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债券波动率

过往两年,各券种波动率表现如何?利率债方面,短债波动率相对更大,而当宽信用预期增强,同时资金面并未明显收紧时,长债波动率会明显上行至短债以上。信用债方面,不同期限券种之间的波动率差异并不算大,走势相对一致。今年以来,各期限利率债波动率均有明显增加,而信用债方面,1Y及2Y短端波动率明显下降,3Y、5Y的波动率则普遍有所提升。

赎回潮行情下,波动率有何特点?当前负反馈仍在持续,参考去年赎回潮时的表现,当前各券种相对偏高的波动率或仍将维持。若负反馈影响加剧,基金开始在投资端降久期,则需要关注3Y信用债波动率增加的风险。

从波动率看组合配置在今年1Y国开波动率较高,且5Y和10Y走势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子弹型策略略胜一筹,相对更具稳定性。

1、探秘债券波动率

1.1

过往两年,各券种波动率表现

利率债方面,短债较好的流动性导致其对资金面变化等因素更加敏感,因此整体来看,1年期国开债的波动率相对更大。

而当宽信用预期增强,同时资金面并未明显收紧时,长债波动率会明显上行至短债以上。例如在2021年下半年,通胀持续偏高及降准预期落空,导致长端利率大幅上行,而相对稳定的资金面使短端利率相对平稳。而在2022年9月,地产政策密集出台,宽信用加码,长端利率快速上行,波动率明显增加。

信用债方面,不同期限券种之间的波动率差异并不算大,走势相对一致,或因3Y、5Y信用债的流动性相对偏弱,交易时可能因为对手方少、成交量低等原因,被迫大幅调整交易价格,导致成交价格不连续。

具体到今年,各券种波动率有何变化?利率债方面,资金面维持宽松状态,叠加经济数据不及预期,今年3-7月,短债及长债都走出了大幅下行的行情,导致各期限国开债的波动率均明显增加。

而信用债方面,1Y及2Y短端波动率明显下降,而3Y、5Y的波动率则普遍有所提升。原因在于,理财配置短期化趋势明显,已成为1年以下中票的主力定价方之一。而截至目前,理财负债端相对稳定,尚没有出现大规模赎回,配置力量稳定,使短端信用债市场表现平稳。

1.2

赎回潮行情下,波动率有何特点?

短端先行,中等期限券种波动率后来居上。在去年四季度赎回潮的最初一个月,流动性较好的短端品种,如1Y国开、1Y二永债等被大量卖出,波动率快速冲高。而7Y、10Y等长期限利率债所受影响较小,波动率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

而在赎回潮后期,银行表外资金回流表内,对短端债券转向增持,收益率企稳,1Y利率债波动率快速下行。同时,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投资端降久期,导致抛压向2-3Y信用债迁移,波动率后来居上。

而目前,根据我们在《赎回潮会重演吗?》中的分析,债市负反馈仍在持续。在这一市场环境中,参考去年赎回潮时的表现,当前各券种相对偏高的波动率或仍将维持。此外,虽然今年理财持仓久期已有明显下降,但基金对3Y信用债仍有主要定价权,若负反馈影响加剧,基金开始在投资端降久期,则需要关注3Y信用债波动率增加的风险。

1.3

从波动率看组合配置

通过以上对各券种波动率的分析,我们想进一步探讨,在组合配置层面,选择怎样的策略可以让组合波动率更低?我们选取了1Y、10Y国开的最活跃券构建哑铃型策略,选择5Y国开的最活跃券作为子弹型策略,并使两个策略的久期一致。

从结果来看,在过去两年的维度上,两个策略各有优劣。当长债波动率明显上行至短债以上时(例如2021年下半年、2022年9月),由于短端相对稳定,且10Y波动率整体低于5Y,哑铃型策略表现相对更稳定。

而当短债走出极致行情、波动率大幅增加时(例如2021年6月、2022年11月),子弹型策略则表现相对更佳。因此,在今年1Y国开波动率较高,且5Y和10Y走势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子弹型策略略胜一筹,相对更具稳定性。

2、机构现券成交监控

2.1

谁在买,谁在卖?

1)利率债市场,本周空头集中度下行,主要原因是公募基金由净卖出转为净买入,本周净增持利率债701.5亿元。

2)信用债市场,本周空头集中度同样下行,净增持机构主要集中于理财等产品。

3)同业存单市场,本周多头集中度有所回落,主要表现为理财对存单由净增持转为净减持,本周累计净减持401.8亿元,较上周增加582.9亿元。

4)其他债(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本周空头集中度大幅下行,主要表现为基金净减持力度减弱,本周累计净减持141.6亿元,较上周减少404.0亿元。

2.2

广义资管买什么?

3、机构资金跟踪

3.1

资金价格

本周流动性仍然偏紧。R007和DR007分别收于2.02%和1.91%,较上周基本持平。6个月国股转贴利率收于1.65%,较上周上行5BP。

3.2

融资情况

本周银行间质押式逆回购余额107212.9亿元,较上周增加6.1%。从广义资管来看,本周基金公司、银行理财分别净融资2143.5亿元及-802.3亿元。

4、机构行为量化跟踪

4.1

把脉基金久期

本周市场绩优和一般利率债基金久期测算值分别为2.92和2.76,较上周分别下行0.24和0.19。

4.2

“资产荒”指数

4.3

机构行为交易信号

4.4

银行理财破净情况

本周全市场理财产品破净率较上周略有增加,全部产品和理财子公司产品破净率分别收为4.9%及5.9%。

4.5

机构杠杆全知道

本周全市场杠杆率为108.6%,较上周增加0.5个百分点。广义资管方面,本周保险机构杠杆率录得115.3%,较上周增加0.8个百分点;基金杠杆率录得104.9%,较上周增加1.4个百分点;券商杠杆率录得206.4%,较上周增加11.8个百分点。

5、国债期货走势跟踪

6、广义资管格局

风险提示:需要警惕流动性的“退潮”;历史数据不能完全作为未来市场走势参考;模型测算可能存在误差。

相关报告

1、《2023中期机构行为观察》

2、《农金社交易能力强吗?》

3、《国债期货定价了什么预期?》

4、《降息后的机构百态》

5、《利率型债基还在加久期吗?》

6、《选久期还是票息?》

7、如何看二级资本债的交易机会?》

8、如何提升长债交易胜率?》

9、《保险欠配改善了吗?》

10、“资产荒”演绎到哪一步了?》

相关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探秘债券波动率—机构行为周观察》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日

发布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靳 毅 SAC编号:S0350517100001

联系人:

刘 畅 SAC编号:S0350122080146

本公众号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国海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只是转发国海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且须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及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海证券认为可靠,但国海证券不对其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国海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国海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对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任何一切后果或损失,国海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国海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国海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海证券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定级为R3,仅供符合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的客户(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客户及/或投资者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短信提示、电话推荐等只是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需以本公司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司接受客户的后续问询。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变更,也不保证相关的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征价。本公司及其本公司员工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服务。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履行披露义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本公司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或协议约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的任何内容进行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否则均构成对本公司版权的侵害,本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