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纬度观察城投信用风险

融资端,城投债融资难言乐观。城投债融资边际修复,但分化加剧,2023年初至4月24日,超半数省份城投债净融资同比下降,青海、甘肃、天津等区域净融资为负。另外城投债取消发行量仍处于相对高位,贵州、山东等区域城投非标违约也呈放量态势。营收端,土地财政仍普遍承压。房地产销售市场边际回落明显,多数区域一季度土地市场表现仍一般,区域土地财政仍普遍承压。评级端,城投调降边际增加。2023年初至4月24日,城投评级、展望调低同比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同时山东、贵州、云南等城投舆情多发区域隐含评级调降也较多。

如何防范城投风险? 1)聚焦优质区域下沉;2)关注土地市场回暖投资机会;3)关注城投偿债高峰期。 

下沉如何优选区域? 1)关注江苏、浙江、福建等优质省份区县投资机会;2)关注安徽、江西、湖北、山西等区域部分非尾部地市级平台以及强区域区县平台投资机会;3)关注陕西、河南、山东、重庆、四川、湖南等强区域市级及区县平台投资机会。

当前,城投监管政策未松动,叠加区域土地财政承压,城投尾部风险加大,区域融资能力呈现明显分化,尾部城投信用风险或持续暴露,我们分别从城投标债及非标融资、土地出让情况以及城投评级变动三个维度来分析当前城投信用风险。

1、融资端,城投融资难言乐观

1.1

城投融资区域分化加剧

(1)城投债供给整体仍较弱

从城投债净融资来看,2023年初至4月24日,城投债净融资6431.7亿元,虽然城投债融资从“赎回潮”中边际修复,但同比 2022年同期减少11.9%,且呈现明显区域分化,整体来看仍难言乐观。

分区域来看,净融资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等传统融资大省,其中甘肃、青海、云南以及东北区域净融资为负。从净融资边际变化来看,广东、山东、浙江、四川、福建、湖南、重庆等17个省份净融资同比有不同程度下行。

从主体评级来看,高评级和低评级主体净融资下降明显, AAA、AA+、AA及其余评级主体净融资额同比变化分别为-28.4%、13.3%、-28.0%。

综合来看,城投融资分化加剧。一方面,超半数省份城投债净融资同比下降,尾部省份净融资为负;另一方面,净融资主要集中在AA+主体,高评级主体考虑发债成本,减缓发债动作,低评级主体则由于严监管政策,融资通道仍偏紧。

(2)城投债取消发行仍处于相对高位

2022年12月份 “赎回潮”期间,由于债券市场波动较大,导致多支债券取消发行。进入到2023年,城投债取消发行数量边际下降,但在“赎回潮”余波下,2023年初至4月24日,城投债取消发行138笔,较2022年同期增加206.7%,仍处于相对高位。

从取消发行城投评级来看,中低等级城投取消发行占比较高,其中AA+、AA评级平台分别占比52.03%和34.96%。

从取消发行额度区域分布来看,江苏省取消发行总额远高于其他省份,这与江苏省发债数量较多有关,此外山东、湖北等区域取消发行也较多。

(3)部分尾部区域城投债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城投债取消发行一方面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另外也和当前低评级城投相对较弱的融资能力、融资环境有关 ,虽然取消发行多是平台主动行为,但需要注意依靠“借新还旧”偿还债务的主体。

从短期城投债到期偿付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4月24日,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等城投债融资大省近一年到期城投债规模较大,从短期偿债相对规模来看,宁夏、青海、天津、云南短期偿债压力较大,一年内到期城投债规模占存量比均超50%,其中天津达到75.9%。在城投融资环境未得到有效改善情况下,需要关注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的区域。

1.2

贵州、山东城投非标违约放量

进一步来看城投非标融资,根据统计整理,2023年初至4月24日,城投非标违约涉及发债平台26家,而2022年同期非标违约涉及发债平台2个,2022全年涉及发债平台14个。

从非标违约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贵州省、山东省。其中山东省主要集中在潍坊市;贵州省集中在遵义市、六盘水市,且以融资租赁违约为主。

整体来看,贵州债务压力仍较大,虽然遵义道桥债务重组后偿债压力有所缓解,但区域整体城投债务压力仍较大,2023年初至4月24日,区域内非标违约仍时有发生。同时,需谨防山东“网红区域”风险外溢,2023年初以来,山东省城投违约明显增量,同时违约涉及区域相较于2022年也一定程度有所扩散。

另外,河南、陕西省内偏“红”区域仍承压,从非标违约来看,相较于2022年,省内“偏红”区域年初以来仍有新非标违约平台在列,也从侧面反映省内这些区域城投资金流动性问题非个体现象,区域整体债务压力较大。

1.3

城投商票违约集中度较高

根据3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披露的1-3月持续逾期名单来看,发生3次以上票据逾期,且3月末有逾期余额或当月有票据逾期行为发生的承兑人数量为2060家,其中涉及发债城投16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商票持续违约城投主要集中在贵州、山东等热点省份,包括遵义市、贵阳市、潍坊市、青岛市以及广西自治区柳州市,也侧面反映出该类区域流动性压力较大,再融资能力受限。

从违约城投区域行政能级来看,商票持续违约主体主要以市级平台为主,占比50%,区县级、国家级园区分别占比31%、13%,另外山东涉及1家省级平台。

分评级来看,主要以AA评级为主,占比50%,AA+和AAA评级主体占比分别为25%。融资能力分化,低评级主体流动性相对较差,尾部风险或将持续出清。

2、营收端,土地财政仍普遍承压

城投偿债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两块,一是融资端,即城投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二是营收端,营收端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回款,但地方政府财政受土地市场影响较大,因此我们进一步来看区域土地市场情况。

2.1

房地产市场弱复苏

房地产销售市场方面,房地产销售市场2、3月份迎来“小阳春”,较2022年下半年有所修复,但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3.46%,同比降幅呈现收窄态势,整体处于弱复苏态势。

从60城销售数据来看,市场进入4月份回落明显,整体略好于2022年同期,但三、四线城市市场仍普遍承压。进入到5月份,所谓的上半年传统销售淡季,若无有效政策刺激,预计市场成交将持续低位。

2.2

土地财政仍普遍承压

从2023年一季度土地情况来看,2023Q1土地出让面积为4.10亿㎡,同比下降5.6%,土地出让金额为5503.6亿元,同比2022Q1下降12.9%,降幅主要集中在商办用地以及综合用地,分别同比下降25.1%和35.6%,整体来看,土地一级市场表现一般。

具体到区域来看,分化较明显,江苏、浙江、广东、陕西、河南、吉林2023Q1土地出让情况好转较明显,同比增长均在25%以上,但多数区域土地出让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17个省市同比下降,其中上海、山东、天津、贵州、甘肃、重庆、青海等区域同比降幅较大,均在40%以上。

土地出让受供应节奏影响大,因此对于改善区域,仍需进一步追踪后续土地一级市场情况。当前,房地产销售市场热度分化,房企为了降低投资风险,聚焦优质区域增加土地储备,导致土地市场热度呈现明显分化。整体来看,多数区域土地市场表现仍一般,区域土地财政仍普遍承压。

3、评级端,主体评级、展望下调增加

除融资端、营收端以外,我们再来看城投评级端,一方面评级的调整能充分反映资本市场对主体的预期和担忧,另外评级调整也会反作用于城投的融资活动。

3.1

城投评级、展望下调增加

主体评级、展望下调增加,2023年初至4月24日,涉及评级下调城投4个,展望下调8个,2022年同期评级和展望下调分别为3个、1个,而2022年全年涉及评级下调城投23个,展望下调22个。

分区域来看,2023年以来,评级下调城投分别位于青岛市、潍坊市、昆明市以及银川市,展望下调城投则集中在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市近年财政有所下滑,叠加区域内信用风险事件,资本市场担忧情绪加重。

3.2

中债隐含评级调降集中山东、贵州

中债隐含评级方面,2023年初至4月24日,隐含评级下调城投22个,调整主体隐含评级以AA和AA-为主。从城投行政能级来看,主要为区县级城投,占比41.7%。

从区域来看,贵州省、山东省和云南省是隐含评级下调“重灾区”,均为城投舆情较多区域,虽然区域陆续有相应化债举措落地,但从侧面反映出区域城投在资本市场的认可度未得到有效修复。

整体来看,弱区域城投融资环境难言改善。一方面,2023年初至4月24日,山东、贵州省内热点区域城投平台评级、展望下调明显增多,另一方面,区县级城投隐含评级调降仍较多。

4、总结

(1)如何防范城投风险?

结合前述分析,我们认为当前防范城投风险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聚焦相对优质区域。结合前述信用风险事件特点及城投融资情况,东北及中西部部分较弱省份和具有较大分歧省份的“偏红”区域建议谨慎下沉,该类区域非标违约、评级下调等风险事件仍时有发生,一定程度反映了区域偿债压力较大,区域城投风险或将进一步释放;

2)关注区域地产市场。当前地产市场整体仍较疲弱,整体土地财政仍普遍承压,且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结合前述土地市场分析,江苏、浙江、广东、陕西、河南等省份土地出让收入较2022年同期改善较明显,可以适当关注这些区域由于土地收入改善带来的投资机会。

另外,山东、天津、贵州、甘肃、重庆、青海等区域土地市场表现相对一般,土地出让收入同比降幅较大,需持续关注地方土地财政压力,尤其是本身区域舆情较多的山东、天津、贵州,以及区域融资能力相对较弱的青海、甘肃。

3)关注城投债到期高峰。低资质平台融资渠道仍较紧张,我们认为短期其城投债融资难有较大改善,偿债高峰下尾部风险或持续暴露,结合前述短期城投债到期分析来看,我们建议关注近一年城投债(含回售)到期占存量比较高的天津、宁夏、青海、云南。

(2)区域怎么选择?

结合投资风险以及收益要求,我们建议当前城投债区域下沉可考虑3个方面:

1)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优质省份可适度挖掘区县投资机会,当前这些区域区县级城投信用利差仍有100BP左右信用利差,但受大环境和地产市场影响,对于此类区域尾部地市,如盐城、连云港、湖州、舟山等,仍建议关注市级平台为主;

2)安徽、江西、湖北、山西、河北等区域,城投融资环境相对较好,但考虑到城投融资区域分化加剧,可关注此类区域部分非尾部地市级平台以及强区域区县平台,信用利差多位于100-150BP;

3)陕西、河南、山东、重庆、四川、湖南等区域资本市场分歧较大,同时河南、山东区域涉及舆情,不建议过度下沉,可关注省级及强区域市级平台以及部分优质区域区县平台。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信用风险超预期、国际摩擦超预期、地产市超预期、数据统计存在一定偏差。

相关报告

1、《安徽城投全景解析

2、《安徽省城投债务面面观

3、《从土地市场看安徽城投

4、《南宁城投有哪些看点?

2022年城投债思考系列:

1、《城投债市场的“结”与“解”

2、《城投债投资如何优选区域?

2022年土地市场观察系列:

1、《22城首轮集中土拍,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2、《断供背后,区域压力几何?

相关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三个纬度观察城投信用风险》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4月28日

发布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靳 毅 SAC编号:S0350517100001

本公众号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国海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只是转发国海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且须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及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海证券认为可靠,但国海证券不对其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国海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国海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对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任何一切后果或损失,国海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国海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国海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海证券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定级为R3,仅供符合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的客户(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客户及/或投资者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短信提示、电话推荐等只是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需以本公司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司接受客户的后续问询。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变更,也不保证相关的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征价。本公司及其本公司员工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服务。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履行披露义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本公司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或协议约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的任何内容进行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否则均构成对本公司版权的侵害,本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