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的基金如何安放?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2回复:149喜欢:294

本文相关阅读:《2021,我的基金如何安放?》《动与不动之间:复盘2021基金投资》

经历了2019和2020两个基金大年,2021年在做了部分逆向布局大幅拖累业绩之下(差不多减半)仍然取得了6.50%左右的年度回报,我投资权益主动基金为主已连续三年实现正收益,跟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同步。

从偏股混合基金(主动基金)指数过往历史看,2005-2007连涨三年后2008年迎来大幅下跌,而2012-2014年连涨三年后2015年继续大涨。仅从历史经验判断,连涨三年之后既可能下跌、也可能上涨,据此推断,2022年似乎应该持中性立场。


我对2022年的基金投资持谨慎乐观态度。理由如下:

第一、我国GDP增速2021年三季度为4.9%,四季度预计为3.9%,宏观经济处于明显的失速状态,因此2022年稳增长会成为主基调,财政、货币政策适度双宽可以期待。而这种双宽政策尤其宽货币对股市是偏友好的。

有朋友担心2022年股市会不会出现2018年那样的单边下跌,我认为基本上没有可能。2018年的股市下跌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去杠杆(紧信用),二是中美贸易争端影响人们的持股信心,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去杠杆。2022年是稳增长之年,整体去杠杆(紧信用)是不可能发生的。

第二、高层定调2022年股市,坚决防止大上大下、急上急下,其实是与2019年以来的股市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印象中,“牛市旗手”券商不再允许被热炒,当时的某券商并购案被紧急叫停应该是个信号。所以,2007年和2015年那种全面的大牛市应该不会再有,取而代之的将是结构性慢牛和长牛。2022年,震荡式、结构性慢牛仍然可以期待。

第三,从指数来看,2021年上证50沪深300走熊,中证500创业板继续走牛,而近十年沪深300基本上还没出现过连续熊两年的,沪深300和上证50在2022年小幅走高应该还是可以期待的。而大小盘、成长与价值的分化在未来可能会是常态,齐涨共跌的机会可能不多。

第四,2022年谨慎乐观很大程度上还是源自我自己2021年末的总体持仓、也是我2022年基金投资底仓,后面会作重点介绍。


2021年末、2022年初我的基金持仓配置见下表。

这个配置与我2021年初的配置有超过60%的重合度,也就是说超过60%的基金仓位去年一整年我没有动过。

进攻部分的袁芳、崔莹和谢治宇完全没动,去年4-7月份增加了韩创的大成新锐产业混合约5%的仓位。进攻部分由去年初的40%小幅增加至43%。

攻守兼备部分的兴全趋势完全没动,赵晓东、田瑀、林森、盛丰衍和张清华是去年陆续转换进去的。攻守兼备部分由去年的40%下降到了31.50%。

防守部分中兴全可转债完全没动,余下的转出全部或部分,这部分比例也由去年初的20%大幅下降到8.50%。

逆向布局部分约三分之二由防守部分的债基转换而来,三分之一来自新增投资。年前复盘时对这部分的计算有小小的误差,中概方面的投入是两块,一个是易方达中概互联(场外),一个是华夏恒生互联网(场内场外都有),加起来已经达到10.50%,而保险主题部分占比只有约6.50%。逆向布局部分目前我还在按月定投,预计占比还会有小幅增加,保险主题可能最终会占到8-10%,中概可能会占到13-15%(但一定不会超过15%,除非被动涨上去)。

说到底“2022我的基金如何安放”这样的完整思路是去年逐步形成的,现在只不过是梳理、总结和细化。


先说攻防比例的搭配问题。

逆向布局部分是行业主题指数基金,按理来说肯定应该归入进攻部分。如果这样算,进攻部分达到了60%,加上攻守兼备部分31.50%,偏进攻的基金资产达到了91.50%;而本来占比就不高的防守部分中偏激进的防守资产兴全可转债还占了一多半。

这样算来,我2022年的基金配置几乎全是偏进攻的资产,妥妥的激进风格。这根本不是谨慎乐观,而是极度乐观。


2022年的基金投资我是不是太激进了呢?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不只一次说过,之所以逆势“抄底”中概互联和保险主题,是因为我认为有价值的投资标的跌出了一定的确定性:拿着它们我比拿其它权益资产更有信心,站在现在的时间点,我甚至觉得拿着它们跟拿着债基一样的放心。

不是说它们不会创新低了,但大体上也是跌无可跌了。我对中概和保险主题在2022年取得正收益是抱有期待的。

从这个角度看,逆势布局的部分既是进攻资产,其实也是一种防守资产。

另外,我持仓的兴全系的几只基金,兴全合润兴全合宜兴全趋势在2021年都是因为提前防守造成与2021年的市场风格不契合,进而导致业绩不理想的。兴全合润和兴全合宜由原来的偏成长风格转变为平衡风格;而兴全趋势则由平衡风格略微偏向价值风格。

另外我还增加了国富中小盘中泰开阳这两只偏价值风格的基金。

这部分平衡偏价值风格的基金,总共占我总持仓比例约34%,属于2022年的进攻性资产,同时也属于防守资产。

原因是价值风格已经熊了三年多了,或者说成长风格已经牛了三年多了,也许是该价值风格登场的时候了。


我们来看一张国证价值指数与国证成长指数的叠加图。

上一轮价值风格占优是2015年9月至2018年底,历经三年零三个月;本轮成长风格占优从2019年初开始已经经历整3年了。而从过往历史上看,成长价值风格的切换周期一般就是3-3.5年,很巧合与中美经济的基钦周期长短一致。

如此看来,已经经历成长风格占优的3年,2022年价值风格占优应该是可以期待的事。

其实如果不看成长与价值指数周K线图进行推算,掰着手指着算算,过去几年的热门赛道中,主要消费2021年回撤较大,但年末又涨上去不少;医药正在调整中,但跌幅还不够、估值依然不低;新能源行业会维持持续高景气,但相关指数基本上是拒绝回调,估值高企。

思来想去,好像只有价值风格和超跌板块能让我更放心一些。

如此算来,因超跌逆势布局的17%,加上平衡偏价值的34%,就有51%的“防守类”权益资产,再算上5%标准混合的易方达安心回馈、8.50%的积极债基,“防守”力量达到了可投资资产的约65%的比例。

而袁芳、崔莹和谢志宇三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中我选择了各一半的可投资港股的基金,因为港股也是连熊两年了,我对2022年港股一定程度的估值修复也是抱有期待的。


我认为我的总体配置还是比较均衡甚至较为保守的:

1、我虽然期待2022年价值风格能够占优,但我并没有选择配置深度价值风格的基金,而只是选择偏价值风格的基金,因为偏价值风格的赵晓东和田瑀实际上能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的市场风格,老将赵晓东在2019年以来的成长风格中业绩不俗,新秀田瑀2020年以来的业绩也很好。

2022年如果价值风格没有如期而来,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2、久经考验的谢治宇就更不用说了,看兴全合润兴全合宜去年三季度的持仓就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行业偏好,不是很“成长”、也不是很“价值”,对这位“从未享受过股市泡沫”但却能把长期业绩做到顶尖的老将我确实很放心,他的基金也会长期在我的配置里占有一席之地。

兴全趋势交到谢治宇手上,还有董理加持,去年三季度仅65%的股票仓位、手握35%的巨量现金,会在什么时候将股票仓位加上去、又会加什么股票?难免让人浮想联翩。我对兴全趋势2022年的表现是较为乐观的。

3、崔莹的华安逆向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混合是我2021年赚钱最多的两只基金。这位不仅看景气度更重视市场反馈的基金经理,擅长TMT,换手率较高,但持股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配置上也比较分散,所以在保持较强进攻性的同时也有利于控制回撤。

韩创是我2021年新纳入配置的“新锐”,也是2021年带给我最大惊喜的一位。这位“周期专家+景气猎手”,过去两年多的业绩与半导体、医药、消费、光伏、新能源等这几年来最热门的板块弱相关,大都来自对黄金、石油、建材、化工、有色、农业、纺织服装、机械和电子等偏周期成长个股的成功挖掘。

2022年挖掘高景气行业或个股的任务就交给这两位了。

4、袁芳在2021年的业绩表现中规中矩,她是与崔莹和韩创一样属于中观配置风格的基金经理,更擅长大消费,在主要消费大起大落的2021年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也属难能可贵了。这位在访谈和直播中爱谈宏观和中观基本面的基金经理,也曾是一位景气猎手,只是管理基金规模大幅增加之后投资框架需要进一步优化,期望2022年她能有上佳表现。

5、2021年新纳入配置的林森(易方达安心回馈)和张清华(易方达新收益)都是股债俱佳的高手。既管理债券基金,又管理权益基金的这两位,股市向好的时候追求相对收益,股市偏弱或震荡的时候重视绝对收益,确实是能攻善守的良将。

我2021年新纳入配置的还有主动量化策略基金,仓位占比较小。以后会跟踪各种量化策略,看需不需要纳入更多此类基金。


综上所述,我的基金配置中有不同的投资风格和策略,配置的基金经理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圈,我并没有赌方向,总体还是偏均衡的配置,所以我对2022年这样的基金配置总体上是安心的,也对2022年的投资回报充满期待。

在我的基本认知里,我没有能力通过博弈赚钱,只会通过大体均衡的配置靠长期持有赚钱。

2022年我大体上也会采取基本“躺平”的投资方式,除了每月新增投入以外,如果有年内涨幅较大的基金,我可能会止盈一部分转换到积极债基里,争取年底前将积极债基部分恢复到20%左右的水平。


最后说一下持有基金数量和基金规模的问题。


从前面列表可以看出,我持有一共19只基金。

每位基金经理最初只计划持有一只,但过往因为限购等因素,在做基金转换时为方便操作就同时选了另一只。去年进攻部分中三位基金经理幸亏是同时持有各两只基金,如果只持有能投资港股的那一只,2021年投资体验会差得多。

而抄底中概选了两只既有限购的因素,还因为恒生互联网不受美股可能退市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其实基金多两只少两只没什么关系,只要配置的结构合理、自己感觉“舒适”就行。


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我配置的主动权益基金中,除了田瑀外,其他都是百亿基金经理了。

先说我的观点,我不会因为基金规模问题而对现有基金做出取舍。

规模是业绩天然的敌人,这句话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规模太大以后,由于公募“双十”规定(一只基金持有单一股票上限为基金资产的10%、同一基金公司所有产品的持股数不得超过单只股票总股本的10%),基金经理原来覆盖并看好的股票中较小市值的可能配置意义就不大了,基金经理只有转而寻找大市值的投资标的,或者寻找更多小市值的投资标的。而且,基金规模太大以后,想要通过交易获取超额回报难度也会增加。这样,基金经理的投资效率就可能会降低。

然而,凡是业绩出众的基金,一般都会受到追捧,其规模在较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像2021年的韩创、杨金金,他们管理的基金规模从几亿到超过百亿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从“发现”黑马到他们可能变得平庸,也就可能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即使有能力发现并追进去,要不了多久,这类“黑马”基金的业绩也可能因为规模增大而变得平庸,所以去“赌”小规模黑马基金的性价比并不高,还不如一直持有已经市场锤炼但规模可能偏大的基金。

另一方面,如果大规模基金业绩变平庸了,资金也会逐渐从中撤出,从而导致基金规模逐渐缩小;规模变小了,无论是基金可投资标的和交易策略就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基金业绩就有可能会重新向好。

所以在大小规模基金间作切换并没有什么胜算,而投资时以基金规模作为主要的考量因素并不必要。


 @雪球创作者中心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兴全合润混合(F163406)$   $华安逆向策略混合(F040035)$    $大成新锐产业混合(F090018)$  

本文所有观点和涉及到的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只是我自己思考和实践的一个真实记录,据此入市投资,风险自担。

本文由 懒人养基  首发,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懒人养基基金专栏】往期精华回顾

《我当前投资中概互联主题指数基金的逻辑》

《一个简单易行的基金买入策略》

《抄底是个技术活儿》

《投资主动基金如何进行择时?》

基金深度回测:用数据告诉你买基金赚钱的终极正确方式

《优选二级债基,可以构建长期收益率超越沪深300的债基组合》

从资产配置角度聊聊我投资行业主题基金的思路

《养只金基下金蛋——“懒人养基”的投资观》

《我的主动基金分析框架》

《买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基金?真金白银投资多年后之深切感悟》

《免费的基金定投教程,一篇管够》

有色金属主题基金投资逻辑

选基金为什么不要唯业绩论?

《 美林时钟、经济周期与基金投资

雕虫小技之:看懂货币信用周期与股债基金配置逻辑

怕高都是苦命人!投资还需要估值吗?从PE估值说开去

《雕虫小技之:看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雕虫小技之:看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2021,我的基金如何安放》(主动基金部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对您有用,请顺手点个赞和在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精彩讨论

vancl2022-01-04 10:12

最近拜读了不少文章,受益不少,内容确实不错,感谢。另,我还想确认一下 基金经理 谢治宇 三个字还能不能写对了

踏踏实实学习定投2022-01-05 00:21

被老师的优秀文章吸引,慢慢的学习中

云游四海中2022-01-05 03:57

跟我配置重和度很高,主动基金一半以上一样。区别就是可转债减仓我没有,另外美元债和行业ETF。

村民王富贵2022-01-04 09:36

干货满满,感谢老师无私分享!

A剑舞飞扬2022-01-05 08:12

感觉基金多了点,还可以精简一下。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