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30亿做数字化转型,城商行获得了什么?|有观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有点数·数字经济工作室原创

作 者 | 有 锋

2022年,“城商行一哥”易主,北京银行营收、利润均被江苏银行超过;2023年,宁波银行后来居上,在扣非净利润上实现对“前一哥”的超越。

这只是城商行激烈竞争的一个侧影。

各地城商行风起云涌、你追我赶,但实际上,全国125家城商行加起来,资产规模只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重的13.15%。截至2022年末,城商行总资产规模49.89万亿元,几乎与“宇宙行工商银行(2023年44.7万亿)一个的体量近似。

头部大行的先发优势愈加难以追赶,加之业务相似、服务同质,自营理财业务受限,城商行整体规模有限的背景下,尤其对于中小城商行来说,内卷只能愈演愈烈。

数字金融风起云涌的当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城商行的重大命题。但数字化究竟是城商行逃开内卷的增长法宝,还是成为了内卷的新战场?

01、数字化转型的“面子”和“里子”

从1995年第一家城市合作银行诞生,便标志着城商行的前身城市信用社开始向城市合作银行转制,1998年,中央银行与国家工商总局联名发文,表示城市合作银行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

过去的城商行,主要运营模式基本集中在存贷款、支付结算、产品销售等传统银行业务上,同时极度依赖线下实体网点来进行相关服务。

如今,在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背景下,银行的市场、运营模式、业务类型、产品种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服务如存贷款、汇款和理财等本质上已经被划入低频需求,而线上的财经信息获取、本地生活及消费优惠信息收集等已然成为新的刚需。

那么,从线下到线上,城商行都做了什么?

首先是获客方式。传统银行线下实体网点近年来访客数量持续下降,却面临极高的人力和管理成本,各大银行线下网点的缩减幅度显著增长。由此,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便成了城商行引流的“香饽饽”。

目前125家城商行全部都已注册微信公众号,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的入驻率皆为100%。全部城商行当前拥有公众号合计430个,每个入驻机构平均拥有账号3个。

虽有账号,但城商行间公众号发文更新频率各异,流量表现也不一样。以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宁波银行为例,约每周更新一次,每次4-6条;此次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的临商银行,公众号更新频率不定,平均约2个月才更新一次。其最核心的功能还是服务栏内的各项功能。

除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也深受各大机构的青睐。但是城商行相较于一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线上运营的模式相对单一,大多发布内容局限于客户福利、银行相关公告等,而缺少个性化的推送内容,例如投资者教育、不同人群的财富管理方案等。

曾有某大型城商行银行的职员向“有点数”透露,需要让身边的朋友点赞关注官方视频号的内容,也需要让客户在办理业务的时候关注视频号,总行会下指标给支行,支行再下发给员工,如果指标没达到就会影响考核。

用户感受最为深刻的公众号、视频号、App,这些都是城商行数字化转型的“表”,核心在于追求流量,推广产品、提高口碑。如果论及数字转型的“里子”,核心系统升级才是关键。

如今,很多城商行开始重构核心银行系统,采用更加灵活和模块化的架构,以支持更快的产品开发和更高效的运营。金融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已经是许多城商行的关键目标之一,不仅通过外部引进数字化人才,还在内部通过轮岗、开展内部竞赛等多元化途径来培养金融科技人才。

此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客户画像分析、风险控制和营销推荐,提升客户服务的个性化水平也是城商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做法。与此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

一位在某大厂工作的数据分析师向“有点数”透露,近期城商行方面抛出的橄榄枝明显增多。也有城商行员工表示,近期疯狂招人研发各类系统。

从资源投入来看,城商行在资金、人才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公开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城商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占比约在营业收入的3个百分点左右,且每年都有同比增长趋势。

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以北京银行为例,2023年营收667.11亿元,2023年,北京银行信息科技投入30.02亿元,占营收的4.5%,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该行信息科技员工977人,占总员工比为5.02%。

02、手机银行客户量全国第二,但业绩还在下滑

尽管各家城商行都积极加入数字化转型赛道,但是根据机构的资金能力、人员配置等综合实力来看,线上运营的结果参差不齐。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度大部分城商行的月活用户都在200万以下,只有宁波银行中原银行等少数几家头部城商行的月活能达到500万以上,城商行的数字化转型仍任重而道远。

月活好和业绩好能划等号吗?对于这些城商行来说,数字化是否带来了业务增量?

以近年发展势头迅猛的宁波银行为例。2023年报数据显示,宁波银行 APP 个人用户数已达 1003 万,较上年末增长 36%,企业用户数 27.1 万,较上年末增长 32% 。

与此同时,Wind数据显示,宁波银行在2023年度上半年实现手续费净收入35.90亿元,是所有城商行中的Top1,同比增长1.3%,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为11.17%。

今年一季度,中原银行的手机银行客户达到1403万户,位列全国城商行第二;公私联动成效显现,一季度授信户代发覆盖率升至21%。

但不似宁波银行突飞猛进,中原银行仍面临着业绩下滑、不良贷款率上升、股价沦为仙股等多重挑战。其《2024年度财务预算报告》显示,效益指标上,预计2024年集团净利润实现25.87亿元,比2023年的净利润32.06亿元,下调约19.31%;

中原银行2023年财报内容)

由此可见,一定程度上,数字化能够给城商行带来转型的契机,但也绝非其增长的唯一秘诀。为何所有城商行还要坚定不移地加大投入,进行数字化?

不可否认的是外部环境,当前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便捷、快速的数字金融服务,市场趋势迫使城商行进行数字化转型来满足客户需求。

关键在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如提供创新试点、税收优惠等措施,也为城商行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激励。

从城商行自身发展需要来看,数字化转型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金融科技的持续进步,如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城商行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推动了服务模式的变革。

如今,城商行早已告别“纸上谈兵”,数据已经成为银行业的重要资产,未来城商行也能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来驱动业务决策和增长。数据的价值,或许比想象的更高。

03、如何缩短流量变现之路?

观察当前趋势,我们可以看到,线上的流量正日益向那些表现卓越的头部城市商业银行聚集。这些银行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成功吸引了大量关注者。领先的城商行账号不仅在内容创作上占据优势,而且已经开始探索如何将这些流量转化为实际的业务价值,开拓出一条从线上关注到线下业务的转化之路。

根据有点数观察,多数城商行都会采取一些流量转化策略,可以总结为几类:

首先是精准营销。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识别用户需求和偏好。核心目的在于提高用户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提高转化率。

其二,个性化服务,即提供与金融产品紧密相关的增值服务,如市场分析、投资建议、财经新闻等;结合用户日常生活需求,提供生活优惠、积分兑换等增值服务,以增加用户对城商行服务的依赖和粘性。

除了提高用户粘性,个性化服务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第三方平台和商家建立合作关系,拓宽服务渠道,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选项。也能通过合作伙伴的资源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潜在用户,实现流量的快速转化。

加强网络社区建设、优化用户体验、加强网络安全措施,这些已经是泛泛而谈。真正给用户提供最便捷、精准的服务,或许才是城商行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

说到底,城商行的数字化转型和流量转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取决于城商行的数字化成熟度、市场策略的有效性、用户行为和偏好的变化等。目前来看,要缩短流量到业务增量之间的距离,还需要城商行不断地测试、学习和优化。

——The End——

有点数信息合作站: | 洛杉矶 | 巴黎 | 曼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