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金马的12亿销售费逻辑 刘成文霉运咒何解?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导 读

“中国伟哥之父”闫永明,原通化金马董事长。2001年10月,因通化金马业绩下降,闫永明辞去通化金马董事长一职,后畏罪携巨款逃至澳大利亚等国。

通化金马自此一蹶不振。刘成文家族接手后,开始大规模并购。稍有些起色后,2012年,通化金马又在“毒胶囊”事件遭遇重创。同时,一系列买买买,激进并购带来的高商誉、流动性风险、净利下降等后遗症开始持续发酵。情急之下的通化金马,竟然开始在财报上做起动作,以至于引发了自家股东的倒戈举报。

命途多舛的通化金马,自此成为监管层重点关注的对象。今年发布年报以来,更是进入多事之秋:深交所连发3份问询函。在这样紧逼形势下,通化金马终于在不久前发布了回复,是否能揭开净利大幅降低之谜?呼风唤雨的刘成文家族,又如何打破通化金马霉运不断的魔咒呢?

作者:沈飞飞

来源:首条财经-首条研究院

近日,受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拖累,复星医药恒瑞医药上海医药、赛诺菲等多家上市药企,处于担惊受怕之中。

原来,监管部门6月初启动了对医药企业财务问题全面稽查,包括77家药企,重点围绕医药企业的费用、成本和收入的真实性进行检查。

据了解,这77家药企是随机抽查的结果。其中,由财政部监管局负责检查的药企有15家,由地方财政厅(局)负责检查的药企有62家,涉及的上市公司或子公司共计27家。

通化金马虽没有在检查名单中,却因股东举报财务造假事件,以及今年连续受收到3份深交所关注函,置身于舆论漩涡之中。

图片来自网络

放言搞死股东

近日,几位通化金马股东向深交所实名检举了通化金马。称其2018年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信息披露问题。

这是一份有分量的举报:内容包括通化金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存货、现金流量、子公司情况、收购等诸多方面的核心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通化金马股东向媒体透露:“我们几个股东投资金额在5亿元左右,现在他们公司业绩造假,不仅阻挠我们维权还说要搞死我们。”

原来,通化金马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0.94亿元,较2017年增长37.67%。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只有2.05亿元,同比下降16.63%。

况且,通化金马非经常性损益金额达到1.26亿元,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金额为1.31亿元,同比增长近60倍。

通化金马的一些股东认为,“非经常性损益由于不可持续性特点,因此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的不匹配,或说明公司业绩对非经常性损益存在重大依赖,也不排除公司存在夸大净利润嫌疑。”

此外,2018年,通化金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幅为545.84%,营业收入增幅37.6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幅远超营业收入增幅。这也是上述股东质疑通化金马的一个重要依据。

通化金马的一些股东认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营业收入严重不匹配,两个指标变化趋势显著不一致,合理性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仅有二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为负,但现金流净额四个季度均为负数。2016年四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均为正数,但一二季度均为负数,三四季度大幅上升至1.21亿元和1.78亿元;2017,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盈利,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均为亏损。

某投资机构人士分析称,这种情况不排除财务造假可能,通过虚增应收账款来增加虚假收入金额,但实际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因此无法体现在报表现金流上。

总体来说,通化金马过去一年“增收不增利”,举报股东将原因归结为财务造假使然。

连收三份问询函

消息一出,业界震动。

面对这些关键质疑点,通化金马的压力可想而知,究竟有多大呢?

6月14日,从深交所问询函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有意思的是,这是今年通化金马接到的第三份问询函,此前两次,通化金马都采取延期回复的方式,有试图蒙混过关之嫌。

在深交所《关于对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问询函》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关注的扣非净利润。

深交所要求通化金马“详细说明在收入大幅增加及毛利率上升6%情况下,扣非后净利润降 低的原因及合理性。”

对此,通化金马回复称:“扣非后净利润降低的原因主要系我公司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大幅增加所致。如将上述因素予以剔除,扣非后的净利润同比有所增加。”

通化金马列举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几方面情况进行说明。

其中,在销售费用中,通化金马表示,“报告期我公司销售费用124401万元,较上年增加54138万元。主要系我公司为适应国家医药相关政策变化,应对由此对销售带来的影响,进行销售模式转变。由原来的代理销售模式向自营销售模式转变。代理模式我公司不承担市场、流通等环节费用,相应产品价格低,回款周期较短,应收账款额度较低。转为自营模式后,在产品价格提升的同时,相应的我公司需要开展市场推广、商业运营、产品宣传、品牌建设等活动,我公司需要承担市场、流通等环节费用,受此影响,在销售收入、毛利率增长的同时,销售费用也大幅增加,应收账款金额、回款周期同时增加。”

至于转型原因,通化金马解释称,主要系为适应国家医药相关政策变化,应对由此对销售带来的影响,必须进行销售模式转变,由原来的代理销售模式向自 营销售模式转变。

在投资收益上,通化金马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参股公司上海诗健生物由于在研项目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研发费用较大,我公司按权益法确认当期投资收益-487万元。除销售费用外,上述事项影响净利润4934万元,如剔除以上项目,扣非后3净利润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在深交所提出的“请结合公司应收账款大幅增加、毛利率大幅增加以及营业收入与税金 变动方向不匹配等,进一步分析说明公司销售的真实性,并请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问题上,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核查意见,认为本期金马药业税金及附加下降与收入增长不匹配,是由 于报告期内新增两家纳入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公司销售模式的改变以及金马药业上述税收政策变化所致,未发现公司销售存在不真实迹象。

图片来自网络

核心子公司拖累业绩

值得强调的是,通化金马核心子公司——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销售业绩,也遭到深交所问询。

深交所要求通化金马解释“ 2015-2017 年,你公司在东北地区的销售收入逐年增加,增长率分别为31.82%、595.96%、171.8%,而 2018 年东北地区的销售收入却降低 17.43%。

同时,我部关注到,你公司核心子公司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业绩承诺期间为2015年至2017年。请你公司说明东北地区销售收入在 2015-2017 年大幅上升,而 2018 年开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否主要源于子公司圣泰生物核心产品的销售情况变化,并进一步论证圣泰生物在业绩承诺期的收入真实性以及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问题,请会计师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通化金马称,2018年东北地区销售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哈尔滨圣泰生物产品在东北地区销售收入下降所致——圣泰生物2018年东北地区收入2.82亿元,同比减少15.48%。

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圣泰东北市场核心产品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注射用骨瓜提取物、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由于实行生物制剂简易征收办法后,上述产品按原销售价格及政策继续销售,部分原有药品经销商尚无生物制剂销售资质,造成渠道不畅,引起销售收入下降。

同时,其他竞争公司利用税率变化后所节约的税金,对市场投入了更多的费用支持,导致东北地区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不存在销售提前确认的问题。

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同样出具了核查意见,表示未发现圣泰生物在业绩承诺期营业收入不真实或提前确认收入的迹象。

并购后遗症

从问询函中的解释来看,通化金马并不存在财务造假事件——前提是:会计师事务所、通化金马说的都是实话。

举报股东亦或通化金马,究竟谁是谁非还需时间来做答。不过,下面因素的考量值得关注。

2016年,通化金马斥资4.14亿元收购了永康制药。后者主要生产中成药,主要产品为小金丸、消咳喘胶囊、九味羌活颗粒、元胡止痛分散片、温胃舒片等。

当时,通化金马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后,将加强公司在妇科、内分泌领域的品牌建设,公司的产品结构将得到优化,产品系列将进一步丰富。通化金马和永康制药将在原料采购、药品研发、销售整合、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整合,凸显各自优势,发挥协同效应,将进一步通过外延式并购加快扩张,突破发展瓶颈,提高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但是,事实上,永康制药也有不小隐患:存在客户、供应商较为集中的风险。深交所对双方的交易高度重视,且通化金马购买永康制药的支付能力,也同时受到深交所问询。

并购2年后,深交所仍然关注双方发展情况。

在此次问询函中,深交所要求通化金马说明“永康制药合并报表中源首生物贡献的利润金额,扣除相关影响后永康药业的净利润是否少于重组时预计的金额,收购永康制药形成的商誉是否存在明显的减值迹象,并分析说明是否存在利用上述交易调节永康制药及你公司报告期利润的情形。”

通化金马表示,2018年度,经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吉林分所审计,永康制药母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4268.31万元,较原股东业绩承诺4040.00万元多228.31万元,业绩承诺完成率105.66%,不存在商誉减值的迹象永康制药母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4268.31万元,为成都永康单体实现的净利润,不包含合并源首生物所带来的利润影响,不存在利用源首生物贡献的利润调节永康报告期利润的情形。

至于源首生物应收账款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源首生物销售的真实性问题,通化金马列举了期永康制药应收账款组成情况表。然后表示:永康制药的应收账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增长后的自然增长。

图片来自网络

但并购的问题,不止于此。

自从2013年,北京晋商刘成文家族成为通化金马实控人,企业开始密集大规模并购重组,相继将圣泰生物、源首生物、永康制药等10多家公司及七煤医院、鸡矿医院等5家医院纳入旗下,交易价格合计51.78亿元。

显然,通化金马意在通过大量并购丰富产品,打通医院、药品的产业链,进而形成医疗生态化圈层。

只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并购可以短期做大规模,却不易短期发挥相匹配的协同效应,甚至企业往往因出离经验范围,易陷入并发症泥潭,进而拖累主业发展。

一定意义上说,通化金马激进扩张的后遗症已在发酵。比如商誉高企、流动性不足、净利润下滑等问题。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其商誉竟达到20.62亿元,同时,刘成文家族的现金流也一再承压,股票大面积质押,甚至几次传出达到平仓线的消息。 这不禁让外界质疑:通化金马的规模资产到底是“现金奶牛”还是“烫手山芋”?

年报填报错误

显然,这些并购端的烫手山芋,让通化金马压力山大,所谓虱子多了不怕痒,一个锅盖怎么去罩三口锅。情急之下,其打法也粗放起来。

反映到财报,竟是打起“数据统计错误”这样的大LOW牌,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深交所要求通化金马解释说明“收购源首生物 100%股权后,其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大幅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

通化金马称,2018年年报显示,购买日(2018年6月4日)至期末,源首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43亿元,实现净利润4766.75万元。该数据系年报填报错误,实际数据应为源首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158.70万元,实现净利润372.95万元。

此外,深交所还指出了通化金马的数据错误。据通化金马2018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公司产品销售量为5785.56万盒,较2017年同期增长7.61%,生产量为5675.71万盒,较2017年同期增长6.8%,但库存量为1069.42万盒,较2017年同期降低65.3%。同时,公司2018年末存货账面价值为4.4亿元,较期初增长5.97%。与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变动趋势不一致。

通化金马再次拿出统计错误理由,称是报告期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明细表,因各子公司各系统,对于计量单位标准存在差异,计算单位(盒、支、克)换算统计出现差异,致使年报数据统计错误。

发现错误后,通化金马对集团内各子公司计量单位进行规范,重新统计各项数据。更正后,以盒为计量单位产品的销售量、生产量均增长,库存量同时增长,无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与期末存货中的产成品账面价值变动趋势一致。

销售费用高企

梳理至此,通化金马的答复中规中矩,个中缘由不管是否牵强,貌似也滴水不漏。不过,细品之下,关键性的硬伤仍无法躲过。

即便如通化金马所言,在所有质疑中能够自证清白。但目前通化金马的敏感销售费用,是否真的合理呢?

并不一定。

数据显示,2018年通化金马销售费用12.44亿元,月均销售费用超1亿元,较上年增加5.41亿元,同比增长77.05%, 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的59.36%,远高制药行业25.11%的平均水平。

如前文所说,通化金马表示,如此高的销售费用,主要是公司为适应国家医药相关政策变化,进行销售模式转变所致。

换一种角度来看,通化金马销售费用如此之高,即便营业收入呈现增长态势,公司的“含金量”也并不高。

资料显示,通化金马为国内老牌制药企业,产品包括复方嗜酸乳杆菌片、风湿祛痛胶囊、消癌平注射液、芩石利咽口服液等。公司成立于1993年,1997年上市。

上市后几年,通化金马的运途似乎一直不济:曾因高价收购奇圣胶囊导致巨亏、前任董事长潜逃等多起负面事件饱受挫折,业绩一蹶不振甚至被“戴帽”。

2012年,刚刚喘过气没几年的通化金马再次因“毒胶囊”事件遭遇重创。

如今,通化金马销售费用增速与营业收入增速远远背离,成为通化金马的一个新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霉运魔咒

梳理通化金马的发展路径,似乎其一直负面新闻不断,陷入麻烦魔咒之中。那么,为什么坏运气总对通化金马“关爱有加”?

根本问题恐怕还是在自身身上。营收总共不到21个亿,却在销售费上花去12多亿元,这种市场撒钱速度,恐怕不是一个销售政策转向所能完全承受的,且也未见得建功于业绩。这种简单粗暴的过时打法,显然摩擦了投资者的忍耐线,也怪不得自家股东会倒戈怒怼。

同时,近几年,激进的并购动作,似乎让通化金马弥漫着一种浮躁心理。一味追求速度、规模,而忽视了品质质量,进而陷入并购泥潭,丢失产业初心。这导致其竞争力大而不强,资源协同效率差,进而只能依靠提升销售费用来拉动业绩。这个现象大概率会陷入重并购重销售,产品竞争力低,又再次加大销售及并购动作,进而侵蚀研发、拉低竞争力的发展死循环中。这无疑又摩擦了消费者和行业监管的底线。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犹在眼前,而经历7年轮回的通化金马似乎仍没根本改变。销售费用高企、规模快速扩张、产品不断丰富的背后,是否又会有产品品质的危机呢?

一定意义上说,偶尔的质疑麻烦,对企业而言打打边鼓、敲敲警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能让其长存一颗敬畏之心。问题在于,如果质疑麻烦不断,且仍坚持既定打法、坚持一拼到底的赌徒心理,不断摩擦投资、消费者的忍耐底线,就危险甚至恶劣许多了。

对于老牌药企通化金马而言,要想打破霉运不断的麻烦魔咒,也许是该做出根本改变了。尤其是在行业巨变的大背景下,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分级医疗等重大政策持续发力,国家引导行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意图明显。如何随时随势,完成进阶之路亦或沦为变革淘汰品,这是一个严肃考题。

以此来观,麻烦缠身的通化金马已经在做出改变,比如调整销售模式等,但动作还不够精准有效。从根本而言,其必须按下激进扩张的暂停键,真正从资本回归实业。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思考如何正确驾驭资本,用品质初心、行业初心打磨产品、深耕产业链,进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呈现更多真实、正向的消费价值、投资价值、行业价值。这考验着李建国、姬彦峰以及背后刘成文家族的大智慧,首条财经也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