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策略:沪港通,注册制,考虑阶段风险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93回复:196喜欢:696

翻看了一下最近的股票,基本上是这样的情况:

1.  2000点至2300点,银行股涨幅约15%;
2.  无数的主板小盘股,大量传统行业低价股,涨幅达到或超过30%;
3.  创业板中小板大量小股票阶段涨幅达到30%, 只有部分去年大涨过的股票表现不佳。部分次新股表现不佳。
4.  大量的股票,只要沾上概念,题材,政策或业绩的利好,股价都了小火箭。
5.  大量的新兴行业股票,市盈率普遍在50以上。能涨的都涨过了。

券商和李大霄在喊:大牛市来了!丁丁来分析:

沪港通能带来了大牛市吗? 高盛分析沪港通能给A股带来7.8万亿的资金,丁丁觉得这基本上是个大笑话。

我看了一下A+H的股票。基本上A股折价超过10%的股票已经寥寥可数。如果海外资金要买中国股票,非要等沪港通吗?H股和美股里已经有了大量的中国股票。非要等沪港通开通吗?就是为了不买腾讯和奇虎等高科技业股票,来A股买茅台和工行?海外大机构高盛索罗斯之类都是大傻瓜,在行情大涨后来买A股散户的筹码来高位接盘?大家想想。A股的高分红股票确实有一定吸引力,但是没有大到全世界都来买的地步。A股,现在和未来,都将是中国国内资金主导的一个市场。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恒生指数是24000点,接近2007疯狂牛市时的30000点。而A股的大盘股估值和港股是接近的。从这个角度讲,A股大幅度低估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没有绝对的低估,也就没有绝对的大牛市。A股的银行股PB是1,不少人觉得便宜。但实际上过去5年,BAC(Bank of America Group) ,PB一直是低于1的, 09-10时,甚至只有0.5以下。A股的银行股大家便宜,更多是被目前超高盈利造成的低PE所吸引。BAC员工23万人,市值1700亿美金,从这些角度对比工农中建,并不会觉得工农中建有什么便宜的



根据B股放开和港股直通车开通的历史经验来看,这样的预期资金进来的行情,是不能持久的。就以07年的港股直通车为例,07年8月20日宣布,港股指数开始一路大涨,07年10年,港股见顶,指数涨幅达到40%,然后进入金融危机。这种预期大资金要进来的行情,多数是指数涨2-3个月,等真的开通,行情就结束了。

另外,注册制,年底前推出,可能会是影响市场预期另一个反转因素。具体就不分析了,因为细则没有出来。平均估值在60倍的创业板,指望整体性的再度大涨,本身就不合逻辑。

2007年股市顶部,A股平均PE60倍,PB5-6倍。2010年,中小板PE60倍,PB5-6倍。 2014年,创业板PE60倍,PB5-6倍。有没有风险,大家自己看。至少小股票是有风险的。

所以真正的大牛市来了吗?或许来了,或许后面有大波折。但是丁丁可以确定的是,短期的阶段性的风险越来越高。我并不知道是不是大牛市来了。但是相对的,每一次阶段性的市场有高估或疯涨的时候抛出部分筹码(成长大牛股除外),同时入场寻找另外一个阶段低点或盘整后的突破点,那么你永远不可能被大幅套牢。多数时间,很多个人被套牢,都是阶段中高点入市,同时期待股票继续大涨,结果想象的涨势没有继续,或者就是看错了股票,同时又缺乏合适的操作经验不能及时退出,从而造成大幅套牢。

如果真的如果不知道,那么我们就不能赚钱了吗?当然不是。先看看各种风格的历史表现:

成长股,题材股,低价周期股的历史情况

成长股的策略,目前阶段性的输给了题材股和低价股周期股。但丁丁以前总结过:

成长股:  过去10年,基本上只有08年和11年没有什么机会操作。10年中8年有机会。成长股中的好机会,翻倍,甚至不少是3-4倍或以上的涨幅。

题材股:过去10年,基本上每年有各种题材。只是大熊市的时候,题材的表现力度小些。题材的机会,多数是20-50%。少数重大题材,结合有业绩的阶段性成长,会有涨数倍的行情。

周期股和低价股,传统行业股:过去10年中间,大约有3-4年是有较大行情的。有行情的年份:06-07年,09年,10年下半年。确定在业绩反转,行业反转或资产注入等情况下,会有较大的机会。其它的年份,都是阶段性短时行情。如果三者都没有的话,只是资金推动,行情都是阶段性的。

这一次,我不知道周期股和低价股是不是能够否极泰来,持续成长。但是我至少可以确定,操作成长股,和大题材股,是经久不变的股市发财策略之二。只有你用自己的专注研究确定周期股和低价股业绩会发生大概率的反转或行业的重大变化,那么周期低价股就变成了阶段性的题材和成长股,但是这需要比较仔细的跟踪和有经验的专业判断。。

丁丁分享的策略:

1.2300点以上,短期内不如把风险逐渐放在比博取收益更重要的位置。适当的退出部分仓位。如果行情真的来了,不如在预期重新稳定后再次进场,避免坐过山车。丁丁寻找低估的成长股和题材股,现在感觉到难度越来越大。这个预期的拐点,就是港股通和注册制。

2.不要满仓持有那些大涨过的股票。股市有涨有跌,等阶段行情结束时大幅套牢时再后悔是来不及的。

3.关注最新火热的题材股票。其中部分题材可能不会一次结束,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会是持续1-2年的题材。甚至会有2-3次反复活跃。尤其是关注今年以来才火热的题材:比如央企改革,军工,大飞机,核电,高铁等等。军工飞机,参考@西点老A,非常专注和深入。

4.研究次新成长股,反转行业,或重组后有项目即将投产的公司。为下一次的行情做准备。研究好了,准备好了,好的价位一出现,就可以一击必中。否则,机会来了,也不敢买。

5.关注和研究那些题材和成长相结合的行业。这样的题材,是最佳的中长线题材,也是反复波段操作的目标。可以从上面的行业中挑选,也可能在另外一些你了解的行业中。

6.那些题材和成长结合极其好的牛股,如果没有过度高估,坚定持有 (市场之大,总有些股票鹤立鸡群), 只是如果自己的经验不是股场老手,不要轻易满仓。丁丁说过,成长,是股价穿越牛熊唯一的护城河。业绩大涨的股票,只要不是调控行业,股价不涨的概率很小。前提是,你得有多年的经验,才能准确判断和操作这样的股票。

7.继续观察和寻找新的技术革新,制度创新和社会经济变化,这些永远都是产生牛股的基础。过去几年,稀土,黄金,苹果,3D打印,机器人,影视文化,互联网,TMT,独家医药,医疗等等题材产生了无数牛股。未来10年,仍然会有大量的技术和社会变化造就另外一批牛股,就看你有没有发现它们的慧眼。这个方面,看了@跟我走吧14 的投资经历,还是有一定启发。本人也在继续寻找这样的题材。

好了。两个月后再来看,丁丁的判断是否帮助到你了。

丁丁的历史精华文章,请参阅收藏丁丁的滚雪球笔记:网页链接

附注:丁丁前期的选股策略,着重于成长股。对于大题材股的选股策略,本人会在积累适当经验后进行总结。成长股的选股策略,并不会过时,只是阶段性的在成长股普遍估值较高的情况下,强行使用对多数投资新人会存在一定困难。增加大题材投资,会增加选股的来源。买卖方法上,仍然使用我前期的波段+长线体系,无需修正。

你的船长丁丁 2014.9.19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