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而动的TCL华星:“在制造中做些更难的事情”

如果一个投资以百亿计量的行业,在周期低谷期,你会怎么办。

而半导体面板,就正处于这样处于内忧外患的节点上。

此前,全球显示面板产业,在中国大陆面板厂产能持续扩张下,预计今年行业整体面板供应达到2.6亿片,供过于求比例达到25%。

国内高世代面板产能集体大爆发的2019年,这一年中国的面板产能直逼全球40%,表现出气吞山河的壮丽。

全球每出厂10台电视机,就有超过一半产自中国。

这种说法并不夸张,要知道中国显示厂商已经在产能上达到世界第一,但技术上仍有不及日韩企业之处。

但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动荡持续、国内外疫情反复,全球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在此影响下,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陷入衰退,需求大幅下降。预计今年全球LCD TV出货量将跌破2亿台,同比降幅达到5%。

当手机、电视、显示器等市场几近饱和,高增长难以持续。

这是一场的真正的面板产业大逃杀。

身处其间面板玩家们,这个却是漫长而又难熬的产业低谷里,最寒冷的一夜。

但TCL华星而言,动作似乎有些意味深长,不管是广州T9投产,还是其他产线升级,TCL华星似乎都有些逆行而动的味道。

而这次应雪球邀请

我们一行来到深圳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TCL华星”),希望能用一次更有深度交流,能和各位更全面理解TCL华星。

01

首先,我们来看下财务维度的TCL华星。

8月26日,TCL科技发布2022年半年报,其中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45.22亿元,同比增长13.6%;归母净利润6.64亿元,同比下降90.2%。

其中关于TCL华星业绩情况数据如下,实现营收324.3亿元,营业利润亏损31.7亿元,净利润亏损26.32亿元。

虽然TCL华星亏损巨大,但是TCL 华星显示面板的销售面积却达到 2,249.6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26.4%。

其实亏损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上半年显示面板的价格大幅下跌。

所以,即便是行业巨头,其实本质依然还是逃不过目前周期影响。

但对TCL华星来说,得益于目前TCL集团,面板和光伏三驾马车的铺开,财务压力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而更核心是面板这条赛道长期价值和竞争力。

2021年,中国显示行业产值约5868亿元;产值规模与显示器件(面板)出货面积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分别提升到了36.9%和63.3%,成为全球第一。

哪怕以TCL集团内部双马车格局来说,今天为止显示产业规模仍然是光伏的4倍,是1800亿美元对接近500亿美元的市场。

天花板依然很高。

而无论是LG还是台湾的包括三星因为亏损退出了最后一条LCD产线。

未来的布局不一样,目前现在前三强来说已经占了到行业的60%、70%的市占率,已经做减产控价的过程。

供给端来看,长远行业的格局在不断地优化,从之前的台湾、台湾和韩国的两家,到未来成为中国两大一小前三的格局,

从行业的集中度来看,这个指数已经目前进入到了低寡战的形态,开始往2023年的逐步进入高寡占,头部厂商的话语权在增强,行业的有序性在逐步提高。

TCL华星以深圳、武汉、惠州、苏州、广州、印度为基地,拥有9条面板生产线、5座模组厂,投资金额超2600亿元。

整个产品布局已经广泛拉开了。

不仅有下一代Mini LED、Micro LED、柔性OLED、印刷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还有产品覆盖大中小尺寸面板及触控模组、电子白板、拼接墙、车载、电竞等高端显示应用领域。

可以说,已经相当程度的构建了在全球面板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仅仅如此,不足以看到tcl华星应对这样周期浪潮的底气。

而这点上,tcl确实比我们想象要深远一点。

02

大概是已经挨过周期毒打,TCL华星应对并没有做的很花俏。

一方面是在已建立优势的LCD领域强化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继续升级和迭代新技术。

在OLED方面,虽然中国企业的实际产能已经和韩系厂商旗鼓相当,但技术在头部客户的认可度、盈利能力等方面,差距还是比较大。

在下一代显示技术方面,以Mini LED、Micro LED为代表,国内企业与日韩企业的差距其实并不大,都在同一个起跑线。

用tcl内部押宝的话来说:“我们认为,未来大尺寸高端产品如8K、高刷、Mini/Micro LED会成为新增长点,中尺寸如车载、电竞屏、VR等市场前景广阔。”

业界普遍认为,采用Mini LED背光的LCD显示屏具备不输于OLED的性能,如对比度可以达到百万级、亮度轻松就可达到1000尼特以上,完全可以媲美OLED。

而且,Mini LED背光模组相比OLED拥有先天优势——不烧屏,采用玻璃基的Mini LED成本比LGD的白光OLED还更低。

而目前,华星光电已经是国内在Mini/Micro LED领域最有建树的企业之一。

去年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上,TCL华星全球首发新品——34”165Hz R1500 Mini LED曲面电竞显示器。

该款显示器采用Mini LED背光设计,并搭载TCL华星高性能HVA屏。

不仅使得屏幕细节、层次更加丰富,比传统VA技术具有更高的穿透率、对比度,更大的视角和更快的响应速度,同时也兼顾了低能耗和环保。

以这款产品为标志,TCL华星全面发力。

今年上半年,TCL华星高端电竞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二,34吋与49吋带鱼屏电竞出货量全球第一。

到今年11月份,TCL华星有望在整个电竞显示面板领域摘下桂冠。

这是TCL华星作为目前行业老二,必须要佩服的地方,就是会以远超行业平均速度对行业进行技术迭代和升级。

根据WIPO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TCL华星凭借1954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列2021年申请人排行榜全球第8位,中国企业第4位。

TCL科技集团24375件专利中,TCL华星为其贡献了17825件,TCL华星已成为TCL科技集团高科技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创新支柱。

实话说,TCL华星在半导体显示领域,已成为强有力的领导者之一。

而理解TCL华星,这样的技术和研发驱动的内核,你才能理解这两年华星的一些逆周期的做法。

03

是的,在面板价格持续大跌的环境下,面板厂竟然扩产停不下来,而对华星来说也是如此。

2020年8月,TCL华星以10.8亿美元(约76亿元人民币)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以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股权,将苏州三星8.5代线收入囊中。

结果是,年内LCD TV面板出货面积跃居全球第二。

从行业来看,那时面板价格跌势依旧,但在此种情况走弱之下,TCL华星不仅于此次完成了苏州华星的完全控股,还提前35天成功点亮TCL华星印度模组厂首片产品,足见其扩大产能的决心。

回过头看,这次收购其实对华星意义重大。

TCL华星的积累和优势是高效的工厂运作效率和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苏州工厂的优势在于技术、市场认可度与规模。

二者恰好相互赋能,在质量和效率上找到最优解。

今年9月,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举行,投资350亿元,月产能18万张玻璃基板,是国内首座专门生产高端IT产品及专业显示的液晶面板高世代产线。

350亿元,无论放在哪个衡量维度,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在高精尖制造产业,它仅够投资一条新产线。

T9的布局,将进一步完善在中尺寸的产业布局,尤其是在商显、IT领域方面通过这个工厂的投产,把这部分过去相对的短板补齐。

未来在LCD领域,覆盖大中小尺寸,各个产品应用场景,实现全面的覆盖。

这里做一下科普,为了适配各式各样的终端产品,面板制造商会把屏幕切成不同的尺寸。

一是大尺寸(20英寸以上),主要是电视机面板;二是中尺寸(10-32英寸),主要是电脑类面板;三是小尺寸(<10英寸),主要是手机和小平板屏。

而对应我们普通的人生活,这些显示技术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车载、智能穿戴、VR/AR等多生态和全应用场景中都有出现,和我们这些普通人关联度很强。

其实面板企业的扩产,企业产能的提升大多是有着倾向性的,一定程度上进行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趋势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t9产线投建,TCL华星在中尺寸领域发力,中尺寸面板“大变局”已打响,京东方、LGD、友达、群创四强争霸的局面有望被打破,而TCL华星将以电竞屏为切口,打响了首战。

某种程度上,把握新兴中尺寸显示应用场景高速增长及传统中尺寸产品性能升级、需求高端化的市场机遇,提升在显示器、NB、TPC等中尺寸显示市场份额及竞争优势。

TCL华星推进中尺寸战略,快速构建面向中尺寸市场和客户的工业能力。

可以说,又一轮中尺寸战争已经开始了。

今年第三季度,TCL华星的柔性OLED出货量暴增500%至600万片,在整个OLED(柔性+刚性OLED)手机面板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至全球前五。

按照一片G6柔性OLED基板可以切大约200片6+吋手机面板计算,华星武汉t4产线在只有一期15K产能的情况下,一个季度最理想状态下(100%良率且100%稼动率)可以出货约900万片手机面板。

由此可以反推,t4一期产线三季度如果良率80%,那么意味着稼动率也超过80%,稼动率、良率已经非常高,已经很接近三星显示的水平。

逆周期的投资一直是面板行业的战略之一,中国面板的崛起,也正来源于持续不断的产能扩展和技术升级。

而对面板实际而言,现在看起来今年实际上是最差的一年,就是有史以来供需不匹配不高的一年。

未来如果没有俄乌战争,以及全球供应链技术的影响紊乱的话,实际上他打破的一个供需的节奏,这个情况会回归一个正常,只是时间问题。

而现在tcl华星,已经在准备了。

04

其实写到这里,TCL华星整个脉络已经非常清晰了。

随着其创新技术支撑下的产品结构优化调整,TCL华星已从业内认知的“大尺寸绝对领先地位”逐渐演变为多个细分赛道的全面领先。

据其财报显示,截止21年前三季度,TCL华星TV面板市场份额全球第二,55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一,65 吋和 75 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二。

8K 和 120Hz高端电视面板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一,交互白板业务全球第一,电竞显示器市场份额全球第二,LTPS 笔电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二,LTPS 平板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

而在小尺寸业务领域,TCL华星加速产能释放和良率爬升,t3产线LTPS手机面板出货量维持全球第四,非手机类产品出货占比提升至30%。

t4柔性OLED产线完成二、三期产能建设,致力打造柔性折叠和屏下摄像等差异化竞争力,此次发布的8"无偏光极小半径360°折叠屏就是这一竞争力的体现。

同样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显示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也是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全球产业整体规模超过千亿美元。

用这个维度上来说,华星的成长性还是很高的。

作为体量到达了800、900亿,未来华星的收入增长还会有24%未来的五年CAGR增长,除了产能之外业务的结构有很好的优化,中尺寸的收入占比会从现在的20%提升到未来接近30%。

再随着产能的不断地开出,华星的盈利利润的体量也会显著地提升,过往十年华星的盈利性大概是低的时候是3%左右,高的时候是13—17%。

2021年TCL华星做到了100亿的最好利润,但是并不是利润率最高的,才12.9%。

同样值得关注还有制造费用的降本。

华星最早的人力,一个工厂旺的时候是3千人,现在一个工厂大致到1千人左右,下滑很大。

因为所有人员的技术工程在不断地复用,包括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包括生产产品线的稳定,这些都会有大量的降本的机会。

从目前TCL布局来说,TCL华星主营业务是半导体显示,中环在做新能源光伏、半导体材料,都属于泛半导体产业链,

新能源光伏和半导体材料,跟面板产业一样拥有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三大特征,产业逻辑相同。

这样供应商大比例相同,制造工艺技术关联性较大,方便TCL输出管理经验。

未来华星的收入的一个成长,带来的利润体量的快速释放是非常关注的一个点。

但我觉得,真正可贵的是,TCL内部把未来发展逻辑和方向想得非常清晰了。

首先是战略定力。

用这次内部交流的话来说:

“TCL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没有再开新的赛道的想法,就是要死死地把这个显示、新能源两个产品吃干榨尽,吃透,毕竟这两个领域我们只是一流之列,不是最牛的。”

运营维度更是聊得非常细节。

华星更想通过自己营运的效率和产品规格的提升,要维护这个行业格局的稳定,降低产业的周期。

产业周期实际上对于根据tcl内部评估,是由于国内面板行业没有太高的溢价能力。

为什么价格往下跌这么狠是没有溢价能力导致的,所以整个行业要提升在整个行业的溢价的权力,赚取合理的利润,保持行业的健康发展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之路。

05

最后,是时候对这次TCL华星之行做一次思考和总结了。

首先,没必要看衰面板这个行业长期性。

显示业务从30年、50年来看,只要人眼的系统依然是人和外界交流的核心渠道,这个产业未来还是有长期发展。

对TCL华星来说,画了太远的饼,都不如把目前赛道给吃透了,这点上,前面逻辑已经表达很清晰了。

对于这样强科技驱动行业,周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进取的勇气和能力。

这点上,我对TCL多少有点感慨。

2004年的某权威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TCL董事长李东生发表了以上感言。

还是那一年,TCL董事长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人物之一”。

但后来很快从万丈高台极速跌落,TCL陷入至暗时刻。

还好TCL从深渊中走了出来。可能因为在面板技术方向上的巨大失利,让TCL后来下血本投资了华星光电,然后ALL IN 面板。

华星光电没有让TCL失望,目前已是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的面板巨头,也是TCL最优质的资产,更是TCL最终摆脱当年亏损阴影的重要功臣。

也许对华星光电而言,各种技术面板,不仅仅是一个新兴概念,也是大股东TCL,或者说李东生十几年来最好的一次向过去交待的机会。

而现在随着TCL三驾马车的铺开,TCL又重新开始海外化的征程。

做为新一代中国出海企业标杆之一,TCL将各国的本地化人才作为海外公司、工厂的底座,外派人才必须与本土人才高度配合、互相激发。

在管理体系上要打通国内和国际,而不能互相隔绝。

通过IT系统的一致、财务系统的把控、人力资源的管理、供应链的延伸,做到“全球一盘棋”。

都在探索中国新一代的企业出海路径。

中国无疑是世界性的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世界性的经济强国。

纵观近现代工业史,没有一个制造业强国和伟大的制造业企业,不是经由全球化的风雨历练而形成的。

但不管怎样进入全球市场,最终凭借的是自我成长。

自助者,才能天助。

最后用这次交流会上,TCL华星的廖骞廖总有句话很打动我,我用来做个收尾吧:

“不管哪一种实业产品,都应该回到一个制造业的本质,我们要去做在制造业上面更难的事情。”

@雪球调研团 #Tcl科技# #TCL中环# #TCL华星光电# $TCL科技(SZ000100)$ $TCL中环(SZ002129)$ 

雪球转发:5回复:25喜欢:16

精彩评论

小小小小小飞机2022-11-30 11:53

写了很多,但毫无价值,更像是一篇作文。

全部评论

玉山落雨2022-12-05 07:26

不会,会在仓位上控制。

重生8899772022-12-02 10:43

胡老师会暂时规避风险较大的高教股吗?

用户15429657052022-11-30 22:50

TCL科技最可怕的是不断非公开低价定增圈钱,不断左手倒右手,通过资本运作搞利益输送,肥管理层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鱼哥有财气2022-11-30 21:53

这种具体事宜,以tcl回复为准哈

123追梦人2022-11-30 21:46

调研的时候有了解TCL的定增事宜吗?
目前价格这么低,对老股东非常不友好。会不会是李董及一致行动人低价定增呢?