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名长、赵枫和何帅在闭门会议上都说了些什么?(2)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12.12日18:00-21:00 固收汇联合猫头鹰基金研究院举行了对话权益大咖第一期闭门会议,中欧基金曹名长、兴聚投资赵枫和交银基金何帅与主持人矫健畅谈了投资方法、研究心得、策略和对未来的展望。

在昨日文章中,三位大咖畅谈了对2018年的回顾和对2019年权益投资环境的展望。今日,我们将就价值投资的本质等问题与曹名长、赵枫和何帅三位权益大咖进行继续的探讨。

那么,价值投资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样的投资不会做?价格如何反应价值?如何定价?大咖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有些什么样的不同呢?不同行业有什么区别呢?他们又举出了那些非常精彩的例子呢?

请听大咖们娓娓道来。

矫健:问一个简单但值得深思的问题,价值投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曹名长:最朴素的回答,价值投资的本质就是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最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为什么很多人不这么做呢?我认为是因为前提被忽略了,很多人没有在同一个频道上说话,理念不一样。

理念必须澄清,就是怎么看待投资标的的问题,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标的到底有没有价值。价值投资者认为标的是有价值的,而博弈和交易者认为股票就是一个筹码,跟有否价值没有关系。

价值投资并不是排斥高抛低吸,核心区别是观念问题。有价值理念以后,才是具体怎么做的问题。很多同行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比如,当谈及一个标的的时候,有人就提到“它这一段时间没有机会”,而我却认为它是有价值的啊,可能这就是博弈的成分和价值投资的区别。

赵枫:在我眼中,只有价值不价值,没有成长和价值的分类。成长的方法本身也是价值投资。

我们就是教科书的理念,分析企业竞争壁垒,并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贴现。价值陷阱的出现是因为竞争壁垒失去了,未来难以持续创造现金流。

我也曾经考虑过价值投资是否很拥挤,但并不会,因为价值投资是反人性的。市场悲观的时候价值投资者知道某个标的是值钱的,而市场乐观的时候价值投资者要知道某个标的不值这个钱。道理很简单,无论成长还是价值就是看未来若干年能够有多少现金流。

考虑是否值得投资没有捷径,就是要看的更仔细些,对行业的理解比别人想的更多些、更长远些。考虑一个公司,到底什么东西是它的核心竞争力,而不考虑跟价值没关的东西,我认为其它都是噪音。我也不会考虑减持和增持的问题,这不是价值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何帅:因为这个活动是固收汇联合组织的,我就从固定收益投资引申来谈。我认为债券和股票是一个东西。例如,债券一年10元利息,交易价格50元,年20%利息的收益率,如果你认可这个回报,这就是个价值投资。但如果你认为因为经济变好,风险补偿变小,信用利差缩窄,或者经济不好要降息,冲这个去就不是价值投资。我并不是因为了解或者确定债券的利息,而是想要通过判断50元的债券的交易价格上涨而受益,则可能不是价值投资。(猫头鹰按:主要从是否博弈波动、押注信息来理解,而不是是否判断经济的角度来理解)

股票的交易价格是否能满足你的期望回报,这么考虑就是价值投资,如果指望波动来获得收益率就不是价值投资。但不一样的是,股票获得回报的方式可能是通过价格回归的方式。

上市公司的增长和下滑,不像债券是固定的,要想清楚未来能持续创造多少价值。如果贴现回来是50元,交易价格是30元,年30%回报率,这样的投资就是价值投资。上市公司每年在创造价值就跟债券的利息一样,是期望回报的概念。

矫健:价值投资是逆人性的,不论成长还是价值风格,找的都是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能否谈一下什么样的投资你们不会去做?

何帅:第一点,就是不懂的行业和公司不投。2017年市场风格明显,就是偏A50的这块。但是,我对成长类小市值公司比较熟悉,对大蓝筹公司研究不深。因此在大蓝筹上涨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投资这些公司。主要是感觉自己在深度上很难在这些公司的投资和研究上超越市场。

第二点,就是价格远高于价值的投资不做。比如,一些5G标的,我们做了研究,很多公司就算是整个5G投资周期算饱满,也不便宜,有的2021年也有20多倍。这时候股价是情绪波动造成的波动,就不会投。

赵枫:这两点也是我们秉承的理念。研究方法上我们很多公司是不研究的。行业和公司都有可研究的部分和不可研究的部分。有竞争壁垒的行业才值得研究,长期来看只有时间是稀缺的。如果行业和公司不可能建立竞争壁垒,研究就是浪费时间,在这方面投资没有意义。

举个例子,最近在看的新能源电池行业,卖方一直推荐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公司,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负极材料,但我们理解只有某某时代是值得研究的,其他研究价值不大,因为几乎所有壁垒和技术都是来自于电池厂的,所有指标都是电池厂制定开发的,其他环节能做的非常少,因此附加值不高,天生难以获得定价能力和竞争壁垒,至少这个阶段研究价值不大。当然我们的理解可能是错的。

曹名长:不熟悉、能力圈以外的不会投资。但我有一点不一样,这里我希望解释一下我的看法。

我还是区分成长和价值风格的,我觉得严格意义上的价值风格是低估值风格。价值投资本身包括两个要素,就是价值和价格。而价值可能更多由成长性来决定的,低估值则主要从价格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也导致了我不碰的股票,跟成长风格相对不一样。有些成长风格看起来不怎么样的东西,如果估值特别低,我当然会投。而有些特别好但特别贵的,我则不会碰。投资方法上,没有孰优孰劣,但必须有所取舍。我们的风格可能会错过牛股。

但是,我们理解的贵,并不是单独看一个指标,是所有指标,如PB\PE\PS等等都很高。如果只有一个指标高,有可能是暂时的,但所有指标都高,我一般不会考虑买入。

低估值的缺点是,容易陷入价值陷阱,而且从低估值入手容易放弃成长好的公司。

矫健:有的关注价格,有的关注价值,但总要从市场上通过价格反映价值的过程中获得收益。下面一个问题,买入一个标的,定价到底怎么定?即使定价是准的,市场到底在什么时候、什么阶段能够真的反映价值?

曹名长:之所以低估值风格容易错过好公司,一个出发点就在于定价确实太难。我觉得一些成熟稳定的公司,盈利现金流比较稳定,定价相对越容易,成长越好,对我来说,越难以定价。

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如果每天都在想把公司和行业的把握的更好些,可能定价比低估值风格准确些,比只看稳定的公司表现可能更好些。但是,从现金流折现模型看,未来的参数不论是阶段性的参数还是永续参数稍微调一下,价值变化非常大。

我的投资相对简单,更愿意找相对稳定些的品种。成长股当然也考虑,但是因为定价难,价格上折扣要多些才会买,折扣很少的时候,因为本身定价就难,则安全边际不足。但是,当一个有竞争力的成长型公司跟稳定的公司定价差不多时,我就买成长型公司,因为成长性,当然定价要高啊。

价格反映价值的过程,是时机的问题,非常难判断。这就解释了我为什么分散。分散投资,很大程度就是要避免集中的问题,如果非常集中,标的一直没有反应价值怎么办?因此,我的风格就是低估值+分散。

非要说反应价值的过程,可能是宏观和景气变化、产业变化等因素,需要考虑自上而下的问题,不是纯粹自下而上的问题。特别对于低估值来说,我的看法是即使是从自上而下角度分析,未来一段时间不会反应,但是足够的安全边际,我仍旧会买。若宏观条件允许,这个反应就快一些,不允许就慢一些。真正反应要预测宏观变化更难一些,而是有些宏观的基础了,就是有些标的已经开始反映了,就容易判断些。

举个例子,今年我赚钱比较多的某某农业,是个低端白酒股,从大环境看白酒龙头都起来了,自下而上都起来了,而它是低端龙头,是否会反映?要思考为何龙头白酒2017年以来估值从十几倍涨到动态三十倍,而代表低端白酒的某某农业没有涨,因此,这从上而下很好的解释了它今年的上涨。但是,我只是这个时候加了些仓位,而不是在这个时候才买入,这个股票我其实也等了很久。

很难想象买一个东西马上涨,这不现实,也不应该追求这个,等待时间短一点当然更好,但价值投资需要耐心,这就是艰难之处。想了很多,在一个阶段,就是没有反应,甚至相反方向反应,也很正常。

赵枫:曹总讲了绝对价值的投资方法,我们也会采用,绝对价值的公司相对于成长和周期而言,容易判断一些。

例如,曾经买入的港股国有汽车龙头某某集团,500亿港币市值,我们算了下,随便怎么都值500亿港币,账上300亿净现金,年利润50亿,自由现金流由于折旧的原因肯定不止50亿,怎么算都值这个钱。另一个层面,,全国年销售量2800万辆汽车,龙头市场占有率低,某某集团仅150万辆,最高占有率的另一个汽车集团只有600万辆。只要想清楚汽车行业一直不增长,仅仅替换需求也有2000万辆,行业只剩下几家公司,某某集团能占一席之地,大概率不会倒闭,就是把最大的风险都考虑清楚了。

我特别喜欢下跌的时候,因为龙头公司变得便宜,同时也是垃圾公司、尾部公司被市场清出去的时候。

第二个例子,就是当时,某某机场因为新机场的原因股价被砸下来,我们买的时候不到300亿港币,自由现金流(考虑折旧下降)每年60-80亿之间,5年铁定回本。除非管理层乱搞,肯定值这个钱,我们很难想象5年后如此大型的一线城市机场就不存在了,这种机会比较容易判断。

成长股的判断确实很难,再举个例子,就是某某检测。这个公司我自己跟踪了7-8年,公司跟踪2年才下决定买入。一个成长型公司,一定要对未来现金流有判断,才敢投资,3-5年大概率有胜率才敢投资,这需要的研究必须细致。研究,最终是对竞争壁垒和商业模式的理解,不理解的话,所有预测都是不可靠的。没有竞争壁垒的公司,很难想象能够准确预测3年以后能够盈利。对商业格局,对维持竞争壁垒需要付出的成本和壁垒的强度,需要有非常深入的思考。我们买入的时候这个公司一年不到1亿利润,60亿市值,因为轻资产,pb也不低,敢下手买,肯定是非常慎重的考虑。

成长股投资,很难说有很高的安全边际,因为价值确实很难评估,因此也需要相对的分散。判断的勇气和信心就是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对竞争壁垒的判断,否则所有东西都是错的。

周期股本身很好判断,但是等待的时间不好判断。刚才矫健说我买了不少化工股,我确实在化工股上赚了钱,但其实只买过一只股票,就是某某化学。买入的时候,即使是按照全行业亏损的mdi的价格,它也就是13倍市盈率。难以想象一个在壁垒非常高的行业,这么优秀的公司,在景气低谷只给了13倍的估值,当时市值只有300亿。价格反应价值的时点很难说,只能通过组合来分散风险。现在某某化学算上收购的公司的话,也就900亿市值,又便宜了,300亿时候100万吨不到的产量,现在200万吨,叠加新的产品出来,市值也就是当时3倍不到,长期看市值又回归了,当然,什么时候涨不知道。例如,mdi会否再次跌破成本线?但肯定也是到了低估阶段。

周期品投资也要对长期管理能力,竞争壁垒有足够的信心,信心如果存在,就是考验耐心的问题。可能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最终收益水平跟投资成长和消费品是接近的。

何帅:定价问题是比较简单。再举一个债券的例子,未来10年每年10元利息的债券,你愿意花多少钱买就是你的定价,当然这个定价是交易出的价格,低于你的心里价位就可以买。这个定价取决于你想获得多少收益率。到底是80以下买呢?还是100以下买?取决于你想要获得多少收益率,想要更高收益率就定在80元。当然什么都在变化,无风险收益率也在变化,这一点是难的方面,但更大的难点,对于权益而言,是你怎么就能确定每年有十块钱?

例如,在跌到一个位置,全市场恐慌,盈利20%下滑,或者产品价格还在下降阶段,明年看不到希望,敢不敢再看十年?你敢不敢基于10年的判断做出预测,核心是能力圈和行业的理解。如果你的理解深刻,知道未来十年平均eps为10元,并确定这个预测没有问题,而市场认为是2-3元,你就可以赚这个钱。如果是这样,你的收益可能是非常高的。成长股更加难,因为成长股变化快,只是回过头看似简单。

例如,某某眼科低点的时候70-80亿市值,而今年利润10个亿,那你回头看7倍的某某眼科能不能投?要判断能不能投很简单,关键是你能否判断出今年能有10个亿,当然你能判断今年能有5个亿也行,也可以看到25倍的估值水平,空间也有一倍。核心是你是否能做出这个判断,想清楚才能做成长的投资,预期收益率高,风险也高。核心是有好的能力圈判断,成长的能力圈要求更高。

猫头鹰团队注:本篇是本次闭门会议交流的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价值投资的本质、价值投资如何实现、如何定价?不同风格的着重点是什么?以及不同行业的视角有何差异等问题。三位权益大咖的后续讨论请静等:曹名长、赵枫和何帅在闭门会议上都说了些什么?(3)

相关链接文章:

曹名长、赵枫和何帅在闭门会议上都说了些什么?(1)

基金经理新锐之何帅

中国最有价值的权益基金经理系列~曹名长

声明

猫头鹰组合投资是最懂基金经理的FOF投资团队。团队主要成员,彭莉博士有12年公募基金从业经验,具有资深的FOF和MOM的产品、渠道和投资实盘经验;矫健先生有3年卖方研究、8年的公募私募基金研究和投资经验;蓝海博士是海外人工智能专家,具有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处理能力。

猫头鹰基金研究院基于客观数据分析,结合详尽的沟通,力争对所评价基金经理的能力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但仍旧难免有不足之处。

本报告仅为投资研究之目的,不得用于投资咨询的意见或建议,报告观点仅做参考。投资者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均应保持独立判断,并自行承担相关风险。

对话部分由猫头鹰基金研究院整理,未经嘉宾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