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态角度看,人形机器人需要实时控制系统,所有的伺服关节也要同步运动,传感器的数据也要同步采集,从而保证算法的输入和输出都始终处于一个节拍,从而保证算法的性能。所以,实时算法急需高算力的支撑,让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完成计算。
优必选北研所高级算法工程师董浩曾提到,在算力层面,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为开发者提供最多三个主控板卡,每个板卡可以选择Arm、DSP和X86不同的硬件平台来进行配置,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算力需求。
位置、姿态、速度和力,都是人形机器人需要高算力能力的重要原因。而人形机器人未来的目标是要走进千家万户,这就要求必须具备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算法,包括走路时对地面的适应性、手臂工作时对障碍物的适应性、机器人在人机交互、人机协同时的适应性。这些复杂算法都对控制器的算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仍面临大规模商业化难题。尽管中国每年生产数千台硬件产品,但都未实现大规模量产和商业落地,多在实验室研发和测试。业内预测,可能需要未来20-30年后,人形机器人才能进入家庭。
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则直言,人形机器人企业真正形成量产规模,至少需要10年的一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