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友问答小集001(22年6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7喜欢:65

(从闭关到出关的一小步)

 

注:提问的群友们都已读过公号系列长文,熟悉投资风险回报等叙事话语,也基本认同:1)银行货币是债权;2)现金流对各种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权重很高,类似于农耕畜牧社会生态中的粮食流;3)金本位零和格局非常糟糕,现在也很多不对劲儿的;4)东亚溢出算是解释中的一种,至于债权规则和现金流约束是否会在退潮后再次发威,则还有待应验;

 

 

整理时有些增删剪裁,也有不少补充,聊天时比这碎片的多。补充整理后也仍旧很糙,那就先糙着,比在群聊里随风而逝好些就行,保留着等再次修订填补。

 

 

*** *** *** ***

 

问:整个社会卷入流通债权生态后,怎么能做到始终有现金流还本付息?正和游戏应该是借用了未来的现金流,会不会是旁氏,如果不一直扩张,迟早会有断的一天?

 

:确实要分为发育期和成熟期。在发育期你会看到各种“奇迹”。但如在对谈录2里提醒的,多想想“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后,很多奇迹就不算啥了。

 

废除金本位后,从战后的美欧日本到汉江台北到浦东,就跟竹笋生长一样,新钱勾引着形形色色的团队,搬来各种各种的东西,打桩搅拌涂抹镶嵌,几年变一个样。

 

然后是成熟期,穷人都用完了,基本都有房有家电有车了。显然这时增长会慢的多。钢铁水泥汽车等行业的贷款和股票,所占的份额就会逐步降下来。(补充一个点:理论上每个借债的能赚回自己“贷款创造存款”所创造的那笔“钱”,就不会有什么危机)

 

这时债权总量的大头已变成了基建、市政和住宅类的融资。没能释放全部市镇土地的基建市政住宅的融资,把所有居民卷进来的,自然就是半现代半传统社会。瞅瞅那些实行了所谓“资本主义”但一直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地区,几乎莫不如此。

 

这些资产的不断折旧更新和新人老人换手,所能带来的现金流,仍大概能撑住系统运行。这时人口结构就比较重要了。记得以前说过,资产无人接盘的痛苦,不是科技进步能缓解的。

 

当然科技进步也重要,如果不断有企业家猜准人们的新欲望(欲望总是没边儿的)、投资发明新玩意儿(能上网的电话,牛啊),就会带来新的债权流量。但给富国几亿人的手机屏换成4K屏或油车换电动车,所能带来的债权增量(新增投资和就业),比起把几亿穷人卷进来,差太太远了。

 

总的来说还是和发育期没法比。这时增长自然会慢下来,回报率也会低,闲暇和生活品质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成熟期里,生育率高、能不断盖新房子的、发明新玩意儿的地区,就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比如美国就比欧日增长要好。

 

当然最好还是能继续去挖新的“穷人变富”的金矿,可惜这20年来,是穷国们在富国那里找回报,或者说避难。“东亚溢出”。

 

 

*** *** *** ***

 

继续问:某种程度上说,总体要永续增长才不会失衡。要借用未来越来越大的现金流,GDP出现负增长,问题就大了。零增长而实现平衡,要做到这个必须没有摩擦损耗。

 

:这就是物理思维了。流通债权生态里的数字就是无损耗的。

 

贷款人付给银行的利息数字,会变成银行付给存款人的利息数字、水电房租数字、员工薪酬股东分红数字、税收数字。相关人拿到也都是会花的。

 

只有借贷和偿还会改变,中间转移并没有损耗。

 

继续问:那比如企业经营失败,利润和现金流是负的,怎么算?

 

:那是因为供应商、员工高管、房东和税局拿走的,比客户给的多啊。但这些拿走,也都是数字转移。总量还是不变。

 

 

提问者:零摩擦,无损耗,这个概念确实不同于物理学,打开了思维,👍。物理学里的物质和能量也不会增加和消失,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转移到其他地方。

 

:对于债权生态里每个组织,自然都是高损耗的。但物理和生物所消耗的能量就不可再用了,变成了热量和二氧化碳什么的。而债权每个环节分流掉的,新的持债人都可以接着用。

 

想起对谈录里提到这么一段:

 

“用生态学和社会生态学的语言说,持续的能量流的产物是特定的生物种类,持续的粮食流的产物是特定的群体和组织,层级之间转移能量的消耗率很高,这些都很容易理解。唯独持续的现金(债权)流量……在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里找不到对应的,很反直觉,需要反复练习并熟记于心。”

 

 

*** *** *** ***

 

 

提问:股东赚的钱来自于哪里?总债权量不增时,是不是投资也没啥好做的了?

 

:和上一个问题类似。优秀企业赚到的钱并不是囤起来消失了,而是会分给员工和股东花掉,买房买车买别野,流入社会,然后再赚回来。对谈录里有提到,一边是消费欲望,一边是成功欲望,中间是记账和奖惩网络。

 

反面也批评过,为什么那些成套援建的大多维系不下去。你去投资了100亿,没把买地雇工的“钱”撒出去,形成产能后,从哪儿把“钱”挣回来?援建后安排的经理,通常也未经股东或债权人关乎切身利益的仔细挑选,会变成啥样的?

 

去援助和去投资,只重视有形资产,不重视扶育出当地的流通债权生态和筛选规则,后来搞得一地鸡毛乃至被没收,太多了。

 

 

*** *** *** ***

 

提问:达里奥有本书提过,后发国家引入外部债权时确实会带来增长,但外部都是要回报和撤资的,那时很容易出问题。

 

:这是假定,引入外部债权时当地的债权生态没能同等发育,包括本土的银行家企业家、有效基建和产能,还有贷款债券和股票池子的种类和规模。如果是同等发育了,那撤走或者外部冲击时,股市债市和汇率跌几个点十几个点就扛过去了。那些生态发育完整而且互联互通的就基本这样嘛。

 

出问题的大都是有人卡着管道定向截流。权力玩家们借钱买支持率,或者装到裙带兜里。指望那些国企和公务员或者裙带们挣钱还债,可就是做梦了。他们还要接着要指责境外资本,用来背锅呢。

 

另外我很不推荐那些只讲数字图表、不讲什么生态位上呆着什么动物采取什么策略的;也很不推荐那些把金本位时期和里甘-沃尔克节点之后的曲线连在一起的。

 

 

*** *** *** ***

 

提问:如果大搞棚改和基建,这样发出来的钱也不行吧?会不会通胀?

 

:未必,要看落在谁手里,用来干什么。假如很多拆迁户、包工头和规划审批官员的钱,就是不花呢?想想日本当年在泡沫期间卖了住房和土地、拿到大笔存款的人,不想花或者没地儿花。

 

发“钱”就会通胀,是弗里德曼对此前某些阶段的研究结论,晚年碰到各种新情况后,他也承认搞不懂货币。但总有些人把一些经济学的因果发现,当作贯通古今的物理学来崇拜。可恶。虽然在观念市场里,兜售成万能灵药更有利于抢到话语权份额,也更多人容易信。

 

还是被社会生态学收编了好,发现那时的因果能帮助理解那种生态。至于是否适用于当下的社会生态,得先做些结构性的对照,看看经济、权力和观念场域里的关键玩家们和底层玩法,有没有重大改变。

 

日本的银行坏账,按理说应该银行重组(不能关停,否则社会就散架了),股东承担坏账(谁叫你们瞎放的),大额和机构储户也自动按比例减记(最初的存款保险和监管设置也是金本位和大萧条产物)。

 

但现在的权力结构下很难这么做。估计只能等未来某天,权力场域里塞满了金融家投资机构和保险公司后,才有可能(你惹的窟窿想让我们大家背,去死吧你)。

 

正常办法是鼓励人们把钱花掉和投资。让这些人占有了大量财富份额,本来就有问题(通常是没能放松土地供给,也没能以土地用途变更时的配套费和房产税约束搭便车暴富的份额),但假如能鼓励他们建大宅子多雇人多交税、多生娃享受人生、多赞助社区活动(大房子再翻一倍的享受,不如邻里的尊敬好感和对后代的照顾),钱流动起来,也还是能把市场生态和信心再次恢复的。

 

但假如国土交通厅那些东大毕业生们和市镇长官们,觉得这样会损及自己的圈子的边界和面子,出手拦阻,有钱怎么样那也得住小房子开小车,也得以吏为师,也低于“士”一等,那就没办法了。摁死钱流,工商业组织和岗位就是没法活,就是会卷。你有管天管地,我有不婚不育。

 

看辜朝明的《大衰退》和白川方明的《动荡时代》,其实拿这些也没办法,我没细分辨是他们没意识到,还是觉得完全没可行性就不必多谈。

 

其他社会类分析,说到民族性和文化等的,会有些助益和启发,但权重不像各自兜售的那么高。大致上,观念适应权力和现金流而演变的时候多,主导演变的时候少。

 

 

*** *** *** ***

 

提问:你写的那些长篇过于自言自语,也不怎么提到其他观点和书籍,周围没啥人能用它来交流,这样不好传播也没法对现实有啥影响吧?想想可以怎么协作和扩散吧

 

:(当时答的比较乱,基本是后补的)

 

这确实是一大弱项,等做完生态模式、重要节点和认知模块等切割,以后会好朝这个方向调整。能让周围有人可以用来交流(并替换掉频繁冒出来的声音和词语)最重要,否则就跟高中学的那些电磁方程和化学分子式差不多,有点意思有点道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今天讨论的大致是在模块01和模块05范围内。这两个模块相关的,我能有印象的觉得还值得一说的,知名学者或书籍,或关键历史节点的场景重现,大概有三四十本。惊动朋友们开讲的话,大概再能补充或替换掉十几本。

 

 

不过,怎么对其中的知识和观点筛选排序组织起来,就很头大了。

 

债5000年那位人类学家嘲讽“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让我联想到清泷信宏),可也从头到尾批评债怎么压榨人、该怎么废除它。

 

MMT嘲讽货币数量论,可又信奉货币是主权发行的;

 

写《债务与魔鬼》的那位英国金融服务局前主席,反复批评经济学家们不理解货币就是债活在梦中,也点出现代社会里城市规划和土地管制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不低于银行,可开出药方还是脱不开他的圈子;

 

还有拉詹的断层线,分析了东亚溢出和房贷催生等扭曲的因果链,然而也把很多现象当作因果……

 

这就是对谈录2里提到的,缺一个通用的底层,也是我觉得很有必要的模块6。想好了模块6该怎么逐步搭之后,再一本本挑出来拆,一边讨论一边摆。

 

至于对现实的影响…我没那野心去和学界争辨或观念场子里扬名立万,只观察琢磨他们圈子的观念演化过程。想想弗里德曼那么聪明那么雄辩,还有教职、基金会和电视媒体支撑,冲击萨缪尔森那套体系时还是力不从心。

 

即使滞胀和苏东解体,也没影响萨巫师那套范式,和那么多吃这碗饭的人继续吃啊。有教职(现金流),就有人跟。

 

想起普朗克调侃过,科学进步靠葬礼。知识进化的主场会在企业界和投资界,一波收紧洗掉一波人。设定2100对话,主要是方便假定已经几波葬礼过去了。

 

但也确实非常有必要交流,这样才能有反馈有修正有提升。也方便参考着目标读者的心智模型,整理后面的模块05和06。

入坑指引请搜索前文2100对谈录1和2100对谈录2

全部讨论

新博滚雪球2022-07-02 11:29

提问:如果大搞棚改和基建,这样发出来的钱也不行吧?会不会通胀?
答:未必,要看落在谁手里,用来干什么。假如很多拆迁户、包工头和规划审批官员的钱,就是不花呢?想想日本当年在泡沫期间卖了住房和土地、拿到大笔存款的人,不想花或者没地儿花

这回答确实开脑洞

股海晓余2022-06-28 19:20

我也看不懂啊只能打酱油

眼睛雪亮的群众2022-06-28 14:20

闭关几年了,甚念。

竹叶青38442022-06-28 14:14

估计小蜜薯看不懂。所以山还是不山有点犹豫啊。

请尝尝别的名字2022-06-28 14:02

闭关好久了

捉鱼摸虾农村人2022-06-28 14:00

学大现在这么冷门了?
让我连抢沙发板凳

捉鱼摸虾农村人2022-06-28 14:00

没人评论?我是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