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平投研思考

学平投研思考

一个在医药产经圈混迹近十年的“老司机”,实地走访过近百家医药、器械类A股上市公司;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医药个股投资体系,欢迎医药股专业投资者关注同名号

他的全部讨论

讨论

日前,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公开表示,2024年我们重点关注三个板块的投资机会。其中之一是人口老龄化与中国药企出海交汇下的医药板块。这应该是目前市场最有共识的板块。
个人认为,中国创新药通过美国FDA的审批,然后在全球近百个认可FDA审批结果的国家快速获批,后面以价效优势在竞争不激烈的...

讨论

据头部美瞳品牌运营商介绍,2025年国内美瞳终端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左右,市面上约90%的产品为代工生产,代工出厂价计100亿元的规模。目前,大陆厂商生产技术普遍是一二代,而台湾地区厂商已经进化到第三代。台湾厂商代工生产占比约58%,韩国厂家占20%左右,大陆厂商仅占15%左右。

讨论

雪崩时,这个市场上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天量垃圾股高价上市,散户还是无脑打新参与击鼓传花。

讨论

微盘股暴跌本质上还是估值太贵了,跌倒现在,也没有资本出来举牌,实控人出来私有化哪家公司。

讨论

这样杀,散户会加速离场的;以后理性程度和投研能力较低的交易对手会少许多,市场会更难做。

讨论

以前5%的总量增长给全部行业的体感都差不多,但目前可能是五个行业增长10%,对冲掉三个行业下降20%来拼出一份5%的总量增长;在此期间不同行业、甚至一个行业里体感差异都是十分显著的。

讨论

大A波动大弹性也大,大涨的时候往往也是一年顶美股三五年。因为都是同一波人在玩,人性在悲观和乐观的两头,表现都是一样的。抓住1-2次就改命了。

讨论

理性程度和投研能力较差的交易对手少了许多,微盘股的炒作摸式没法玩了

讨论

在股市,我们依靠什么长期活下去?
一个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体系,首先是要风险均衡,经受住牛熊市场的考验。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为我们并不是赚一票就走人,而是要在这个市场长期活下去,需要经过多轮牛熊市的考验。
第二,你的体系要有容错能力。容错率是指在某个体系中能减小一些因...

讨论

投资者阅读卖方研究报告的目的,第一是要了解市场正在形成的共识,第二是检查自己买票逻辑是否被主流认知到和认同。而不是听信卖方推的就去买。

讨论

独立评级:君实生物看不到未来
日前,君实生物发布了2023年年报,一堆“恰饭”的自媒体狂吹。公司当然可以做宣传,但不能去收割专业和理性程度稍低的个人投资者去维护股价。
减亏是靠减少研发费用
2023年实现营收15.03亿元,同比增长3.38%;亏损22.83亿元,2022年该数值为23.88亿元,...

讨论

一家伟大的医药公司肯定有一个在全球层面都具有的创新价值,对具体适应症能够改变临床格局的产品。

讨论

第一三共的年k图告诉了什么?
日本的自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经历了长期的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以及通缩的困境。这一时期,日本经济面临了多重结构性问题,包括人口老龄化、债务累积、银行体系问题、以及创新和生产率增长的放缓等。
不过,即便在这样的宏观经济...

讨论

技术驱动公司:诺和诺德不止有减肥药
诺和诺德(Novo Nordisk)是一家总部位于丹麦的全球领先的医药公司,专注于糖尿病治疗领域的药物开发。在美股市场,诺和诺德的股价在过去几年中表现出显著的增长。
**股价上涨历史:**
1. **2018年以来的增长**:
- 自2018年以来,诺和诺德的...

讨论

在美股市场近30年的历史中,一些个股因为多种原因实现了显著的涨幅。虽然具体的涨幅数据可能随时间而变化,但以下是一些在过去几十年中表现突出的公司及其可能的大涨原因:
1. **亚马逊(Amazon, AMZN)**:
- 亚马逊自1997年上市以来,通过不断创新和扩展其业务范围,从在线书店发展成为...

讨论

市场活跃资金主动下沉至小微盘股上,通过收割能力和理性程度都相对偏低的对手盘来赚钱,这本身就是短线缺乏做多能力的信号。

讨论

爱美客2023年财报亮眼:医美还是靓仔
爱美客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896.SZ)发布了2023年全年财务报告,业绩表现强劲,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再次印证了医美市场的蓬勃发展势头。
报告显示,爱美客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达到28.69亿元,同比增长47.99%;归属于上市公...

讨论

大盘放量滞涨,小心一点为好。

讨论

调研中,我不相信坐在家里能发现好公司。

讨论

个人在二级市场的投资的本质是一个自我不断试错,自我不断迭代进化的过程。二级市场波动是反人性的,我们投资人的一生都在跟自己抗争,自己打败自己或者战胜自己。

讨论

体系比暴富更重要
今天早上,我认真复了一下盘,这么多年,我个股盈利最多的还是亿X医药和迈X医疗。做过几波,每次都在底部上到仓位了。也几次买到过快速翻倍的题材股,但每次只敢上5%的仓位,对整体净值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
上面两个挣大钱的票,我跟踪了多年,也去公司实地调研过。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