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资料,研究行业和公司的一些笨办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37回复:66喜欢:167

 

这一篇是之前写过的,看资料学习掌握一个行业的方法,大神可以直接跳过,如果在股市里待了一段时间但又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学习的可以看看,欢迎大家讨论(没错,我这一篇是为了能早点开专栏特意发的长文,不感兴趣可略过)

一开始入市的时候什么都看不懂,各种资料,英文缩写都看不明白,懵懵懂懂看了一个月资料,感觉每天自己也挺努力的,看完还想一想,串一下,然后觉得自己算是把这个资料弄懂了,资料也都分类储存起来了,感觉应该挺努力了吧。过一周到两周再回头看自己看过的资料,感觉资料就像完全没看过一样,然后看到各种资讯和讨论,人家说的东西,我也看过,但我就是说不出来,我没法成体系的说,我只能说个点,比如白酒商业模式好,为什么好,比别的行业好在哪我就不说不出来。当时我也在找我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我觉得是自己底子太薄的问题,信息爆炸时代,每天资料又茫茫多,五花八门各行各业,相对应的关注的公众号就也会很多,看起来每天可能是几万字的在看资料,也思考,但对自己帮助不大。

那么底子差想的什么解决办法呢,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先选定几个出镜率高的行业,比如白酒,光伏,新能源车这些,一段时间内就专心看一个行业,别的行业先不碰,一开始定的计划就是可以慢一点,哪怕用一到两年,把主要的行业情况,公司情况弄懂,前面没看懂的时候的机会,放弃,等看懂了,某天刚好出了好机会,我也恰好看过且能看懂,就毫不犹豫的进去。一开始的想法其实就这么简单。

然后具体到看的方法,一开始我是从消费开始看的,先划分消费的子行业,白酒,啤酒,乳业,卤制品,调味品等等,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来白酒找龙头,茅台五粮液,龙头找深度研报,4-5份(深度研报可以在“发现报告”这个网站上下载),比如五粮液,看深度研报,然后把深度研报里有用的信息(一开始其实全都是有用的,因为自己对行业完全没概念)整理到自己的笔记里。

这里牵扯一个问题,笔记到底用什么样的形式,我试过WORD,excel,PPT,visio(一个办公绘图软件)但效果都不太好,问题就是,前期我觉得需要记录的信息量很大,word,表格这种大段记录很快文件就会堆到天上去,我如果要找个数据,我得把整个文档来回翻几遍才行,最后我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当然不是说思维导图就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我也见过人家用WORD,excel做的笔记,很有条理很好用。我选择思维导图,是因为思维导图这个多层分级的记录方式,这本身就是整理思路,把有用的内容归档整合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它有多层分级,前面的一级二级三级乃至四级都可以分的尽量细,然后在分级下填东西,这样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填写内容容易,固定的地方就填固定的内容,一个是提取内容容易,在形成自己模板的情况下,要找什么都很快速。

最早从消费开始整理,我先看五粮液的深度研报,把每一条我觉得有用的东西记录下来,跟公司有关的放到公司里,跟行业有关的放到行业里,然后把跟行业有关的,单独提炼出来,放到行业的框架里去,一些行业重要的概念,也提炼出来放到行业框架里去,比如白酒的老酒,基酒概念,一批价概念,这样,我看完一份五粮液的研报,我就有了五粮液公司基本情况的0.2版本和白酒行业框架的0.2版本。一家公司我会选择深入看4-5份深度研报,因为每家不同的机构,写报告的方法不一样,多看不同的会吸收更多的观点。5份深度研报看完,我就有了五粮液公司情况1.0版本和白酒行业框架0.5版本,五粮液看完,我去看茅台,方法和五粮液类似,公司的情况归公司,行业的情况拉出来和五粮液那里拉出来的合并,完善白酒框架,把五粮液和茅台看完,我得到了五粮液,茅台两个公司笔记的1.0版本,和白酒行业框架的1.0版本,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在有基础版本后,每天看到各种相关资料,公众号,专题资料,公司资料,不断选取有用的内容,往1.0版本里去填充,这个事就是个坚持更新的事情,把1.0版本逐渐完善成1.5版本。

一开始我做的笔记,比如白酒的,我做的不是太好,研报怎么写,我就怎么记,但每份研报都不一样,所以我记出来的思维导图每份都不一样,比较乱,还有大量重复的内容,找起来还是不好找。在研报看多了以后,我发现研报写作是有基本格式的,一定会从某些特定的点来介绍公司,比如公司股权结构,股权激励,人员构成,费用率,研发实力,护城等,我开始逐步提炼这些公司研报里经常会出现的内容,把我自己做的公司框架形成模板化,不断调整模板,让模板里包含的信息越来越标准和易于查找。然后回过头,把之前写的不好的导图,推到重来,重新把内容按照模板来写,形成导图的2.0版本。

做到后面,我会越来越注意整理的事,在有几个行业有大致概念后,再看其他行业也会快很多。比如后面看光伏行业,一开始我连GW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御三家隆基通威阳光电源,我就找御三家隆基的研报看,每家4-5份深度研报,深度记录,形成公司笔记1.0版本,和行业笔记1.0版本,然后一段时间内每天看到行业新的信息,就往1.0版本里去填充,同时继续发散看行业里的其他公司,龙头公司看的会仔细一些,排在后面的公司,主要就是为了了解跟龙头的差距,以及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经过1-2个月的填充,把公司和行业的笔记都扩展到1.5版本,这个时候其实对行业和公司已经有一些一知半解的理解了,知道不少的点,但是很多都还没有连成线。觉得自己的深度研究和跟踪还是不够,于是面对行业四个环节,硅料,硅片,电池,组件,按照环节继续找专题资料,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看,把这个环节里的大多数内容搞明白,把行业的框架再单独按照环节拆分成行业总框架、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分框架,形成行业笔记的2.0版本

然后看四个环节过程中,我又发现胶膜,光伏玻璃,逆变器也重要,那就继续找资料看这些环节。然后发现HIT,PERC,IBC这些技术我不明白,就继续找相关的专业资料看技术,把HIT看大概明白了,会发现HIT降本路线不太懂,找资料继续看,所有这些后面看的内容,都是在前面的公司和行业框架2.0版本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继续往里填充,整理,合并,优化,最后就形成了笔记的3.0版本。在这个阶段,经常会发生看一个疑问点带出5-6个新疑问点情况,全部找专题资料看明白,这也是进步最快的一个阶段。

到了笔记3.0版本,行业各个环节,技术路线,市场空间,竞争格局我已经清楚了。这些东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反而这时候看资料就开始轻松了,因为基本面的东西我已经很了解了,我看到相关的资料,我只需要注意里面有没有新观点,这观点对不对,有没有需要更新的数据就好了,反而每天做笔记看资料的时间在下降了,因为大部分东西自己都很清楚,在自己笔记里很快能查到,腾出来的时间,我就可以继续看新的行业了,我笔记里的行业,就是这么一个一个看出来的。

其实做笔记的最重要目的是要方便自己,人的脑子的设计功能不是记忆,而是整理和检索,思考,所以做笔记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做笔记,证明自己有这些东西,而是需要的时候马上找的到需要的东西,然后可以自己需要哪块专门看哪块,提升效率还便于在脑子里整理逻辑。

资料不见得在量,而在于通过一定量的资料,把里面的观点和认识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对行业认知质的变化

而且我的感觉是,看资料前面的阶段是做加法,越多越好,因为这个阶段什么都不知道,是一块没吸过水的海绵,这个时候在体系的帮助下,尽量吸收海量的内容是有用的,但是到了你对行业和公司有一定了解后,其实是需要做减法的,网上信息纷繁复杂,但其实很多都是同一个观点的变种和不同论述而已,如果一定要把相关的资料都看完,实际上是在重复劳动降低效率,所以我现在关注的公众号大幅度减少,有些观点明显有瑕疵的我就不看了,有些我不需要的信息,我也不看,比如新能源车电池,我基本只关注宁德,亿纬,恩捷,璞泰来这些公司的情况,后面的国轩高科,竞争格局不好的容百当升我都不看,大行业知道了,很多公司大同小异,只是某几项细节上的差异,行业明白了要想明白这种公司是很容易的,有时候一句话就说明白了。比如恒生所在的金融IT,目前说是双寡头,但我只认真看了恒生,金证股份我一点东西都没看,就因为一个逻辑,2018年,金证股份营收超过50个亿,亏损,恒生营收33亿,盈利6亿。说明这公司经营能力不行,就直接放弃。

我之前是看的资料都要存在印象笔记里面,方便后面查阅的,但后面我发现,如果把资料都存下来,说自己以后要看,结果就是你存的资料越来越多,实际上以后也不会看,所以我也精简我印象笔记里储存的体系,一篇文章,我看完,重点内容已经更新进我自己的笔记,我就不存了,因为存了也没用了,最核心的东西我已经提炼出来了,这样就减少了资料堆积,有时间了再把以前堆积的清理一下,资料过剩焦虑的问题就越来越小了。而且在印象笔记里存资料,也做了一套自己的简单的编码系统,就是为了保证我要查资料非常快,想找哪个都能马上找到。

编码系统也简单,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行业编号,一个是资料标签,比如苹果链,300这个号段我就就是分配给苹果链的,300就是立讯,301就是歌尔,302就是蓝思,300-1就是立讯的第一篇研报,300-2就是立讯的第二篇研报,所有跟立讯有关系的资料,我都会按照这样的编码形式做一个数字前缀,这样我在搜索海量笔记的时候,我搜索300,立讯的所有相关东西就都出来了。这样做是为了用数字编号,把资料按照固定的顺序排列,比如100就是茅台,200就是宁德,这样所有文件的显示顺序也是固定的,直接用鼠标滚轮翻也容易。
资料标签,就比如立讯的资料,我会给他加标签,立讯,苹果链,耳机,精密制造,管理团队等,这个标签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来的,那我要找到说明立讯管理团队强大的资料,我就在印象笔记里搜索管理团队+立讯,就能找到我要的东西

总结下来:

1.当你对市场,对一个新的行业,对一个新的公司完全没了解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看各种券商、公众号的分析,而是先定下心看深度研报,深度研报是最详细的帮你剖析一家公司的方法,这是打基础的一步。

2.看自己应该看和想看的内容,而不是有什么看什么,信息繁杂,关注四到五个行业公众号一天能看到快20篇文章,在没有体系的情况下,就算每天20篇一字不落的看下来,其实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会发现自己还是一知半解。把自己从知识的汪洋大海中解救出来,不要被海量信息干扰,感兴趣的可以先存下,先按照行业自己设定好要看的内容,然后雷打不动的执行,当行业框架搭的差不多的时候,再回头去看存下来的资料,会有新的认知和感受。

3.行业不要太多,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自己的基本盘,这个基本盘行业一定要成为半个行业专家,基本盘之外最多再加2-3个行业,基本就是个人的能力圈,一个人没有投研团队的情况下,想要明白10-20个行业的结果,就是一个行业都弄不透。目前我的基本盘基本在光伏,这个行业已经整整看了半年了,还是有很多东西不敢自信完全明白,稍微再懂点消费电子,白酒,新能源车啥的,其实光伏看了半年后,再回头看消费电子和白酒新能源车这些,都不敢说自己稍微懂点。

4.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整个方法,别人说的再好都没有,都是自己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

5.经常回头看看,很多好的资料,第一遍看可能就能吸收5%,在对行业了解深了以后再回头看,可能又能吸收10%-20%,好的资料,值得反复回头看,每次看都会对行业有新的认识。

6.这方法很笨,其实就是堆时间,堆精力,但看看目前市场里各种投资者的水准,绝大多数努力程度之低,完全到不了拼天赋的时候,也许有人天赋异禀,买啥赚啥,但更多的人,是在市场里漂泊了3-5年,但实际上认知跟刚入市的时候差不了太多。那么这时候,没有好方法的时候,笨办法也许就是最好的办法。

7.可能会有人说,我就炒个股,我把自己整那么累,弄得跟高考一样,有必要吗,我随便玩也赚钱。这也没毛病,但当市场不好,天天在问别人为什么跌,什么时候能涨,看到人家对行业的分析觉得人家一定是从业人员的时候,自己心里不会心虚么?投资的钱,投资本身是个长时间的过程,毕竟是自己的血汗钱,多学一点为自己的本金负责,为自己的盈利负责,为了更长时间在市场里活下去,应该也不是坏事吧。

全部讨论

蓝色双子2021-08-31 17:32

花功夫最多的时候一天10个小时,一周六天,大概进行了3个月左右,后面就相对轻松了

风云00332021-08-31 17:24

惊叹半年就能把光伏行业看的如此深入透彻!每天看多少时间?

钢铁侠无奈2021-08-27 19:12

有心人。

林夕相心6052021-08-27 11:58

知易行难,能保持毅力坚持学习的都是大神

蓝色双子2021-07-06 09:17

这本身是个长期积累的工作 越早开始越好

小喽努力中ing2021-07-06 09:14

之前在密圈 看过双子学长的笔记,后来时间久了,没照着执行。 打算重新照着做一下

cloud182021-07-02 22:51

谢谢

蓝色双子2021-07-02 19:16

网站 发现报告 充个会员可以无限下载

cloud182021-07-02 19:11

从诚哥那边过来的,非常好的文章,学习了,但是想知道深度研报获取的路径。

布莱克杰克2021-06-25 15:26

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