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34喜欢:8
回复@群兽中的一只猫: 对啊,所以“质”的判断最为重要。//@群兽中的一只猫:回复@不明真相的群众:这点我很想回下方丈,也认为非常有必要探讨下。基金经理与散户对这点的看法应该是不一样的。散户对于这样的大跌应该开心,因为有新的资金可以买入。但私募基金经理对这样的情况至少我认为不应该完全是这样的思考。需要更多地维度和角度。因为当时可能不存在新增资金,那么剧烈“重仓”的下跌甚至可能导致赎回。那对整个资金池来说就有可能发生“本金损失”。同时下跌的幅度过大,对全体客户的心态与自己的心态可能也会有直接间接的影响。不利于保持理性。由于基金持仓经常跨行业,所以我不太相信基金经理在每一个标的上都能达到“半个内行”的程度。所以,我认为基金经理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对企业基本面的认识应该再确认加强。看看自己的研究与思考有没有盲点和误区。同时,如果变化大的行业,这个变化并不在你完全能把握的程度的话,即使赔率高仓位也不能太重。可以不回避“可逆”的下跌,但前提是确认这个下跌是可逆的并且你在不回避的这个过程中不会死掉。我认为,树立更敬畏市场的观念是前提。具体做法,方丈你肯定比我懂的更多。在遇到这个之前,对基本面研究时多角度地看待标的与市场可能也会有帮助。这个是我今年一些试验的成果之一(之后会有三个试验的文章具体探讨)。或许,选择“我们并不担心时间,因为未来会让我们变的更好”的企业是对待这种危机的好选择。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
引用:
2017-11-02 22:47
无论我们选择的公司如何优秀,无论我们买入时的估值如何公允(何况,这往往并不是事实),我们所投的企业经营一定会出现我们预料之外的波动。
基本面上表现为企业的产品没有按时交付,企业的市场扩张遇到了麻烦,财务上的表现为企业的营收、盈利、利润率与预期有偏差。
这时候股价往往也...

全部讨论

十年之痒2017-11-03 12:34

选股票和娶媳妇一样,合适与否只有自己知道。这里有一个悖论,如果我们只能接近真相,又如何判断别人的坚守是错的呢?例如著名的黄河旋风和和通策医疗,

unite_zhao2017-11-03 12:26

这才叫:理性

悠闲人生2017-11-03 12:16

转发

不明真相的农夫2017-11-03 12:09

汽车专家李想预测,在Model3量产之前,特斯拉经营数据会非常难看,所以股价也会非常难看。
但实际的情况是量产之前股价一直上涨,一直到2017年三季度财报公布后,股价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所以李想也承认预测对了基本面,预测错了股价周期。
------------------------------
这就说明了,市场先生在三季度前抬高股价时,已经预期到了,可能会出现非常难看的经营数据。把这个短期利空充分包含进去了。
-------------------
市场先生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正确的,,,的确如此,非理性时候并不多。

密西西笔盒2017-11-03 12:07

说得真不错

不明真相的农夫2017-11-03 12:05

对于散户来讲最好的办法就是,买入可持续稳定盈利的好企业(定性),长期持有,除非股价特别明显高估后卖出。平时,就不要管它,任由企业发展就是。随着盈利增长,股价必然上涨。
若股价下跌(可能企业经营有些问题,但保证不是致命的,定性重要),那么正好还有新入资金进行买入。
----当然这种策略在资金量较小时挺管用,等资金量做大了,那点新入资金也就时杯水车薪了。。。
----------------
市场先生预期高,企业盈利高=股价不涨。
市场先生预期低,企业盈利低=股价不跌。
市场先生预期高,企业盈利低=股价下跌。
市场先生预期低,企业盈利高=戴维斯双击。

想打算利用市场先生对企业的预期差,呵呵,非凡夫俗子能为之。

群兽中的一只猫2017-11-03 11:54

方丈,我的重点其实并不是在说这点。大多数投资人都知道“质”的判断是最重要的。“质”可以广义地理解成真相,投资的真相。而我觉得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无论如何努力能做的只是尽量接近真相。很少投资人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很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基本面把握一定是十成十的准确的。您说到李想,现在看来李想对长安CS95的判断就是错的。他对长城的判断也是错的。李想对汽车的认识和研究算深刻了吧。
而这就是“事实”,事实是后面才能确认的。等到尘埃落定后事实才是“真相”。所以,在事实发生之前,我们对“真相”的认知应该要多少留一分余地。很少有人能说自己对基本面的把握就是“真相”,而且肯定是包含混沌因素的。如果能认知这一前提,在大跌(或者说黑天鹅或者其他基本面坏信息)发生的时候是不是就会更加地理性。会采取措施加深研究,多审视。而不是自大固执,“抱残守缺”,我看到过很多投资者犯过这个错误。我自己也犯过这个错误。我想说的就是要明白这一前提,并思考对策。否则长远看来,对投资者自身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实在看过太多“盲目”坚守的投资人了。具体太深的再写就啰嗦了。大概意思是这些。我建议大家看您的文章和观点时,也能想想这一前提。@不明真相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