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产品的坎坷上市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杂志




       且不论结果如何,一波三折的背后是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关于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审批制”之困。

  6月15日,平安银行发起的上交所首支ABS产品(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启动发行。资料显示,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总规模为26.31亿元,由华能贵诚信托担任发行人和受托机构,由国泰君安证券担任主承销商。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时间较短,规模较小。截至2013年年末,规模大约为320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仅为0.02%,占同期债券总存量的比重仅为0.10%。银行间市场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占比接近90%。上交所称,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正式登陆上交所市场以及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取得重大进展。

  登陆上交所意义重大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当前盘活银行信贷存量、将盘活资金向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去年8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试点工作。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银行资金周转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这是决策层首次公开明确,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九个多月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终于登陆上交所。有媒体称,平安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结算方面可圈可点。在交易结算机制上,平安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登记、托管和结算,搭建了我国债券市场全新的市场组织模式。

  市场普遍认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登记托管这一业务模式,有助于发行人和投资者自主选择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交易场所,实现产品的统一登记托管,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是我国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迈出的一大步,有助于加快我国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进程和创新步伐。

  平安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交易和登记结算运行方式的试点,拓宽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渠道,有利于促进扩大试点。与此同时,符合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的各类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均能顺畅、便利地认购和交易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以银行对公贷款为主,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基础资产类别尚不多。平安银行小额消费贷款证券化不仅增加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类别,也为商业银行拓展个人消费业务、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探索出一条新的业务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平安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基础资产选择和发行交易模式上,对后续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具有较强的示范和推广意义,并对我国债券市场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多头监管发行遇波折

  然而,首只亮相上交所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公布后一日就被暂缓。16日,央行紧急叫停了此次发行,原因是该项目没有向央行备案,央行事先对此案不知情。此后又有消息称,央行表示支持平安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并且央行已经致函平安银行,要求其在6月30日之前完成发行。

  央行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鉴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涉及货币政策实施与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与稳定,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应事前报告,这与自主发行并不矛盾。对此,平安银行回应,为创新试点,正向相关主管部门完善备案程序,争取尽快推出。

  有媒体认为,央行担忧的是,未来更多投资者进入交易所债市,此举将改变银行间债市格局,对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这透露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如何发展在监管层面意见并不统一。当然,央行这个担忧不是多虑的。监管部门采取谨慎态度,审慎措施,应该给予充分理解。平安银行应该积极配合央行做好包括手续报备在内的完善工作,特别是资产质量应该严格筛选和把关。

  另外,投资风险也在央行考量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市场还是发展中市场,金融衍生品几乎都由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而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由于刚起步和其复杂性,连机构投资者都很难定义,涉及大量个人投资者的交易所市场能否控制风险,关键在于其对合格投资者的界定。

  业内评价认为,且不论结果如何,一波三折的背后是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关于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审批制”之困。有业内人士称,中国资产证券化存在多头监管困局,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必须理顺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之间的关系,并推动监管立法。

  “中信信托2003年就做了第一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后来因为多头监管的问题一直没有突破,所以一直没有发行上交易所的产品。平安这次是突破尝试,业内都想看平安是如何突破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资产证券化大势所趋

  尽管信贷资产证券化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但推动其发展依然成为市场共识。中国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对经济持续增长将起到重要作用,并将成为中国实体经济越来越重要的另一个资金来源,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由于银行有严格的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规定,银行未来五到十年的主流融资方式之一将是资产证券化”,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发达国家的银行不是持有资产,而是不断转让盘活存量资产。只有如此,才不会受到资产负债率、主体信用等方面的限制。”

  2005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银行间市场试点以来,产品的投资者主要还是银行和银行理财产品,信贷资产的风险仍集中在银行体系,未能有效分散。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到上交所发行交易,可发挥上交所市场投资者多元化的特点,引导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等认购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有利于扩大产品的投资者群体,真正分散银行体系风险。同时,借助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可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交易需求,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

  机构普遍认为,优质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到交易所上市交易,投资者群体更加丰富,既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增加了投资品种,也避免了以往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主要由银行间相互认购和持有的现象,有利于降低银行资本消耗、扩大信贷规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分析人士还指出,通过交易所推进投资者多元化以及对交易对象的规范,有利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交易更透明,更易被金融体系认可。

  一位业内人士称,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大势所趋。需要强调的是,必须确保透明化、阳光化。特别是被证券化信贷资产应该逐笔公开、披露,使得投资者对其安全性和风险点有一个充分完全的了解,以确保投资者权益。

  《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