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的重估才刚刚开始

$中国平安(SH601318)$
$平安银行(SZ000001)$

(一)中国平安的互联网金融不能再1pb估值了!

这两天,汇丰重新评估了平安的业务模式后,认为过去给平安综合金融百分20的折价是不合理的。中国平安理应由35%的上涨空间!汇丰在重估,越来越多的机构也会在重新思考。毕竟,平安中报中互联网业务一下贡献了70多个亿,加上陆金所有人提到估值2000亿,平安好医生估值30亿美元……还有原先1号店的暴利而出,目前占有小部分股权的众安保险,以及平安好房平安好车等等,平安旗下的一篮子互联网公司再这么1PB的估值,就无法连续性的去解释平安未来的发展。
重新估值,是让那些动不动想不到的大笔收益,变为可预测。而一番分析后,他们发现中国平安独特的原因是,综合金融+互联网模式创造出更多的价值:36%的新客户来自平安打造的四个闭环互联网生态系统。

(二)布局深远是平安模式的核心


但对于平安的重估,我认为才刚刚开始。平安在多个领域上的创新和领先,往往建立其深远的布局上,这些布局中,往往牺牲了短期的利润。平安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的时候是这样,平安的其他业务也是这样:

04年,平安寿险,退出银保转型,04年05年,规模大幅分别缩水44%和11.7%。但转型后,中国平安的寿险就确认了未来十年的竞争优势。这两年,国寿,太保,新华纷纷喊的转型,就是平安十年前已经开始完成的,从银保到个险的转型。而此时,平安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已经从原先国寿的百分40发展到和国寿旗鼓相当了。

08年,平安产险利润5个亿,09年,平安产险利润6.75亿,15年,平安产险市场占有率翻倍,同时利润早轻松过了100亿。但07-09年,平安产险开创的电销模式,哺育的市场,当时就看不到平安产险未来的发展吗?

此外,平安银行过去几年,看似磕磕绊绊的业绩,但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规模和中收的历史性突破,同时,还完成了组织架构上的重新整合,零售也顺利进入到第二阶段。不良上,平安银行的行长说的:一分钱的展期都要到总行来批。这种和其他银行不同的处置方式,会在几年之后,平安银行业绩突飞猛进的时候人们重新再意识到。

(三)未来长期的盈利能力是估值的核心

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最终是看这家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对于互联网公司,对于生物制药公司,人们注意到了他们巨大的前期投入和利润的延后性。但这种思路,适用于一切前期投入巨大,而无法当期获利的商业模式。

但平安长期以来的深远布局,人们一直用当期利润来评估。这个错误发生在平安寿险的评估上,发生在平安产险的评估上,又发生在平安互联网公司的计算上。。。。但机构一直没有注意到平安这家企业的特点:深远布局,注重长期的竞争优势,所以屡屡错判。

今天,汇丰提出要重估了平安综合金融+互联网的这个部分的价值。

明天,更多的机构,会开始重估平安的商业雄心和商业发展模式,从而对集团,对其所有的子公司都重新估值。
雪球转发:41回复:71喜欢:204

精彩讨论

山行2016-09-20 09:12

尽管说的有一定道理,投行报告从来只看他们想要干什么,而不是说什么。平安还是那个平安,年初30时候干嘛去了

今夜扁舟子2016-09-20 12:21

正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的那样,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有了顾客,就有了利润的预期。
不说别的,就拿平安证券与雪球的合作就可以管中窥豹,互联网基因甩其他传统券商几条街。
平安证券和雪球真是一对好基友

与子同袍20112016-09-20 10:29

当前估值合理,没必要重估。

流水白菜2016-09-20 09:15

投行看完中报后的反思,我认为。但我认为他们的反思还不够,所以写这篇文章。他们没有注意到平安现象背后的推动力在哪里,因此他们只能跟在业绩后面做解释而不是预判

梅溪客2016-09-20 09:30

港股是大行定价,偏价值,大A的思维是大象难起舞,市值大,3个月翻倍难[好逊]

全部讨论

Jackpan20122016-10-22 20:07

只要是独立分析,有一点点与众不同的观点,逻辑合理,就值得大家的点赞。

Jackpan20122016-10-22 20:04

讨论已被删除

南海飞鹰20252016-10-22 15:08

白菜对中国平安的分析非常全面而又深入,是雪球上为数不多的可称得上“企业分析师”的球友。

南海飞鹰20252016-10-22 15:03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2,也推荐给你。

默默见闻2016-10-05 14:43

请问中国平安旗下子公司,陆续上市ipo,对中国平安的股价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