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完整投资策略的重要性
我该买什么、怎么买才能赚钱?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会到处查资料,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反复思考再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主见。
对具体的投资问题,不是人云亦云,我们有了自己的观点和主见,对下一步该如何投资有了自己的预判。
相较直觉和冲动,预判是思维的更高层次,因而也可能有了更高的胜率。
但是不能将预判直接当策略。
因为预判的实现只有一定的概率,即使是大概率也不等于100%正确。
所以,
直接将预判当策略基本等同于赌博。
举例说。
2021年,中概互联从最高点下跌超过30%,因为一直跟踪中概互联,觉得跌得差不多了,所以一把梭全仓买入。
这就是直接将预判当策略。
而且不少人就是这么干的。
后面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中概互联最大跌幅超过了50%,也就是说,如果在下跌30%的时候一把梭买入,之后还要承受超过30%的跌幅(从0.7跌到0.5以下)。
绝大部分一把梭的投资者根本承受不了,只有大幅亏损忍痛割肉离场了。
而自下跌30%开始以月定投的方式买入中概互联,买入周期为12个月左右,投资中概互联的钱占总投资比例的10-20%。
这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策略。
首先,这是获取下跌过程中一年左右时间的平均成本,虽然不能买到最低价,但是能够买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成本区间。
其次,将投资额控制在总投资额的10-20%,是因为下跌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负面消息,这样的投资比例完全摒弃“赌性”,能解决各种负面消息不断的情况下下得去手继续投资的问题。
而且,如果新能源、人工智能、消费、医药等行业主题基金跌下来都会是不错的投资机会,没必要将所有投资押宝在一个方向上。
投资策略要保证即使预判不对、预判不全对或者预判全错的情况下,都要能够全身而退,不至于伤筋动骨。
当然,我们在这里是讨论成功投资策略的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
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观念很诱人:富贵险中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成功便成仁也是一种活法。
都对,都有人践行,不能强求谁必须接受谁的观点。
可能还会有人说,我只赌一回,赚到第一桶金我再考虑成功投资可以复制和持续的问题。
我不相信赢了大钱的人会离开赌桌。
所以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投资中最危险的事,是用错误的方法赚到了钱》。
一个完整的投资策略,一定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化,要么以较低的风险赚到中等收益,或以中等风险赚到较高收益。
换言之,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一定是获取理想的收益并聪明地承担风险。
现实的情形是,我们都想要收益最大化,却忽略了那个最重要的前提:风险可控。
放到基金投资上,最大的风险是净值回撤过大引起的投资终止。
请注意,最大的风险不是净值回撤本身,而是净值回撤引起的投资终止(“我不玩了”)。
净值回撤5%,我们大部分人也许还能谈笑风生;回撤达到10%,就会感到肉疼;回撤达到20%,也许会恐慌;回撤超过30%,可能就会崩溃。
亏损30%甚至更多,这时候你受不了啦,一声叹息“这股市真TM不是人玩的”,然后割肉离场。
也有亏麻木了,被套踏实了、绝望了,装死硬扛的。然后消极等待一年半载或者三年五载,终于解套了,或者亏损不多了,赶紧卖出离场。
而不管发生上述哪种情况,一定都是投资失败。
为了避免投资失败,我们的投资策略必须要为最坏的情形做好准备:
1、资产配置一定要同时匹配自己的收益目标和承受回撤的能力;
2、一旦出现始料未及的回撤,有预案,不慌张;
3、极端事件引起系统性风险时(尽管极少出现),有条件和能力撑过最困难时期。
应对极端事件引起的系统性风险,有时往往超出了投资策略本身。
比如,在基金投资之外,我还有一份职业(或经营企业),我还投资了房产可以收取房租,我还有充足的应急现金储备。
系统性风险出现时,往往也意味着拐点即将来临。撑过最困难的时期对投资来说就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我们都知道,即便出现2008年美国那样的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也并不长,之后美国股市走出了超过十年的大牛市。
所以支撑完整投资策略的,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人生规划。
当然我们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不愿承担风险。从投资角度看,规避风险也就意味着连同收益一起规避。而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就意味着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从而也将一事无成。
我们需要的是聪明而正确地对待风险,投资成功才能长久持续。
#ETF星推官#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A(F006567)$ $国富中国收益混合(F450001)$ $国富中小盘股票(F450009)$
本文所有观点和涉及到的股票和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只是我自己思考和实践的一个真实记录,据此入市投资,风险自担。
本文由 懒人养基 首发,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优选二级债基,可以构建长期收益率超越沪深300的债基组合》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对您有用,请顺手点个赞和在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