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和中国建材 2020/06/03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2喜欢:2

刚开始听说中国建材,我的第一感觉是央企,是依靠国家资源,背靠大树的企业,是那种机制不活,竞争力不强的企业。

后来,读了宋志平的书《笃行致远》和《经营心得》,对中国建材的成长和中国水泥行业格局有了更深的认识。

宋志平,1979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新型建筑材料实验厂工作。1993年,正值国企下岗潮,建材厂濒临破产,宋志平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厂长。

宋志平重视市场,规范企业管理,企业经营蒸蒸日上。1997年,北新建材获得上市指标,在深交所上市。中国股市就是为国企脱困提供融资渠道而开办的,宋志平抓住了这次难得机会。

2002年,国务院任命宋志平为中国新型建材集团总经理,这个集团公司上北新建材的上级公司,但是这个集团公司除了北新建材优质资产外,其他没有什么拿出手的资产,还负债累累。宋志平成为国务院任命的央企领导,企业帽子很大,却没有什么有实力。

这个时候,宋志平展现了非凡的战略眼光,没有被眼前困境所惑。他认为,作为建材行业的央企,必须要进入水泥这个最大的建材市场,而此时建材集团几乎没有水泥业务,宋志平对水泥也一无所知。

宋志平说,“做企业不怕没有资源,就怕没有目标。今天,社会的各种资源要素极大丰富,资源已不构成企业发展的首要矛盾。”

目标既定,宋志平踏上组建中国水泥帝国的征途。

2006年,中国建材将下属的A股上市公司和一点点水泥业务整体打包,成功在香港上市。

中国建材水泥扩张的第一场硬仗在徐州打响,对手是海螺集团。海螺集团的郭文叁在中国水泥行业神一般人物,硬生生地将安徽宁国水泥厂发展成中国的水泥霸主。宋志平和郭文叁在徐州水泥市场展开遭遇战,对中国建材来说,徐州是势在必得,事关生死。如果双方都不让步,最终结局是产能严重过剩,双方都会在长期亏损的泥潭中挣扎。双方展开谈判,最终郭文叁忍痛放弃,将徐州海螺卖给中国建材,海螺撤出徐州。这样中国建材拥有了第一条万吨水泥生产线。

2007年,宋志平对南方6省1市的水泥行业进行重组,成立南方水泥。宋志平厉害的地方在于,中国建材在南方没有一吨水泥,却整合了上亿吨的水泥产能。当时的南方水泥市场,多家企业群龙无首,恶性竞争,市场混乱。宋志平抓住这个机会,将几个大的主导企业老板约在一起,搞了一个“汪庄会谈”,成功说服这些老板们投奔到中国建材大旗下。

宋志平开出的条件是,中国建材收购控股这些水泥企业,老板们保留小部分股份,老板们转换为职业经理人继续管理这些企业。这种收购运作方式和巴菲特非常类似。如今南方水泥一年的营业利润超过100亿,是中国建材最挣钱的下属企业。

2008年,中国建材成立北方水泥,对东北三省的水泥企业展开重组。东北严重产能过剩,加上当地经济发展缓慢,至今北方水泥还处于亏损泥潭中。

2011年,中国建材成立西南水泥。对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三省一市的水泥企业进行联合重组。仅用了2年多时间就形成了1.2亿吨的水泥,与南方水泥相当。

2016年,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中材集团合并重组,组建成现在的中国建材

中国建材十几年来对水泥行业的重组,势如破竹,改变了水泥行业的竞争格局,也成就了中国建材——中国水泥之王的地位。


$中国建材(03323)$

全部讨论

托福点邓2020-06-30 09:12

$东方雨虹(SZ002271)$ $北新建材(SZ000786)$ 其实北新要走的路,老领导已经都走过了。对于没有上市,已经失去发展可能的各地防水诸侯,卖给北新是最好的选择。同样的例子,当初聚众传媒也做过相同的事情。

看你们吹票2020-06-03 20:29

看来明天大阴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