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成绩尚不足喜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如果不解决创新的根源问题,中国制造就谈不上弯道超车,走向世界。

文 | 张兴军

“弯道超车”这四个字是大多数被采访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愿意引用的,尤其是当下处于风口的互联网企业和新兴制造企业。近年来,引入互联网思维的新兴制造领域发展得风生水起,一度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制造复兴的希望。用国产手机和国产电视,推崇国产品牌,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国产品牌也的确“争气”,硬生生地从曾经的大品牌手上,以此消彼长的方式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市场份额。业界也因此断言中国制造的春天就要来了。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以当下最火的手机市场为例,华为、小米、酷派、vivo的出货量加起来比苹果和三星总和还要多,可是为什么后者却拿走了这个行业90%以上的利润?国产品牌发展得如此迅猛,为何产能和销量却要受制于人?沿着这些问题顺藤摸瓜,也就会明白为何那么多手机和电视制造企业存在的隐性困境和挑战,就会明白缘何这些领域“卖飞机的不如卖零件的”,“卖面包的不如卖面粉的”,这既是中国制造的一个悖论,也是阻挡中国制造继续前行的绊脚石。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大多数的国产手机制造商的营销噱头中,都以使用了美国高通最新款的处理器,索尼的摄像头,韩国三星、LG或日本JDI的屏幕为傲,并且这也是吸引用户的最核心的要点。(参见本期封面文章《国产手机之惑》)。然后,很多厂商再凑数式地添加上自我标榜的黑科技,卖一个仅仅能够覆盖软硬件成本的价格,来获取对性价比的用户,这已经成为手机、电视机为代表的大多数厂商的通行战略。

厂商们所引以为傲的创新与产品的本质,如果只是凭借价格战、营销战而带来的量的蜕变,那对于行业亦或是国家层面的整体创新,并无多大意义。不找到中国制造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及其原因,中国制造未来的道路将越发难走。

苹果和三星引领了那么多年,中国企业也追赶了那么多年,为何彼此之间的差距仍然巨大?关键,还是核心创新要素的制衡上。事实上,我们并不否认,如华为、小米这样的引领者已经开始涉猎自主芯片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华星光电、京东方等本土供应链企业也在筹谋在高端面板、屏幕市场上布局。但也要承认,我们和欧美日韩的领军企业之间,尚存不小的差距。

在新兴制造领域,尤其是供应链中的核心元气组件的研发与创新上,中国企业至少还需要五到十年的筹谋、布局和钻研。如果不解决创新的根源问题,中国制造就谈不上弯道超车和走向世界。

(作者系《中国经济信息》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