何啊,但有一点国内肯定加速卷,对智驾L3的步伐跟快,也是供应商PK的关键点

均胜电子在智能这块有什么能实际拿的出手的?域控没订单,全靠电子和安全业务这两块。菊厂的智能座舱才多少收入。4月份全球汽车销量大跌,均胜80%的业务在海外,已经凉了。一季度业务收入几乎没增长,不是利润点提高很难看了。原材料上涨,整车价格越来越卷,均胜靠什么突围?

05-31 11:56

今天路透说特斯拉fsd已经在中国注册软件,应该快落地了。真心希望均胜的智能驾驶赶紧有个订单,大众、本田、丰田,那么多大车企客户,搞定一家量就很大了!

06-02 21:09

鲢鱼是最不值钱的鱼,也不能给其他鱼种带来刺激。
如果硬要说鱼,应该叫鲶鱼,鲶鱼效应,不是鲢鱼效应。

智驾落地这块,国内这么卷,还遥遥领先呢,真要等FSD进来后再吹牛吧

这落地了,对均胜来说绝对大利好

06-02 17:15

海外是均胜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不至于在毛利出现国内的那种卷法,按照这个内容来看,均胜电子其实在智驾上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已经布局满足未来某些政策通过后的大规模需求,这一块在前期的利润会非常不错,像先吃到肉的德赛这些,相信大家在技术上不会有巨大的差别,无非就是做哪里的市场,或者投入多少的问题,今年对均胜肯定是个关键时刻,老王说的那些数字,我认为就是今年,或者明年的事。大家周末都这么热闹,这公司不火不行阿

智驾趋势不可逆,就是看能拿到多少单子

智驾肯定会发散需求,但是衍生更多产业链,还是会收紧门槛,形成固定供应商,这是我们暂时都无法预判的,比如我胡说八道猜想,智驾是不是要搞一个防止驾驶员瞌睡的安全装置,那这个装置除了保护驾驶员,还得物理影响驾驶员,光出声音提醒肯定是不够的,免得智驾状态下出现危险,这个是不是会形成新的研发需求,那这个需求是会让某个领域的某企业参与进来,还是说对不起,这个领域我们只接受相关经验的企业比如均胜一起研发。均胜有门票优势,研发能力基本没问题,我更好奇智驾的需求会发展成啥样子脑洞大开,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