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偏好怎样的“固收+”基金?

2023年一季度,股市持续向好、热点频出。而债市方面,正如我们在《“资产荒”何时反转?》中所提到的,受2022年底“理财赎回潮”的影响,公募基金普遍转向短券,导致机构“欠配”现象较为严重,各期限、各品种的信用债利差进入深度压缩,对公募基金的资产配置产生了显著影响。

那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固收+”基金的业绩表现如何?在资产配置上有哪些变化?在经历2022年市场大幅调整后,投资者对“固收+”产品的定位及需求又有怎样的调整?

1、规模:偏债型产品更受欢迎

2023年一季度,“固收+”基金整体规模有所下降,但偏债型产品相对更受欢迎。截至2023年3月31日,“固收+”基金共有1,899只,合计规模2.12万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4.13%。从各细分种类来看,主要是偏债混及灵活配置产品降幅明显,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的规模环比变动幅度则比较小。

这也反映出,在经历2022年市场的大幅调整后,当前“固收+”的投资者对产品的定位更偏向于获取稳健收益,并不偏好弹性较高的“权益-”策略。尤其在一季度股市整体表现较好的背景下,追求弹性的投资者更可能直接转向股票型基金。

具体来看,“固收+”基金的存量规模和新发产品规模环比均有所好转。

(1)存量产品方面,一季度存量的“固收+”基金净赎回规模为1229。83亿元,较去年四季度的“赎回潮”时期已有明显好转,但仍处于近四年来的较低位置。

(2)新发产品方面,2023年一季度共发行43只“固收+”基金,对应季末规模在307。3亿元,较去年四季度增加129。4亿元,新发产品的单位规模明显增加。

从基金管理公司来看,光大保德信、富国、汇添富、嘉实基金等机构的在管规模占比明显增加。截至2023年3月31日,易方达管理的“固收+”基金规模为2407.84亿元,仍位居首位;占全部“固收+”基金市场规模的比重为11.34%,较2023年12月底增加0.13个百分点。

而光大保德信、富国、汇添富、嘉实基金所管“固收+”基金规模占比则有明显增加,相较于2022年四季度末,占市场规模的比重分别抬升了0.33个百分点、0.25个百分点、0.14个百分点和0.14个百分点。

从单个基金角度来看,较稳健的债券型基金相对更受欢迎。2023年一季度,基金规模变动排名Top10的“固收+”基金主要是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而进一步从风险收益表现看,各产品的最大回撤普遍在行业中位数-0.98%以内。这再一次证明了前文的结论,即当前“固收+”基金的投资者更偏好业绩稳健的产品。

2、业绩:快速修复

2023年一季度,权益市场持续上行,“固收+”基金整体表现较好。2023年Q1,各类“固收+”基金的区间回报中位数均在1%以上,其中,二级债基表现相对更优。同时,由于一季度市场行情较平稳,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各类“固收+”基金的最大回撤实现了近一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均在-1.5%以内。

3、纯债:“资产荒”下如何有效增收?

纯债方面,受到一季度“资产荒”的影响,机构处于“信用沉不下去,久期拉不上来”的尴尬局面,为了有效增收,“固收+”基金在2023年一季度相应提升了杠杆水平,并继续减配利率债、增配相对高票息的信用债。具体来看:

(1)2023年一季度,“固收+”基金杠杆率中位数提升1个百分点至112.14%。在一季度,基金主要通过加杠杆的方式进行博弈,此外,3月MLF超量续作叠加央行宣布降准,债市流动性有所放松,这也进一步催化了基金杠杆交易的热情。

(2)利率债配置比例继续走低。2023年一季度,“固收+”基金普遍降低了对利率债的配置,与去年12月底相比,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持仓占净值比重分别减少0.61个百分点和0.89个百分点,达到3.03%和11.42%。这一方面是受前期“赎回潮”影响而持续缩久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投资于票息更高的信用债。

(3)在信用债方面,继续增配了二永债等非政策性金融债。“资产荒”下,各类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均进入历史较低分位数区间,而其中,二永债利差相对较厚,具有一定性价比。因此,“固收+”基金继续增配了二永债等非政策性金融债,持仓占净值比重增加2.08个百分点至24.18%。

4、转债&股票:紧跟热点,减少暴露

2023年一季度,“固收+”基金在转债和股票这两大风险资产上的仓位均有所降低,在行业及个券选择上紧跟市场。具体来看:

在转债方面,“固收+”基金整体降低了仓位,价格中枢跟随市场有一定上行。2023年3月31日,“固收+”基金的转债持仓比例为10.74%,与去年四季度末相比降低了0.83个百分点。

而统计所有“固收+”基金所持有的110元以下、110-130元、130-150元、150元以上进入转股期转债数量的平均值,可以看出,随着2023年一季度转债市场持续上行,“固收+”基金所持有的转债价格中枢有所上行,但仍主要集中在130元以下的较低水平。

在股票方面,“固收+”基金的股票仓位有所回落。2023年3月31日,“固收+”基金的股票持仓比例为13.22%,较去年12月底减少0.6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是因为一季度部分行业短期价格上涨过快、过高,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复苏的斜率仍待观望,出于稳健配置的目标,部分“固收+”基金选择减仓止盈、落袋为安。

在行业上主要增配了有色金属、电子、传媒等表现较好的热点板块。从重仓股所在行业的持仓比重变化来看,相较于去年四季度,“固收+”基金主要增配了部分市场热点板块,例如在AIGC带动下的电子、传媒、计算机等行业,以及受海外银行危机影响持续上行的黄金板块,对银行、非银金融等价值行业则有明显减持。

与股票型基金相比,“固收+”基金更多加仓了偏防御属性的有色金属、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等行业,在股票型基金重点加仓的计算机、通信等TMT行业上的持仓比例则变化较小。在行业配置上虽然会追逐热点,但仍然偏稳健。

从重仓个股角度来看,“固收+”基金前十大重仓股的集中度进一步下调,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以降低持仓风险。

而从所有“固收+”基金对重仓股持有总市值来看,宁德时代腾讯控股取代了平安银行东方财富进入前十大重仓股,同时招商银行遭到较多减持。

这也再次反映出“固收+”基金减仓银行、非银金融的趋势,另外,部分行业持仓更加向头部公司集中,例如一季度虽然整体减仓表现一般的电力设备行业,但对宁德时代的持仓市值却有所抬升。

5、总结

总的来看,由于股市整体向好,且波动较小,2023年一季度“固收+”基金业绩表现明显好转,最大回撤实现一年来的最好水平。

在资产配置方面,面对债市的“资产荒”,“固收+”基金主要通过加杠杆、增配二永债等信用债的方式进行增收。而在股市热点频发的背景下,一方面紧跟市场,增配计算机、电子、传媒、有色金属等热点板块,另一方面也及时落袋为安,降低转债及股票的仓位水平。

此外,从一季度基金的规模变动来看,在经历2022年市场的大幅调整后,当前“固收+”的投资者对产品的定位更偏向于获取稳健收益,而不是弹性较高的“权益-”策略。也因此,未来在管理“固收+”产品的过程中,稳定抗跌或将成为相对最为重要的管理目标。

风险提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相关结论主要基于过往数据计算所得,不能完全预测未来。报告采用的样本数据有限,存在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市场的风险,且数据处理统计方式可能存在误差。

近期报告

“固收+”基金经理档案:

1、“固收+”多产品体系下的投资之道 | 长信基金李家春

2、黄金搭档逆袭背后的故事 | 张翼飞&李君

3、从0到500亿的“固收+”产品打造之路 | 王垠&余芽芳

4、以衍生品优化产品风险收益比 | 华宝基金林昊

5、“画线派”是怎样炼成的? | 富国基金俞晓斌

“固收+”基金大盘点专题:

1、“固收+”基金全景解析

2、哪些“固收+”基金更抗跌?

3、抗跌型“固收+”基金优选

4、从年报看“固收+”基金三大变化

5、“固收+”基金有哪些新变化?

6、“固收+”基金二季度的四大看点

7、市场震荡下,“固收+”基金有哪些变化?

8、“赎回潮”下,“固收+”基金表现如何?

“固收+”靳距离访谈系列:

1、对话孙建坤:大变局下,银行理财如何布局“固收+”?

2、对话吕占甲:后资管新规时代,银行理财的制胜之道

3、对话李家春:立足配置,取道价值

4、对话王宇:精准定位,持续迭代投研体系

5、对话尹培俊:“固收+”的均衡投资之道

6、对话张旻:中观投研框架的应用与实战

7、对话章俊:把握主线,攻守有道

8、对话管逸惟:从海外发展,看国内多元资产管理变局

9、对话杨贵宾:如何做好“固收+”里的“+”?

10、对话孙洪波:城农商行理财业务如何突围?

11、对话陈玮:低波产品的组合构建诀窍

12、对话林洪钧:如何面对“固收+”产品的多重约束?

13、对话方敬:低波“固收+”产品的股票增强策略探析

14、对话戴计辉:如何打造攻守兼备型“固收+”产品?

15、对话褚艳辉:绝对收益策略中的变与不变

16、对话杨立春&王颖:固收增强产品策略探析

相关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投资者偏好怎样的“固收+”基金?》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7日

发布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靳 毅 SAC编号:S0350517100001

联系人:

刘 畅 SAC编号:S0350122080146

本公众号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国海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只是转发国海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且须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及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海证券认为可靠,但国海证券不对其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国海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国海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对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任何一切后果或损失,国海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国海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国海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海证券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定级为R3,仅供符合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的客户(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客户及/或投资者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短信提示、电话推荐等只是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需以本公司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司接受客户的后续问询。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变更,也不保证相关的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征价。本公司及其本公司员工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服务。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履行披露义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本公司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或协议约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的任何内容进行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否则均构成对本公司版权的侵害,本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