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40喜欢:19

深度研究也内卷,从分析师拆车实践中能学到什么?

近日一则券商分析师拆了一辆车写了87页报告的消息刷屏。在“重服务轻研究”屡遭诟病的时候,这种回归研究本源的举动值得钦佩,虽然成本有点高。

研究的深度,一直是笃信基本面的投资者孜孜以求的。要想在认知上取得优势,就得内卷,拆车达到了内卷新高度。拆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知?不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拆车,是了解产品力的最直观途径。东西好不好,拆了才知道。如果把新老车型和竞品车型对比来拆,效果就更好,所以很期待后续的拆车报告。

但拆车不能帮我们解决产品力之外的问题。产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是分析企业竞争力的抓手,比较了产品力,还要比较品牌力和渠道力,这是光靠拆车做不到的。

我们曾说,研究中要一手拿放大镜,一手拿望远镜。放大镜用来看细节挖内因,望远镜用来看背景寻外因。

企业所取得的任何一项成绩,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研究中我们却容易简单归因。比如,好的产品力,是产品热销的原因之一,但竞争对手的应对、行业供给的限制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等,也可能是重要原因,甚至是更重要的原因。

据我观察,目前个股研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在使用放大镜时过度内卷,而对望远镜的运用反而不足。一个财务数据的异常变动,可以让买卖两方分析师以及基金经理通宵达旦夜不能寐,生怕错过一点蛛丝马迹预期差。现场调研时也恨不得离上市公司董事长尽可能近一点,尽可能多说两句话,多听到一点真知灼见。

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会发现季度间甚至年度间的利润波动都不重要。重要的不是短期周期性因素,而是长期结构性因素,比如竞争格局的变迁,以及决定竞争格局的企业间竞争优势的此消彼长。我们也主张不要跟企业家走得太近,因为作为投资人,我们需要知道企业家如何思考,却不能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解剖一只青蛙,会帮我们了解青蛙是如何捕食的,却无法告诉我们它会被谁捕食。拆一辆车,可以帮我们很好的了解一款产品的优劣,却也代替不了其他工作——往往是更重要的工作。

@中泰资管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A(F006567)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请大家理性。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