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dmi的价格已经封死了所有车企搞混动的路。
那么为什么欧洲厂商纷纷要放弃PHEV线路?最大可能是因为在这些厂家眼中,PHEV是过渡性技术,不如一步到位投入纯电车型的开发。还有就是兼容纯电/PHEV,对这些厂家来说投入太多,所以干脆燃油/EV的模式来应对汽车产业的电动化升级。
PHEV的价值在于一个判断的答案,那就是汽车电动化升级,会是渐进式,还是跨越式来进行呢?
从基础设施提供的可行性上看,汽车能源供给的方式,一定是渐进式的,相当长的时间,都会是油电共存的局面。
再看一个图
这是一个PHEV车型亏电油耗的实测对比,208公里,三分之二城市路况,三分之一高速路况,平均时速41公里的雨天环境情况下。
宋plus DMi,亏电油耗4.97 L/百公里。
丰田威兰达2.5四驱PHEV,亏电油耗5.74L。
本田CRV e+,亏电油耗5.88L。
领克01PHEV,亏电油耗10.11 L………
上述信息来源抖音@楚少嘚吧车本月初的视频。
如果说宋plus DMi的亏电油耗领先的话,更突出的是价格。
比亚迪宋plus DMi顶配售价:16.66万元。
丰田威兰达2.5四驱PHEV,24.18万元。
本田CRV e+PHEV,27.68万元。
领克01 PHEV,22.27万元。
宋plus DMi的价格,相比这几款车型,价格分别低了7.52万,11.02万,5.61万元。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比亚迪的DMi热销,因为极高的性价比,只有比亚迪DMi这个价格是在跟燃油车竞争。
目前PHEV这个技术线路,不仅只有比亚迪把价格打到了燃油车区间,而且也只有比亚迪取得了产品技术上的全面领先优势,而且持续研发领先(比亚迪PHEV 5.0技术已经接近完成),因为先期投入不足,导致技术积累的不足,同行在PHEV技术线路的竞争中越来越被动,斯柯达,奔驰公司停止PHEV的研发,很可能就是他们做不到PHEV车型的成本控制。这将会导致比亚迪在PHEV技术线路上一枝独秀,而且这个生命周期,还会相当的长。这将会导致比亚迪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个竞争优势,在这两年的比亚迪汽车销量市占率上,会很明白的体现出来。
特斯拉上海公产一年50万就叫“超级公产”,比亚迪西安工厂一年早已60万产能,且正扩充到90万就只能叫“一般工厂”!
特粉与茅粉本质上是“一路货色”!其唯一特色是“心里阳萎”,内里空虚,日常中被人看不起,为了显摆显示自己的一点可怜的“高人一等”,只好嘴上胡吹马斯克,胸口挂两个茅台酒瓶子,就是。猪八戒鼻孔里插大葱,“装逼”!!
现实中有很多“装逼族”,很可怜!无知如白痴!纯“造粪机器”!
第一段话我深度赞同,发达国家粉碎机的原理之一。
第二句话有异议,中国公司之间,核心确实不在研发成本,而是管理和技术底蕴以及自信,在汽车领域,本土公司技术至少五年内看不到比亚迪尾灯。说自信,是因为船夫一开始就没怕过国外巨头,认为自己可以用二十几年做到世界第一,他在技术上扫地僧式的投入,最终在新能源领域,确实做到了世界第一。而别的车企,还没有哪家敢觉得自己能在诞生三十年内做到世界第一,或者说从来不敢想自己能成世界第一
比亚迪太可怕了,技术遥遥领先,还把成本压到对手根本做不到的低位。对手们没活路。这也是在汽车领域首次出现中国车企研发和技术大幅领先。在重要零部件领域,也是比亚迪的刀片率先实现全球领先。比亚迪,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